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4846发布日期:2018-08-04 11:2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肥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肥生产线。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420784458.6的自动化球磨机生产线,包括球磨机:球磨机前方安装有提升机,提升机前端安装有破碎机,提升机与球磨机之间安装有颗粒料斗,颗粒料斗下方安装有皮带式输送装置,皮带式输送装置通过料槽连接到进料器,进料器连接到球磨机的入料口;球磨机内安装有隔仓板,球磨机出料口连接到安装在球磨机后方的负压仓,负压仓上方通过管道连接到布袋除尘器,管道上安装有调节蝶阀,负压仓下方设有出料管道,出料管道下方安装有圆盘振动筛,圆盘振动筛侧边开有粗粉出料口和细粉出料口。该自动化球磨机生产线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粉尘污染,但是该自动化球磨机生产线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由于在球磨机研磨过程中,是球磨机中研磨球撞击物料而使得物料达到研磨的效果,在粉料进入到负压仓内时由于研磨球的阻挡作用使得每次研磨时均有一些物料仍然残留在球磨机内,物料在球磨机内长期积累会导致球磨机内滤网被堵塞,现有结构由于球磨机筒体不可拆卸而导致球磨机内物料清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有机肥生产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球磨机筒体不可拆卸而导致球磨机筒体内常常有物料沉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肥生产线,包括:

自动给料机;

提升机,自动给料机向提升机的输入端输入物料;

球磨机,其包括筒体、研磨球、滤网、两支撑座、座体、第三电机、传动齿轮以及传动齿环,筒体位于水平方向上,提升机的输出端向筒体的输入端输入物料,筒体两端分别由两支撑座支撑,在两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座体,座体内开设有转动腔,转动腔顶部与外界连通,在转动腔内壁上安装有能相对座体转动的传动齿轮,在座体上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轴与筒体平行,第三电机的转轴伸入至转动腔内且与传动齿轮中心固定,传动齿轮从转动腔顶部露出,且传动齿轮露出转动腔的部分啮合有传动齿环,传动齿环供筒体穿过且传动齿环与筒体中部固定,筒体能相对两支撑座以及座体转动,在筒体的输出端外壁上环绕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背离筒体输入端的面到筒体输出端的端面之间有距离,筒体内设置研磨球,筒体输出端内设置有滤网;以及

负压仓,其设置于筒体输出端旁,在负压仓靠近筒体输出端的侧面上安装有与负压仓连通的第一通管,在第一通管外套有第二通管,第二通管与第一通管连通,第二通管以及第一通管均与筒体平行,第二通管能在第一通管的导向下移动,第二通管远离负压仓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二安装环,第一通管穿过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通管固定,第二弹簧另一端与负压仓固定,当第一安装环与第二安装环通过螺钉固定时第二通管套在筒体输出端外;当拆卸螺钉后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第一安装环位于筒体输出端靠近负压仓一侧。

优选的是,提升机输出端通过一输入装置向筒体输入端输入物料,在筒体输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将外界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输入孔;

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导料漏斗、导料管、两第一开闭机构、一驱动机构以及两第二开闭机构,第一安装架立于地面上且靠近筒体的输入端,在第一安装架上固定有位于提升机输出端正下方的导料漏斗,导料漏斗底部固定且连通有导料管,在导料管上安装有两第二开闭机构,输入孔能位于导料管正下方,在筒体上安装有位于输入孔处的两第一开闭机构,两第一开闭机构用于开闭输入孔,第二开闭机构用于开闭导料管的底端,在第一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同时打开导料管和输入孔,也能同时关闭导料管和输入孔。

