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665发布日期:2018-09-01 03:1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沉淀池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在现有的技术中,申请号:201621142031.1,实用新型名称为污水沉淀池的专利中,其实用新型中当沉淀池需要对沉淀物进行处理时,通过驱动件驱动隔挡片将过滤组件覆盖住,从而把沉淀物封闭在池体的底部,减小沉淀物向上翻起,打开排污口,沉淀物和水把沉淀物排出,这样对沉淀池进行清理,沉淀物不再是从整个沉淀池中排出,缩小了排出沉淀物的空间,使排水量减小,对沉淀物清理更简单。

然而上述专利中的污水沉淀池在进行沉淀物排放的过程中,因为排污口在装置侧面上,使内部的沉淀物很难快速到达排污口进行排放,导致排污不彻底和效率底下。为了对此进行改善,设计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包括矩形水箱,所述矩形水箱内下表面左侧设有滤泥坡体,所述滤泥坡体为左高右低坡体,所述矩形水箱右侧表面上端加工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连通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一号电控阀门,所述矩形水箱左侧表面上端加工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内连通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二号电控阀门,所述矩形水箱下表面且位于滤泥坡体右侧加工有若干一号圆形排污口,若干所述一号圆形排污口内均嵌装有锥形排污斗,每个所述锥形排污斗下端均连通有排污管道,每个所述排污管道上均设有三号电控阀门,所述矩形水箱右侧表面设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侧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矩形水箱上表面左侧且位于滤泥坡体上方加工有一号矩形开口,所述矩形水箱上表面且位于一号矩形开口上方设有倾斜支撑架,所述倾斜支撑架内上表面设有一对倾斜滑轨,一对所述倾斜滑轨上均设有电控移动小车,每个所述电控移动小车上均设有伸缩端斜向下且通过一号矩形开口伸入矩形水箱内的电控伸缩杆,所述矩形水箱内设有与电控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水平刮板,所述水平刮板下表面与滤泥坡体上表面相搭接,所述矩形水箱左侧表面上设有微型控制器和市电接口。

所述市电接口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控制器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电控阀门、二号电控阀门、三号电控阀门、振动电机、电控移动小车和电控伸缩杆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矩形水箱下表面设有支撑支架。

所述矩形水箱为不锈钢水箱。

每个所述电控移动小车内部均采用一块八位AT89S52作为控制核心、动力源采用集成化的步进电机驱动专用芯片组。

所述微型控制器的型号为sc200。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在污水沉淀池底部设置若干锥形排污口,通过排污过程中在锥形排污口形成涡流,使沉淀物更加快速和彻底的排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的矩形水箱俯视剖面图;

