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用过滤器以及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042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液体用过滤器以及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为了将油等液体中所包含的沉淀物等异物过滤掉而容纳在过滤器箱体内来使用的液体用过滤器以及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特别涉及成型为薄片状并且以交替形成峰部和谷部的方式折弯且成型为筒状的液体用过滤器以及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液体用过滤器,目前为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例如jp实开平6-7261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液体用过滤器,是以在裁切成方形的织物上交替形成峰部和谷部的方式将该织物折弯而构成为褶状,在该液体用过滤器的上端固定有上部圆盘体,在下部固定有下部圆盘体,整体作为滤芯而构成。因此,在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形成上述峰部和谷部,这些峰部或谷部的长度方向是与该液体用过滤器整体的高度方向相同的方向。而这样形成的滤芯被容纳在罩内,当液体流入到在上述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流入空间内,之后该液体通过液体用过滤器时,该液体中所包含的沉淀物等异物在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面被捕捉,异物被过滤后的液体被排出到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外侧。

另外,jp实开平5-56205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的液体用过滤器,成型为在内侧形成有上述液体流入的流入空间的波纹状,在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峰部。而这些峰部的长度方向是与该液体用过滤器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周向)。所以,在该液体用过滤器中也是流入到上述流入空间内的液体中所包含的异物,在上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面被捕捉,异物被过滤后的液体被排出到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外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实开平6-72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实开平5-56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体用过滤器和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中,由于该液体用过滤器本身被固定在上述上部圆盘体和下部圆盘体上,因此不能进行下述操作:从液体用过滤器自身罩取出,并且将折弯的液体用过滤器自身展开,将内侧所附着的异物洗净,将该洗净后的液体用过滤器折弯而再次作为滤芯来使用。这一点即使是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液体用过滤器也相同,即使假设能够将液体用过滤器从罩中取出,由于成型为波纹状的外周是连续的,因此将附着、捕捉在内侧的异物洗净是极其困难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的液体用过滤器和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所具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所附着的异物容易地洗净且在洗净后能够再次使用的新的液体用过滤器以及使用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中央形成有液体流入的液体流入空间,且具有:多个峰部,该多个峰部分别在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并列,且在正面、背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分别露出;多个谷部,该多个谷部形成在上述的各个峰部的形成位置的相反侧,分别在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形成上述液体流入空间的一部分;该液体用过滤器通过从折弯状态展开而成为方形的片状体,并且,在上述折弯状态下,上述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在上述正面、背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中的任一个的位置相互重合。

在该第一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中,在液体流入到在内侧形成的上述液体流入空间中,该液体向液体用过滤器的外侧流出的过程中,异物在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内侧被捕捉,该异物被捕捉后的液体向外侧流出。即,流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内的液体,在通过该液体用过滤器而过滤后的状态下向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外侧流出。而在该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中,由于在外侧形成有多个峰部,在内侧形成有多个谷部,因此流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内的液体,从上述各个的谷部的上方以及下方向峰部方向流入,并且通过该液体用过滤器而向外侧流出。另外,该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通过以使得从形成有上述峰部和谷部的折弯状态而成为平坦的方式展开,从而成为方形的片状体。在经过规定时间而作为液体用过滤器来使用的情况下,上述被捕捉的异物附着在内侧面上。另外,通过从这样展开的状态以形成上述峰部和谷部的方式折弯片状体,从而成为上述折弯状态,能够再次作为液体用过滤器来使用。

而且,在该发明中,在上述折弯状态下,上述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在上述正面、背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中的任一个的位置相互重合,该片状体的左侧和右侧并未被固定。该左侧与右侧的重合部根据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大小(或者片状体的面积)来适当设定,可以是在片状体的左侧位于外侧而右侧位于内侧的状态下重合的情况,也可以是在片状体的左侧位于内侧而右侧位于外侧的状态下重合的情况。另外,在像这样上述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相重合的状态下的折弯状态下,在上述片状体的右侧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并列的各个峰部和各个谷部位于在该片状体的左侧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并列的各个峰部和各个谷部的内侧或者外侧。

即,若根据制造方法来表现该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则是通过以使得作为滤材的方形的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分别一部分相重合的方式进行折弯来成型而成的,在外侧形成(露出)有上述片状体被折成波峰而形成的多个峰部,在内侧形成有片状体被折成波谷而形成的多个谷部,由这些谷部包围住的空间成为上述液体流入空间。

所以,根据上述第一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不仅能够在将流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中的液体中所含有的异物过滤掉的状态下向外侧流出,而且在折弯状态下,上述片状体的左侧和右侧相重合,通过从该折弯状态展开,而成为方形的片状体,因此由于经过规定时间来使用而在内侧捕捉的异物容易洗净等而能够去除掉,并且,通过将该异物被去除掉后的片状体再次折弯而能够再次作为液体用过滤器来使用,因此能够多次重复使用。

另外,在该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中,由于上述的各个峰部以及谷部分别在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因此容纳该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器箱体的单位容积中能够容纳多个形成有峰部以及谷部的液体用过滤器,其过滤面积与峰部以及谷部在与高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的以往的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面积相比能够达到其数倍。

另外,第二发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状体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且在形成有所述谷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细缝,这些细缝的长度比所述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相互重合的重合部的长度短。

在该第二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中,由于在所述片状体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且在形成有所述谷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细缝,因此能够使该片状体的一部分弯曲,其结果是,在使该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相互重合而成型的作业工序执行之际,能够极其容易的进行。另外,由于各个细缝的长度,比上述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的重合部的长度短,因此也防止未过滤的液体通过细缝而向该液体用过滤器的外侧流出。

另外,第三发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端或下端中的任一端形成有连结片,该连结片与在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的上方或下方配置的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的下端或上端相连结,防止液体不被过滤而从该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之间向外侧流出。

在该第三发明中,由于形成有上述连结片,该连结片防止液体不被过滤而从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之间向外侧流出,因此即使是在多个液体用过滤器在容纳该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器箱体内沿着上下方向容纳有多个来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防止液体不被过滤而从液体用过滤器与液体用过滤器之间向外部流出。特别是根据该第三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能够发挥以下说明的大的效果。原本期望在容纳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器箱体内容纳由1张片状体成型的一个液体用过滤器。而在制造一个液体用过滤器的情况下,是通过从规定面积的原始片材切出规定的长度、宽度的1张片状体,且将该1张片状体折弯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可得到的原始片材的长度、宽度是有限制的,因此1张片状体能够制造的一个液体用过滤器的长度也受到该原始片材的长度、宽度的限制。但是,在容纳该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器箱体的容量、容积远超过上述一个液体用过滤器的容积的情况下,即使仅容纳一个液体用过滤器,也无法构成液体过滤装置或滤芯。即,根据该第三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由于能够将通过上述连结片而相连结的多个液体用过滤器容纳在规定的过滤器箱体内,因此即使是在由于能够准备的原始片材的尺寸而使得一个液体用过滤器的长度受限的情况下,在根据该过滤器箱体的容量而能够连结需要数量的液体用过滤器来进行容纳方面发挥大的效果。

