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清理的涂料粉末混合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2051发布日期:2020-01-21 23:0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便于清理的涂料粉末混合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涂料粉末混合罐。



背景技术:

粉末涂料的加工需要将不同成分、大小尺寸的原料进行混合,混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粉末涂料的质量。现有的涂料搅拌装置,通常都包括用于装涂料的搅拌桶和用于搅拌涂料的搅拌器。现有的搅拌装置出料方式劳动强大度,费时费力,而且为提高涂料的纯净度,降低杂质,需要定时清洗搅拌桶内壁和搅拌器。然而,现有技术中,涂料搅拌和清理往往是两个分开的概念,即想要涂料混合效果好,则清理不便,混料和清理难以兼顾。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的涂料粉末混合罐,其具有混合高效、均匀,同时便于清洁的涂料粉末混合罐。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便于清理的涂料粉末混合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内部的搅拌装置以及驱动搅拌装置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底部外侧,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螺旋轴、拨杆,至少一根所述拨杆水平固定在所述螺旋轴上;所述拨杆包括外圆筒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内圆筒、凸轮、弹簧,所述外圆筒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孔;所述内圆筒的右端设有伸缩导向杆,左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呈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所述导向杆的右端与所述外圆筒的右端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内圆筒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透孔对应的通气孔;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导向杆外侧,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圆筒的右端面、外圆筒的右端面内侧抵接;所述凸轮与所述进气管的左端面抵接,并通过与螺栓固定连接定位;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圆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旋轴设有中心孔,所述外圆筒与所述螺旋轴的中心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圆筒与所述螺旋轴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拨杆有4根,以2根一组分设在所述螺旋轴的中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左端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左端面为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左端面为坡度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轴的中心孔上端固定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底部为半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机。

进一步地,所述外圆筒的透孔直径小于所述内圆筒的通气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改进方便;

2)利用螺旋轴自下而上将涂料粉末运输搅拌,降低涂料粉末对混合罐罐体的冲击,从而减少粉末在罐体内壁扎推结块的现象;

3)通过拨杆辅助搅拌,提高涂料粉末在罐体内部的流动性;

4)采用凸轮推动内圆筒位移调整外圆筒的透孔和内圆筒的通气孔相对或错位,透孔和通气孔相对时,外圆筒和内圆筒连通形成开合的通道;透孔和通气孔错位时,外圆筒和内圆筒连接的通道封闭,防止涂料粉末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拨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圆筒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与凸轮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涂料粉末混合罐,包括罐体2、罐盖1、设置在罐体2内部的搅拌装置以及驱动搅拌装置的动力装置5,所述动力装置5固定在所述罐体2的底部外侧,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搅拌装置设置在罐体2底部的中部,所述罐体2的底部为半球面,便于涂料粉末向搅拌装置汇聚,出料口设置在罐体2的底部且在搅拌装置的侧边。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螺旋轴3、拨杆4,所述拨杆4有4根,以2根为一组分设在所述螺旋轴3的中部和下部。每组的2根拨杆相对设置。所述螺旋轴3由转轴33以及固定在转轴33外侧的螺旋叶片31组成,螺旋叶片31的直径是转轴33直径的2-3倍。螺旋轴3的转轴33还设有轴向的中心孔32。参照图2,所述拨杆4包括外圆筒41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内圆筒42、凸轮45、弹簧43,外圆筒与内圆筒间隙配合,以便于内圆筒在外圆筒内部滑动。所述外圆筒41的右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端盖413,左端开设有内螺纹。外圆筒41的侧壁还开设有若干圆形透孔412。所述内圆筒42的右端延伸设有伸缩导向杆423,左端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421,使内圆筒42整体呈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所述导向杆423的右端与设在所述外圆筒41右端的端盖413内侧铰接或套接固定。将弹簧43套设在所述导向杆423的外侧,并使弹簧43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圆筒42的右端面以及端盖413的内侧抵接。在进气管421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孔425,为清洗介质进入内圆筒42提供入口。所述内圆筒42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透孔412对应的通气孔422。所述凸轮45与所述进气管421的左端面抵接,并通过与螺栓44固定连接定位,所述螺栓44与所述外圆筒41螺纹连接。所述外圆筒41与所述螺旋轴3的中心孔连通。采用凸轮45推动内圆筒42沿外圆筒的长短方向伸缩位移,调整外圆筒的透孔412和内圆筒的通气孔422相对或错位,透孔412和通气孔422相对时,外圆筒41和内圆筒42连通形成打开的清洗介质流通通道;透孔412和通气孔422错位时,外圆筒41和内圆筒42连接的通道封闭,防止涂料粉末进入。所述外圆筒41的透孔412直径小于所述内圆筒42的通气孔422的直径。透孔412为倾斜孔,以便于清洗介质射向罐体2内部不同的区域,提高清理效果。

具体的,在螺旋轴3的中部和下部设有凸出的外螺纹段,所述外圆筒41的一端与螺旋轴3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固定,使螺旋轴3的中心孔32与外圆筒41连通。形成的清洗介质通路:清洗介质依次进入:螺旋轴3的中心孔32→外螺纹段→外圆筒41左端→进气管421的进气孔425→内圆筒42,此时,如内圆筒42的通气孔422与外圆筒41的透孔421相对,则清洗介质通过外圆筒41的透孔421进入罐体2内部。所述的清洗介质为气体或水。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进气管421的左端面为半球面。转动凸轮45时,凸轮45的凸起部分与进气管421端面接触的位置逐渐变换,因进气管421的左端面为圆弧面,在凸轮45转动的过程中将推动内圆筒42移动或内圆筒42受弹簧43的弹力移动,以达到调整内圆筒42的通气孔422与外圆筒41的透孔412相对或错位。即混料时,通气孔422与透孔412错位,防止涂料粉末掉进内圆筒42;清理时,拨动螺栓44带动凸轮45旋转,使内圆筒42位移至通气孔422与透孔412的位置相对,形成的清洗介质通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421的左端面为坡度圆弧面。所述的坡度圆弧面由一条直线按照一定曲率切割进气管421的横截面获得。切割出来的横截面相对的两个顶点有位置落差,该落差用于调节内圆筒42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进气管端面效果更好,因为该端面只沿一个方向倾斜,而半球面是360°方向向球面的顶点倾斜。本实施方式的端面还能够起到防止内圆筒旋转,使内圆筒在外圆筒的长度方向移动更加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轴3的中心孔32上端固定有轴承6。该轴承6用于对接通入清洗介质的管道,避免清洗介质的管道跟随螺旋轴3转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