图中,1、矩形水箱;2、滤泥坡体;3、进水口;4、进水管道;5、一号电控阀门;6、出水口;7、出水管道;8、二号电控阀门;9、一号圆形排污口;10、锥形排污斗;11、排污管道;12、三号电控阀门;13、电机支架;14、振动电机;15、一号矩形开口;16、倾斜支撑架;17、倾斜滑轨;18、电控移动小车;19、电控伸缩杆;20、水平刮板;21、微型控制器;22、市电接口;23、支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包括矩形水箱1,所述矩形水箱1内下表面左侧设有滤泥坡体2,所述滤泥坡体2为左高右低坡体,所述矩形水箱1右侧表面上端加工有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内连通有进水管道4,所述进水管道4上设有一号电控阀门5,所述矩形水箱1左侧表面上端加工有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内连通有出水管道7,所述出水管道7上设有二号电控阀门8,所述矩形水箱1下表面且位于滤泥坡体2右侧加工有若干一号圆形排污口9,若干所述一号圆形排污口9内均嵌装有锥形排污斗10,每个所述锥形排污斗10下端均连通有排污管道11,每个所述排污管道11上均设有三号电控阀门12,所述矩形水箱1右侧表面设有电机支架13,所述电机支架13侧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14,所述矩形水箱1上表面左侧且位于滤泥坡体2上方加工有一号矩形开口15,所述矩形水箱1上表面且位于一号矩形开口15上方设有倾斜支撑架16,所述倾斜支撑架16内上表面设有一对倾斜滑轨17,一对所述倾斜滑轨17上均设有电控移动小车18,每个所述电控移动小车18上均设有伸缩端斜向下且通过一号矩形开口15伸入矩形水箱1内的电控伸缩杆19,所述矩形水箱1内设有与电控伸缩杆1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水平刮板20,所述水平刮板20下表面与滤泥坡体2上表面相搭接,所述矩形水箱1左侧表面上设有微型控制器21和市电接口22;所述市电接口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控制器21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电控阀门5、二号电控阀门8、三号电控阀门12、振动电机14、电控移动小车18和电控伸缩杆19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矩形水箱1下表面设有支撑支架23;所述矩形水箱1为不锈钢水箱;每个所述电控移动小车18内部均采用一块八位AT89S52作为控制核心、动力源采用集成化的步进电机驱动专用芯片组;所述微型控制器21的型号为sc200。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首先一号电控阀门5和二号电控阀门8开启,三号电控阀门12关闭。此时污水顺着进水管道4自进水口3进入矩形水箱1内,并经过物理沉淀以及滤泥坡体2的阻挡,使泥污沉淀到矩形水箱1下表面以及滤泥坡体2的斜坡上。在清除泥污的时候,一号电控阀门5和二号电控阀门8关闭,三号电控阀门12开启,此时污泥自一号圆形排污口9流入锥形排污斗10并顺着排污管道11被排出,在此过程中,因为在水带着泥沙流入锥形排污斗10内的时候将会产生涡流,涡流将带动沉底的泥沙卷入锥形排污斗10,使泥污排出更加彻底并且效率更高。同时电机支架13支撑的振动电机14启动,并使矩形水箱1进行振动,使矩形水箱1内下表面的污泥被振动后不会紧贴矩形水箱1下表面,使污泥更加顺利的被水冲到一号圆形排污口9内并排出。与此同时电控移动小车18启动,并带动电控伸缩杆19顺着倾斜滑轨17进行移动,使水平刮板20搭接在滤泥坡体2的斜坡上,其中倾斜支撑架16起到支撑倾斜滑轨17的作用。随后电控伸缩杆19启动并带动水平刮板20推动滤泥坡体2上附着的泥沙到矩形水箱1底部,并进入一号圆形排污口9被涡流带走排出,在污水沉淀池底部设置若干锥形排污口,通过排污过程中在锥形排污口形成涡流,使沉淀物更加快速和彻底的排净。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通过市电接口22接通电源。其中市电接口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型号为sc200的微型控制器21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微型控制器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电控阀门5、二号电控阀门8、三号电控阀门12、振动电机14、内部采用一块八位AT89S52作为控制核心、动力源采用集成化的步进电机驱动专用芯片组的电控移动小车18和电控伸缩杆19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微型控制器21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利用支撑支架23支撑矩形水箱1。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首先一号电控阀门5和二号电控阀门8开启,三号电控阀门12关闭。此时污水顺着进水管道4自进水口3进入矩形水箱1内,并经过物理沉淀以及滤泥坡体2的阻挡,使泥污沉淀到矩形水箱1下表面以及滤泥坡体2的斜坡上。在清除泥污的时候,一号电控阀门5和二号电控阀门8关闭,三号电控阀门12开启,此时污泥自一号圆形排污口9流入锥形排污斗10并顺着排污管道11被排出,在此过程中,因为在水带着泥沙流入锥形排污斗10内的时候将会产生涡流,涡流将带动沉底的泥沙卷入锥形排污斗10,使泥污排出更加彻底并且效率更高。同时电机支架13支撑的振动电机14启动,并使矩形水箱1进行振动,使矩形水箱1内下表面的污泥被振动后不会紧贴矩形水箱1下表面,使污泥更加顺利的被水冲到一号圆形排污口9内并排出。与此同时电控移动小车18启动,并带动电控伸缩杆19顺着倾斜滑轨17进行移动,使水平刮板20搭接在滤泥坡体2的斜坡上,其中倾斜支撑架16起到支撑倾斜滑轨17的作用。随后电控伸缩杆19启动并带动水平刮板20推动滤泥坡体2上附着的泥沙到矩形水箱1底部,并进入一号圆形排污口9被涡流带走排出。

实施例2:电控伸缩杆19替换成伸缩气缸同样能达到推动水平刮板20的效果,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