另外,第四发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片形成于在所述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上形成的多个峰部之中的在最上端侧形成的上端侧峰部的上方,在该上端侧峰部位于处在上述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的上方的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上所形成的多个峰部之中的在最下端侧形成的下端侧峰部的外侧的状态下,将该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相连结,或者,所述连结片形成于在所述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上形成的多个峰部之中的在最下端侧形成的下端侧峰部的下方,在该下端侧峰部位于处在上述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的下方的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上所形成的多个峰部之中的在最上端侧形成的上端侧峰部的外侧的状态下,将该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相连结,通过从所述折弯状态展开,从而也包含上述连结片而成为方形的片状体。

根据该第四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不仅能够防止应当过滤的液体未过滤而从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连结于该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的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之间向外部流出,而且在制造工序中,只要准备规定的方形的片状体即可,(除了构成所述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液体用过滤器的细缝之外)不需要采用将作为滤材的片状体切断成复杂的形状的切断工序,也不需要制作具有该切断工序所需要的裁切刀刃的模具等,在能够极其价廉的制造的同时,即使是在展开后进行的洗净工序、折弯工序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也没有仅上述连结片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第五发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使用了上述第一至第四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中的任一种的液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过滤器箱体,该过滤器箱体具有:成型为方形的底板;盖板,其下表面与该底板的上表面相对且成型为方形,并且在中央形成有圆形的液体流入用开口;在上述底板与盖板之间配置的四个侧板;所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液体用过滤器,其被容纳在由上述底板、盖板以及四个侧板包围而成的空间内;在上述的各个侧板上形成有将过滤后的液体排出的外侧开口,上述盖板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上述侧板上,并且,与上述液体流入用开口相连通且插入到在上述液体用过滤器上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的液体流入用管体的上端固定在该盖板的中央,该液体流入用管体形成有将要过滤的液体排出的多个内侧开口。

根据该第五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从在上述盖板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用开口以及液体流入用管体的上端流入到该液体流入用管体内的过滤前的液体,从在该液体流入用管体形成的内侧开口流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而流入到该液体流入空间内的液体由上述液体用过滤器过滤,通过在上述的各个侧板上形成的外侧开口而向外部排出。另外,被容纳在上述过滤器箱体内的液体用过滤器,如先前说明的那样,上述各个的谷部在该液体用过滤器的高度方向上并列,因此在液体流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内之前,该各个的谷部之间由于该液体用过滤器的自重而成为接近的状态,而当液体流入到该液体流入空间内时,由于该液体的流入压压力而相互分离开,液体从该谷部与谷部之间向外侧(峰部方向)流动。

所以,即使是基于该第五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各个的液体用过滤器相同,能够在将液体中所含有的异物过滤后的状态下向外部排出,其过滤面积与容纳有峰部以及谷部在与高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的以往的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滤芯)的过滤面积相比能够达到其数倍。

另外,第六发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第五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流入用管体的外周,从该液体流入用管体的上端侧至下端侧固定有多个板状的间隔件,该间隔件具有如下部位:通过插入到在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所述液体流入空间中之后进行旋转,从而间隔件的前端侧插入到在该液体用过滤器形成的特定的谷部与相邻于该特定的谷部的其它的谷部之间。

在该第六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中,上述间隔件固定在上述液体流入用管体的外周,通过该间隔件,即使是在液体用过滤器中所形成的特定的谷部与相邻于该特定的谷部的其它的谷部接近的情况下,由于该接近状态被强制分离开,因此能够使过滤前的液体流入到上述特定的谷部与其它的谷部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性能。

另外,上述间隔件的数量只要是在上述液体流入用管体的外周形成多个即可,并不需要形成为与液体用过滤器所形成的谷部的数量相同。例如,在容纳全部形成有16个谷部的液体用过滤器的情况下,上述间隔件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5个或4个的谷部位于相邻的间隔件之间也可以。另外,上述各个的间隔件的平面形状只要是具有如下部位的型状即可,该部位是通过插入到所述液体流入空间之后进行旋转,从而前端测被插入到该液体用过滤器所形成的特定的谷部与相邻于该特定的谷部的其它的谷部之间的部位,例如,上述液体流入空间在俯视观察下为正方形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使这些间隔件的平面形状的一边的长度为比该液体流入空间的俯视观察下的一边的长度略短的尺寸的正方形。在像这样使得间隔件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下,通过在从5度至60度的范围内(优选45度)旋转,从而各间隔件被强制插入到液体用过滤器所形成的谷部与谷部之间。而强制插入到上述液体用过滤器所形成的谷部与谷部之间的部位的(在同一平面上的)数量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而且,也可以在各个间隔件上,在被插入到上述谷部与谷部之间的部位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厚度薄的薄壁部。通过像这样在被插入到上述谷部与谷部之间的部位的左右两侧形成薄壁部,从而容易插入到该谷部与谷部之间,并且通过在薄壁部与薄壁部之间形成的厚度厚的部位,能够在谷部与谷部之间形成更宽阔的空间。

另外,第七发明(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第六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流入用管体上固定有多个的所述间隔件之中的在最上方固定的间隔件,形成有四个如下的部位,即,该部位具有通过插入到所述液体流入空间中之后进行旋转从而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共同将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的上端侧夹持住的上表面。

在该第七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中,具有形成有四个如下部位的间隔件,该部位具有通过和液体流入用管体一起插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之后进行旋转从而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共同将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的上端侧夹持住的上表面。该间隔件是固定在上述液体流入用管体的最上端(与盖板最接近的位置)的间隔件,而且具有与盖板的下表面共同将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的上端侧夹持住的上表面的部位形成有四个。换而言之,上述间隔件具有通过插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内之后进行旋转从而与盖板的下表面共同将液体用过滤器的上端侧的内周侧在四个地方夹持住的部位。所以,根据该第七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能够有效防止下述情况:在过滤前的液体流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之际,由于该液体的载荷或压力等,该液体侵入到液体用过滤器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之间,未进行过滤而向外部流出。

另外,构成上述第七发明的间隔件,如上述那样具有与盖板的下表面共同将液体用过滤器的上端侧夹持住的四个部位,但是并不必须一个谷部位于该间隔件与盖板之间,也可以是多个谷部位于该间隔件与盖板之间。

另外,第八发明(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第六或第七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流入用管体上固定有多个的所述间隔件之中的在最下方固定的间隔件,形成有四个如下的部位,即,该部位具有通过插入到所述液体流入空间中之后进行旋转从而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共同将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的下端侧夹持住的下表面。

在该第八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中,具有间隔件,该间隔件形成有四个如下的部位,即,该部位具有通过与液体流入用管体一起插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之后进行旋转从而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共同将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的下端侧夹持住的下表面。该间隔件是固定在上述液体流入用管体的最下端(与底板最接近的位置)的间隔件,而且,具有与底板的上表面共同将所述液体用过滤器的内周侧的下端侧夹持住的上表面的部位形成有四个。换而言之,上述间隔件具有通过插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内之后进行旋转从而与底板的上表面共同将液体用过滤器的下端侧的内周侧在四个地方夹持住的部位。

