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6065发布日期:2019-11-27 18:2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液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溶液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液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对含水烟气进行溶液脱水干燥时,为保证溶液的循环使用,就需要对稀溶液再生变成浓溶液,由于工业含水烟气具有含水量大、温度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对吸湿溶液尽可能保证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浓度差比较大,增大吸湿能力,同时对溶液的再生也要求比较高,并且能够适应工程现场的就近方便使用。目前溶液再生主要涉及空调行业对空气的除湿干燥,主要是利用比较干燥的室内排风对稀溶液进行再生,这种溶液除湿能力和溶液再生能力都比较小,无法满足具有含水量大、温度高的工业含水烟气的溶液脱水干燥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还没有理想的溶液再生设备能够满足这种对工业含水烟气进行溶液脱水干燥时的溶液再生要求;因此,需要专门研究开发一种具有溶液再生量大、再生浓度高、吸湿能力强和能够适应工程现场就近方便使用的溶液再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液再生装置;利用盐溶液和水蒸气的沸点不同,在真空罐的蒸发腔内稀溶液受热,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使稀溶液变成浓溶液,实现溶液的再生,同时在真空罐的冷凝腔内水蒸气受冷凝盘管内冷却水的冷却作用,水蒸气冷凝成凝结水,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真空罐体、加热热源进口、加热盘管、加热热源出口、稀溶液进口、稀溶液喷淋系统、蒸发腔、网格隔板、冷凝腔、冷凝腔冷却水出口、冷凝盘管、冷凝腔冷却水进口、冷凝水出口、高温浓溶液出口、分隔板、浓溶液泵、浓溶液管道、换热器浓溶液进口、换热器浓溶液出口、换热器冷却水进口、换热器、换热器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连管、水封和冷凝水管;

在所述真空罐体内部由网格隔板和分隔板分割成蒸发腔和冷凝腔,网格隔板做成向上斜板通道;网格隔板顶端与真空罐体顶部焊接,底端与分隔板顶端焊接,分隔板底端与真空罐体的底部焊接;

加热盘管布置在蒸发腔的中部,加热盘管的上连接管与加热热源出口连接,加热盘管的下连接管与加热热源进口连接;稀溶液喷淋系统布置在加热盘管的上方,稀溶液喷淋系统的稀溶液管道与稀溶液进口连接;

冷凝盘管布置在冷凝腔的中部,冷凝盘管的上连接管与冷凝腔冷却水出口连接,冷凝盘管的下连接管与冷凝腔冷却水进口连接;

高温浓溶液出口位于蒸发腔的底部,与浓溶液泵的入口相连,浓溶液泵出口与浓溶液管道一端连接,浓溶液管道的另一端与换热器浓溶液进口连接,换热器浓溶液进口通过换热器与换热器浓溶液出口相通;换热器冷却水进口通过换热器与换热器冷却水出口相通,换热器冷却水出口与冷却水连管一端相连,冷却水连管的另一端与冷凝腔冷却水进口连接;

冷凝水出口位于冷凝腔的底部,与水封的水流入口端相连,水封的水流出口端与冷凝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再生装置罐体为真空罐体,稀溶液在蒸发腔内蒸发浓缩变成高温浓溶液,水蒸气进入到冷凝腔内冷凝变成冷凝水。

进一步的,所述再生装置冷却水先经过换热器对高温浓溶液进行冷却,再经过冷凝盘管对水蒸气进行冷凝。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盐溶液和水蒸气的沸点不同,在真空罐的蒸发腔内稀溶液受热,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使稀溶液变成浓溶液,实现溶液的再生,溶液浓度可根据热源温度进行调节,使溶液浓度控制在55%以上,尽可能降低溶液中水蒸气分压力,增大溶液的除湿干燥能力。2)利用工业冷却水在真空罐的冷凝腔内对水蒸气进行冷却降温,使水蒸气冷凝成凝结水,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3)与溶液除湿干燥设备配套,实现溶液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再生溶液浓度高、除湿干燥能力强,适合现场就近安装,运行稳定可靠,解决了溶液除湿干燥系统现场溶液再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真空罐体1、加热热源进口2、加热盘管3、加热热源出口4、稀溶液进口5、稀溶液喷淋系统6、蒸发腔7、网格隔板8、冷凝腔9、冷凝腔冷却水出口10、冷凝盘管11、冷凝腔冷却水进口12、冷凝水出口13、高温浓溶液出口14、分隔板15、浓溶液泵16、浓溶液管道17、换热器浓溶液进口18、换热器浓溶液出口19、换热器冷却水进口20、换热器21、换热器冷却水出口22、冷却水连管23、水封24、冷凝水管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溶液再生器包括:真空罐体1、加热热源进口2、加热盘管3、加热热源出口4、稀溶液进口5、稀溶液喷淋系统6、蒸发腔7、网格隔板8、冷凝腔9、冷凝腔冷却水出口10、冷凝盘管11、冷凝腔冷却水进口12、冷凝水出口13、高温浓溶液出口14、分隔板15、浓溶液泵16、浓溶液管道17、换热器浓溶液进口18、换热器浓溶液出口19、换热器冷却水进口20、换热器21、换热器冷却水出口22、冷却水连管23、水封24、冷凝水管25。