优选的是,每一第一开闭机构均包括:第一开闭块、第一导向杆、第三弹簧、第一导向筒、三角块、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筒、第四弹簧以及固定块,固定块固定在筒体外壁上且固定块到输入孔之间有距离,一固定块靠近另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远离固定块的端部上套有第二导向筒,第二导向筒能在第二导向杆导向下移动,第二导向杆穿过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与固定块固定,第二导向筒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三角块靠近筒体的一面固定至一第一导向筒一端,第一导向筒另一端供第一导向杆一端穿入,第一导向杆另一端铰接至一第一开闭块上,第一导向杆穿过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与第一导向杆固定,第四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导向筒固定;筒体表面凹陷形成两位于输入孔两侧的两弧形第一滑动槽,在第一滑动槽内安装有能在第一滑动槽内壁导向下滑动的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与位于筒体外的第一开闭块固定,当输入孔与导料管正对时第二导向杆位于水平方向上且第一导向杆位于竖直方向上;

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带动件、导向环、圆环、第一挤压件以及第二挤压件,导向环环绕在导料管外,且导向环在导料管的导向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导向环底端固定有环绕在导料管外的圆环,圆环内壁到导料管外壁之间有距离,在圆环底部固定有位于导料管下方的第一挤压件,第一挤压件的外形为圆锥台形且第一挤压件的小端位于第一挤压件的大端下方,第一挤压件中心开设有导料孔,导料孔为圆锥台形,导料孔的小端位于导料孔大端的下方,且导料孔大端的直径大于导料管的外直径,在圆环内安装有环绕在导料管外的第二挤压件,第二挤压件供导料管穿过的内孔为挤压孔,挤压孔为圆锥台形,挤压孔的小端位于挤压孔大端的下方,在第一安装架上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带动件连接至圆环的外壁上,一三角块靠近另一三角块的面的挤压面,当输入孔与导料管正对时每一三角块的挤压面均与第一挤压件的外表面相切;

每一第二开闭机构均包括:滚轮、连接杆、第二开闭块以及第五弹簧,在导料管底面上开设有两第二滑动槽,两第二滑动槽位于导料管内孔两侧,且每一第二滑动槽均不与导料管内孔连通,在每一第二滑动槽内均设置有第二移动块,在第二滑动槽内壁导向下第二移动块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槽内壁使得第二移动块不能从竖直方向上与导料管脱离,每一连接杆侧壁均固定在第二移动块上,连接杆靠近导料管内孔一端固定有第二开闭块,连接杆另一端安装有能相对连接杆转动的滚轮,滚轮与挤压孔内壁相切,连接杆穿过有位于第二挤压件与导料管之间的第五弹簧,第五弹簧一端与连接杆固定,第五弹簧另一端与导料管固定;

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缩回后,在第四弹簧的弹力下两个三角块相互靠近且两第一开闭块关闭输入孔,此时第二挤压件内挤压孔小端与滚轮相切,两第二开闭块关闭导料管底端;当第一气缸伸长后,第一挤压件的外壁挤压两三角块分离且两第一开闭块打开输入孔,在第二挤压件内挤压孔大端与滚轮相切且在第五弹簧弹力下两第二开闭块打开导料管底端。

优选的是,自动给料机包括:

第一龙门架;

第二龙门架,第一龙门架和第二龙门架均横跨提升机的输入端,且提升机先到达第一龙门架后再到达第二龙门架,第二龙门架包括横梁以及两支撑脚,横梁位于水平方向上且横跨提升机的输入端,横梁两端固定有两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支撑脚;

滑轨,其安装于横梁上且与横梁平行;

滑动块,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滑轨上,在滑轨的导向下滑动块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且滑动块相对第二龙门架的移动方向与提升机的输送方向垂直;

横向驱动组件,其包括主动拉动机构以及第一从动卷积机构,主动拉动机构以及第一从动卷积机构分别安装在横梁两端,主动拉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电机、第一卷积筒以及第一拉绳,在横梁一端固定有第一安装座,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至一第一卷积筒一端,第一卷积筒能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第一卷积筒上卷积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一端固定至滑动块一侧;第一从动卷积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卷积壳体、第一旋转筒、第一中心轴以及第一卷簧,在横梁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座,在第二安装座上安装有卷积壳体,卷积壳体内开设有卷积腔,在卷积腔内安装有第一中心轴,第一中心轴外环绕有与卷积腔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旋转筒,第一旋转筒与第一中心轴之间卷积有第一卷簧,第一卷簧一端与第一中心轴固定,第一卷簧另一端与第一旋转筒内壁固定,在第一旋转筒上卷积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穿出卷积壳体的端部固定至滑动块另一侧,且当第一拉绳被第一电机释放时在第一卷簧的弹力下滑动块能向卷积壳体所在方向移动;以及

