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2237发布日期:2019-07-24 13:0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滤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滤袋。



背景技术:

滤袋具有优异的化学性能稳定性和耐热性,是应用于滤料行业中最高性能的代表,也是所有常用过滤材料中性能最高端的品种,在过滤效率和过滤精度等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常用的滤材有PE,PP、PTFE、PMIA和NMO,现有滤袋大多结构简单,只具有单一的一层,在过滤时,过滤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滤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滤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滤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顶端均设有开口,且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的开口处连接有拉链,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之间设有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连接环和多个圆形阵列排布的固定框架,多个固定框架之间焊接有两个连接环,两个连接环分别焊接在固定框架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上,所述固定框架靠近第一袋体的一侧侧壁焊接有截面为L形的插块,第一袋体的外侧壁底端设有多个固定环,插块插接在固定环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袋体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的延伸部,延伸部与第一袋体为一体式结构,延伸部的外侧壁上缝制有环形的弹性绳。

优选的,两个连接环之间焊接有环形的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袋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为缝制成环形的布料带。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的竖切面为“回”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灰尘的三次过滤,过滤效果好;

且通过拉链的设置,方便将支撑架拆卸下来,对过滤网进行清洁;

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灰尘的三次过滤,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滤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滤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滤袋的连接环和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袋体、2固定环、3连接环、4插块、5过滤网、6第二袋体、7固定框架、8拉链、9弹性绳、10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高效滤袋,包括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所述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的顶端均设有开口,且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的开口处连接有拉链8,所述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之间设有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连接环3和多个圆形阵列排布的固定框架7,多个固定框架7之间焊接有两个连接环3,两个连接环3分别焊接在固定框架7的顶端内壁和底端内壁上,所述固定框架7靠近第一袋体1的一侧侧壁焊接有截面为L形的插块4,第一袋体1的外侧壁底端设有多个固定环2,插块4插接在固定环2内。

所述第一袋体1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的延伸部10,延伸部10与第一袋体1为一体式结构,延伸部10的外侧壁上缝制有环形的弹性绳9,两个连接环3之间焊接有环形的过滤网5,过滤网5位于第一袋体1的外部,固定环2为缝制成环形的布料带,固定框架7的竖切面为“回”字形,所述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在使用时,打开拉链8,将支撑架放置在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之间的位置,第二袋体6上的插块4插接在第一袋体1侧壁上的固定环2中,对第一袋体1进行拉伸,然后拉上拉链8,同时在使用时,气体通过第一袋体1的延伸部进入第一袋体1,通过第一袋体1的侧壁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经过过滤网5进行第二次过滤,再经过第二袋体6进行第三次过滤,在需要对过滤网5进行清洁时,拉开拉链8,将支撑架从第一袋体1和第二袋体6之间取出,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灰尘的三次过滤,过滤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