在真空罐体1内部由网格隔板8和分隔板15分割成蒸发腔7和冷凝腔9,网格隔板8做成向上斜板通道,用于阻挡盐溶液通过,又有利于水蒸气由蒸发腔7进入到冷凝腔9内;网格隔板8顶端与真空罐体1顶部焊接,底端与分隔板15顶端焊接,分隔板15底端与真空罐体1的底部焊接;

加热盘管3布置在蒸发腔7的中部,加热盘管3的上连接管与加热热源出口4连接,加热盘管3的下连接管与加热热源进口2连接;稀溶液喷淋系统6布置在加热盘管3的上方,稀溶液喷淋系统6的稀溶液管道与稀溶液进口5连接;

冷凝盘管11布置在冷凝腔9的中部,冷凝盘管11的上连接管与冷凝腔冷却水出口10连接,冷凝盘管11的下连接管与冷凝腔冷却水进口12连接;

高温浓溶液出口14位于蒸发腔7的底部,与浓溶液泵16的入口相连,浓溶液泵16出口与浓溶液管道17一端连接,浓溶液管道17的另一端与换热器浓溶液进口18连接,换热器浓溶液进口18通过换热器21与换热器浓溶液出口19相通;换热器冷却水进口20通过换热器21与换热器冷却水出口22相通,换热器冷却水出口22与冷却水连管23一端相连,冷却水连管23的另一端与冷凝腔冷却水进口12连接;

冷凝水出口13位于冷凝腔9的底部,与水封24的水流入口端相连,水封24的水流出口端与冷凝水管25连接。

所述再生装置为真空罐体,稀溶液在蒸发腔7内蒸发浓缩变成浓溶液,水蒸气进入到冷凝腔9内冷凝变成冷凝水。

所述再生装置高温浓溶液通过换热器21时,受冷却水冷却作用变成低温浓溶液,减低溶液中水蒸气分压力,增大浓溶液的除湿干燥能力。

所述再生装置冷却水先经过换热器21对高温浓溶液进行冷却,再经过冷凝盘管11对水蒸气进行冷凝,有效的利用了冷却水的温度梯度,提高溶液再生效果。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及步骤参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吸收含水烟气中水分形成的稀溶液由稀溶液进口5流入,经稀溶液喷淋系统6均匀喷洒在蒸发腔7内的加热盘管3上方,稀溶液中水分吸热蒸发成水蒸气,水分蒸发后稀溶液浓缩变成高温浓溶液存储在蒸发腔7的底部空间内,水蒸气经网格隔板8流入冷凝腔9内;加热热源由加热热源进口2流入,通过加热盘管3放热后经加热热源出口4流出。

2)水蒸气在冷凝腔9内通过冷凝盘管11冷却冷凝,水蒸气放热冷凝成凝结水,凝结水存储在冷凝腔9的底部空间内;冷却水由冷凝腔冷却水进口12流入,通过冷凝盘管11吸热后经冷凝腔冷却水出口10流出。

3)蒸发腔7底部的高温浓溶液由浓溶液泵16加压经浓溶液管道17、换热器浓溶液进口18流入换热器21冷却降温后变成符合要求的低温浓溶液,再通过换热器浓溶液出口19流出进入外部输送管道供溶液除湿干燥循环使用。

4)工业冷却水先由换热器冷却水进口20流入到换热器21对高温浓溶液进行冷却降温,吸收热量后由换热器冷却水出口22流入冷却水连管23,再由冷凝腔冷却水进口12流入冷凝盘管11对水蒸气进行冷凝降温。

5)罐体内真空压力控制范围为8.7-10.09kpa,稀溶液进口5处浓度控制范围为:30-35%,温度控制范围为50-65℃,换热器浓溶液出口19处浓度控制范围为:55-60%,温度控制范围为40-45℃,加热热源进口2处热源温度≥70℃,加热热源进口2与加热热源出口4之间的温度差控制范围为10-15℃,冷凝腔9内的冷凝温度控制范围为:43-46℃,换热器冷却水进口20处水温控制范围为24-33℃,冷凝腔冷却水出口10处水温控制范围为34-43℃。

本实用新型一种溶液再生装置,利用盐溶液和水蒸气的沸点不同,在真空罐的蒸发腔内稀溶液受热,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使稀溶液变成浓溶液,实现溶液的再生,与溶液除湿干燥设备配套,实现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在真空罐的冷凝腔内水蒸气受冷凝盘管内冷却水的冷却作用,水蒸气冷凝成凝结水,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再生溶液浓度高、除湿干燥能力强,适合现场就近安装,运行稳定可靠,解决了溶液除湿干燥系统现场溶液再生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