所以,根据该第八发明,能够有效防止下述情况:在过滤前的液体流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之际,由于该液体的载荷或压力等,该液体侵入到液体用过滤器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未进行过滤而向外部流出。特别是根据构成该第八发明的间隔件和构成上述第七发明的间隔件分别固定到所述液体流入用管体上的液体过滤装置,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过滤前的液体通过液体用过滤器的上端侧和下端侧这两侧而并不过滤就向外部流出的可能性,而且作为这样的回避未过滤的液体向外部流出的可能性的机构,采用如下结构:通过构成上述第七发明的间隔件和盖板,另外,通过构成第八发明的间隔件和底板,分别共同将液体用过滤器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夹持住,并不采用将液体用过滤器的上表面固定在盖板的下表面上或者将该液体用过滤器的下表面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的结构,因此能够仅将经过规定时间来使用而在内周面附着有异物的液体用过滤器从过滤器箱体单独拆卸掉,能够将该液体用过滤器洗净而将异物除去,并再次容纳在上述过滤器箱体中。即,根据引用了上述第七发明的第八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不会损害作为液体用过滤器的作为基本的一般性能的过滤性,并且,能够实现先前说明的第一至第四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的作为最具有特征的性能的可洗净性和再利用性这两方面的性能。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发明(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不仅能够在将流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中的液体中所含有的异物过滤掉的状态下向外侧流出,而且在折弯状态下,上述片状体的左侧和右侧相重合,通过展开而成为方形的片状体,因此由于经过规定时间来使用而在内侧捕捉的异物容易洗净等而能够去除掉,并且,通过将该异物被去除掉后的片状体再次折弯而能够再次作为液体用过滤器来使用,因此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另外,在该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中,由于上述多个峰部以及谷部分别在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长度,因此容纳该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器箱体的单位容积中能够容纳多个形成有峰部以及谷部的液体用过滤器,其过滤面积与峰部以及谷部在与高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的以往的液体用过滤器的过滤面积相比能够达到其数倍。

另外,根据第二发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在将成型为方形的片状体折弯之后,使得该片状体的左侧与右侧相互重合而成型的作业工序执行之际,能够极其容易的进行。

另外,根据第三发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能够通过连结片而将多个液体用过滤器相互连结,并且能够防止液体未过滤而从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之间向外侧流出。

另外,根据第四发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不仅能够防止应当过滤的液体未过滤而从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与连结于该特定的液体用过滤器的其它的液体用过滤器之间向外部流出,而且在制造工序中,只要准备规定的方形的片状体即可,(除了构成所述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液体用过滤器的细缝之外)不需要采用将作为滤材的片状体切断成复杂的形状的切断工序,也不需要制作具有该切断工序所需要的裁切刀刃的模具等,在能够极其价廉的制造的同时,即使是在展开后进行的洗净工序、折弯工序反复进行的情况下,也没有仅上述连结片发生断裂等的可能性。

另外,即使是基于第五发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各个的液体用过滤器相同,能够在将液体中所含有的异物过滤后的状态下向外部排出,其过滤面积与容纳有峰部以及谷部在与高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的以往的液体用过滤器的液体过滤装置(滤芯)的过滤面积相比能够达到其数倍。

另外,根据第六发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即使是在由于上述间隔件而使得液体用过滤器上形成的特定的谷部与相邻于该特定的谷部的其它的谷部相接近的情况下,由于该接近状态被强制分离开,因此能够使得过滤前的液体确实流入到上述特定的谷部与其它的谷部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性能。

另外,根据第七发明(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能够有效防止下述情况:在过滤前的液体流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之际,由于该液体的载荷或压力等,该液体侵入到液体用过滤器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之间,未过滤而向外部流出。

另外,根据第八发明(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能够有效防止下述情况:在过滤前的液体流入到在液体用过滤器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内之际,由于该液体的载荷或压力等,该液体侵入到液体用过滤器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未进行过滤而向外部流出。特别是根据引用了上述第七发明的第八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不会损害作为液体用过滤器的作为基本的一般性能的过滤性,并且,能够实现先前说明的第一至第四发明的液体用过滤器的作为最具有特征的性能的可洗净性和再利用性这两方面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液体过滤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液体用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将液体用过滤器沿着上下方向伸长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4是示出将液体用过滤器沿着上下方向伸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片状体的展开图。

图6是放大示出形成有细缝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放大示出片状体在液体用过滤器的正面侧相重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上侧的过滤器与下侧的过滤器通过连结片而相互连结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9是示出上侧的过滤器与下侧的过滤器通过连结片而相互连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将箱体主体和盖板分解开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箱体主体和盖板的主视图。

图12是箱体主体的右视图。

图13是示出相互连结的上部正面板部和下部正面板部的主视图。

图14是示出相互连结的上部正面板部和下部正面板部的右视图。

图15是示出过滤器箱体的左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底板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放大示出上部正面板与下部正面板的连结结构的主视图。

图18是放大示出上部正面板与下部正面板的连结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将右侧板和左侧板折叠的过程的过滤器箱体的主视图。

图20是示出将上部正面板以及下部正面板和上部背面板以及下部背面板分别折叠的过程的过滤器箱体的左视图。

图21是示出折叠了的过滤器箱体的主视图。

图22是示出折叠了的过滤器箱体的左视图。

图23是放大示出相互分解开的液体流入管和底板部的剖视图。

图24是放大示出液体流入管与固定于底板部上的管连接部相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示意性示出液体用过滤器和盖板以及间隔件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26是示意性示出从图25所示的状态将盖板旋转45度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放大示出通过盖板与在最上部配置的间隔件而将过滤器的一部分夹持住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28是放大示出通过底板部与在最下部配置的间隔件而将过滤器的一部分夹持住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29是放大示出过滤器与间隔件的位置关系的侧剖视图。

图30是放大示出从图29所示的状态变为液体流入到过滤器箱体内之后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31是放大示出盖板与液体流入管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2是示意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参照附图详细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1,如图1所示,包括有过滤器箱体2和在该过滤器箱体2内容纳的多个液体用过滤器(下面仅称为“过滤器”。)3。首先针对上述过滤器3详细进行说明,之后针对上述过滤器箱体2进行说明。

上述各个过滤器3都是成型为相同形状,通过后述的连结片3c而分别沿着高度方向相连结,该过滤器3是由丙烯系纤维等合成纤维等构成的无纺布,具有通水性,而另一方面则对液体中所包含的异物进行捕捉。如图2所示,该过滤器3的平面形状成型为正方形,如图3所示,从左侧所见,峰部3a与谷部3b交替形成,另外,如图4所示,从正面所见也是峰部3a与谷部3b交替形成。这些峰部3a以及谷部3b沿着与该过滤器3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长度。另外,在该过滤器3的上端形成有连结片3c。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过滤器3从俯视所见成型为四边形,在该过滤器3的中央形成有正方形的液体流入空间3d。该液体流入空间3d是过滤的液体流入的部位。

