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澄清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1226发布日期:2019-04-20 05:50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混合澄清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液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澄清槽。



背景技术:

泵轮式混合澄清槽的搅拌装置不仅起两相混合搅拌作用,同时还可以输送单相或两相物料,因此泵轮式混合澄清槽可以在较宽的流量范围内进行放大设计而级效率不会降低。

在液液萃取工艺中,为了减少轻相或重相物料用量,或者为了减少废液产生量,或是为了达到浓缩被萃取物质的目的,通常需要采用比较大的流比(流量较大的相的流量与另一相流量之比)。一般情况下,充分混合时混合室内两相接触相比(即停止搅拌分相后两相体积比)与两相的流比接近,当接触相比接近1时,传质效率较高。当混合澄清槽两相流比较大时,由于两相在混合室内的接触相比过大或过小,导致传质效率大大降低。

理论上,混合澄清槽稳定运行时各级进出口的轻相和重相流量与混合澄清槽进出口流量相等,虽然轻相和重相在混合室内的停留时间有些差异,但两相的接触相比与流比接近呈正比,接触相比约为流比的0.9~1.1倍。因此现有的混合澄清槽结构在流比较大的情况下传质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合澄清槽,在混合澄清槽内的重相和轻相的两相流比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将较小流量的一相的一部分回流到混合室内,从而使两相在混合室内的接触相比接近于1,提高传质效率。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合澄清槽,包括:至少一个澄清槽,澄清槽包括:依次排列且连通的混合室、澄清室、分离室,澄清槽还包括:设置于混合室下方且与其连通的潜室,分离室包括:重相小室、轻相小室,轻相、重相进入混合室混合为混合相,再被输送到所澄清室,澄清室用于将混合相分离为轻相、重相,并分别送入位于分离室内的轻相小室、重相小室,并从轻相小室、重相小室流出澄清槽;分离室还包括:回流室,混合澄清槽还包括:回流管道,分离室内的重相或轻相流到回流室内,回流管道的一端与潜室连接,回流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回流室连接,回流管道用于将重相或轻相回流回潜室。

优选的是,回流管道包括:轻相回流管道和/或重相回流管道,回流室包括:轻相回流室和/或重相回流室,澄清室内的重相流到重相回流室内和/或澄清室内的轻相流到轻相回流室内,轻相回流管道的一端与轻相回流室连接,轻相回流管道的另外一端与潜室连接,当混合澄清槽内重相流量大于轻相流量,轻相回流管道用于将轻相回流回潜室;重相回流管道的一端与重相回流室连接,重相回流管道的另外一端与潜室连接,当混合澄清槽内轻相流量大于重相流量,重相回流管道用于将重相回流回潜室。

优选的是,混合澄清槽,还包括:调节板,调节板设置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上,且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活动连接,调节板用于对重相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流出的流道宽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流入重相小室的重相流量,调节重相回流流量的大小,分离室内的重相通过重相回流堰流入到重相回流室内,再通过重相回流管道流入到本级混合室内,另一方面,重相小室内的重相通过重相小室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本级澄清槽;

或者,调节板设置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上,且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活动连接,调节板用于对轻相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流出的流道宽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流入轻相小室的轻相流量,调节轻相回流流量的大小,分离室内的轻相通过轻相回流堰流入到轻相回流室内,再通过轻相回流管道流入到本级混合室内,另一方面,轻相小室内的轻相通过轻相小室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本级澄清槽。

优选的是,调节板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或轻相小室的轻相堰卡接,调节板包括:调节板本体和设置于调节板本体下方的凹槽,重相小室的重相堰或轻相小室的轻相堰卡接于凹槽内。

优选的是,混合澄清槽,还包括:挡乳板,挡乳板设置于澄清室与分离室之间,挡乳板顶端的高度低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的高度,挡乳板用于阻挡澄清室内的混合相进入分离室,挡乳板的顶端与澄清室的顶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挡乳板的底端与澄清室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澄清室内的轻相由第一间隙流入到分离室内,澄清室内的重相由第二间隙流入到分离室内。