排料组件,其包括用于输送植物粉料的第一排料机构、用于输送动物粪便的第二排料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尿素的第三排料机构,第一排料机构包括:用于装植物粉末的第一料斗、第一排料管以及第一排料阀,第一排料管安装在第一龙门架上,第一排料管上方固定有第一料斗,第一料斗的底端与第一排料管连通,在第一排料管上安装有用于开闭第一排料管的第一排料阀;第二排料机构包括螺旋输送筒、螺旋轴、第二料斗、第二电机以及第二排料管,螺旋输送筒固定在滑动块上,螺旋输送筒内安装有能转动的螺旋轴,螺旋输送筒外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轴伸入至螺旋输送筒内且与螺旋轴固定,螺旋轴与滑动块相对第二龙门架的移动方向平行,在螺旋输送筒的输入端上固定且连通有第二料斗,在螺旋输送筒的输出端上固定且连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排料管,螺旋输送筒上安装有位于第二排料管旁的第三排料机构,第三排料机构用于向第二排料管内输送尿素。

优选的是,第三排料机构包括:

第三料斗,其通过第二安装架固定在螺旋输送筒外壁上且靠近第二排料管,在螺旋输送筒上开设有与螺旋输送筒内腔连通的排料孔;

第二气缸,其固定在螺旋输送筒外壁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入至排料孔内;

第三排料管,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有位于排料孔内的第三排料管,第三排料管能在排料孔内壁导向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三排料管的顶端封闭,第三排料管底端与排料孔连通;

软管,其一端伸入至排料孔内且与第三排料管侧壁连通,在螺旋输送筒上开设有软管移动的移动腔;

第四排料管,第四排料管一端与软管另一端连通,第四排料管另一端与第三料斗底端连通;

开闭片,在排料孔旁安装有位于螺旋输送筒内腔内的旋转基座,旋转基座铰接至一用于开闭排料孔的开闭片一端;

连接块,其与开闭片另一端固定;

刮板,在开闭片的边缘上开设有连通至连接块的滑槽,刮板底部能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螺旋输送筒内腔内壁凹陷形成位于排料孔旁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开闭片关闭排料孔时容纳刮板;

带动部,其包括:水平杆、竖直板、第一弹簧、齿条、齿轮、第一带轮、皮带、第二带轮、第二卷积筒以及第二从动卷积机构,连接块远离开闭片的端部铰接至一水平杆一端,水平杆穿过有一竖直板,在竖直板的导向下水平杆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水平杆远离连接块的端部固定有安装块,水平杆穿过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竖直板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至安装块;螺旋输送筒内开设有位于排料孔两侧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在排料孔旁开设有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三空腔,竖直板远离水平杆的端部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有位于第一空腔内的齿条,齿条一边缘上设置有若干传动齿,与传动齿啮合有一齿轮,齿轮中心固定有一第一旋转基轴,第一旋转基轴能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一旋转基轴穿过且固定有一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一穿过第三空腔的皮带连接至第二带轮,第二带轮被一第二旋转基轴穿过,第二旋转基轴与第二带轮相对固定,第二旋转基轴能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空腔内壁上,第二旋转基轴固定有第二卷积筒,第二卷积筒上卷积有第三拉绳,第三拉绳一端固定至刮板一侧,在连接块上安装有第二从动卷积机构,第二从动卷积机构卷积有第四拉绳,第四拉绳另一端固定至刮板另一侧,第二从动卷积机构的结构与第一从动卷积机构的结构相同;