如图5所示,上述过滤器3是将被成型为长方形的片状体5通过折弯来成型而成。下面对该片状体5的折弯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另外,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部位是分别折弯的部位(下面将这些折弯的部位称为“折弯线”。)。在这些折弯线之中,沿着左右方向具有长度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位于最下方的位置,与该第一水平折弯线5a平行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位于该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上方,另外,以使得第一水平折弯线5a位于该第二水平折弯线5b的上方的方式,从该片状体5的下方向着上方等间隔的交替设置上述第一水平折弯线5a和第二水平折弯线5b。上述第一水平折弯线5a分别是将该片状体5(除了之后一部分被折成波峰的部位之外)折成波谷的部位,上述第二水平折弯线5b分别是将该片状体5折成波峰的部位。即,在通过将被成型为上述方形的片状体5折弯,从而制造、成型上述过滤器3的过程中,在上述第一水平折弯线5a和第二水平折弯线5b分别交替设置的部位,交替的重复波峰和波谷,制作成构成为从该第一水平折弯线5a至第二水平折弯线5b的宽度的褶状的未图示的折弯体。另外,构成上述连结片3c的部位是如下部位:形成在该片状体5的最上端侧,且通过被折成波峰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而连续形成,宽度比上述第二水平折弯线5a与第一水平折弯线5b的间隔窄。另外,从上述片状体5的左端向着右端方向,在上述的被折成波谷的折弯线5a所处的部位,如图5以及图6所示,分别形成有细缝5c。这些细缝5c的长度比后述的重合部3h的宽度短。

在完成上述褶状的折弯体之后,将上述片状体5再次展开,在沿着该片状体5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而形成的四个(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的位置分别全部向着相同的方向折弯。即,在以使得上述片状体5的左右两端在图5中在向前侧(frontward)重叠的方式,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的部位折弯的情况下,图5中所示的片状体5的面成为所完成的过滤器3的内侧面,向着相反方向全部折弯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片状体5的面的相反面成为所完成的过滤器3的内侧面。在该例中,作为上述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的折弯的方法,采用前者进行说明。从上述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之中位于最左侧的第一垂直折弯线5d起至位于该垂直第一折弯线5d的右侧的第二垂直折弯线5e的部位(在本例中,该部位是形成过滤器3的左侧面的部位)的宽度,从该第二垂直折弯线5e起至位于该第二垂直折弯线5e的右侧的第三垂直折弯线5f的部位(在本例中,该部位是形成过滤器3的背面的部位)的宽度,从上述第三垂直折弯线5f起至位于该第三垂直折弯线5f的右侧的第四垂直折弯线5g的部位(在本例中,该部位是形成过滤器3的右侧面的部位)的宽度,分别为相同的间隔。另外,位于从上述片状体5的左端起至上述第一垂直折弯线5d的位置的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参照图5)和位于从该片状体5的右端起至上述第四垂直折弯线5g的位置的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参照图5),在本例中,分别是位于过滤器3的正面的部位,并且该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的宽度与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的宽度之和,比该过滤器的3的正面的宽度长,并且该和与过滤器3的正面的宽度之差,是该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与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在过滤器3的正面相互重合之际的重合部3h的宽度(参照图4)。另外,在该例中,以使得上述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的前端侧位于上述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的内侧的方式,使得该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与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部位相重合。而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与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相互重合的重合部3h的宽度比上述细缝5c的长度长。

当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的各个位置折成波峰的作业结束后,接着,将该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分别以折成约90度波峰的方式折弯,并且将在上述第一垂直折弯线5d与第二垂直折弯线5e的中间位置的、以这之前被折成波谷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中央为中心的规定的宽度以折成波峰的方式折回,并且从通过该折回而被折成波峰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左端,直到上述的被折成波峰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与该第一垂直折弯线5d相交的位置的直线状的第一倾斜折弯线4j(参照图5)分别被折成波谷。这些第一倾斜折弯线4j整体以90度的角度变更方向而显示为蜿蜒的折弯线。另外,从通过上述折回而被折成波峰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右端直至上述的被折成波峰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与该第二垂直折弯线5e相交的位置的直线状的第二倾斜折弯线4k(参照图5)被折成波谷。这些第二倾斜折弯线4j整体以90度的角度变更方向而显示为蜿蜒的折弯线。另外,将在上述第三垂直折弯线5f与第四垂直折弯线5g的中间位置的、以这之前被折成波谷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中央为中心的规定的宽度以折成波峰的方式折回,并且从通过该折回而被折成波峰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左端起直至上述的被折成波峰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与该第三垂直折弯线5f相交的位置的直线状的第三倾斜折弯线4m(参照图5)分别以折成波谷的方式折弯。这些第三倾斜折弯线4m整体以90度的角度改变方向而显示为蜿蜒的折弯线。另外,从通过上述折回而被折成波峰的第一水平折弯线5a的右端起直至上述的被折成波峰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与该第四垂直折弯线5g相交的位置的直线状的第四倾斜折弯线4n(参照图5)分别以折成波谷的方式折弯。这些第四倾斜折弯线4n整体以90度的角度改变方向而显示为蜿蜒的折弯线。

当通过上述的要领将上述片状体5利用各个折弯线(省略附图标记。)进行折弯的作业完成时,作为整体而成为接近于筒状的立体形状。特别是由于上述片状体5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垂直折弯线5d……5g分别折弯90度,因此呈现出上述片状体5的左端与右端不规则的重叠在一起的外观。接着,以使得先前说明的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位于外侧而上述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位于该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的内侧的方式,使该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与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相互重合。此时,由于从上述片状体5的左端向着右端方向,沿着上述第一水平折弯线5a分别形成有细缝5c,因此作业人员利用该细缝5c将片状体5的一部分卷起来向外侧(向前侧(frontward))偏转,利用由于该偏转的部位而空出的空间,使得上述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的一部分位于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的内侧(参照图7)。换而言之,在通过将上述片状体5折弯,来成型、制造上述过滤器3的过程中,由于在上述片状体5上形成有上述细缝5c,因此使得上述另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g的一部分位于一侧的正面形成部3f的内侧的作业变得迅速。

通过以上的方法,上述片状体5作为图3或者图4所示的过滤器3而完成。上述的过滤器3以多个上下连结的状态容纳在该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1内。图8以及图9分别示出位于下侧的过滤器3(构成本发明的特定的过滤器)和下端侧连结于该位于下侧的过滤器3的上端侧的上侧的过滤器3(构成本发明的其它的过滤器)的连结状态,在上述的位于下侧的过滤器3的上部形成的上述连结片3c的前端位于在上侧的过滤器3的最下方形成的谷部3b侧。在上述下侧的过滤器3上形成的连结片3c的基端是在该下侧的过滤器3的最上方形成的峰部3a(构成本发明的上端侧峰部),并且,也是与位于图5所示的片状体5的最上方的第二水平折弯线5b相当的部位。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上述上侧的过滤器3的最下端位于处在该上侧的过滤器3的最下端侧的峰部3a的正下方,该下端是上述片状体5的下端。而该上侧的过滤器3的下端位于在上述下侧的过滤器3的最上方形成的峰部3a的内侧。所以,上述连结片3c将上述上侧的过滤器3的下端的外周整体从外侧包围住。

