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1073发布日期:2020-03-27 13: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氨基苯酚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



背景技术:

间氨基苯酚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在间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有很多种,其中间氨基苯磺酸碱熔法需要对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后才能得到间氨基酚滤饼。

现有的技术一般采用搅拌的方式使得溶液之间充分接触,虽然搅拌装置可以强行使液体反应物进行接触,但存在着中和反应时间慢,中和反应不完全的情况,使得中和后的溶液呈弱酸或弱碱性,会影响产品的性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包括入料管、冷却腔、第一电机、喷头、输碱管、搅拌腔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腔;所述入料管贯穿冷却腔且位于冷却腔内部的入料管呈螺旋状,入料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入料管的底端伸入到搅拌腔的内部;所述冷却腔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入水管,冷却腔的底端左侧设有出水管;所述输碱管的底端伸入搅拌腔的内部,输碱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搅拌腔的顶部内侧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外表面设有搅拌器,搅拌腔的顶端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搅拌腔的左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搅拌腔的左侧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一密封板通过紧固螺栓与搅拌腔的左侧侧壁连接,第一密封板的中心部位镶嵌有酸碱检测器;所述搅拌腔的下方设有第一过滤腔,搅拌腔与第一过滤腔之间通过传输管连通,传输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排渣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渣箱,第一过滤腔的内部设有第一筛网,第一过滤腔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凸轮,凸轮位于第一筛网的顶端下方;所述第一筛网通过限位脚与第一过滤腔连接,第一筛网的底端与排渣管的左端平齐;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滤腔,第一过滤腔与第二过滤腔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有阀门,管道的右侧底部设有凹槽并且该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块;所述第二过滤腔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右侧设有动力装置,第二过滤腔的内部设有第二筛网,第二筛网的顶端滑动安装在管道右侧底部的凹槽内,第二筛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与第二过滤腔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条,第二密封板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二过滤腔的底部连接,第二过滤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器包括固定环和搅拌叶;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搅拌叶为曲型搅拌叶,搅拌叶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叶设有六个且相邻的两个搅拌叶之间的夹角为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半齿齿轮和齿环;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半齿齿轮,半齿齿轮设在齿环内部,齿环上下两端的内侧均设有齿轮齿,半齿齿轮的齿轮齿与齿环上下两端的内侧的齿轮齿相匹配,齿环的右端与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脚包括活动腔、限位块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一筛网固定连接,固定杆远离第一筛网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限位块位于活动腔的内部,固定杆与活动腔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腔与第一过滤腔的内壁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脚设有四个;所述第一筛网顶端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筛网底端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入料管和输碱管底端设置的喷头,能够使酸碱溶液变成喷雾从而进行充分反应;通过设置搅拌器,能够使液态的酸碱溶液得到充分的搅拌,防止反应不完全;通过设置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能够过滤中和反应产生的盐,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设置冷却腔;能够使待中和的溶液温度迅速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中搅拌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中搅拌器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中限位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入料管;2、入水管;3、冷却腔;4、出水管;5、第一电机;6、喷头;7、输碱管;8、搅拌腔;9、搅拌器;91、固定环;92、搅拌叶;10、转轴;11、支撑架;12、第一密封板;13、酸碱检测器;14、紧固螺栓;15、传输管;16、单向阀;17、排渣管;18、排渣箱;19、排液管;20、第二密封板;21、第二筛网;22、活塞;23、连接杆;24、动力装置;241、第三电机;242、半齿齿轮;243、齿环;25、第一筛网;26、凸轮;27、第二电机;28、限位脚;281、活动腔;282、限位块;283、固定杆;29、第一过滤腔;30、第二过滤腔;31、阀门;32、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间氨基苯酚生产用中和塔,包括入料管1、冷却腔3、第一电机5、喷头6、输碱管7、搅拌腔8和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腔8;所述入料管1贯穿冷却腔3且位于冷却腔3内部的入料管1呈螺旋状,这样能够使得溶液快速冷却,入料管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6,入料管1的底端伸入到搅拌腔8的内部;所述冷却腔3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入水管2,冷却腔3的底端左侧设有出水管4;所述输碱管7的底端伸入搅拌腔8的内部,输碱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头6,这样能够将待反应溶液喷出成雾状,搅拌腔8的顶部内侧转动安装有转轴10,转轴10的外表面设有搅拌器9,搅拌腔8的顶端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与转轴10固定连接,搅拌腔8的左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密封板12,第一密封板12与搅拌腔8的左侧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一密封板12通过紧固螺栓14与搅拌腔8的左侧侧壁连接,这样能够清理搅拌腔8,第一密封板12的中心部位镶嵌有酸碱检测器13,这样能够实时监控搅拌腔8内溶液的酸碱度;所述搅拌腔8的下方设有第一过滤腔29,搅拌腔8与第一过滤腔29之间通过传输管15连通,传输管15上设有单向阀16;所述第一过滤腔29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渣管17,排渣管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排渣箱18,第一过滤腔29的内部设有第一筛网25,第一过滤腔29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凸轮26,凸轮26位于第一筛网25的顶端下方;所述第一筛网25通过限位脚28与第一过滤腔29连接,第一筛网25的底端与排渣管17的左端平齐;所述第一过滤腔29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滤腔30,第一过滤腔29与第二过滤腔30之间通过管道32连通,管道32上设有阀门31,管道32的右侧底部设有凹槽并且该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块;所述第二过滤腔30的内部设有活塞22,活塞2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右侧设有动力装置24,第二过滤腔30的内部设有第二筛网21,第二筛网21的顶端滑动安装在管道32右侧底部的凹槽内,这样能够对中和反应产生的盐进行过滤,第二筛网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板20,第二密封板20与第二过滤腔30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条,第二密封板20通过紧固螺栓14与第二过滤腔30的底部连接,这样能够对第二过滤腔(30)进行清理,第二过滤腔3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液管19。

