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用浸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293发布日期:2018-11-09 21:1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粮食用浸泡器。



背景技术:

粮食是指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概念粮食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粗粮和稻谷类三大类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粮食作为主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粮食制作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步骤就是需要将粮食进行浸泡。例如在米粉的制作过程中,就需要将大米进行浸泡,但是,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却缺乏专门的粮食浸泡装置,人们往往是简单的将粮食倒入容器内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将水滤出,最后再将经过浸泡的粮食舀出,这种做法不仅使得一部分粮食粘在容器底部不方便取出,从而造成了浪费,而且浸泡箱容易进行晃动,不稳定。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用浸泡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粮食用浸泡器,包括壳体、浸泡箱和端盖,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状腔体,所述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所述壳体的腔体能容纳浸泡箱,所述浸泡箱顶部为开口状,且顶端固定有提手,所述浸泡箱底端设置有缓冲垫圈,所述浸泡箱上开有若干通孔,在浸泡箱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吸附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固定在壳体底部,所述第二磁块固定在浸泡箱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块设置在缓冲垫圈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位于浸泡箱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安装便捷,由于在浸泡箱的底部和侧面均匀设有若干个通孔,这样不仅避免了粮食粘在容器底部不方便取出而造成的浪费,吸附装置的设置能避免晃动,同时方便取出,不会出现浸泡箱对壳体的碰撞,延长了使用寿命,缓冲垫圈的设置提高了稳定性,提手的设置方便拿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浸泡箱,3、端盖,4、提手,5、缓冲垫圈,6、通孔,7、第一磁块,8、第二磁块,9、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粮食用浸泡器,包括壳体1、浸泡箱2和端盖3,壳体1为一端开口状腔体,壳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3,壳体1的腔体能容纳浸泡箱2,浸泡箱2顶部为开口状,且顶端固定有提手4,浸泡箱2底端设置有缓冲垫圈5,浸泡箱2上开有若干通孔6,在浸泡箱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块7和第二磁块8,第一磁块7固定在壳体1底部,第二磁块8固定在浸泡箱2底部,第二磁块8设置在缓冲垫圈5的内部,提手4位于浸泡箱2的中部,端盖3与壳体1之间通过合页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安装便捷,由于在浸泡箱的底部和侧面均匀设有若干个通孔,这样不仅避免了粮食粘在容器底部不方便取出而造成的浪费,吸附装置的设置能避免晃动,同时方便取出,不会出现浸泡箱对壳体的碰撞,延长了使用寿命,缓冲垫圈的设置提高了稳定性,提手的设置方便拿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