自动复位部,其包括:第二旋转筒、第二中心轴以及第二卷簧,在旋转基座上固定有第二中心轴,第二中心轴外环绕有第二旋转筒,第二旋转筒能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基座上,第二旋转筒外壁固定至开闭片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第二中心轴与第二旋转筒之间卷积有第二卷簧,第二卷簧一端固定至第二中心轴,第二卷簧另一端固定至第二旋转筒上,第二卷簧的弹力下能保持开闭片关闭排料孔的状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实现了负压仓与筒体的可拆卸,同时通过传动齿轮与传动齿环带动筒体旋转,进而使得筒体内研磨球相互撞击或撞击筒体内壁,实现了筒体与可拆卸连接,方便了清理筒体内物料;

2)通过设置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实现了在螺钉拆卸后在第二弹簧作用下,自动将第二通管拉回,且第二通管缩回到与筒体脱离的位置,避免了也因负压仓重力过大且第二通管套在筒体外而导致负压仓转移困难,进一步方便了拆卸筒体。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有机肥生产线中提升机、负压仓以及球磨机所在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g-g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f-f剖视图;

图4为图3中h处的放大图;

图5为自动给料机以及提升机处的右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第三排料机构所在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7中第二从动卷积机构所在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自动复位部所在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种有机肥生产线,包括:

自动给料机;

提升机3,自动给料机向提升机3的输入端输入物料;

球磨机90,其包括筒体901、研磨球、滤网、两支撑座902、座体903、第三电机904、传动齿轮905以及传动齿环906,筒体901位于水平方向上,提升机3的输出端向筒体901的输入端输入物料,筒体901两端分别由两支撑座902支撑,在两支撑座902之间设置有座体903,座体903内开设有转动腔,转动腔顶部与外界连通,在转动腔内壁上安装有能相对座体903转动的传动齿轮905,在座体903上安装有第三电机904,第三电机904的转轴与筒体901平行,第三电机904的转轴伸入至转动腔内且与传动齿轮905中心固定,传动齿轮905从转动腔顶部露出,且传动齿轮905露出转动腔的部分啮合有传动齿环906,传动齿环906供筒体901穿过且传动齿环906与筒体901中部固定,筒体901能相对两支撑座902以及座体903转动,在筒体901的输出端外壁上环绕有第一安装环907,第一安装环907背离筒体901输入端的面到筒体901输出端的端面之间有距离,筒体901内设置研磨球,筒体901输出端内设置有滤网;以及

负压仓91,其设置于筒体901输出端旁,在负压仓91靠近筒体901输出端的侧面上安装有与负压仓91连通的第一通管911,在第一通管911外套有第二通管912,第二通管912与第一通管911连通,第二通管912以及第一通管911均与筒体901平行,第二通管912能在第一通管911的导向下移动,第二通管912远离负压仓91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二安装环913,第一通管911穿过有第二弹簧914,第二弹簧914一端与第二通管912固定,第二弹簧914另一端与负压仓91固定,当第一安装环907与第二安装环913通过螺钉固定时第二通管912套在筒体901输出端外;当拆卸螺钉后在第二弹簧914的弹力下第一安装环907位于筒体901输出端靠近负压仓91一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球磨机90的打开、进料器的打开以及物料转移至球磨机90的动力均需要动力源而造成动力源以及能量浪费的问题,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提升机3输出端通过一输入装置向筒体901输入端输入物料,在筒体901输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将外界与筒体901内腔连通的输入孔;

