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及粉末静电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8145发布日期:2019-10-13 02:2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及粉末静电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静电喷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及粉末静电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彩涂板均采用溶剂型液态油漆对板、卷进行涂覆的方式。对断续钢板、铝板或钢卷、铝卷进行粉末连续静电喷涂的生产线比较少。

对于静电粉末喷涂断续板、以及喷涂连续卷板,由于板、卷面积大,喷涂器需要向板面同时喷出大量的粉末。这就要求喷涂粉末时使用大量压缩空气。由于喷涂装置大都基本垂直于板面、卷面,喷出的压缩空气携带静电粉末垂直喷向钢板表面。其中一大部分粉末附着在板卷表面,没有附着在板卷表面的粉末受到压缩空气的打压,会顺着板带表面宽度两侧方向平移飘到板(带)宽度边部。同时被喷涂板面边部也有喷涂器喷出粉末。

该漂浮粉末飘过边部时因气体流动原因会反卷到板带另一面的边部,即未喷涂的另一面边部。而且在整个喷涂过程中,在板带未被喷涂面另一面、在整个宽度范围内都或多或少都会粘附少许被喷涂面的粉末。

又由于喷涂器带有高压静电电场,使喷出粉末携带电荷。而被喷涂板(带)是要接地的,所以喷涂器喷出的携带电荷的粉末相当于电源正(或负)极,被喷涂板(带)相当于零极。由于电场的吸引力,喷涂器喷出的携带电荷的粉末与被喷涂板(带)表面极易结合,粘附到板(带)面上;而且该带电荷的粉末更容易粘附到板(带)上电场强的地方。由于对于金属表面来说,尖端的地方比平滑的地方电场强很多,所以对于被喷涂板(带)来说,板(带)边部形似“刀刃”的尖端,其电场强度最强。所以携带电荷的粉末更易向板(带)边部聚集。则除了上述在边部因气流原因反卷到板带另一面边部的粉末,还有因为电场相对较大的原因粉末吸附在板带另一面边部。

而上述对于断续钢板、铝板,和连续板、卷板面在喷涂时其上下两面需要喷涂不同颜色的粉末,所以对于上述因气流反卷或因电场吸附在板、带所喷涂面的另一板面边部的粉末,以及中部的少许粉末,在刚刚喷涂完该面这一种颜色粉末时,要及时清除掉其另一未被喷涂面边部及中部附着的该种颜色的粉末。以免另一未被喷涂面在喷涂另一种颜色粉末时出现两种颜色粉末混在一起的混色现象。

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在喷涂面的另一侧设置清扫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现存有在被喷涂板带2喷涂面的另一侧(板带未喷涂侧5)设置一种旋转刷扫装置——辊刷3,通过辊刷3反向旋转(刷毛与板面接触位置,刷毛端部运行方向与板面运行方向相反,如图1中标出的辊刷旋转圆周切向方向8与板带运行方向1相反),及时将被喷涂板带面未喷涂粉末侧,无论是边部还是中部附着的粉末刷扫下来,并利用其它装置将刷扫下来的粉末收集干净。该种型式的辊刷为一个或多个。每一根刷辊旋转轴线与板带面平行,且与板带运行方向垂直。

该种装置存在的不足:由于辊刷旋转轴线垂直于板带运行方向,而且带刷毛的辊刷的长度大于板带宽度,则针对辊刷上每一根刷毛所旋转形成的平面,其平行于板带运行方向的。则就造成辊刷在刷扫板面的未喷涂粉末面边部及中部附着粉末时,长度大于等于板带宽度的刷毛会刮削板带边缘端部,使因电场吸附在板带边缘端部的粉末被刮削掉,则板带边缘端部就没有粉末附着了,则经过烘烤后的静电粉末彩涂板边缘端部没有漆膜保护,则板带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其边缘端部易被锈蚀,降低了彩涂板的使用性能,缩短了使用时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及粉末静电喷涂装置。该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在对板带的未被喷涂面进行刷扫时,在清除该面附着粉末使之干净的同时,对于板带边缘端部的粉末,使其不受影响、不会被扫掉或刮削掉,使经过烘烤后的静电粉末彩涂板边缘端部有漆膜保护,则板带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其边缘端部不易被锈蚀,保证了彩涂板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描述方便,使用了简称“板带”,所述的板带均指平面断续钢板、铝板、钢卷(带)、铝卷(带)等。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包括:设置于板带喷涂背面并与其接触的辊刷,所述辊刷的旋转圆周切线方向与板带运行方向相反;

