一种新型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563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脱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脱水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脱水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脱水器中的填料不断吸附气体的湿气(湿气中含油脂或者颗粒物质)、长时间的吸附就会造成填料的堵塞,会造成脱水效率的下降,不利于脱水器的脱水;在此情况下需对填料进行两种方式清洗;第一种在填料上方通入压力水喷射到填料的表面、通过水流的渗入下流带走堵塞物质,达到清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填料处于静止状态、堆积中的大部分填料会造成在清洗时水流只能缓慢通过填料表面带走部分堵塞物质,尤其油脂物质不易清洗,清洗时间长。第二种清洗方式:把填料移出脱水器外用人工搅拌清洗、此方法劳动强度高、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填料清洗时间短且清洁度高的新型脱水器。

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脱水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横跨一网孔板将本体分隔为上下两层;所述网孔板下端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上设有转动铜套;所述转动铜套上端位于本体上层且设有填料拨杆,转动铜套下端位于本体下层且设有锥齿轮副;所述锥齿轮副一端设有手动拨杆,该手动拨杆一端贯穿本体露在本体外侧;所述网孔板上设有填料,在填料上端设有填料清洗水管;所述本体上端设有出气口,本体一侧设有进气口,本体一侧设有脱水溢流管。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与网孔板平行设置。

具体地,所述填料拨杆由水平部和两个竖直部构成,水平部中点与转动铜套垂直连接,两个竖直部分别与水平部两端垂直连接。

具体地,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多个支腿。

具体地,所述填料清洗水管横向设置,一端位于本体内,另一端贯穿本体露在本体外侧。

具体地,所述网孔板和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具体地,转动铜套由铜套支座固定在支撑板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填料清洗原理采用碰撞及揉搓的组合方法,在通入压力水后转动手动拨杆,填料拨杆转动后在其后区形成空档,上部分的填料掉落下来形成碰撞,多次碰撞后其填料表面的粘附物质就会脱落,随着水流下降通过溢流管排出;填料拨杆在锥齿轮副的带动下转动,填料之间移动会形成填料表面摩擦,加速填料表面粘附物质的脱落;这两种现象的相互作用均可提高填料清洗后的洁净度;缩短填料清洗时间,提高后续脱水器脱水效率;其次,转动铜套由铜套支座固定在转动铜套支撑板上,其目的保证立式齿轮只能转动,不能上下及周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本体,2-网孔板,3-填料,4-填料清洗水管,5-填料拨杆,6-支撑板,7-转动铜套,8-锥齿轮副,9-手动拨杆,10-支腿,11-进气口,12-出气口,13-脱水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脱水器,包括本体1、网孔板2、支腿10、进气口11、出气口12、填料3、填料清洗水管4、填料拨杆5、支撑板6、转动铜套7、锥齿轮副8、手动拨杆9和脱水溢流管13,本体1内部横跨一网孔板2将本体1分隔为上下两层;网孔板2下端平行设有支撑板6,网孔板2和支撑板6上设有若干个通孔,该支撑板6上设有转动铜套7,转动铜套7由铜套支座(未图示)固定在支撑板6上;转动铜套7上端位于本体1上层且设有填料拨杆5,转动铜套7下端位于本体1下层且设有锥齿轮副8,上述填料拨杆5由水平部和两个竖直部构成,水平部中点与转动铜套7垂直连接,两个竖直部分别与水平部两端垂直连接;锥齿轮副8一端设有手动拨杆9,该手动拨杆9一端贯穿本体1露在本体1外侧;网孔板2上设有填料3,在填料3上端设有填料清洗水管4,填料清洗水管4横向设置,一端位于本体1内,另一端贯穿本体1露在本体1外侧;本体1上端设有出气口12,一侧设有进气口11;本体1下端设有多个支腿10;本体1一侧设有脱水溢流管。

工作时,湿式气体停止进入或者少量进入的情况下,打开填料清洗水管通入压力反冲洗水,同时转动手动拨杆(可来回周向转动),手动拨杆带动锥齿轮副转动,锥齿轮副的转动带动转动铜套运动,从而带动转动铜套上端的填料拨杆转动,随着填料拨杆的转动本体上层内的填料形成碰撞,多次碰撞后其填料表面的粘附物质就会脱落,随着水流流至本体下层,通过脱水溢流管排出;通过观察溢流水水质情况,完成清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