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1516发布日期:2019-03-08 18:1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是一种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净化等处理工作的设备,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实施在处理有机废气过程中一系列的操作。

然而在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设备的不断运行,活性炭需要吸收通过管道流入的热空气而再生,热量在管道中会流失一部分,使其再生效果变慢,活性炭多次再生之后的吸附效果会下降,活性炭体积小,难以收集替换,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催化燃烧时无法了解到燃烧室内燃烧情况以及温度、工作进程等信息,加大的资源耗费,从而使设备不利于环保与节能使用为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用来保证设备的高效环保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能够高效的给活性炭再生提供所需的热量,可方便的取出活性炭进行替换,并且能方便人们了解到燃烧室内部的燃烧进度以及温度、工作进程等信息,保证设备高效环保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管道,所述二号管道的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三号阀,所述二号管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浓缩室,所述吸附浓缩室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门,所述吸附浓缩室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管道,所述一号管道的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阀,所述一号管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催化燃烧室,所述催化燃烧室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阀,所述吸附浓缩室的内部设置有框式固定架,所述框式固定架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框式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所述吸附浓缩室的两侧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催化燃烧室的前端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一侧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计。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计与观察窗之间设置有一号粘合剂,所述温度计的一侧外表面通过一号粘合剂与观察窗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观察窗与催化燃烧室之间设置有二号粘合剂,所述观察窗的四周外表面通过二号粘合剂与催化燃烧室的前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与框式固定架之间设置有一号固定块,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外表面通过一号固定块与框式固定架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与框式固定架之间设置有二号固定块,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外表面通过二号固定块与框式固定架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与吸附浓缩室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电热丝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板与吸附浓缩室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热丝的数量为若干组,固定板的数量为若干组。

进一步的,所述门与吸附浓缩室之间设置有合页,所述门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合页与吸附浓缩室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门与吸附浓缩室之间设置有卡扣,所述门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卡扣与吸附浓缩室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合页的数量为若干组。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燃烧室与一号管道之间设置有一号孔,所述催化燃烧室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孔与一号管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管道与吸附浓缩室之间设置有二号孔,所述一号管道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二号孔与吸附浓缩室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浓缩室与二号管道之间设置有三号孔,所述吸附浓缩室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三号孔与二号管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吸附浓缩室内表面的电热丝,可近距离高效的给活性炭再生提供所需热能,通过附浓缩室内部框式固定架与过滤网,可方便取出活性炭进行更换,处理过程到达最后一步时,再通过观察窗了解燃烧室内部的燃烧进度以及温度、工作进程等信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图2中3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图2中3的内部内表面示意图。

图中:1、进气口;2、风机;3、吸附浓缩室;4、门;5、催化燃烧室;6、一号阀;7、出气口;8、一号管道;9、二号阀;10、二号管道;11、三号阀;12、框式固定架;13、过滤网;14、活性炭;15、电热丝;16、温度计;1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气吸附浓缩设备,包括进气口1,进气口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风机2,风机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管道10,二号管道10的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三号阀11,二号管道10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附浓缩室3,吸附浓缩室3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门4,吸附浓缩室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管道8,一号管道8的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阀9,一号管道8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催化燃烧室5,催化燃烧室5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出气口7,出气口7的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阀6,吸附浓缩室3的内部设置有框式固定架12,框式固定架12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3,框式固定架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14,吸附浓缩室3的两侧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电热丝15,催化燃烧室5的前端中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17,观察窗17的一侧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计16。

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温度计16固定在观察窗17内部,温度计16与观察窗17之间设置有一号粘合剂,温度计16的一侧外表面通过一号粘合剂与观察窗17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观察窗17与催化燃烧室5之间设置有二号粘合剂,观察窗17的四周外表面通过二号粘合剂与催化燃烧室5的前端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

为了使本实施例中活性炭14可便捷的取出,过滤网13与框式固定架12之间设置有一号固定块,过滤网13的一侧外表面通过一号固定块与框式固定架1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过滤网13与框式固定架12之间设置有二号固定块,过滤网13的一侧外表面通过二号固定块与框式固定架12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本实例中活性炭14固定在吸附浓缩室3内表面,电热丝15与吸附浓缩室3之间设置有固定板,电热丝15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板与吸附浓缩室3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电热丝15的数量为若干组,固定板的数量为若干组。

为了保证本实例中活性炭14可便捷的取出,活性炭14设置在框式固定架12内部,框式固定架12放置于吸附浓缩室3,门4与吸附浓缩室3之间设置有合页,门4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合页与吸附浓缩室3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门4与吸附浓缩室3之间设置有卡扣,门4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卡扣与吸附浓缩室3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合页的数量为若干组。

为了保证本实例中管道与吸附浓缩室3、催化燃烧室5连接,催化燃烧室5与一号管道8之间设置有一号孔,催化燃烧室5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孔与一号管道8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管道8与吸附浓缩室3之间设置有二号孔,一号管道8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二号孔与吸附浓缩室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吸附浓缩室3与二号管道10之间设置有三号孔,吸附浓缩室3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三号孔与二号管道10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运行原理简单,先关闭一号阀6与二号阀9,将有机废气从进气口1流入,再打开风机2,驱使有机废气通过二号管道10进入吸附浓缩室3,利用活性炭14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活性炭14吸附饱和之后,关闭三号阀11,再利用电热丝15可对活性炭14进行热再生,从而使活性炭14吸附的有机废气脱附、初步净化与浓缩,再打开三号阀11与二号阀9,利用风机2驱使经过初步加工的废气通过一号管道8进入催化燃烧室5,然后关闭二号阀9,通过催化剂使其在催化燃烧室5内燃烧,最后达到净化的效果,打开一号阀6,使净化之后的气体从出气口7释放,当活性炭14性能下降时,可打开吸附浓缩室3前端的门4,然后用工具夹取框式固定架12,将其取出进行更换,净化过程中,可通过观察窗17与温度计16了解燃烧室内部的燃烧进度以及温度、工作进程等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甩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