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浆出浆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2062发布日期:2020-01-21 23: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配浆出浆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配浆出浆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药和食品生产中,通常需要对粉末进行混合配浆,在针对稠度较大的粉末进行混合配浆时,现有的配浆罐在糊化成熟过程,搅拌效率不高,导致边缘位置的浆液出现焦化,并且现有的配浆罐加热通常采用水浴的方式,加热温度不足,在对大体积的粉末浆液进行配浆过程中,无法充分加热,使得成浆效率低,也不适用于大体积的浆料加工,同时现有的配浆罐难以检视加热液的位置,难以及时进行补充,或者添加到位,降低使用效果。同时在完成配浆后还需要进行输送,以便后续使用,但是现有的配浆罐配浆完成后,难以进行定量的浆液输出,并且输送效率较低,影响整体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浆出浆运输装置,结构简单,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同时便于计量输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浆出浆运输装置,包括搅拌平台、配浆罐和加浆罐,所述配浆罐设置在搅拌平台上,所述配浆罐内形成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中转动设置有搅拌浆,所述配浆罐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搅拌腔底部向配浆罐外延伸形成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气动蝶阀,所述配浆罐与水浴腔之间形成有油浴腔,所述油浴腔中设置有电热管,所述油浴腔底面设置有排油口,所述配浆罐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浴腔导通,所述进油口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油液进入油浴腔的进油机构,所述配浆罐侧壁上还设置有检视窗口,所述检视窗口设置于进油机构下方并与油浴腔导通,所述检视窗口上安装有油位视镜,所述加浆罐设置在出料口下方,所述搅拌平台下还设置有质量秤,所述加浆罐设置在质量秤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这种形式,通过油浴来加热淀粉浆,过程中不停搅拌使之糊化成熟。在配浆工作开始前,通过油位视镜观察导热油是否足够,注入导热油到油位视镜为止。驱动件作为优选为减速机,在配浆过程中减速机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不停搅拌翻滚,使淀粉充分溶散混悬,在油浴腔中设置有电热管,使油温迅速上升,当淀粉浆温度达到75℃便开始糊化成熟,配浆工作完成,导热油可处于保温状态。配浆罐底部设置出料口,连接快装气动蝶阀,可以充分满足出浆速度和考虑淀粉浆的粘性,并将浆液从出料口排出,进入设置在底部的加浆罐,加浆罐设置在质量秤上,可以准确读出加浆的质量,可以通过系统控制,在加浆到制定重量时,控制气动蝶阀关闭,加浆罐完成接浆后即可进入下一步工序。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进行快速配浆,对粘稠度大的浆液也具有较好的配浆效果,同时加热效果好,加热速度快,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设置了油位视镜,可以很好的对油位进行观察,及时补油或者终止加油,并且可以实现快速的出浆运浆作业,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机构包括t型三通管,所述t型三通管包括主管和设置在主管两侧的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主管与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主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加油漏斗,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主管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排烟组件,所述主管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的三通球阀。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进油机构设置成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在需要补油时,通过三通球阀开启实现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实现油液的进入,在油浴过程中,关闭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管道,实现与排烟组件的连通,从而实现排烟,该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同时结构紧凑,利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组件包括呼吸器和集油瓶,所述呼吸器上端设置有出烟口,下端设置有连接口并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烟口与连接口之间设置有滤油芯,所述集油瓶设置在连接口一侧,所述集油瓶通过导管与呼吸器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排烟组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对滤出的油液进行收集,提高整体设备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管道与三通球阀之间设置有软管,所述第二管道外壁上设置有夹紧头,所述夹紧头包括旋转座和若干转动臂,所述旋转座与第二管道外壁螺纹配合,所述转动臂一端铰接设置在旋转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转动臂自由端抵触在软管外壁上形成对软管的挤压,所述软管内壁设置有用于在软管被挤压后进行复位的复位支架。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设置,当管路中油液堆积,油液容易在软管位置堆积,造成管路不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转动臂自由端压迫抵触在软管外壁上,通过转动旋转座,使得转动臂运动将管路中堵塞的油液挤向软管任意一端,使之汇聚,再通过拔出软管的方式使得溢流的油液流出,从而解决管路不畅的问题,这种结构简单利于操作,避免管路中油液出现堵塞,造成排气不畅,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并且设置复位支架,可以对变形后的软管进行复原,提高软管的强度,避免因为形变而造成管路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通球阀与第二管道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转动臂自由端插入定位槽形成夹紧头位置的固定。