输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92、导料漏斗93、导料管94、两第一开闭机构95、一驱动机构96以及两第二开闭机构97,第一安装架92立于地面上且靠近筒体901的输入端,在第一安装架92上固定有位于提升机3输出端正下方的导料漏斗93,导料漏斗93底部固定且连通有导料管94,在导料管94上安装有两第二开闭机构97,输入孔能位于导料管94正下方,在筒体901上安装有位于输入孔处的两第一开闭机构95,两第一开闭机构95用于开闭输入孔,第二开闭机构97用于开闭导料管94的底端,在第一安装架92上安装有驱动机构96,驱动机构96能同时打开导料管94和输入孔,也能同时关闭导料管94和输入孔。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第一开闭机构95、第二开闭机构97以及驱动机构96,如图3以及图4所示,每一第一开闭机构95均包括:第一开闭块951、第一导向杆952、第三弹簧953、第一导向筒954、三角块955、第二导向杆956、第二导向筒957、第四弹簧958以及固定块959,固定块959固定在筒体901外壁上且固定块959到输入孔之间有距离,一固定块959靠近另一固定块959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导向杆956,第二导向杆956远离固定块959的端部上套有第二导向筒957,第二导向筒957能在第二导向杆956导向下移动,第二导向杆956穿过有第四弹簧958,第四弹簧958一端与固定块959固定,第二导向筒957远离固定块959的一端固定有三角块955,三角块955靠近筒体901的一面固定至一第一导向筒954一端,第一导向筒954另一端供第一导向杆952一端穿入,第一导向杆952另一端铰接至一第一开闭块951上,第一导向杆952穿过有第四弹簧958,第四弹簧958一端与第一导向杆952固定,第四弹簧958另一端与第一导向筒954固定;筒体901表面凹陷形成两位于输入孔两侧的两弧形第一滑动槽,在第一滑动槽内安装有能在第一滑动槽内壁导向下滑动的第一移动块950,第一移动块950与位于筒体901外的第一开闭块951固定,当输入孔与导料管94正对时第二导向杆956位于水平方向上且第一导向杆952位于竖直方向上;

驱动机构96包括:第一气缸961、带动件962、导向环963、圆环964、第一挤压件965以及第二挤压件966,导向环963环绕在导料管94外,且导向环963在导料管94的导向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导向环963底端固定有环绕在导料管94外的圆环964,圆环964内壁到导料管94外壁之间有距离,在圆环964底部固定有位于导料管94下方的第一挤压件965,第一挤压件965的外形为圆锥台形且第一挤压件965的小端位于第一挤压件965的大端下方,第一挤压件965中心开设有导料孔,导料孔为圆锥台形,导料孔的小端位于导料孔大端的下方,且导料孔大端的直径大于导料管94的外直径,使得物料从导料管94落下后能够顺利进入到导料孔中,导料孔小端的直径小于输入孔的直径,以使得从导料孔内落下的物料能顺利进入到输入孔内,在圆环964内安装有环绕在导料管94外的第二挤压件966,第二挤压件966供导料管94穿过的内孔为挤压孔,挤压孔为圆锥台形,挤压孔的小端位于挤压孔大端的下方,在第一安装架92上固定有第一气缸961,第一气缸961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气缸961的活塞杆通过带动件962连接至圆环964的外壁上,一三角块955靠近另一三角块955的面的挤压面,当输入孔与导料管94正对时每一三角块955的挤压面均与第一挤压件965的外表面相切;

每一第二开闭机构97均包括:滚轮971、连接杆972、第二开闭块973以及第五弹簧974,在导料管94底面上开设有两第二滑动槽,两第二滑动槽位于导料管94内孔两侧,且每一第二滑动槽均不与导料管94内孔连通,在每一第二滑动槽内均设置有第二移动块975,在第二滑动槽内壁导向下第二移动块975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槽内壁使得第二移动块975不能从竖直方向上与导料管94脱离,每一连接杆972侧壁均固定在第二移动块975上,连接杆972靠近导料管94内孔一端固定有第二开闭块973,连接杆972另一端安装有能相对连接杆972转动的滚轮971,滚轮971与挤压孔内壁相切,连接杆972穿过有位于第二挤压件966与导料管94之间的第五弹簧974,第五弹簧974一端与连接杆972固定,第五弹簧974另一端与导料管94固定;

