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037发布日期:2018-10-09 21:4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微细铝粉在军工、航天、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因此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关注铝粉的生产,研发出的铝粉的制粉工艺也越来越多,制粉设备多种多样,制粉效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技术人员对铝粉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铝粉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更细的铝粉以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的,但是,对于铝粉的粒径分布却没有过多的研究,也就是说目前的铝粉工艺设备生产出的铝粉,其粒度的分布范围较宽,铝粉颗粒大小差别较大,而要生产出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的铝粉,必须将铝粉再次送入分级设备进行分级。在将铝粉送入分级设备过程中,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人工送料的方式,即操作工人将铝粉加入分级设备的进料斗中,进料斗中的铝粉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入用氮气保护的分级设备,由于铝粉的颗粒较小,易结团搭桥,结团搭桥的铝粉团将严重影响铝粉的分级精度,因此,如何使铝粉在进入分级设备时避免铝粉搭桥、铝粉结团堵塞,这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还是一个难题。

公开号为CN204727203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其通过呈“n”型的打散叶片,在腔体内转动打散铝粉。这种打散叶片因为只有两个分支结构,打散效果一般,且打散叶片在转动时,两个分支在同一的轨迹上运动,容易形成一个轨迹圈(轨迹上的铝粉被排开),而其他位置的铝粉不动的现象,这就完全起不到打散效果了,最终影响铝粉的分级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解决了传动分级打散设备打散效果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送料装置、打散腔体、出料口和进气管,所述进料斗的下端与送料装置连接,送料装置与打散腔体连通,进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惰性气体供气设备,所述打散腔体内设有打散装置,所述打散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打散腔体顶端的齿轮圈,以及设在齿轮圈内的主行星轮和副行星轮,所述主行星轮位于齿轮圈的中心,所述副行星轮与主行星轮以及齿轮圈咬合连接,在主行星轮和副行星轮的下端均设有打散叶片,在主行星轮的上端连接有传动电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行星轮和副行星轮下端的打散叶片均为双叶片结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行星轮下端连接的打散叶片,其双叶片结构相互不对称设置;所述副行星轮下端连接的打散叶片,其双叶片结构相互对称设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副行星轮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打散叶片的表面设有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行星轮和副行星轮上设置的多个打散叶片,可对腔体内的铝粉进行全面的搅拌打散,且在主行星轮转动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副行星轮会在主行星轮的驱动下,沿齿轮圈行走转动,且自身也会自转,这样下面连接的打散叶片就不只是沿圆周运动,而是“不规则”的运动,使得打散效果大幅度提升,进而提高了铝粉的分级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打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斗,2-送料装置,3-打散腔体,4-出料口,5-进气管,6-齿轮圈,7-主行星轮,8-副行星轮,9-打散叶片,10-传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铝粉分级用自动打散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送料装置2、打散腔体3、出料口4和进气管5,进料斗1的下端与送料装置2连接,送料装置2与打散腔体3连通,进气管5通过管道连通惰性气体供气设备。

打散腔体3内设有打散装置,打散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打散腔体3顶端的齿轮圈6,以及设在齿轮圈6内的主行星轮7和副行星轮8,主行星轮7位于齿轮圈6的中心,副行星轮8与主行星轮7以及齿轮圈6咬合连接。主行星轮7和副行星轮8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是必须满足主行星轮7的半径加上副行星轮8的直径等于齿轮圈6的半径。在主行星轮7和副行星轮8的下端均设有打散叶片9,在主行星轮7的上端连接有传动电机10。

优选的,主行星轮7和副行星轮8下端的打散叶片9均为双叶片结构。

优选的,主行星轮7下端连接的打散叶片9,其双叶片结构相互不对称设置;副行星轮8下端连接的打散叶片9,其双叶片结构相互对称设置。这样主行星轮7在绕轴转动时,打散叶片9的两个叶片会在不同大小的圆周上运动,进而提升了搅拌效果。

优选的,副行星轮8有一个或多个,图2中展示为两个的实施例结构。

优选的,打散叶片9的表面设有耐磨层增加了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