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6650发布日期:2019-11-29 17:45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无气喷涂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无气喷涂(简称无气喷涂),有单、双(多)组分之分,在欧美等国家建筑业已被普遍采用。区别于空气喷涂,高压无气喷涂是一种不需要借助压缩空气而使涂料产生雾化,而是给相应的涂料施加高压使涂料喷出时雾化的一种工艺。高压无气喷涂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柱塞泵不断往封闭的涂料管路内输送涂料,从而在密闭空间管路内形成高压(通常为11mpa-25mpa)。然后松开连接于涂料管末端的喷枪扳机,强制使高压涂料流通过微小的喷嘴从而形成雾化,最终喷涂到被涂物表面。

一般的高压无气喷涂所采用的泵结构,为单极传动结构,电机驱动隔膜泵进行运动,这样单极传动的结构导致整个动力系统体积庞大器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能够解决一般的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的驱动电机与隔膜泵之间采用单级齿轮组传动导致体积过大,以及散热效果差,运转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无刷电机、隔膜泵、防护外罩和控制主板;所述无刷电机与控制主板均设置在防护外罩内,且控制主板设置在无刷电机的下方;

所述防护外罩的一端面与隔膜泵的油箱端面相连,防护外罩的另一端面连接有一风罩;所述防护外罩上设置有与控制主板相连的显示面板;所述防护外罩上设置有散热片和散热槽;

所述无刷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电机后盖;所述定子设置在电机后盖内,所述电机后盖设置在防护外罩内且电机后盖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转子同轴设置在定子内,转子的一端延伸出定子通过传动齿轮组与隔膜泵相连,转子的另一端设置有散热风叶,且散热风叶位于风罩内;

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副齿轮轴;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转子的端部;所述副齿轮轴上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副齿轮;所述副齿轮轴的输出端通过一偏心轮与隔膜泵相连,所述主动齿轮驱动第一副齿轮带动副齿轮轴运动实现对隔膜泵的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外罩上设置有手提柄。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泵包括油箱和泵头,所述油箱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与防护外罩的一端面相连,所述泵头上设置有回流调节钮和压力调节钮。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泵的油箱上设置有排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无刷电机与隔膜泵之间采用多级的传动齿轮组传动,避免采用单级传动的方式导致无刷电机与隔膜泵之间的传动距离过大导致整体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也避免了整体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整体结构上采用多处散热的方式,散热翅片,散热风叶极大地提升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高压无气喷涂机用隔膜泵系统,包括无刷电机1、隔膜泵2、防护外罩3和控制主板4;所述无刷电机1与控制主板4均设置在防护外罩3内,且控制主板4设置在无刷电机1的下方。

防护外罩3的一端面与隔膜泵2的油箱端面相连,防护外罩3的另一端面连接有一风罩5;所述防护外罩3上设置有与控制主板4相连的显示面板41;所述防护外罩3上设置有散热片31和散热槽32。

无刷电机1包括定子11、转子12和电机后盖13;所述定子11设置在电机后盖13内,所述电机后盖13设置在防护外罩3内且电机后盖13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转子12同轴设置在定子11内,转子12的一端延伸出定子11通过传动齿轮组6与隔膜泵2相连,转子12的另一端设置有散热风叶51,且散热风叶51位于风罩5内。

传动齿轮组6包括主动齿轮61和副齿轮轴62;所述主动齿轮61设置在转子12的端部;所述副齿轮轴62上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6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副齿轮63;所述副齿轮轴62的输出端通过一偏心轮64与隔膜泵2相连,所述主动齿轮61驱动第一副齿轮62带动副齿轮轴62运动实现对隔膜泵2的驱动。

防护外罩3上设置有手提柄33。

隔膜泵2包括油箱21和泵头22,所述油箱21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与防护外罩3的一端面相连,所述泵头22上设置有回流调节钮和压力调节钮。

隔膜泵2的油箱上设置有排热片23。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