当第一气缸961的活塞杆缩回后,在第四弹簧958的弹力下两个三角块955相互靠近且两第一开闭块951关闭输入孔,此时第二挤压件966内挤压孔小端与滚轮971相切,两第二开闭块973关闭导料管94底端;当第一气缸961伸长后,第一挤压件965的外壁挤压两三角块955分离且两第一开闭块951打开输入孔,在第二挤压件966内挤压孔大端与滚轮971相切且在第五弹簧974弹力下两第二开闭块973打开导料管94底端。没有供料时,初始状态为第一气缸961的活塞杆缩回状态,此时,在第四弹簧958(第四弹簧958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两第一开闭块951均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两第一开闭块951闭合关闭输入孔,避免了筒体901旋转过程中因输入孔打开而导致物料四处外溅)的弹力下两个三角块955相互靠近且两第一开闭块951关闭输入孔,第四弹簧958的弹力足够大就能使得第三弹簧953被强制压缩,由于圆环964、导向环963第一挤压件965和第二挤压件966均处于较高的位置,使得第二挤压件966内挤压孔小端与滚轮971相切,挤压孔小端内壁挤压下,两连接杆972带动两第二开闭块973均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两第二开闭块973紧靠且关闭导料管94底端;当需要向筒体901内供料时,首先,第三电机904旋转,使得筒体901旋转到输入孔与导料管94正对的位置,第三电机904以及第一气缸961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控制箱包括控制器、电机驱动器以及开关电路,电机驱动器以及开关电路均连接至控制器,电机驱动器以及开关电路分别连接至第三电机904和第一气缸961,以控制第三电机904和第一气缸961按照指定程序工作);然后,控制第一气缸961伸长,由于第一挤压件965底端的外直径小于两三角块955挤压面底端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挤压件965能顺利挤压入至两三角块955之间,由于此时每一三角块955的挤压面均与第一挤压件965的外表面相切,使得第一挤压件965能在两三角块955之间顺利移动,进而强制两三角块955相互分离,两三角块955带动两第一开闭块951打开输入孔,此过程中由于第一移动块950与第一滑动槽的作用,使得两第一开闭块951运动轨迹为圆弧形,因此要分解一部分运动在第一导向杆952运动的方向上,才能使得第一开闭块951顺利在筒体901外围运动,与此同时,挤压孔内壁也相对滚轮971滑动,在第二挤压件966内挤压孔大端与滚轮971相切且在第五弹簧974弹力下两第二开闭块973打开导料管94底端。采用重力作用,使得提升机3输出端的物料进入到导料漏斗93中,然后重力作用物料穿过导料管94以及第一挤压件965进入到输入孔中,减少了转移过程中动力源的使用,且仅使用一个第一气缸961就能实现输入孔和导料管94的开闭,进一步减少了动力源的使用,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有利于环保。

如图5至图9所示,自动给料机包括:

第一龙门架1;

第二龙门架2,第一龙门架1和第二龙门架2均横跨提升机3的输入端,且提升机3先到达第一龙门架1后再到达第二龙门架2,第二龙门架2包括横梁21以及两支撑脚22,横梁21位于水平方向上且横跨提升机3的输入端,横梁21两端固定有两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支撑脚22;

滑轨4,其安装于横梁21上且与横梁21平行;

滑动块5,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滑轨4上,在滑轨4的导向下滑动块5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且滑动块5相对第二龙门架2的移动方向与提升机3的输送方向垂直;

横向驱动组件,其包括主动拉动机构61以及第一从动卷积机构62,主动拉动机构61以及第一从动卷积机构62分别安装在横梁21两端,主动拉动机构61包括第一安装座611、第一电机612、第一卷积筒613以及第一拉绳614,在横梁21一端固定有第一安装座611,第一电机612安装在第一安装座611上,第一电机612的转轴固定至一第一卷积筒613一端,第一卷积筒613能相对第一安装座611转动,第一卷积筒613上卷积有第一拉绳614,第一拉绳614一端固定至滑动块5一侧;第一从动卷积机构62包括第二安装座621、卷积壳体622、第一旋转筒623、第一中心轴624以及第一卷簧625,在横梁2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安装座621,在第二安装座621上安装有卷积壳体622,卷积壳体622内开设有卷积腔,在卷积腔内安装有第一中心轴624,第一中心轴624外环绕有与卷积腔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一旋转筒623,第一旋转筒623与第一中心轴624之间卷积有第一卷簧625,第一卷簧625一端与第一中心轴624固定,第一卷簧625另一端与第一旋转筒623内壁固定,在第一旋转筒623上卷积有第二拉绳626,第二拉绳626穿出卷积壳体622的端部固定至滑动块5另一侧,且当第一拉绳614被第一电机612释放时在第一卷簧625的弹力下滑动块5能向卷积壳体622所在方向移动;以及

