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4153发布日期:2018-11-02 21:4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净水器因此受到广泛欢迎。净水器可以将市政自来水、井水等原水进入,经过滤芯本体的过滤处理后,使流出的水质能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健康标准。

现有净水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连接接座与滤芯盖松动,导致漏水,并且还会导致水压不够,致使净水出口无净水流出。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旨在连接座与滤芯盖在密封连接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座松动及漏水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包括:

滤芯本体,熔接在所述滤芯本体上的滤芯盖,所述滤芯本体与滤芯盖限制出一原水腔;以及与所述滤芯盖相卡接的连接座;

所述连接座包括进水接头、净水接头与废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中设置有弹性进水阀;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下端周圈、用于与所述滤芯盖卡接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导向突起,所述导向突起的侧壁设置有一定位槽;

所述滤芯盖顶端贯穿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中心处容纳有净水通道与废水通道,当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卡接后,所述废水通道与所述废水接头相连,且所述滤芯本体、开口与连接座合围形成一与所述净水接头相通的净水腔,所述净水腔与净水通道相通;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之间还形成有一与所述进水接头相通的进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滤芯盖上、且一端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另一端与所述原水腔相通;

所述滤芯盖对应所述弹性进水阀处还设置有曲线槽,当转动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卡接后,所述曲线槽挤压弹性进水阀开启;当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分离后,所述弹性进水阀闭合;

所述滤芯盖侧壁对应所述滑槽处还设置有适配的卡接凸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卡接凸块下方、且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条。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所述滑槽贯穿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滑槽的下端面呈斜坡设置,且与导向突起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导向突起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所述净水通道与废水通道分别由两个半圆柱形的管道组成,形成一圆柱形的出水管,所述废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出水管的上端面与废水接头相通;所述净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出水管的侧壁与净水腔相通。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所述废水接头与出水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所述开口与滤芯本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设置于所述滤芯盖侧壁、且处于进水腔下方的第三密封圈;以及设置于进水接头与净水接头之间、且处于进水腔上方的第四密封圈。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所述卡接凸块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台阶。

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其中,所述进水接头、净水接头与废水接头分别设置有第五密封圈与焊接件,以及与所述焊接件相适配的卡爪。

优选的,所述滤芯本体用于对原水进行净化;所述原水通过进水接头注入原水腔,经过滤芯本体净化后,分为净水与废水,所述净水进入净水腔并通过净水接头流出,所述废水通过废水接头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水接头中设置有进水阀,通过设置在滤芯盖上的曲线槽使所述进水阀在连接座与滤芯盖卡接后开启,在连接座与滤芯盖分离后则自动闭合,从而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座松动后或者人工移除连接座后,进水接头出现漏水现象;此外,通过第一限位台阶与第二限位台阶的相互配合干涉,使连接座与滤芯盖紧密结合,并且让定位条处于定位槽内,从而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座与滤芯盖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较佳实施例的滤芯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请参加图1-3,如图所示,所述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包括:滤芯本体S300,熔接在所述滤芯本体S300上的滤芯盖S200,所述滤芯本体S300与滤芯盖S200限制出一原水腔(未标注);以及与所述滤芯盖S200相卡接的连接座S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原水(比如:市政自来水)从连接座S100接入,经滤芯盖S200进入原水腔,再通过滤芯对原水进行过滤变成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健康标准的净水,然后将净水通过连接座S100流出;此外,在对原水进行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所述废水与净水进行分隔,同样通过连接座S100流出。其中,所述滤芯盖S200熔接在滤芯本体S300上,所述连接座S100则密封防水的卡接在所述滤芯盖S200上,从而避免了水漏出。另外,以上所述的原水、净水与废水必须进行防水分隔,避免其相互混淆。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附图1-3:

所述连接S100包括进水接头S101、净水接头S102与废水接头S103,所述进水接头S101中设置有弹性进水阀S104;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座S100下端周圈、用于与所述滤芯盖S200卡接的滑槽S105,所述滑槽S105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导向突起S106,所述导向突起S106的侧壁设置有一定位槽S107;

所述滤芯盖S200顶端贯穿设置有一开口(未标注),所述开口中心处容纳有净水通道S2012与废水通道S2011,当所述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卡接后,所述废水通道S2011与所述废水接头S103相连,且所述滤芯本体S300、开口与连接座S100合围形成一与所述净水接头S102相通的净水腔S102A,所述净水腔S102A与净水通道S2012相通;所述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之间还形成有一与所述进水接头S101相通的进水腔S101A,以及设置在所述滤芯盖S200上、且一端与所述进水腔S101相通的进水孔S202,所述进水孔S202另一端与所述原水腔相通;

所述滤芯盖S200对应所述弹性进水阀S104处还设置有曲线槽S203,当转动所述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卡接后,所述曲线槽S203挤压弹性进水阀S104开启;当所述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分离后,所述弹性进水阀S104闭合;