接着,针对上述过滤器箱体2详细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该过滤器箱体2具有:在上方具有正方形的开口21a的箱体主体21;将该箱体主体21的开口21a从上方封盖住的盖板22;上端固定在该盖板22的下表面上的液体流入管23。

上述箱体主体21由分别通过树脂一体成型而成的以下的构件构成。即,如图10所示,该箱体主体21具有:位于最上部且在内侧形成有正方形的上述开口21a的框构件25;在该箱体主体21的下部配置的底板构件26;位于上述箱体主体21的正面的上部正面板27以及下部正面板28;位于上述箱体主体21的背面的上部背面板29(参照图12)以及下部背面板30(参照图12);位于上述箱体主体21的左侧面的左侧板31;位于上述箱体主体21的右侧面的右侧板32。另外,在上述上部正面板27、下部正面板28、上部背面板29、下部背面板30、左侧板31、右侧板32上形成有将过滤后的液体排出的贯通孔(省略附图标记。)。另外,上述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都是正面板,在该例中该正面板被分成这些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两部分。另外,上述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都是背面板,在本例中该背面板被分为这些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两部分。

如图10、图11或图12所示,上述框构件25具有正面板部25a、背面板部25b、左侧板部25c以及右侧板部25d,在上述上表面的角部形成有用于固定上述盖板22的螺纹孔25e。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左侧板部25c的正面侧,在下端侧中途部形成有第一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一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构成上部正面板27的上部左竖立板部27b的上端侧的左侧面形成的第一转动轴27d(参照图13或图19)。另外,在上述右侧板部25d的正面侧的下端侧形成有第二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二轴插通孔用于插入后述的在构成上部正面板27的上部右竖立板部27c的上端侧中途部形成的第二转动轴27e(参照图12)。另外,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左侧板部25c的背面侧,在下端侧中途部形成有第三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三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构成上部背面板29的上部左竖立板部29b的上端侧左侧面形成的第三转动轴29d(参照图20)。另外,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右侧板部25d的背面侧,在下端侧中途部形成有第四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四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构成上部背面板29的上部右竖立板部29c的上端侧右侧面形成的第四转动轴29e(参照图10)。另外,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正面侧板25a的左侧中途部形成有第五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五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左侧板31上所形成的正面板部31b的上端侧中途部形成的第五转动轴31d(参照图10或图19)。另外,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背面侧板25b的左侧中途部形成有第六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六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在未图示的左侧板31上所形成的背面板部的上端侧中途部形成的未图示的第六转动轴。另外,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正面侧板25a的右侧中途部形成有第七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七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右侧板32上所形成的正面板部31b的上端侧中途部形成的第七转动轴32d(参照图10或图19)。另外,在上述框构件25上所形成的背面侧板25b的右侧中途部形成有第八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八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右侧板32上所形成的背面板部32c的上端侧中途部形成的第八转动轴32e。另外,上述第七转动轴32d所插通的第七轴插通孔以及第八转动轴32e所插通的第八轴插通孔的形成位置,位于比上述第五轴插通孔以及第六轴插通孔的形成位置更上方的位置,并且如后所述,位于上述上部正面板27、上部背面板29分别呈水平折叠的位置的上方。

另外,如图15或图16所示,构成上述箱体主体21的上述底板构件26具有:成型为正方形的底板部26a;从该底板部26a的正面竖立而构成的正面板部26b;从上述底板部26a的背面竖立而构成的背面板部26c;从上述底板部26a的左端竖立而构成的左侧板部26d;从上述底板部26a的右端竖立而构成的右侧板部26e。上述正面板部26b、背面板部26c、左侧板部26d以及右侧板部26e各个的高度为相同的高度,整体成型为框状。另外,上述正面板部26b、背面板部26c、左侧板部26d以及右侧板部26e为构成本发明的框状部。在上述底板部26a的中央形成有圆柱状的管连接部26f,该管连接部26f以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到上端被安装在先前说明的盖板22的下表面上的液体流入管23的下端内。另外,如图16所示,在该底板部26a的上表面的左侧中央形成有左卡止部26g,在底板部26a的上表面的右侧中央形成有右卡止部26h。上述左卡止部26g是如下的部位:在后述的左侧板31垂下之际将该左侧板31的下端卡止,保持该左侧板31垂下的状态而防止向该箱体主体21的内侧旋转。另外,上述右卡止部26h是如下的部位:在后述的右侧板32垂下之际,将该右侧板32的下端卡止,保持该右侧板32垂下的状态而防止向该箱体主体21的内侧旋转。

另外,在上述左侧板部26d的正面侧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九轴插通孔,该第九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下部正面板28的左侧的下端侧形成的第九转动轴28d(参照图13或图20),在该左侧板部26d的背面侧形成有第十轴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该第十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下部背面板30的左侧的下端侧形成的第十转动轴30d。另外,在上述右侧板部26e的正面侧形成有未图示的第十一轴插通孔,该第十一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下部正面板28的右侧的下端侧形成的第十一转动轴28e(参照图13或图12),在该右侧板部26e的背面侧形成有未图示的第十二轴插通孔,该第十二轴插通孔用于插通后述的在下部背面板30的右侧的下端侧形成的第十二转动轴30e。

如图13所示,上述上部正面板27具有:成型为在横向上具有长度的长方形的上部正面板部27a;从该上部正面板部27a的左端向着正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上部左竖立板部27b;从上述上部正面板部27a的右端向着正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上部右竖立板部27c。在上述上部左竖立板部27b的上端侧的左侧面上直立设置第一转动轴27d。该第一转动轴27d是插通上述第一轴插通孔的部位。另外,在上述上部右竖立板部27c的上端侧的右侧面上直立设置第二转动轴27e。该第二转动轴27e是插通上述第二轴插通孔的部位(参照图10)。另外,图示出这些结构的图13图示出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而如图15所示,该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被成型为与该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对称的形状。所以,在该上部背面板29上也分别形成有上部背面板部29a、上部左竖立板部29b、上部右竖立板部29c,在上部左竖立板部29b上形成有先前说明的第三转动轴29d(参照图20),在上部右竖立板部29c上形成有先前说明的第四转动轴29e(参照图10)。上述第三转动轴29d是插通在上述框构件25上形成的第三轴插通孔的部位,上述第四转动轴29e是插通在上述框构件25上形成的第四轴插通孔的部位。

另外,如图13所示,上述下部正面板28具有:被成型为与上述上部正面板部27a相同形状的下部正面板部28a;从该下部正面板部28a的左端向着正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下部左竖立板部28b;从上述下部正面板部28a的右端向着正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下部右竖立板部28c。在上述下部左竖立板部28b的下端侧的左侧面上直立设置有第九转动轴28d。该第九转动轴28d是插通在构成上述底板构件26的左侧板部26d上形成的第九轴插通孔的部位。另外,在上述下部右竖立板部28c的下端侧的右侧面上直立设置有第十一转动轴28e。该第十一转动轴28e是插通在构成上述底板构件26的右侧板部26e上形成的第十一轴插通孔的部位。

