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的农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2120发布日期:2018-12-05 19:3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的农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的农药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节奏都在不断的加快,同时所接触的产品也都在不断的实现自动化和便捷化,因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讲究高效作业,喷洒农药也是如此。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田喷药是农业不可或缺的项目,目前农田喷药都是先将水倒入水箱中,然后再加入农药混合,混合好之后在进行喷洒。传统的农药混合设备存在如下问题:一、水、农药在混合的过程中往往只单纯控制农药的量,而不对水进行控制测量,大多通过单一注入口注入,会因水和农药的残留进一步的影响配比精度,二、农药混合的不充分及出液不可控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快捷便利、农药配比误差小、精度高、混合充分且出液可控的农药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的农药混合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混合室以及对称设置在混合室两侧的两个加液室,所述混合室内配合有主活塞杆,所述加液室上配合有副活塞杆,所述混合室和加液室之间导通有泄流孔,所述加液室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上固定设置有量管,所述副活塞杆上设置有可抵接在进液口的启闭块以及可启闭混合室的启闭塞,所述启闭块和启闭塞均配合在加液室内,所述启闭块和启闭塞之间形成有进液腔。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主活塞杆的顶端配合有旋转头。

优选的:所述启闭塞上套接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混合室和加液室的端部均设置有行程腔,所述行程腔内配合有行程块,所述行程块固定在主活塞杆和副活塞杆上。

优选的:所述量管上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优点:1、混合室和两个加液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其中一个加液室加农药,另一个加液室则配水,整个加药加水过程中均可通过量管准确测量,农药配比误差小、精度高;2、农药和水通过量管至进液腔最后由于副活塞杆作用通过泄流孔进入到混合室混合,整个混合过程非常简单、操作方便;3、两个副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启闭塞的结构设计,由于副活塞杆的行程最大后两边的启闭塞会抵接并关闭混合室,可任意翻动整个筒体而不泄液,使得水液和农药混合的充分,同时调控副活塞杆的行程即可开启混合室,控制混合室的出液流量,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捷的农药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捷的农药混合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包括混合室2以及对称设置在混合室1两侧的两个加液室3,混合室2内配合有主活塞杆21,加液室3上配合有副活塞杆31,混合室2和加液室3之间导通有泄流孔4,加液室3上设置有进液口5,进液口5上固定设置有量管6,副活塞杆31上设置有可抵接在进液口5的启闭块32以及可启闭混合室2的启闭塞33,启闭块32和启闭塞33均配合在加液室3内,启闭块32和启闭33塞之间形成有进液腔7,本农药混合装置的混合过程如下,其中一个加液室3的量管6上加农药,另一个则加水液,两种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一开设由于启闭块32抵触在进液口5上封闭进口,并不是一边加液一边进入的情况,可对两者内的液体进行准确读数确保配比度,接着向后拉动副活塞杆31并使得其上的启闭块32不在抵触在进液口5上,液体通过进液口5进入到进液腔7,然后推动副活塞杆31并使得液体通过泄流孔4进入到混合室2内进行混合,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快捷,可有效的农药配比误差小、提高精度,还由于启闭塞33的结构设计来确保农药的混合度以及控制混合室2的出液流量。

筒体1的顶端可拆卸的设置有喷头8,加装喷头8可直接将混合装置用于喷洒农作物,更方便更快捷,大幅度提高适应性。

主活塞杆21的顶端配合有旋转头22,旋转头22在主活塞杆21上下活塞运动的过程中高速旋转,充分确保农药和水液混合。

启闭塞33上套接有缓冲垫34,缓冲垫34进一步优化并使启闭塞33在混合室2的封闭度。

混合室2和加液室3的端部均设置有行程腔9,行程腔9内配合有行程块91,行程块91固定在主活塞杆21和副活塞杆31上,行程腔9和行程块91的结构设计控制这主活塞杆21和副活塞杆31的活动行程,避免因过度导致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量管6上设置有刻度线61,刻度线61确保加液的准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