所述搅拌器9包括固定环91和搅拌叶92;所述固定环91固定安装在转轴10的外表面;所述搅拌叶92为曲型搅拌叶,搅拌叶92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1。

所述搅拌叶92设有六个且相邻的两个搅拌叶92之间的夹角为60°,这样能够使搅拌效果更好。

所述动力装置24包括第三电机241、半齿齿轮242和齿环243;所述第三电机24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半齿齿轮242,半齿齿轮242设在齿环243内部,齿环243上下两端的内侧均设有齿轮齿,半齿齿轮242的齿轮齿与齿环243上下两端的内侧的齿轮齿相匹配,齿环243的右端与连接杆23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脚28包括活动腔281、限位块282和固定杆283;所述固定杆283的一端与第一筛网25固定连接,固定杆283远离第一筛网25的一端与限位块282固定连接,限位块282位于活动腔281的内部,固定杆283与活动腔28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腔281与第一过滤腔29的内壁固定。

所述限位脚28设有四个;所述第一筛网25顶端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筛网25底端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这样能够使第一筛网25的运动范围得到限制,在震动时能够使第一筛网25运动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需要中和反应前,将低温水从入水管2接入冷却腔3,再从出水管4排除,形成水循环,再将待反应酸溶液输入入料管1,同时将待反应的碱溶液输入输碱管7,待反应的酸溶液进入冷却腔3内的入料管1,并得到降温后,入料管1和输碱管7内的待反应溶液同时从喷头6喷出到搅拌腔8内,并进行中和反应,等到待反应溶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带动转轴10转动,转轴10带动搅拌器9转动,搅拌器9对酸碱溶液进行搅拌并加快中和反应,此时观察酸碱检测器13,等到酸碱检测器13显示搅拌腔8内的溶液为中性时,打开单向阀16,中和后的溶液通过传输管15进入第一过滤腔29,并在第一过滤腔29内进行过滤,此时打开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凸轮26转动,凸轮26带动第一筛网25震动,将中和后溶液中的盐过滤并抖落到排渣箱18中,此时打开阀门31,初步过滤后的溶液通过管道32进入第二过滤腔30中,此时启动第三电机241,第三电机241通过输出轴带动半齿齿轮242转动,半齿齿轮242带动齿环243循环运动,齿环243通过连接杆23带动活塞22进行运动,活塞22将初步过滤后的溶液推向第二筛网21,此时初步过滤后的溶液与第二筛网21长时间接触并完成过滤,完成过滤后的溶液通过排液管19排出,待需要清理时,关闭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27和第三电机241,拧松并取下所有的紧固螺栓14后,取下第一密封板12、第二密封板20和第二筛网21,进行清理工作,清理结束后,将第一密封板12、第二密封板20和第二筛网21装上,再将所有的紧固螺栓14装上并拧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