另外,如图12或图15所示,上述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被成型为与上述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相对称。上述上部背面板29具有:上部背面板部29a(参照图15);从该上部背面板部29a的左端向着背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上部左竖立板部29b(参照图20);从上述上部背面板部29a的右端向着背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上部右竖立板部29c(参照图15)。在上述上部左竖立板部29b的上端侧的左侧面上直立设置有第三转动轴29d(参照图20),另外,在上述上部右竖立板部29c的上端侧的右侧面上直立设置有第四转动轴29e(参照图12)。上述第三转动轴29d是插通上述第三轴插通孔的部位,上述第四转动轴29e是插通上述第四轴插通孔的部位。另外,上述下部背面板30具有:下部背面板部30a(参照图15);从该下部背面板部30a的左端向着背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下部左竖立板部30b(参照图20);从上述下部背面板部30a的右端向着背面侧竖立而构成的下部右竖立板部30c(参照图12)。在上述下部左竖立板部30b的下端侧的左侧面上直立设置有第十转动轴30d(参照图20),另外,在上述下部右竖立板部30c的下端侧的右侧面上直立设置有第十二转动轴30e(参照图12)。上述第十转动轴30d是插通在上述底板构件26的左侧板部26d上形成的第十轴插通孔的部位,上述第十二转动轴30e是插通在上述底板构件26的右侧板部26e上形成的第十二轴插通孔的部位。

如图13或图14所示,上述的上部正面板27与下部正面板28以相互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在一起,并且上述上部背面板29与下部背面板30以相互转动自如的方式相连结。另外,上述上部正面板27与下部正面板28的连结结构和上述上部背面板29与下部背面板30的连结结构分别相同,该上部正面板27与下部正面板28在左右两侧相互相连结,因此下面针对上部正面板27的右侧与下部正面板28的右侧的连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7或图18中分别放大所示的那样,在构成上述下部正面板28的下部正面板部28a上端的右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长度的圆筒部28t以突出到该下部正面板部28a的上端的上方的状态而形成,在该圆筒部28t的中心形成有插通转动轴41的插通空间。另一方面,在构成上述上部正面板27的上部正面板部27a的右下角部,与上述圆筒部28t的左端面相对并且支撑上述转动轴41的左端的左支撑板部27t和支撑上述转动轴41的右端的右支撑板部27u以相互面与面相对的状态形成。上述右支撑板部27u的一部分是上述上部右竖立板部27c的下端侧,具有从该上部右竖立板部27c的正面端进一步向正面侧呈圆弧状膨出的一侧的膨出部(省略附图标记。)。另外,上述左支撑板部27t在从上部右竖立板部27c的下端侧中途部向左侧突出的中间板部27v的前端具有基端,具有膨出成与上述呈圆弧状膨出的一侧的膨出部相同形状的另一侧的膨出部(省略附图标记。)。在上述一侧以及另一侧的膨出部的中央分别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省略附图标记。),在这些贯通孔中插通上述转动轴41。这样的连结结构也形成在上述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的左侧,另外,也形成在上述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的左右两侧。

另外,如图19所示,上述左侧板31配置在箱体主体21的左侧,具有:被成型为方形的左侧板主体31a;在该左侧板主体31a的正面侧形成且从该左侧板主体31a向着左侧竖立而构成的正面板部31b;在上述左侧板主体31a的背面侧形成且从该左侧板主体31a向着左侧竖立而构成的未图示的背面板部。在上述正面板部31b的上端侧中途部设置有向着该正面板部31b的正面侧直立设置的第五转动轴31d(参照图19)。另外,在上述背面板部的上端侧中途部设置有向着该背面板部的背面侧直立设置的未图示的第六转动轴。上述第五转动轴31d是插通在先前说明的框构件25上形成的第五轴插通孔的部位,上述第六转动轴是插通上述第六轴插通孔的部位。

另外,如图12或图19所示,上述右侧板32配置在箱体主体21的右侧,具有:被成型为方形的右侧板主体32a;在该右侧板主体32a的正面侧形成且从该右侧板主体32a向着右侧竖立而构成的正面板部32b;在上述右侧板主体32a的背面侧形成且从该右侧板主体32a向着右侧竖立而构成的未图示的背面板部32c。在上述正面板部32b的上端侧中途部设置有在该正面板部32b的正面侧直立设置的第七转动轴32d(参照图10)。另外,在上述右侧板32上所形成的背面板部32c的上端侧中途部设置有在该背面板部的背面侧直立设置的未图示的第八转动轴32e。上述第七转动轴32d是插通在先前说明的框构件25上形成的第七轴插通孔的部位,上述第八转动轴32e是插通上述第八轴插通孔的部位。

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上述盖板22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22a。该开口22a是未图示的蛇形管、软管或导管的前端侧插入或连接的部位,是要过滤的液体流入的部位。另外,与上述开口22a相连通且形成有比该开口22a的内径大的内径的液体流入管23的上端固定在该盖板22的下表面的中央。如图15所示,该液体流入管23的长度比从上述盖板22的下表面至上述底板部26a的上表面的长度稍短。另外,在该液体流入管23上形成有流入到该液体流入管23内的液体向该液体流入管23的外侧流出的未图示的多个流出孔。所以,液体通过该流出孔而流入到容纳在上述箱体主体21内的过滤器3的液体流入空间3d中。

在上述液体流入管23的外周固定有多个间隔件45。这些间隔件45是分别被成型为相同形状的板体,分别被成型为作为在图2所示的过滤器3上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3d的平面形状的正方形,且被成型为从该过滤器3的上方插入到该液体流入空间3d内的外形形状。但是,这些多个间隔件45上所形成的各边位于相比上述盖板22上分别形成的各边而从上述液体流入管23的中心旋转了45度的位置。所以,如后所述,在将上述液体流入管23的下端侧从容纳在上述箱体主体21内的过滤器3的上方插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3d内,并且将上述间隔件45插入到该液体流入空间3d内之际,以将上述盖板22旋转45度的状态来进行。

另外,在上述多个间隔件45之中,被固定在与上述盖板22的下表面最近的位置的间隔件45a与该盖板22的下表面的距离,是先前说明的过滤器3上所形成的多个谷部3b之中形成在最上方的谷部3b或者该谷部3b和在其直接下方形成的谷部3b这两个谷部3b、3b能够位于液体流入管23的外周附近的距离。另外,上述多个间隔件45之中,被固定在与构成上述底板构件26的底板部26a的上表面最近的位置的间隔件45b与该底板部26a的上表面的距离,是先前说明的过滤器3上形成的多个谷部3b之中形成在最下方的谷部3b或者该谷部3b和在其直接上方形成的谷部3b这两个谷部3b、3b能够位于液体流入管23的外周附近的距离。