优选的是,混合澄清槽,还包括:轻相挡板,轻相挡板设置于轻相小室与重相小室之间,轻相挡板顶端的高度高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的高度,轻相挡板的底端与澄清室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澄清室内的重相由第三间隙流入到重相小室内,重相小室的重相堰的高度低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的高度。

优选的是,轻相小室的轻相堰和轻相回流室的轻相回流堰高度相等,重相小室的重相堰和重相回流室的重相回流堰高度相等。

优选的是,澄清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混合室与澄清室通过相互平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构成的通道连通;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澄清室之间,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垂直于澄清室的底板和侧板,并与侧板相连;第一挡板从底板向上延伸,顶端低于侧板的顶端;第二挡板从澄清槽的顶部向底板延伸,底端位于侧板的高度的中部;第一挡板上方构成混合相堰口,混合相能够从混合室通过混合相堰口进入通道直接到达澄清室的高度的中部位置。

优选的是,当澄清槽的数量大于1时,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顺序并排排列,最高级澄清槽和最低级澄清槽分别位于混合澄清槽的两侧;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一侧为其上一级澄清槽,另一侧为其下一级澄清槽;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潜室分别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相连;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轻相小室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还作为重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高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作为轻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还作为轻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低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作为重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重相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正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流出混合澄清槽;

轻相从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反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流出混合澄清槽。

优选的是,轻相小室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重相小室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潜室通过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潜室通过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重相小室通过自身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轻相小室通过自身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通过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还作为重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高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通过自身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通过自身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作为轻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通过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还作为轻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低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通过自身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通过自身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作为重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重相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正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的重相管道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流出混合澄清槽;

轻相从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反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的轻相管道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流出混合澄清槽。

优选的是,混合澄清槽,还包括重相入口室,重相入口室上设有重相入口;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1时,重相入口室通过第一通孔与澄清槽的潜室相连,重相从重相入口进入重相入口室并通过第一通孔进入澄清槽的潜室内;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大于1时,重相入口室通过第一通孔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重相从重相入口进入重相入口室并通过第一通孔进入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内;

混合澄清槽还包括轻相入口室,轻相入口室上设有轻相入口;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1时,轻相入口室通过第二通孔与澄清槽的潜室相连,轻相从轻相入口进入轻相入口室并通过第二通孔进入澄清槽的潜室内;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大于1时,轻相入口室通过第二通孔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相连,轻相从轻相入口进入轻相入口室并通过第二通孔进入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内。

本发明的混合澄清槽的有益效果如下:

(1)混合澄清槽可以满足不同轻相和重相流比的使用需求;

(2)当重相流量远大于轻相流量时,可以通过回流管道对轻相进行回流,保证混合室内的接触相比接近1,提高传质效率;

(3)当轻相流量远大于重相流量时,可以通过回流管道对重相进行回流,保证混合室内的接触相比接近1,提高传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单级混合澄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3中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轻相回流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a-a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轻相回流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的a-a剖视图;

图中:1-混合室;2-澄清室;3-潜室;4-分离室;5-挡乳板;6-重相入口;7-重相入口室;8-第一通孔;9-泵轮式搅拌机构;10-混合室的底板;11-第三通孔;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5-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6-重相管道;17-第二通孔;18-轻相入口;19-轻相入口室;20-轻相管道;21-澄清室的底板;22-轻相挡板;23-轻相回流堰;24-轻相回流管道;25-重相回流堰;26-重相回流管道;27-调节板;28-乳状液;29-侧板;30-轻相回流室;31-轻相回流室底板;32-重相回流室;33-重相回流室底板;34-轻相小室;35-重相小室;36-第一级澄清槽;37-第二级澄清槽;38-第三级澄清槽;42-混合相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澄清槽,包括:至少一个澄清槽,澄清槽包括:依次排列且连通的混合室、澄清室、分离室,澄清槽还包括:设置于混合室下方且与其连通的潜室,分离室包括:重相小室、轻相小室,轻相、重相进入混合室混合为混合相,再被输送到所澄清室,澄清室用于将混合相分离为轻相、重相,并分别送入位于分离室内的轻相小室、重相小室,并从轻相小室、重相小室流出澄清槽;分离室还包括:回流室,混合澄清槽还包括:回流管道,分离室内的重相或轻相流到回流室内,回流管道的一端与潜室连接,回流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回流室连接,回流管道用于将重相或轻相回流回潜室。