排料组件,其包括用于输送植物粉料的第一排料机构71、用于输送动物粪便的第二排料机构72以及用于输送尿素的第三排料机构73,第一排料机构71包括:用于装植物粉末的第一料斗711、第一排料管712以及第一排料阀713,第一排料管712安装在第一龙门架1上,第一排料管712上方固定有第一料斗711,第一料斗711的底端与第一排料管712连通,在第一排料管712上安装有用于开闭第一排料管712的第一排料阀713;第二排料机构72包括螺旋输送筒721、螺旋轴722、第二料斗723、第二电机724以及第二排料管725,螺旋输送筒721固定在滑动块5上,螺旋输送筒721内安装有能转动的螺旋轴722,螺旋输送筒721外固定有第二电机724,第二电机724的转轴伸入至螺旋输送筒721内且与螺旋轴722固定,螺旋轴722与滑动块5相对第二龙门架2的移动方向平行,在螺旋输送筒721的输入端上固定且连通有第二料斗723,在螺旋输送筒721的输出端上固定且连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排料管725,螺旋输送筒721上安装有位于第二排料管725旁的第三排料机构73,第三排料机构73用于向第二排料管725内输送尿素。工作时,首先,启动提升机3,提升机3的输出端连通至球磨机;然后,打开第一排料阀713,第一料斗711向提升机3的输入端输送植物物料,植物物料下落至提升机3的输出端;再后,提升机3将植物物料输送至第二排料管725下方时,启动第一电机612和第二电机724,在第一电机612驱动下滑动块5在横梁21上来回移动,再加上提升机3的移动,使得第二排料管725相对植物粉末呈现螺旋移动,使得第二排料管725排出的动物粪便能够均匀撒在植物物料,通过控制提升机3的速度、螺旋轴722旋转速度以及第一电机612的旋转速度,就能使得动物粪便均匀地跌落至提升机3上,螺旋轴722旋转速度就能控制动物粪便的排出量(动物粪便中尿液较少),与此同时,间隔地开启第三排料机构73,使得一段动物粪便中混入一些尿素在其中,由于尿素一般使用较少,因此仅需要间隔供给;最后,提升机3将预混合后的尿素、植物粉末以及动物粪便送入至球磨机中,减少了球磨机的混合负担,使得球磨机主要起到研磨作用,提高了混合质量,提高了有机肥的质量。

如图5至图9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第三排料机构73,实现了间隔地向第二排料管725内混入尿素,同时避免了动物粪便进入至排料孔内,减少了开闭片736驱动用设备,节约了能源,有利于环保,第三排料机构73包括:

第三料斗731,其通过第二安装架固定在螺旋输送筒721外壁上且靠近第二排料管725,在螺旋输送筒721上开设有与螺旋输送筒721内腔连通的排料孔;

第二气缸732,其固定在螺旋输送筒721外壁上,第二气缸732的活塞杆伸入至排料孔内;

第三排料管733,第二气缸732的活塞杆固定有位于排料孔内的第三排料管733,第三排料管733能在排料孔内壁导向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三排料管733的顶端封闭,第三排料管733底端与排料孔连通;

软管734,其一端伸入至排料孔内且与第三排料管733侧壁连通,在螺旋输送筒721上开设有软管734移动的移动腔;

第四排料管735,第四排料管735一端与软管734另一端连通,第四排料管735另一端与第三料斗731底端连通;

开闭片736,在排料孔旁安装有位于螺旋输送筒721内腔内的旋转基座,旋转基座铰接至一用于开闭排料孔的开闭片736一端;

连接块737,其与开闭片736另一端固定;

刮板738,在开闭片736的边缘上开设有连通至连接块737的滑槽,刮板738底部能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螺旋输送筒721内腔内壁凹陷形成位于排料孔旁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开闭片736关闭排料孔时容纳刮板738;