所述辊刷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板带两边的边部辊刷;所述边部辊刷的外侧边缘超出各自所在板带一边的边缘;

所述边部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板面平行,且与板带运行方向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个边部辊刷的内侧边缘相互交错,以清扫到整个板带喷涂背面。

优选地,两个边部辊刷为一组,所述辊刷包括一组或多组;优选为1-4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辊刷还包括中间辊刷,其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边部辊刷的内侧边缘相互交错,以清扫到整个板带喷涂背面。

优选地,所述中间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垂直。

优选地,两个边部辊刷和中间辊刷为一组,所述辊刷包括一组或多组;优选为1-4组。

优选地,所述边部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形成大于45°小于80°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静电喷涂装置,包括以上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

优选地,所述粉末静电喷涂装置包括:喷房和位于喷房外用以承托板带的托辊;所述喷房水平、竖直或倾斜设置,包括板带运行进口和板带运行出口;所述辊刷位于板带运行出口与托辊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即单根辊刷刷扫装置。

图2是图1在A向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粉末清扫装置。

图4是图3所示B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粉末清扫装置。

图6是图5所示C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板带运行方向;2-板带;3-边部辊刷;4-辊刷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的夹角;5-板喷涂背面;6-中间辊刷;7-喷房;8-辊刷旋转方向;9-托辊;10-板带运行进口;11-板带运行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实用新型构思为:将板带边部的辊刷旋转轴线斜置,使得在辊刷旋转时,刷毛不会刷扫到板带边缘端部吸附的粉末,则经过烘烤后的板带边缘端部带有漆膜保护,保证了板带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其边缘端部不易被锈蚀,保证了彩涂板的使用性能。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方案为:一种板带喷涂背面粉末清扫装置,包括:设置于板带喷涂背面并与其接触的辊刷,所述辊刷的旋转圆周切线方向与板带运行方向相反。所述辊刷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板带两边的边部辊刷;所述边部辊刷的外侧边缘超出各自所在板带一边的边缘。所述边部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板面平行,且与板带运行方向形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

辊刷可以只包括两个边部辊刷,也可以包括两个边部辊刷和一个中间辊刷。当只有两个边部辊刷时,两个边部辊刷内侧边缘相互交错以清扫到整个板带喷涂背面。当包括两个边部辊刷和一个中间辊刷时,中间辊刷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边部辊刷的内侧边缘相互交错,以清扫到整个板带喷涂背面。优选地,所述中间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垂直。

此外,两个边部辊刷或者两个边部辊刷和一个中间辊刷为一组,所述辊刷可以包括多组,优选1-4组。

再者,为了保证在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边部辊刷的尺寸,边部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优选地形成大于45°小于80°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两辊刷或三辊刷结构,由于处于边部的边部辊刷的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有一定角度,在板带未喷涂侧辊刷反向旋转,利用其刷毛刷扫;边部辊刷的旋转圆周切线方向在与板面接触位置,刷毛运行方向与板带运行方向接近反向,其与板面接触的刷毛的运行、刷扫方向是由板带中部向板带外侧刷扫,刷毛的运动轨迹,即其旋转运行方向是无法接触到板带宽度边缘端部的,所以板带宽度边缘端部上吸附的带有静电的粉末不会被刷扫掉。则经过烘烤后的板带边缘端部带有漆膜保护,保证了板带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其边缘端部不易被锈蚀,保证了彩涂板的使用性能。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粉末静电喷涂装置,包括喷房7和位于喷房外用以承托板带2的托辊9;

所述喷房7包括板带运行进口10和板带运行出口11;所述辊刷位于板带运行出口11与托辊9之间。辊刷设置于板带喷涂背面5并与其接触的辊刷。

其中的辊刷包括两个边部辊刷3,它们前后交错,内部边缘相互交错,外侧边缘超出板带2的边缘,从而可以清扫整个板带喷涂背面5。

如图4所示,边部辊刷3的旋转轴线与板带板面平行;且其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形成的夹角如图中标出的4,为75°。辊刷的旋转方向如图3中标出的8,板带运动方向如图3中标出的1,两者切向方向相反。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中,辊刷还包括有中间辊刷6,其旋转轴线与板带运行方向1垂直。中间辊刷6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边部辊刷3的内侧边缘相互交错,以清扫到整个板带喷涂背面5。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中间辊刷6的旋转轴线还可以与板带运行方向1不垂直,只要保证其两侧边缘与两个边部辊刷3相互交错即可。

在以上优选实施例中,图中画出的辊刷均为一组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为了提高刷扫的清洁程度,可以设置多组辊刷,优选1-4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