本实施例的混合澄清槽的有益效果如下:

(1)混合澄清槽可以满足不同轻相和重相流比的使用需求;

(2)当重相流量远大于轻相流量时,可以通过回流管道对轻相进行回流,保证混合室内的接触相比接近1,提高传质效率;

(3)当轻相流量远大于重相流量时,可以通过回流管道对重相进行回流,保证混合室内的接触相比接近1,提高传质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澄清槽,包括:至少一个澄清槽,澄清槽包括:依次排列且连通的混合室1、澄清室2、分离室4,澄清槽还包括:设置于混合室1下方且与其连通的潜室3,分离室4包括:重相小室35、轻相小室34,轻相、重相进入混合室1混合为混合相,再被输送到所澄清室2,澄清室2用于将混合相分离为轻相、重相,并分别送入位于分离室4内的轻相小室34、重相小室35,并从轻相小室34、重相小室35流出澄清槽;分离室4还包括:回流室,混合澄清槽还包括:回流管道,分离室4内的轻相流到回流室内,回流管道的一端与潜室3连接,回流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回流室连接,回流管道用于将轻相回流回潜室3。

本实施例中的澄清槽中的末端设置分离室4,用于进一步澄清分离,并对混合澄清槽内的重相和轻相出口进行导流。在混合澄清槽内的重相和轻相的两相流比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将较小流量的一相的一部分回流到混合室1内,从而使两相在混合室1内的接触相比接近于1,提高传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澄清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混合室1与澄清室2通过相互平行的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构成的通道连通;第二挡板13位于第一挡板12、澄清室2之间,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垂直于澄清室的底板21和侧板29,并与侧板29相连;第一挡板12从底板21向上延伸,顶端低于侧板29的顶端;第二挡板13从澄清槽的顶部向底板21延伸,底端位于侧板29的高度的中部;第一挡板12上方构成混合相堰口42,混合相能够从混合室1通过混合相堰口42进入通道直接到达澄清室2的高度的中部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室1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为泵轮式搅拌机构9,混合室的底板10上设置有位于中心的第三通孔11,在泵轮式搅拌机构9旋转产生的抽吸力作用下,潜室3内的重相和轻相通过第三通孔11进入到混合室1内的泵轮式搅拌机构9的区域进行混合,混合好的乳状液28从混合相堰口42溢出,经过混合相堰口42与第二挡板13之间的狭缝进入澄清室2,两相在重力作用下分离。

如图4所示,澄清室2位于澄清槽的中部,混合室1、潜室3设置在澄清室2的一端,轻相小室34、重相小室35设置在澄清室2的另一端;潜室3位于混合室1下方,轻相、重相从潜室3进入混合室1,在混合室1内被泵轮式搅拌机构9搅拌为混合相并输送到澄清室2;澄清室2用于将混合相分离为轻相、重相,并分别送入位于分离室4内的轻相小室34、重相小室35;轻相小室34用于容纳从澄清室2的混合相中分离后所得到的轻相,重相小室35用于容纳从澄清室2的混合相中分离后所得到的重相,轻相小室34中的轻相从轻相小室34流出澄清槽、重相小室35中的重相从重相小室35流出澄清槽。

如图6~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回流管道包括:轻相回流管道24,回流室包括:轻相回流室30,分离室4内的轻相流到轻相回流室30内,轻相回流管道24的一端与轻相回流室30连接,轻相回流管道24的另外一端与潜室3连接,当混合澄清槽内重相流量大于轻相流量,轻相回流管道24用于将轻相回流回潜室3。轻相回流管道24与轻相回流室30的连接处靠近轻相回流室底板3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轻相回流室30的结构与轻相小室34的结构相同。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和轻相回流室30的轻相回流堰23高度相等,。