以上是构成该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1的过滤器3和过滤器箱体2的说明。下面按顺序说明分解上述过滤器箱体2、折叠箱体主体21的方法、在所完成的过滤器箱体2内容纳多个过滤器3、固定上述盖板22的方法等。

首先,从将所完成的过滤器箱体2分解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了从作为液体过滤装置1而完成的状态分解过滤器箱体2,将这之前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在四个部位固定于箱体主体21的框构件25的上表面上的盖板22拆卸掉,并且使该盖板22旋转45度,使该盖板22向上方移动。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将这之前插入到过滤器3的液体流入空间3d内的液体流入管23以及上述多个间隔件45拆卸掉。接着,将上述多个过滤器3从上述箱体主体21内取出到外部。另外,将这样的盖板22、过滤器3拆卸到外部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使该盖板22旋转,而是使该该盖板与上述过滤器3一体向上方移动,之后,使该盖板22旋转45度,将液体流入管23以及上述多个间隔件45从多个过滤器3中拆卸掉。另外,在将这样取出的过滤器3进行清洗的情况下,将分别相连结的过滤器3分离,将各个过滤器3如图5所示那样展开并使用清洗水等进行清洗即可。

另一方面,为了将拆除了上述过滤器3的箱体主体21折叠起来,首先,将上述右侧板32的下端侧向该箱体主体21的内侧按压,以上述第七转动轴32d和第八转动轴32e为中心,在图19中使该右侧板32向着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这样的操作,这之前的上述右侧板32的下端侧与图16所示的上述右卡止部26h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通过这样的操作,这之前的上述左侧板31的下端与图16所示的上述左卡止部26g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并且当进一步使该左侧板31向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右侧板32的下端与上述左侧板31的内侧面相抵接,并且右侧板32的下端沿着左侧板31的内侧面滑动接触的同时,使右侧板32进一步向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最终如图20所示,上述右侧板32被容纳在上述框构件25内的上方,上述左侧板31被容纳在该右侧板32的下方。之所以如此这般上述右侧板32被容纳在框构件25内的上方,上述左侧板31以重合在该右侧板32的下方的方式容纳在该右侧板32的下方,是因为如图19所示,作为右侧板32的转动中心的第七转动轴32d和第八转动轴32e位于作为上述左侧板31的转动中心的上述第五转动轴31d和第六转动轴的配置位置的上方。

另外,如图20所示,当进行按压以使得上述上部正面板27与下部正面板28之间和上述上部背面板29与下部背面板30之间相互接近时,上述上部正面板27以上述第一转动轴27d和第二转动轴27e为中心而向箱体主体21的内侧旋转,下部正面板28以第九转动轴28d和第十一转动轴28e为中心而向箱体主体21的内侧旋转,并且该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相互以上述转动轴41为中心而转动。另外,当进行按压以使得上述上部背面板29与下部背面板30之间向箱体主体21的内侧移动时,上述上部背面板29以第三转动轴29d(参照图10)和第四转动轴29e(参照图12)为中心而向箱体主体21的内侧旋转,上述下部背面板30以上述第十转动轴30d和第十二转动轴30e为中心而向箱体主体21的内侧旋转,并且该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相互以与上述转动轴41相当的部位为中心而转动。从而这样折叠起来的上述上部正面板27和上部背面板29,如图21或图22所示,分别在上述框构件25内折叠在上述左侧板31的下方,另外,上述下部正面板28和下部背面板30分别折叠在上述底板部26a的上方且整体成型为框状的部位的内侧。所以,这样折叠起来的上述箱体主体21的容积,与图12所示的状态下的容积相比变得特别小。另外,在上述底板部26a的中央固定的管连接部26f位于这样折叠起来的上述下部正面板28与下部背面板30之间。

另外,在使用如图21或图22所示那样折叠起来的箱体主体21,作为如图1所示那样的液体过滤装置1来使用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与上述箱体主体21的折叠方法完全相反的操作,成为图10或图11分别所示的状态即可。在恢复成图10或图11所示的状态的箱体主体21内容纳通过上述连结片3c而上下相互相连结的多个过滤器3。接着,从该过滤器3的上方,如图25所示,成为相对于过滤器3的外形使盖板22旋转45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上述液体流入管23的下端侧从上述过滤器3的上方插入到上述液体流入空间3d内,并且将上述间隔件45插入到该液体流入空间3d内。接着使上述液体流入管23下降到图23所示的状态,接着,如图24所示,将固定在上述底板部26a的中央的圆柱状的管连接部26f从该液体流入管23的下端插入。当这样的作业结束时,接着,使上述盖板22旋转45度。通过这样的盖板22的旋转操作,如图26所示,成型为正方形的过滤器3的四个边与上述盖板22的四个边(以及底板部26a的四个边)分别相互平行,并且上述各个间隔件45成为相对于在上述过滤器3内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3d而旋转了45度的状态。另外,在图23以及图24中,过滤器3省略了图示。

进一步,当上述盖板22旋转45度时,如图27所示,在固定于与上述盖板22的下表面最近的位置的间隔件45a上形成的四个角部,分别移动到比在过滤器3的最上方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或者,比在该谷部3b的下侧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通过盖板22的下表面与上述间隔件45a的上表面将过滤器3的上端侧的内侧夹持住。另外,同样的,当上述盖板22被旋转45度时,如图28所示,在固定于与上述底板部26a的上表面最近的位置的间隔件45b上形成的四个角部,分别移动到比在过滤器3的最下方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或者,比在该谷部3a的上侧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通过底板部26a的上表面与上述间隔件45b的下表面将过滤器3的下端侧的内侧夹持住。另外,当上述盖板22旋转45度时,如图29所示,在上述间隔件45a与间隔件45b之间配置的各个间隔件45,移动到比在过滤器3的中途部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并且若干个谷部3b位于上下相邻的间隔件45与间隔件45之间。另外,作为在该状态下的上述过滤器3,位于上下相邻的间隔件45与间隔件45之间的过滤器3的中途部,由于各自的自重,如图29所示,成为各峰部3a以及各谷部3b分别接近的状态。

当这样将上述盖板22旋转45度的操作结束时,通过使用上述未图示的螺钉将该盖板22固定在上述框构件25的上表面上,从而完成了在开头说明的液体过滤装置1。当在这样完成的液体过滤装置1内,使未图示的液体流入在上述盖板22上形成的开口22a以及上述液体流入管23内时,经由在该液体流入管23上形成的流出孔而流入到在上述过滤器3的中央形成的液体流入空间3d内。通过这样的液体的流入,这之前相互接近的上述峰部3a以及谷部3b,由于上述液体的流入压力,液体流入到上下相邻的峰部3a与峰部3a之间,如图30所示,从而分别分隔开。该结果是,上述液体从各个的峰部3a与峰部3a之间通过该过滤器3而流出到该过滤器3的外侧,在该液体的流出过程中,该液体中所包含的异物在该过滤器3的内侧被捕捉。

