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染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1979发布日期:2018-11-13 21:0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污染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污染离心管。



背景技术:

离心管在生物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每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要准备多种型式的离心机。离心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生物样品悬浮液盛放在离心管中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如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

离心管往往被用于细胞悬液中细胞的提取,细胞悬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在离心机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离心操作后,离心管中的液体变为位于离心管下部的细胞沉淀和位于离心管上部的上清液,在使用过程中,在离心机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引起细胞破裂,导致上清液被污染,在倒出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时,会有一部分细胞沉淀随着上清液一起流出,不利于离心管中上清液与细胞沉淀的分离,对上清液的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污染离心管,所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污染离心管,所述离心管包括管部和底部,在管部内壁设有第一凸起环和第二凸起环,第一凸起环与第二凸起环之间形成第一腔,第二凸起环与底部形成第二腔,所述第一凸起环中间设有第一腔孔,第二凸起环中间设有第二腔孔。

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需采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腔孔的孔径不小于0.5mm。

所述第一腔孔的大小小于第二腔孔的大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中的细胞沉淀液可以通过第二腔孔进入第一腔中,由于第一腔孔的孔径较小,第一腔内的细胞沉淀液不容易从第一腔孔中流出。

所示第一腔的大小小于第二腔的大小。

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内壁上设有细胞吸附涂层,所述吸附层可以将大部分的细胞媳妇在腔体内壁上,减少细胞在细胞沉淀液中的运动,从而较小细胞破碎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凹槽和凸起的设置,将大部分细胞固定在腔体内,减小破碎的细胞液对上清液的污染,并且在将上清液导出来的时候可以减少细胞沉淀的流出量,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离心管体1,第一凸起环2,第一凹槽3,第二凸起环4,第二凹槽5,第一孔6,第一腔7,第二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污染离心管,包括离心管体,所述离心管体1为圆柱形,离心管体的底部为圆球形,在离心管的内部设有至少两对凸起和凹槽,第一凸起 2位于离心管底部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凸起2的下方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下方设有第二凸起4,第二凸起4的下方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一凸起 2围成的第一孔6的孔径不小于0.5mm,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在围成的第一孔6上设置一层单向通透膜,第一凸起2围成的孔小于第二凸起4围成的第二孔,所示第一凹槽围成的第一腔7小于第二凹槽与底部围成的第二腔8。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待离心血液滴入离心管内,静置,等到离心管的第一腔和第二腔内都充满液体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内,对液体进行离心,离心时,产生离心力,离心管内的细胞会向离心管壁运动,由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细胞在被离心的时候会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运动,然后血液中的液体会被挤压至离心管的中部,这些液体会从第一孔和第二孔向上运动,流出第一腔和第二腔;并且大部分的细胞沉淀在第一腔和第二腔内,即使细胞在离心时破裂产生的细胞液大部分会被停留在第一腔和第二腔内,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对上清液的污染;并且在将上清液倒出离心管的时候,由于第一腔和第二腔收集了大量细胞沉淀,且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开口较小,在倾倒的时候可以防止在腔体内的细胞沉淀进入上清液中,减少了污染的几率。

尽管本文采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对本发明的实质进行解释和描述,把它们解释为其他任何一种附加限制条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