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板27设置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上,且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活动连接,调节板27用于对轻相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流出的流道宽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流入轻相小室34的轻相流量,达到调节轻相回流流量的目的。分离室4内的轻相通过轻相回流堰23流入到轻相回流室30内,再通过轻相回流管24流入到本级混合室1内,另一方面,轻相小室34内的轻相通过轻相小室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本级澄清槽。通过改变调节板27宽度可以调节回流量的大小,从而适用于不同流比的萃取工艺条件。

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调节板27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或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卡接,调节板27包括:调节板27本体和设置于调节板27本体下方的凹槽,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或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卡接于凹槽内。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调节板27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卡接,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卡接于凹槽内。

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混合澄清槽,还包括:挡乳板5,挡乳板5设置于澄清室2与分离室4之间,挡乳板5顶端的高度低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的高度,挡乳板5用于阻挡澄清室2内的混合相进入分离室4,挡乳板5的顶端与澄清室2的顶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挡乳板5的底端与澄清室2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澄清室2内的轻相由第一间隙流入到分离室4内,澄清室2内的重相由第二间隙流入到分离室4内。通过挡乳板5可以避免澄清室2内的乳状液28直接进入分离室4,从而提高了重相和轻相的两相分离效率。

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混合澄清槽,还包括:轻相挡板22,轻相挡板22设置于轻相小室34与重相小室35之间,轻相挡板22顶端的高度高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的高度,轻相挡板22的底端与澄清室2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澄清室2内的重相由第三间隙流入到重相小室35内,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的高度低于轻相小室的轻相堰14的高度。

如图1~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澄清槽的数量大于1时,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顺序并排排列,最高级澄清槽和最低级澄清槽分别位于混合澄清槽的两侧;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一侧为其上一级澄清槽,另一侧为其下一级澄清槽;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潜室3分别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相连;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还作为重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高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作为轻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3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3还作为轻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低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作为重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重相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正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流出混合澄清槽;

轻相从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3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反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流出混合澄清槽。

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轻相小室34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重相管道16,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潜室3通过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管道16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潜室3通过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通过自身的重相管道16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最低级澄清槽之外的每个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通过自身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

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通过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还作为重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高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通过自身的重相管道16与其下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通过自身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作为轻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3通过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管道16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3还作为轻相流入混合澄清槽的入口;最低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通过自身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与其上一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通过自身的重相管道16作为重相流出混合澄清槽的出口;

重相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正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低级澄清槽的重相小室35或重相小室的底部通孔的重相管道16流出混合澄清槽;

轻相从最低级澄清槽的潜室3进入混合澄清槽,按照级别序号的反向顺序,依次通过各级澄清槽,从最高级澄清槽的轻相小室34的轻相管道20或轻相小室的底部通孔流出混合澄清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混合澄清槽,还包括重相入口室7,重相入口室7上设有重相入口6;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1时,重相入口室7通过第一通孔8与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重相从重相入口6进入重相入口室7并通过第一通孔8进入澄清槽的潜室3内;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大于1时,重相入口室7通过第一通孔8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重相从重相入口6进入重相入口室7并通过第一通孔8进入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内;

混合澄清槽还包括轻相入口室19,轻相入口室19上设有轻相入口18;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1时,轻相入口室19通过第二通孔17与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轻相从轻相入口18进入轻相入口室19并通过第二通孔17进入澄清槽的潜室3内;

当澄清槽的数量为大于1时,轻相入口室19通过第二通孔17与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相连,轻相从轻相入口18进入轻相入口室19并通过第二通孔17进入最高级澄清槽的潜室3内。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以三级混合澄清槽为例,分别为第一级澄清槽36(最高级澄清槽)、第二级澄清槽37、第三级澄清槽38(最低级澄清槽),其中第一级澄清槽36、第三级澄清槽38位于第二级澄清槽37两侧。重相入口室7连接在第一级澄清槽36的一侧,轻相入口室19连接在第三级澄清槽38的一侧。每个澄清槽的结构一致。