所述滤芯盖S200侧壁对应所述滑槽S105处还设置有适配的卡接凸块S204,以及设置于所述卡接凸块S204下方、且与所述定位槽S107相适配的定位条S20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卡接后,所述弹性进水阀S104被曲线槽S203开启,原水通过进水接头S101进入进水腔S101A,然后通过进水孔S202流入原水腔,由于通过进水接头S101进入的原水具有一定的水压,所以原水腔中的原水通过水压进入滤芯当中,当原水被过滤后,通过出水管S201流出,其中,出水管S201被分隔成废水通道S2011与净水通道S2012,废水通道S2011的出水口开设在出水管S201的上端面,净水通道S2012的出水口开设在出水管S201的侧壁;所述废水接头S103与出水管S201的上端连接后,所述废水接头S103与废水通道S2011连通,从而废水可经过废水接头S103流出;另外,净水通道S2012的出水口不仅开设在出水管S201的侧壁、且需处于废水接头S103的下方,与净水腔S102A连通,从而使净水可通过净水接头S102流出。

其中,所述进水孔S202均匀的开设在滤芯盖S200开口周围,较佳的为两个;所述曲线槽S203、卡接凸块S204、定位条S206、定位槽S107同样均匀设置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S105贯穿设置在所述连接座S100上;所述滑槽S105的下端面呈斜坡设置,且与导向突起S106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导向突起S106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S108。

所述卡接凸块S204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S108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台阶S2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盖S200的卡接凸块S204放入滑槽S105中,然后旋转所述连接座S100,直至所述第一限位台阶S108对所述卡接凸块S204限位后,所述定位条S206适配的装入了所述定位槽S107中,并且所述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处于密封连接状态。

其中,通过所述定位条S206与所述定位槽S107的干涉配合,可避免连接座S100与滤芯盖S200在使用过程中松动,从而造成漏水以及水压不够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通道S2012与废水通道S2011分别由两个半圆柱形的管道组成,形成一圆柱形的出水管S201,所述废水通道S2011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出水管S201的上端面与废水接头S103相通;所述净水通道S2012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出水管S201的侧壁与净水腔S102A相通。

所述废水接头S103与出水管S20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S20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S209用于分隔废水与净水,避免其相互混淆。

所述开口与滤芯本体S300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S207。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圈S207可避免滤芯本体S300中的原水渗透到净水腔S102A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滤芯盖S200侧壁、且处于进水腔S101A下方的第三密封圈S208;以及设置于进水接头S101与净水接头S102之间、且处于进水腔S101A上方的第四密封圈S2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密封圈S210用于将进水腔S101A中的原水与净水腔S102A中的净水进行分隔区分,避免其混淆;此外,所述第三密封圈S208用于避免所述进水腔S101A中的原水漏出,通过第三密封圈S208进行密封防水。

所述进水接头S101、净水接头S102与废水接头S103分别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未示出)与焊接件(未示出),以及与所述焊接件相适配的卡爪(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焊接件、卡爪用于使进水接头S101与外界的原水接口相接,所述第五密封圈可避免原水接口与进水接头S101之间漏水;所述焊接件、卡爪还用于使净水接头S102与外界的输出水管接口相接,所述第三密封圈可避免原水接口与净水接头S102之间相互渗漏。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进水接头S101、净水接头S102相连接,用于将本实施例所述的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与外界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本体用于对原水进行净化;所述原水通过进水接头注入原水腔,经过滤芯本体净化后,分为净水与废水,所述净水进入净水腔并通过净水接头流出,所述废水通过废水接头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废水出口的净水器卡接滤芯,包括:滤芯本体,熔接在所述滤芯本体上的滤芯盖,所述滤芯本体与滤芯盖限制出一原水腔;以及与所述滤芯盖相卡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进水接头、净水接头与废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中设置有弹性进水阀;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下端周圈、用于与所述滤芯盖卡接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导向突起,所述导向突起的侧壁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滤芯盖顶端贯穿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中心处容纳有净水通道与废水通道,当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卡接后,所述废水通道与所述废水接头相连,且所述滤芯本体、开口与连接座合围形成一与所述净水接头相通的净水腔,所述净水腔与净水通道相通;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之间还形成有一与所述进水接头相通的进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滤芯盖上、且一端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另一端与所述原水腔相通;所述滤芯盖对应所述弹性进水阀处还设置有曲线槽,当转动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卡接后,所述曲线槽挤压弹性进水阀开启;当所述连接座与滤芯盖分离后,所述弹性进水阀闭合;所述滤芯盖侧壁对应所述滑槽处还设置有适配的卡接凸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卡接凸块下方、且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条。

其中滤芯盖与连接座相接限制出一净水腔与进水腔;连接座包括进水接头、净水接头与废水接头,其中进水接头与进水腔、滤芯盖的进水孔相通,净水接头与净水腔、滤芯本体的净水通道相通,废水接头与滤芯本体的废水通道相通;且通过设置在滤芯盖上的曲线槽,可控制进水接头中的进水阀开启与闭合;所述连接座还设置有滑槽、第一限位台阶与定位槽,滤芯盖对应设置有卡接凸块、第二限位台阶与定位条;因此,通过连接座与滤芯盖的相互干涉配合,使连接座易于安装与移除,且避免了连接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漏水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