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对转动臂的自由端进行限位,在日常使用时,避免转动臂抵触在软管上,而通过定位槽,摆动臂还可以形成对软管的保护,避免软管受外力而被破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与驱动件连接,另一端伸入搅拌腔设置,所述搅拌轴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连杆,相邻连杆在搅拌腔底面上的投影垂直设置,相邻连杆端部连接有叶片,所述叶片连接组合形成双螺旋形的搅拌叶。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搅拌桨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对稠度大的浆液进行搅拌,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浆罐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伸入油浴腔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设置可以对导热油进行温度测量,观察更为方便,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浆罐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搅拌腔连通,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进水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隔膜阀和流量计。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对进水量进行控制,提高搅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浆罐外壁上形成有夹套,所述夹套中形成有注水腔,所述夹套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注水腔连通,所述夹套底面还设置有与注水腔连通的出水管。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通过加水进入注水腔对罐体进行冷却,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浆罐罐底呈锥形设置,所述加浆罐罐底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加浆罐上设置有桶盖,所述加浆罐侧壁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固定桶盖的锁定手柄,所述锁定手柄转动并抵触在桶盖上形成对桶盖与加浆罐的固定,所述加浆罐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桶盖的放置槽。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桶盖,在完成接浆后,可以盖上桶盖避免罐中浆液被污染,保证洁净,同时设置出浆口,便于后续出浆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紧头防护软管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紧头挤压软管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可以看出公开了一种配浆出浆运输装置,包括搅拌平台1、配浆罐2和加浆罐3,所述配浆罐2设置在搅拌平台1上,所述配浆罐2内形成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中转动设置有搅拌浆,所述配浆罐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件5,所述搅拌腔底部向配浆罐2外延伸形成有出料口24,所述出料口24上设置有气动蝶阀25,所述配浆罐2与水浴腔之间形成有油浴腔21,所述油浴腔21中设置有电热管22,所述油浴腔21底面设置有排油口,所述配浆罐2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27,所述进油口27与油浴腔21导通,所述进油口27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油液进入油浴腔21的进油机构,所述配浆罐2侧壁上还设置有检视窗口26,所述检视窗口26设置于进油机构下方并与油浴腔21导通,所述检视窗口上安装有油位视镜,所述加浆罐3设置在出料口24下方,所述搅拌平台1下还设置有质量秤4,所述加浆罐3设置在质量秤4上。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这种形式,通过油浴来加热淀粉浆,过程中不停搅拌使之糊化成熟。在配浆工作开始前,通过油位视镜观察导热油是否足够,注入导热油到油位视镜为止。驱动件5作为优选为减速机,在配浆过程中减速机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不停搅拌翻滚,使淀粉充分溶散混悬,在油浴腔21中设置有电热管22,使油温迅速上升,当淀粉浆温度达到75℃便开始糊化成熟,配浆工作完成,导热油可处于保温状态。配浆罐2底部设置出料口24,连接快装气动蝶阀25,可以充分满足出浆速度和考虑淀粉浆的粘性,并将浆液从出料口24排出,进入设置在底部的加浆罐3,加浆罐3设置在质量秤4上,可以准确读出加浆的质量,可以通过系统控制,在加浆到制定重量时,控制气动蝶阀25关闭,加浆罐3完成接浆后即可进入下一步工序。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进行快速配浆,对粘稠度大的浆液也具有较好的配浆效果,同时加热效果好,加热速度快,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设置了油位视镜,可以很好的对油位进行观察,及时补油或者终止加油,并且可以实现快速的出浆运浆作业,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上述进油机构包括t型三通管,所述t型三通管包括主管和设置在主管两侧的第一管道61和第二管道64,所述主管与进油口27连接,所述第一管道61一端与主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加油漏斗62,所述第二管道64一端与主管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排烟组件,所述主管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管道61或第二管道64的三通球阀6。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进油机构设置成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在需要补油时,通过三通球阀6开启实现与第一管道61的连接,实现油液的进入,在油浴过程中,关闭第一管道61,连通第二管道64,实现与排烟组件的连通,从而实现排烟,该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同时结构紧凑,利于实现。