第二级澄清槽37的潜室3分别与第一级澄清槽36的重相小室35、第三级澄清槽38的轻相小室34相连,第二级澄清槽37的重相小室35与第三级澄清槽38的潜室3相连,第二级澄清槽37的轻相小室34与第一级澄清槽36的潜室3相连;

重相入口室7通过第一通孔8与第一级澄清槽36的潜室3相连,重相从重相入口6进入重相入口室7并通过第一通孔8进入第一级澄清槽36的潜室3内;

轻相入口室19通过第二通孔17与第三级澄清槽38的潜室3相连,轻相从轻相入口18进入轻相入口室19并通过第二通孔17进入第三级澄清槽38的潜室3内。

第二级澄清槽37的潜室3通过第一级澄清槽36的重相管道16与第一级澄清槽36的重相小室35相连;

第二级澄清槽37的潜室3通过第三级澄清槽38的轻相管道20与第三级澄清槽38的轻相小室34相连;

第二级澄清槽37的重相小室35通过第二级澄清槽37的重相管道16与第三级澄清槽38的潜室3相连;

第二级澄清槽37的轻相小室34通过第二级澄清槽37的轻相管道20与第一级澄清槽36的潜室3相连;

重相从重相入口6进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澄清槽(这里为举例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然后依次通过重相入口室7、第一级澄清槽36、第二级澄清槽37、第三级澄清槽38,最后从第三级澄清槽38的重相小室35的重相管道16(相当于重相出口)流出;

轻相从轻相入口18进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澄清槽(这里为举例的三级混合澄清槽),然后依次通过轻相入口室19、第三级澄清槽38、第二级澄清槽37、第一级澄清槽36,最后从第一级澄清槽36的轻相小室34的轻相管道20(相当于轻相出口)流出。

如此,轻相、重相先在混合室1中充分搅拌混合,使传质过程接近平衡,混合相进入澄清室2分离,依次在各级澄清槽中完成间断逆流接触,实现两相间物质传递的目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混合澄清槽分离轻相和重相,分离完成的轻相通过轻相堰14溢流出,进入上一级混合室1或流出混合澄清槽。分离完成的重相通过重相堰15溢流出,进入下一级混合室1或流出混合澄清槽,为了避免轻相从重相堰15流出,在重相堰15前设置轻相挡板22。如此,两相先在混合室1中充分搅拌混合,使传质过程接近平衡,混合相进入澄清室2分离,依次完成多级间断逆流接触,实现两相间物质传递的目的。

当轻相流量较小需要回流时,通过轻相回流堰23溢流出,流入到轻相回流室30内,通过轻相回流管24进入到本级的混合室1内;当重相流量较小需要回流时,通过重相回流堰25溢流出,流入到重相回流室32内,通过重相回流管26进入到本级的混合室1内。

本实施例的混合澄清槽的有益效果如下:

(1)混合澄清槽可以满足不同轻相和重相流比的使用需求;

(2)当重相流量远大于轻相流量时,可以通过回流管道对轻相进行回流,保证混合室1内的接触相比接近1,提高传质效率;

(3)当轻相流量远大于重相流量时,可以通过回流管道对重相进行回流,保证混合室1内的接触相比接近1,提高传质效率。

实施例3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澄清槽,与实施例2中的混合澄清槽的区别为:回流管道包括:重相回流管道26,回流室包括:重相回流室32,分离室4内的重相流到重相回流室32内,重相回流管道26的一端与重相回流室32连接,重相回流管道26的另外一端与潜室3连接,当混合澄清槽内轻相流量大于重相流量,重相回流管道26用于将重相回流回潜室3。重相回流管道26与重相回流室32的连接处靠近重相回流室底板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重相回流室32的结构与重相小室35的结构相同。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和重相回流室32的重相回流堰25高度相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混合澄清槽,还包括:调节板27,调节板27设置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上,且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活动连接,调节板27用于对重相从重相小室的重相堰15流出的流道宽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流入重相小室35的重相流量,达到调节重相回流流量的目的。分离室4内的重相通过重相回流堰25流入到重相回流室32内,再通过重相回流管道26流入到本级混合室1内,重相小室35内的重相通过重相小室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本级澄清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