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925发布日期:2019-02-01 20:3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滤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



背景技术:

除尘滤袋是一种高效的除尘滤料,除尘滤袋是采取涤纶短纤或者长纤维为原料,使用寿命一般是玻璃纤维织物的4-6倍,有良好的透气性,集尘率高,易清灰,除尘效率可达98.99%。

现有的除尘滤袋通常是圆筒结构,内部空间较小,灰尘满了之后,需要经常更换,除尘效果差,使用效果差,使用时间短,很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空间较小,除尘效果差,使用效果差,使用时间短,很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包括滤袋主体,所述滤袋主体上端连接有纵截面为梯形的布罩,所述布罩上端固定安装有进尘端口,所述进尘端口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滤袋主体内腔等距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布袋,所述布袋内部缝合有多层过滤棉,所述进尘端口环形侧面焊接有圆环,所述圆环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布罩以及滤袋主体均位于防护罩内部。

优选的,所述滤袋主体以及布袋均为聚苯硫醚PPS纤维制成。

优选的,所述滤袋主体以及布袋为一体结构,所述布袋与滤袋主体紧密缝合。

优选的,所述布袋的高度与滤袋主体的高度一致,宽度为滤袋主体直径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过滤棉为聚酯纤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通过在进尘端口设置布罩,该设计增大了滤袋主体的内部空间,改变了传统滤袋的筒体结构,可以收集更多的灰尘,减少更换滤袋的次数。

2、该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通过设置布袋以及过滤棉,灰尘可通过布袋的过滤棉过滤,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3、该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通过设置圆环以及防护罩,该设计可保护滤袋主体,防止被刮破,同时也可防止在倒灰过程中灰尘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袋主体与布袋连接示意图。

图中:1进尘端口、2圆环、3防护罩、4滤袋主体、5过滤棉、6布袋、7布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滤袋,包括滤袋主体4,所述滤袋主体4以及布袋6均为聚苯硫醚PPS纤维制成,具有好的耐腐蚀、阻燃、耐高温、绝缘等性能,所述滤袋主体4上端连接有纵截面为梯形的布罩7,所述布罩7上端固定安装有进尘端口1,所述进尘端口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滤袋主体4内腔等距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布袋6,所述布袋6的高度与滤袋主体4的高度一致,提高除尘效果,宽度为滤袋主体4直径的三分之一,便于除尘进入到滤袋主体4的内部,所述滤袋主体4以及布袋6为一体结构,所述布袋6与滤袋主体4紧密缝合,稳定性高,便于加工制作,所述布袋6内部缝合有多层过滤棉5,所述过滤棉5为聚酯纤维材质,具有阻力小、重量轻、容量大、环保等良好性能,所述进尘端口1环形侧面焊接有圆环2,所述圆环2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3,所述布罩7以及滤袋主体4均位于防护罩3内部。

工作原理:通过在进尘设置布罩7,该设计增大了滤袋主体4的内部空间,改变了传统滤袋的筒体结构,可以收集更多的灰尘,减少更换滤袋的次数,通过设置布袋6以及过滤棉5,灰尘可在布袋6的过滤棉5过滤,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通过设置圆环2以及防护罩3,该设计可保护滤袋主体4,防止被刮破,同时也可防止在倒灰过程中灰尘溢出,布罩7以及滤袋主体4均位于防护罩3内部,防护罩3与滤袋主体4不接触,提高了空气的流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