带动部739,其包括:水平杆800、竖直板801、第一弹簧804、齿条805、齿轮806、第一带轮807、皮带808、第二带轮809、第二卷积筒810以及第二从动卷积机构811,连接块737远离开闭片736的端部铰接至一水平杆800一端,水平杆800穿过有一竖直板801,在竖直板801的导向下水平杆800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水平杆800远离连接块737的端部固定有安装块,水平杆800穿过有第一弹簧804,第一弹簧804一端与竖直板801固定,第一弹簧804另一端固定至安装块;螺旋输送筒721内开设有位于排料孔两侧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在排料孔旁开设有将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三空腔,竖直板801远离水平杆800的端部伸入至第一空腔内且固定有位于第一空腔内的齿条805,齿条805一边缘上设置有若干传动齿,与传动齿啮合有一齿轮806,齿轮806中心固定有一第一旋转基轴,第一旋转基轴能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空腔内壁上,第一旋转基轴穿过且固定有一第一带轮807,第一带轮807通过一穿过第三空腔的皮带808连接至第二带轮809,第二带轮809被一第二旋转基轴穿过,第二旋转基轴与第二带轮809相对固定,第二旋转基轴能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空腔内壁上,第二旋转基轴固定有第二卷积筒810,第二卷积筒810上卷积有第三拉绳,第三拉绳一端固定至刮板738一侧,在连接块737上安装有第二从动卷积机构811,第二从动卷积机构811卷积有第四拉绳,第四拉绳另一端固定至刮板738另一侧,第二从动卷积机构811的结构与第一从动卷积机构62的结构相同;

自动复位部730,其包括:第二旋转筒740、第二中心轴741以及第二卷簧742,在旋转基座上固定有第二中心轴741,第二中心轴741外环绕有第二旋转筒740,第二旋转筒740能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基座上,第二旋转筒740外壁固定至开闭片736远离连接块737的一端,第二中心轴741与第二旋转筒740之间卷积有第二卷簧742,第二卷簧742一端固定至第二中心轴741,第二卷簧742另一端固定至第二旋转筒740上,第二卷簧742的弹力下能保持开闭片736关闭排料孔的状态。当需要排出尿素时,首先,第二气缸732启动,第二气缸732带动第三排料管733运动,由于软管734的作用,移动腔的设置,使得软管734能够移动且移动过程中不会因软管734被排料孔内壁挤压二被堵塞(当然这个靠移动腔足够实现),使得第三排料管733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第三料斗731连通,保证尿素能够顺利进入到第三排料管733内,当第三排料管733未达到开闭片736时在第二卷簧742的弹力下开闭片736保持关闭排料孔的状态,当第三排料管733到达开闭片736时,开闭片736被挤压旋转,使得连接块737远离排料孔,连接块737的旋转,带动水平杆800相对竖直板80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同时竖直板801在竖直向下移,齿条805下移,使得齿轮806旋转,通过第一带轮807带动第二带轮809转动,强制第二卷积筒810旋转,使得第三拉绳被第二卷积筒810卷积,第三拉绳被卷积时第四拉绳被强制拉出,刮板738向旋转基座所在方向移动,使得排料孔打开时刮板738靠近旋转基座,尿素排入至螺旋输送筒721内且与动物粪便混合后进入至第二排料管725内,进而达到提升机3上;当不需要排出尿素时,第二气缸732回缩,使得第三排料管733上移,在第二卷簧742的弹力下,开闭片736向排料孔所在方向旋转,开闭片736带动竖直板801上移,使得齿条805上移,通过齿轮806、第一带轮807和第二带轮809带动第二卷积筒810旋转,第二卷积筒810旋转释放第三拉绳,在第二从动卷积机构811的结构内第一卷簧625的弹力下第四拉绳回缩,使得刮板738向连接块737所在方向移动,在开闭片736关闭排料孔前,刮板738就开始与容纳腔对准,最终开闭片736关闭排料孔时刮板738进入至容纳腔内,只要容纳腔足够大、连接块737足够长且第二从动卷积机构811的结构内第一卷簧625的弹力足够,就能使得刮板738不阻碍开闭片736关闭排料孔。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