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7436发布日期:2018-10-02 18:3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石加工生产线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



背景技术:

矿山机械行业是为固体原料、材料和燃料的开采和加工提供装备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服务于黑色和有色冶金、煤炭、建材、化工、核工业等重要基础工业部门,其产品在交通、铁道、建筑、水利水电等基础部门的基本建设中也有大量应用。

矿山机械是直接用于矿物开采和富选等作业的机械,包括采矿机械和选矿机械,探矿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与开采同类矿物所用的采矿机械大多相同或相似,广义上说,探矿机械也属于矿山机械,另外,矿山作业中还应用大量的起重机、输送机、通风机和排水机械等。

在矿石开采后,需要在生产线上对矿石进行清洗、粉碎、筛选等工序处理,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需要通过降尘设备对车间生产线进行及时的降尘作业,以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实现环保的生产目的。当前,传统的用于车间降尘的设备,其结构复杂、装配、拆卸维护不便且功能单一,降尘效果差、效率低,无法实现生产车间高效及时的降尘作业,已不能满足现有矿石料生产线的高标准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种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种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储水桶、第二储水桶、导水软管、喷淋头、降尘圈、第一输水泵、第二输水泵和第三输水泵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且安装拆卸作业便捷,适用于对矿石生产线进行高效、精准和稳定的降尘作业,双桶间的水可依据互用,达到的储水的作用,同时可单独使用、适用不同的作业需求和降尘环境。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由车架,及与车架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设置在车架一侧且相配合使用的定位块、U形定位耳板、手拉杆,及设置在车架上的降尘组件组成;所述降尘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第一储水桶、第二储水桶,及设置在车架底部且与第一储水桶连接的第一输水泵,其中,第一储水桶与第一输水泵之间通过输水管连接,及设置在输水管上的电磁阀,及设置在车架下部且与第一输水泵连接的降尘圈,其中,降尘圈上有与第一输水泵连接辅助输水管且降尘圈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及设置在车架上且与第一储水桶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储水桶,及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水桶、第二储水桶连接的第二输水泵。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还包括设置在车架且与第二储水桶连接的第三输水泵,及与第三输水泵连接的导水软管,及设置在导水软管端部的喷淋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储水桶、第二储水桶、导水软管、喷淋头、降尘圈、第一输水泵、第二输水泵和第三输水泵结构,其设计结构合理且安装拆卸作业便捷,适用于对矿石生产线进行高效、精准和稳定的降尘作业,双桶间的水可依需互用,达到的储水的作用,同时可单独使用、适用不同的作业需求和降尘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车架、2-第一滚轮、3-第二滚轮、4-定位块、5- U形定位耳板、6-手拉杆、7-第一储水桶、8-输水管、9-电磁阀、10-第一输水泵、11-辅助输水管、12-降尘圈、13-第二储水桶、14-第二输水泵、15-第三输水泵、16-导水软管、17-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由车架1,及与车架1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滚轮2、第二滚轮3,及设置在车架1一侧且相配合使用的定位块4、U形定位耳板5、手拉杆6,及设置在车架1上的降尘组件组成;降尘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1上的第一储水桶7、第二储水桶13,及设置在车架1底部且与第一储水桶7连接的第一输水泵10,其中,第一储水桶7与第一输水泵10之间通过输水管8连接,及设置在输水管8上的电磁阀9,及设置在车架1下部且与第一输水泵10连接的降尘圈12,其中,降尘圈12上有与第一输水泵10连接辅助输水管11且降尘圈12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及设置在车架1上且与第一储水桶7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储水桶13,及两端分别与第一储水桶7、第二储水桶13连接的第二输水泵14。

进一步优选的,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还包括设置在车架1且与第二储水桶13连接的第三输水泵15,及与第三输水泵15连接的导水软管16,及设置在导水软管16端部的喷淋头17,可单独使用、适用不同的作业需求和降尘环境。

本结构的应用于矿石生产线的降尘机,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由单片机、数据收发单元、触摸显示屏和预警单元组成,第一输水泵10、第二输水泵14、第三输水泵15、电磁阀9、数据收发单元、触摸显示屏、预警单元分别与单片机连接,可实现智能化的高效生产管控要求,提高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