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8765发布日期:2019-06-22 00: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污水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到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的或者工业的废弃水。以工业废水为例,例如对一些船舶上的零件进行清洗后的废水,这些废水里面可能还含有一些海洋微生物,和一些有害的颗粒。所以这种废水绝对不可以直接向大自然排放,需要用过滤器过滤后才能排放,使得这些水资源能循环使用。由于现有污水过滤器本身结构的特点,在过滤排污的过程中随着杂质在过滤器上不断堆积,将对导致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降低。甚至完全堵塞,最后只能费时费力的拆开过滤器,对滤芯清洗,耽误大量的时间,不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其无需对过滤器进行拆卸,就能清洗滤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过滤器,包括: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一出液口;

呈回转体结构的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具有第一进液口、以及滤网出口,所述第一滤芯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滤网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滤芯侧壁;

第一清洗装置,其包括:第一清洗刷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清洗刷配置于所述第一滤芯内部,且适于绕所述第一滤芯轴线转动,以清洗所述滤网出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且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清洗刷绕所述第一滤芯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洗刷包括:第一刷杆、以及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杆以所述第一滤芯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刷毛设置在所述第一刷杆上,且所述第一刷毛朝向所述滤网出口设置,并与所述滤网出口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二清洗装置,所述第二清洗装置包括第冲洗管、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冲洗管配置于所述第一滤芯外部以及第一外壳内部,且适于绕所述第一滤芯轴线转动,其中所述冲洗管具有进液端以及喷口,所述进液端位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喷口朝向所述滤网出口设置,第二驱动装置配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且适于驱动所述冲洗管绕所述第一滤芯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管以所述第一滤芯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管进液端处配置有增压器,以增强所述冲洗管内的液压。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二外壳、呈回转体结构的第二滤芯、以及第二清洗刷;所述第二滤芯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芯孔径,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开口、以及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滤芯具有滤网进口、以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滤芯配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外,所述滤网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清洗刷配置于所述第二滤芯外部以及第二外壳内部,且适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二滤芯轴线转动以及清洗所述滤网进口;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出液口适于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清洗刷包括:第二刷杆、以及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杆以所述第二滤芯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刷毛设置在所述第二刷杆上,且所述第二刷毛朝向所述滤网进口设置,并与所述滤网进口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滤芯具有第一进液口、以及滤网出口,所以污水会从第一滤芯的的第一进液口进入,然后从滤网出口滤出,这样便得到了过滤后干净的水,并且杂质会留在第一滤芯内部,而第一滤芯呈回转体结构,所以可让第一清洗刷绕第一滤芯轴线转动,这样一来第一清洗刷就可以无死角清洗附着在第一滤芯上的杂质,从而能在不拆下第一滤芯的情况下将第一滤芯上的杂质清理掉,并且清理时不留死角,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外壳;12、第一出液口;2、第一滤芯;21、第一进液口;22、滤网出口;31、第一刷杆;32、第一刷毛;33、第一驱动装置;41、冲洗管;42、进液端;43、喷口;44、第二驱动装置;45、增压器;5、第二外壳;52、第二进液口;6、第二滤芯;61、滤网进口;62、第二出液口;71、第二刷杆;72、第二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其至少包括:第一外壳1、呈回转体的第一滤芯2、以及第一清洗装置。其中,第一外壳1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一出液口12。第一滤芯2具有第一进液口21、以及滤网出口22,第一滤芯2配置于第一开口处,滤网出口22位于第一滤芯2侧壁。第一清洗装置包括:第一清洗刷以及第一驱动装置33,第一清洗刷配置于第一滤芯2内部,且适于绕第一滤芯2轴线转动,以清洗滤网出口22,第一驱动装置33配置于第一外壳1且适于驱动第一清洗刷绕第一滤芯2轴线转动。

图1中的直线箭头表示污水流向,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污水排出管道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进液口21连通,这时污水便按图中直线箭头所示的方向流通,污水在经过第一滤芯2从滤网出口22滤出后,便过滤掉了污水中的杂质,而这些杂质会留在第一滤芯2内部,特别是在第一滤芯2内部的滤网出口22处,若是不进行清理,久而久之这些杂质将会堵塞第一滤芯2。所以本实用新型过滤器将第一滤芯2设计成回转体结构,并且在第一滤芯2内部设置可绕第一滤芯2轴线转动的第一清洗刷,这样一来,因为回转体结构的缘故,所以第一清洗刷在清洗时可以无死角的清洗第一滤芯2内部,使其清洗的更干净,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第一驱动装置33驱动第一清洗刷转动,可以无需人工洗刷,节省劳动成本,并且整个清洗的过程,无需将本过滤器的第一滤芯2拆下,只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3驱动其转动即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且能在清洗时节省大量时间。

优选地,第一清洗刷包括:第一刷杆31、以及第一刷毛32,第一刷杆31以第一滤芯2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第一刷毛32设置在第一刷杆31上,且第一刷毛32朝向滤网出口22设置,并与滤网出口22接触。第一刷杆31以第一滤芯2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刷杆31在转动时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实现清洗功能,主要是通过第一刷毛32将附着在第一滤网刷下来实现的。

优选地,过滤器还包括:第二清洗装置,第二清洗装置包括冲洗管41、以及第二驱动装置44,冲洗管41配置于第一滤芯2外部以及第一外壳1内部,且适于绕第一滤芯2轴线转动,其中冲洗管41具有进液端42以及喷口43,进液端42位于外壳外部,喷口43朝向滤网出口22设置,第二驱动装置44配置于第一外壳1且适于驱动冲洗管41绕第一滤芯2轴线转动。通过冲洗管41具有的朝向滤网出口22的喷口43,可以将一些第一刷毛32未刷下来的附着物进行冲洗,进一步提升清洗效果。

优选地,冲洗管41以第一滤芯2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同样,这里的冲洗管41以第一滤芯2轴线呈轴对称设置也能提高其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冲洗管41进液端42处配置有增压器45,以增强冲洗管41内的液压。这样就能使得喷口43喷出来的水压更强,能进一步提升对第一滤芯2的清洗效果。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滤器,相较于实施例一,该过滤器还包括:第二外壳5、呈回转体结构的第二滤芯6、以及第二清洗刷;第二滤芯6孔径小于第一滤芯2孔径,第二外壳5具有第二开口、以及第二进液口52;第二滤芯6具有滤网进口61、以及第二出液口62;第二滤芯6配置于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出液口62位于第二外壳5外,滤网进口61位于第二外壳5内;第二清洗刷配置于第二滤芯6外部以及第二外壳5内部,且适于在第二驱动装置44的驱动下绕第二滤芯6轴线转动以及清洗滤网进口61;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5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出液口12适于与第二进液口52连通。通过多层过滤手段,使得过滤出来的水质更好,能满足更高要求的过滤需要。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滤芯6同样也配有具有清洗功能的第二清洗刷,在满足更高过滤需求的同时,也不会降低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地,第二清洗刷包括:第二刷杆71、以及第二刷毛72,第二刷杆71以第二滤芯6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第二刷毛72设置在第二刷杆71上,且第二刷毛72朝向滤网进口61设置,并与滤网进口61接触。通过第二刷毛72洗刷第二滤芯6实现对第二滤芯6的清洗。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