另外,由于上下相连结的过滤器3之间,如图8所示,通过在各个过滤器3的上端形成的上述连结片3c而相连结,并且该连结片3c将位于上方的过滤器3的下端侧沿着周向包围住,因此过滤前的液体不会从过滤器3与过滤器3之间被排出到过滤器箱体2的外侧。另外,由于被容纳在最上方位置的过滤器3的上端侧被上述配置在最上方的间隔件45a与盖板22夹持住,因此过滤前的液体不会从该过滤器3的上方与盖板22的下表面之间排出到过滤器箱体2的外侧,另外,由于被容纳在最下方位置的过滤器3的下端侧被上述配置在最下方的间隔件45b与底板部26a夹持住,因此过滤前的液体不会从该过滤器3的下方与底板26a的上表面之间排出到过滤器箱体2的外侧。

即,该液体过滤装置1通过采用着利用上述间隔件45a与盖板22将过滤器3的上端侧夹持住且利用间隔件45b与底板部26a将过滤器3的下端侧夹持住的结构,以及采用将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过滤器3之间经由上述连结片3c而相连结的结构,从而防止过滤前的液体从容纳在过滤器箱体2内的过滤器3的上下两端侧以及相互相连结的过滤器3与过滤器3之间排出到过滤器箱体2的外侧,通过这样的各个结构的采用,实现了运送时等的液体过滤装置1整体的容积、容量的减小化(减容化)。

另外,上述过滤器3由于上述峰部3a以及谷部3b的各自的长度方向是与该过滤器3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因此与峰部等在高度方向上形成的未图示的过滤器相比较,在单位容积内能够容纳多个过滤器3,其结果是,根据该液体过滤装置1,可以实现高的过滤性能。特别是上述的过滤器3由于通过展开而能够成为方形的片状体5,因此将该过滤器3从过滤器箱体2取出,将在内侧所附着的异物洗净,折叠而返回到折弯状态来作为过滤器3,容纳在箱体主体21内,而能够作为液体过滤装置1来使用,因此能够使得经济性极其优异。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1中,上述液体流入管23是上端固定在上述盖板22的下表面上,但是构成本发明的液体流入管23,如图31所示,也可以在该盖板22的下表面上自由装卸。即,在外周刻有一侧的螺纹52a的连接管52的上端固定在该图31所示的盖板22的下表面上,另外,在上述液体流入管23的内周形成有与上述一侧的螺纹52a进行螺纹联接的另一侧的螺纹23a。上述连接管52的内径与在上述盖板22的中央形成的开口22a相连通,并且内径与该开口22a为同一部分。所以,使得上述盖板22和液体流入管23为上述的结构,通过相互自由装卸,从而在分解上述液体过滤装置1时,能够将这些盖板22和液体流入管23分解开,其结果是,不仅在运送时,即使在保管时也能够在单位容积内运送、容纳、保管更多个过滤器箱体。

另外,在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1的箱体主体21中,上部正面板27对上述框构件25的连结结构,上部背面板29对该框构件25的连结结构,另外,下部正面板28对上述底板构件26的连结结构,下部背面板30对该底板构件26的连结结构,而且,上述框构件25与左侧板31的连结结构以及右侧板32对上述框构件25的连结结构,分别由上述第一转动轴27d等转动轴(省略附图标记。)和插通该转动轴的插通孔(省略附图标记。)构成,但是上述连结结构只要是例如上述左侧板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框构件25相连结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例如经由铰链相互相连结的结构等其它的结构。

另外,针对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1的箱体主体21,说明了如下结构:正面板被分成上述上部正面板27和下部正面板28两部分,另外,同样的,背面板被分成上述上部背面板29和下部背面板30两部分,但是,上述箱体主体21不是像这样被分成两部分,而是包括有由一个构件构成的正面板或背面板的结构也可以。

另外,针对上述的液体过滤装置1,说明了上述过滤器3被容纳在可折叠的过滤器箱体2内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液体过滤装置,如图32所示的液体过滤装置61(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那样,被容纳在不能折叠的过滤器箱体62中的结构也可以。该液体过滤装置61具有过滤器箱体62和被容纳在该过滤器箱体62内的过滤器3。另外,上述过滤器3由与先前说明的过滤器3相同的结构构成。而上述过滤器箱体62具有:被成型为方形的底板63;从该底板63的端部竖立而构成的左侧板64、右侧板65、未图示的正面板以及背面板;盖板66,其将由上述左侧板64、右侧板65以及未图示的正面板和背面板形成的过滤器収容空间(省略附图标记。)封闭,且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等固定装置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该左侧板64、右侧板65以及未图示的正面板和背面板的上表面上。上述左侧板64、右侧板65以及未图示的正面板和背面板上分别形成有将过滤后的液体排出到外部的未图示的多个外侧贯通孔。

而在上述底板63的上表面的中央形成有圆柱状的管连接部63f。另外,在上述盖板66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66a。该开口66a是未图示的蛇形管、软管或者导管的前端侧插入或连接的部位,是要过滤的液体流入的部位。另外,与上述开口66a相连通并且形成有比该开口66a的内径大的内径的液体流入管67的上端固定在该盖板66的下表面的中央。该液体流入管67的长度比从上述盖板66的下表面起至上述底板63的上表面的长度稍短。另外,在该液体流入管67上形成有流入到该液体流入管67中的液体向外侧流出的未图示的多个流出孔。

上部间隔件68的基端固定在上述液体流入管67的上端侧的外周,下部间隔件69固定在该液体流入管67的下端侧的外周。这些上部间隔件68和下部间隔件69的形状,分别与图25以及图26所示的的间隔件45相同,并且与上述盖板66的位置关系也与先前说明的盖板22与间隔件45的关系相同。另外,上述上部间隔件68由与图27所示的间隔件45a相同的结构构成,并且在该上部间隔件68上形成的四个角部,分别移动到比在过滤器3的最上方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或者,比在该谷部3b的下侧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通过盖板66的下表面与上述上部间隔件68的上表面来将过滤器3的上端侧的内侧夹持住。另外,上述下部间隔件69由与图28所示的间隔件45b相同的结构构成,并且在该下部间隔件69上形成的四个角部,分别移动到比在过滤器3的最下方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或者,比在该谷部3b的上侧形成的谷部3b更靠峰部3a侧的位置),通过底板63的上表面与上述下部间隔件69的下表面将过滤器3的下端侧的内侧夹持住。

即使是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过滤装置6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上述盖板66拆卸掉,将上述过滤器3从过滤器箱体62内取出,在洗净之后,再次容纳到该过滤器箱体62内,作为液体过滤装置61来使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液体过滤装置

2过滤器箱体

3过滤器

3a峰部

3b谷部

3c连结片

3d液体流入空间

3h重合部

5片状体

21箱体主体

22盖板

22a开口

23液体流入管

25框构件

26底板构件

27上部正面板

28下部正面板

29上部背面板

30下部背面板

31左侧板

32右侧板

45间隔件

61液体过滤装置

62过滤器箱体

63底板

64左侧板

65右侧板

66盖板

66a开口

67液体流入管

68上部间隔件

69下部间隔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