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脱硝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2392发布日期:2019-02-19 19:3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脱硝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脱硝混合装置,属于臭氧脱硝领域。



背景技术:

脱硝系统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使用,其脱硝过程为向烟道内通入臭氧使其与烟气混合、反应完成脱硝,但是现有的混合器使用寿命短、容易磨损且脱销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臭氧脱硝混合装置,它解决了目前臭氧脱硝过程中混合器使用寿命短及脱硝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臭氧脱硝混合装置,包括烟道以及设置在烟道内的多组混合喷射装置,多组混合喷射装置均匀布置在所述烟道内;

所述混合喷射装置包括喷射母管、内壁支撑管和外壁支撑管,所述喷射母管一端通过所述内壁支撑管与所述烟道内壁固定,喷射母管另一端从烟道内伸出并穿过所述外壁支撑管内,外壁支撑管与烟道内壁固定并密封,喷射母管上均匀设有喷射管,喷射管延伸方向与烟道内气体流向成一锐角,所述喷射管末端设有喷嘴,喷射管上设有保护板,喷射母管末端还设有对接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喷射母管中通入臭氧,臭氧经喷射管的喷头喷出后与烟道内的烟气充分接触、混合,从而提升脱销效率,喷射管延伸方向与烟气流向成一锐角,这样在烟气流动时,保护板能够将喷嘴附近的烟气阻隔,从而避免高速、高温烟气直接吹扫喷嘴,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喷射母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排喷射管,两排所述喷射管交错设置,喷射管与烟道内气体流向成75度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到烟气对保护板的冲刷以及喷嘴的最大覆盖区域,在同样喷射量情况下,脱硝效率更高,穿透性强,氨逃逸率更低。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喷射母管为与烟道内的一端设有堵头,所述堵头插入内壁支撑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套管式支撑安装,方便检修,大大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喷嘴为扇形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通过扇形喷嘴高速喷出,与烟道的烟气充分混合,提高臭氧的利用率及提高脱硝的效率,还能减少臭氧对后部设备的腐蚀。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外壁支撑管上有连接法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向喷射母管中通入臭氧,臭氧经喷射管的喷头喷出后与烟道内的烟气充分接触、混合,从而提升脱销效率,喷射管延伸方向与烟气流向成一锐角,这样在烟气流动时,保护板能够将喷嘴附近的烟气阻隔,从而避免高速、高温烟气直接吹扫喷嘴,延长使用寿命;充分考虑到烟气对保护板的冲刷以及喷嘴的最大覆盖区域,在同样喷射量情况下,脱硝效率更高,氨逃逸率更低,穿透性强,广泛适用于电站锅炉、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的烟气脱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向视图。

图中:烟道1,喷射母管2,内壁支撑管3,外壁支撑管4,喷射管5,喷嘴6,保护板7,对接法兰8,堵头9,连接法兰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臭氧脱硝混合装置,包括烟道1以及设置在烟道1内的多组混合喷射装置,多组混合喷射装置均匀布置在所述烟道1内;

所述混合喷射装置包括喷射母管2、内壁支撑管3和外壁支撑管4,所述喷射母管2一端通过所述内壁支撑管3与所述烟道1内壁固定,喷射母管2另一端从烟道1内伸出并穿过所述外壁支撑管4内,外壁支撑管4与烟道1内壁固定并密封,喷射母管2上均匀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延伸方向与烟道1内气体流向成一锐角,所述喷射管5末端设有喷嘴6,喷射管5上设有保护板7,保护板7为特征不锈钢材质,喷射母管2末端还设有对接法兰8。

所述喷射母管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排喷射管5,两排所述喷射管5交错设置,喷射管5与烟道1内气体流向成75度角。

所述喷射母管2为与烟道1内的一端设有堵头9,所述堵头9插入内壁支撑管3内。

所述喷嘴6为扇形喷嘴6。

所述外壁支撑管4上有连接法兰10。

本实用新型向喷射母管2中通入臭氧,臭氧经喷射管5的喷头喷出后与烟道1内的烟气充分接触、混合,从而提升脱销效率,喷射管5延伸方向与烟气流向成一锐角,这样在烟气流动时,保护板7能够将喷嘴6附近的烟气阻隔,从而避免高速、高温烟气直接吹扫喷嘴6,延长使用寿命;充分考虑到烟气对保护板7的冲刷以及喷嘴6的最大覆盖区域,在同样喷射量情况下,脱硝效率更高,氨逃逸率更低,穿透性强,通过连接法兰10将外壁支撑管4进一步固定,提高稳固性,喷射母管2通过对接法兰8与臭氧供给装置连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