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044发布日期:2018-11-16 21:4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仪器,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试管。



背景技术:

现实中,广泛使用的试管包括带盖和不带盖,其中带盖试管的管体和试管盖都是分开的,使用很麻烦,使用后容易丢失盖子或误盖盖子,实际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需要改进的带盖试管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采用移液枪从试管中吸取溶液时,通常需要将试管倾斜一定角度来使得移液枪的针头较容易接触到溶液,但此种操作会出现试管中的溶液洒落的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试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管,它包括试管本体、柱状弹性试管盖、倒锥形塞子和弹性连接带;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的上端开设有倒锥形中空型腔,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的下端开设有储液槽,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上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试管本体的外径,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下端的外径小于所述试管本体的内径,所述倒锥形塞子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倒锥形中空型腔内,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通过所述倒锥形塞子与所述试管本体密封配合;

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上还设置有弹性连接带,所述弹性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有环套,所述环套套设在所述试管本体的外部侧壁上。

基于上述,所述试管本体的外部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多条弹性缓冲条。

基于上述,多条所述弹性缓冲条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管,采用了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带将试管本体与柱状弹性试管盖连接在一起,在实验结束后柱状弹性试管盖仍然连接在试管上,避免盖子丢失或误盖的问题,使用非常方便。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管通过在试管本体的管口上设置带有倒锥形中空型腔的柱状弹性试管盖以及倒锥形塞子,利用倒锥形塞子上宽下窄的结构使柱状弹性试管盖紧紧插入到试管本体的管口内,在打开试管本体时减少了普通塞子对试管本体的碰撞,且更容易打开试管本体。更进一步地,通过在柱状弹性试管盖的下端设置储液槽,在采用移液枪从试管中吸取溶液时,能够采用该储液槽储存洒落的一部分溶液,减少了试验台的污染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中的试管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中的柱状弹性试管盖与倒锥形塞子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的柱状弹性试管盖剖视示意图。

图中:1、试管本体;2、弹性缓冲条;3、柱状弹性试管盖;4、倒锥形塞子;5、弹性连接带;6、环套;7、倒锥形中空型腔;8、储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试管,它包括试管本体1、柱状弹性试管盖3、倒锥形塞子4和弹性连接带5。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的上端开设有倒锥形中空型腔7,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的下端开设有储液槽8,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上端的外径大于所述试管本体1的外径,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下端的外径小于所述试管本体1的内径,所述倒锥形塞子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倒锥形中空型腔7内,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通过所述倒锥形塞子4与所述试管本体1密封配合。

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上还设置有弹性连接带5,所述弹性连接带5的一端连接有环套6,所述环套6套设在所述试管本体1的外部侧壁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试管本体1的外部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多条弹性缓冲条2。多条所述弹性缓冲条2平行设置。所述柱状弹性试管盖3的材质为橡胶,所述试管本体1的材质为二氧化硅,所述弹性缓冲条2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倒锥形塞子4的材质为二氧化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