上述排烟组件包括呼吸器65和集油瓶66,所述呼吸器65上端设置有出烟口,下端设置有连接口并与第二管道64连通,所述出烟口与连接口之间设置有滤油芯,所述集油瓶66设置在连接口一侧,所述集油瓶66通过导管与呼吸器65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排烟组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对滤出的油液进行收集,提高整体设备的使用效果。

上述第二管道64与三通球阀6之间设置有软管72,所述第二管道64外壁上设置有夹紧头,所述夹紧头包括旋转座7和若干转动臂71,所述旋转座7与第二管道64外壁螺纹配合,所述转动臂71一端铰接设置在旋转座7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转动臂71自由端抵触在软管72外壁上形成对软管72的挤压,所述软管72内壁设置有用于在软管72被挤压后进行复位的复位支架。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设置,当管路中油液堆积,油液容易在软管72位置堆积,造成管路不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转动臂71自由端压迫抵触在软管72外壁上,通过转动旋转座7,使得转动臂71运动将管路中堵塞的油液挤向软管72任意一端,使之汇聚,再通过拔出软管72的方式使得溢流的油液流出,从而解决管路不畅的问题,这种结构简单利于操作,避免管路中油液出现堵塞,造成排气不畅,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并且设置复位支架,可以对变形后的软管72进行复原,提高软管72的强度,避免因为形变而造成管路的堵塞。

上述三通球阀6与第二管道6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定位槽63,所述转动臂71自由端插入定位槽63形成夹紧头位置的固定。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对转动臂71的自由端进行限位,在日常使用时,避免转动臂71抵触在软管72上,而通过定位槽63,摆动臂还可以形成对软管72的保护,避免软管72受外力而被破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51,所述搅拌轴51一端与驱动件5连接,另一端伸入搅拌腔设置,所述搅拌轴51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连杆52,相邻连杆52在搅拌腔底面上的投影垂直设置,相邻连杆52端部连接有叶片53,所述叶片53连接组合形成双螺旋形的搅拌叶。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搅拌桨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对稠度大的浆液进行搅拌,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上述配浆罐2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探头28,所述温度探头28伸入油浴腔21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设置可以对导热油进行温度测量,观察更为方便,提高使用效果。

上述配浆罐2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搅拌腔连通,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进水口之间还依次设置有隔膜阀81和流量计82。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对进水量进行控制,提高搅拌的效果。

上述加浆罐3外壁上形成有夹套31,所述夹套31中形成有注水腔,所述夹套31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注水腔连通,所述夹套31底面还设置有与注水腔连通的出水管。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通过加水进入注水腔对罐体进行冷却,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实现。

上述加浆罐3罐底呈锥形设置,所述加浆罐3罐底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浆口32,所述出浆口32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加浆罐3上设置有桶盖,所述加浆罐3侧壁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固定桶盖的锁定手柄33,所述锁定手柄33转动并抵触在桶盖上形成对桶盖与加浆罐3的固定,所述加浆罐3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桶盖的放置槽。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桶盖,在完成接浆后,可以盖上桶盖避免罐中浆液被污染,保证洁净,同时设置出浆口32,便于后续出浆作业。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