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4060发布日期:2020-04-10 17:0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属于废气中的粉尘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技术,也叫洗涤式除尘技术,是一种利用水与粉尘气体相互接触,伴随有热质的传递,经过洗涤使尘粒与气体分离的技术。湿式除尘技术早期普遍应用于热电系统,后经消耗吸收,应用至煤气化工艺的粗合成气体处理系统等其他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需求,文丘里湿式除尘器也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文丘里吼口一般为一个可调节大小的单个吼口,在将粉尘气体与水进行接触时并不能使其充分接触融合,从而导致过滤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喷淋阶段使得粉尘气体与水充分接触融合以提高过滤效果的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包括进口管道、与所述进口管道连接的过滤除尘装置、及分别连接所述进口管道与过滤除尘装置的循环水路装置;所述进口管道包括用以让粉尘气体进入的进口部、设置有若干个文丘里管道的喉口部及与所述过滤除尘装置连通的出口部,所述进口部、喉口部及出口部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文丘里管道阵列分布在所述喉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除尘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设置在所述出口部下方以导流的整流板、设置在所述整流板一侧的第一除雾层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除雾层一侧的第二除雾层。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以排出干净气体的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除雾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且与所述循环水路装置连通的导管。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路装置包括与所述进口管道连接的第一喷淋头、与所述除尘过滤装置连接的第二喷淋头、与所述第一喷淋头及第二喷淋头连接的水路管道及与所述水路管道连接的水箱及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管道上用以调节水路流量的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管道上的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还包括用以排水的排水口及防止水面溢出的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吼口部设置有若干个文丘里管道,使得粉尘气体与水能够充分接触,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箱,提高过滤效率,达到粉尘治理的目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多管式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包括进口管道1、与所述进口管道1连接的过滤除尘装置2、及分别连接所述进口管道1与过滤除尘装置2的循环水路装置3,所述循环水路装置3包括水箱31,所述过滤除尘装置2设置在所述水箱31上,所述进口管道1设置在所述过滤除尘装置2上。所述水箱31具有开口311,所述水箱31还包括用以排水的排水口313及防止水面溢出的溢流口312,所述排水口313设置在所述水箱31的底部,所述溢流口312设置在所述水箱31的开口311处。

所述进口管道1包括用以让粉尘气体进入的进口部11、设置有若干个文丘里管道121的喉口部12及与所述过滤除尘装置2连通的出口部13,所述进口部11、喉口部12及出口部13连通设置,若干个所述文丘里管道121阵列分布在所述喉口部12。通过在喉口部12设置有若干个文丘里管道121,以使得水雾与粉尘气能够充分接触,达到水雾将粉尘颗粒包裹的效果,增加粉尘颗粒重量,从而使得粉尘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过滤除尘装置2后落入水箱31。所述文丘里管道121的直径较小,可根据所述文丘里管1喉口部12的直径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过滤除尘装置2包括壳体21、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且设置在所述出口部13下方以导流的整流板22、设置在所述整流板22一侧的第一除雾层23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除雾层23一侧的第二除雾层24,所述壳体21上还设置有用以排出干净气体的气体出口25,所述气体出口25设置在所述第二除雾层24的一侧。所述整流板22设置在所述出口部13下方并朝向所述第一除雾层23延伸设置,使得自出口部13进入壳体21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一除雾层23运动。气体自第一除雾层23及第二除雾层24除雾后将气体中的水汽截留,以输出干净气体,所述干净气体自所述气体出口25排入大气。

所述过滤除尘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1下方且与所述循环水路装置3连通的导管26,具体的,所述壳体21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水箱31连通的导管26,被截留的水汽及较重粉尘颗粒自所述导管26流入至水箱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26的个数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除雾层23与第二除雾层24区域处及出口部13区域处。所述导管26自始至终浸入在水箱31的水中,以防止壳体21中的气体自导管26进入至水箱31。

所述循环水路装置3包括与所述进口管道1连接的第一喷淋头36、与所述除尘过滤装置连接的第二喷淋头37、与所述第一喷淋头36及第二喷淋头37连接的水路管道35及与所述水路管道35连接的水泵34,所述水箱31与所述水路管道3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淋头36设置所在述进口管道1的上方并靠近喉口部12设置以使得水雾与粉尘气体充分混合。所述第二喷淋头37设置有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除雾层23及第二除雾层24靠近文丘里管出口部13的一侧。当所述第一除雾层23及第二除雾层24上附着有残留的粉尘,则开启第二喷淋头37对第一除雾层23及第二除雾层24进行清洗,防止影响除雾效果。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淋头37的个数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循环水路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管道35上用以调节水路流量的调节阀32、及设置在所述水路管道35上的流量计3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粉尘气体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从进口部11进入,同时水泵34启动将水通过水路管道35输送至第一喷淋头36喷出雾化,被雾化的水与粉尘气体同时通过设置有多个阵列分布的文丘里管道121的喉口部12。在此处,粉尘气体与水雾充分接触,水雾将包裹粉尘颗粒以使得粉尘颗粒的重量增加,进而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导管26落入水箱31。剩余气体带着部分水雾继续通过整流板22的整流作用分别通过第一除雾层23、第二除雾层24以将气体中的水汽截留后并使得水汽落入水箱31。气体经过了两道除雾工序后,干净的气体将通过气体出口25排出。

综上所述:通过在吼口部设置有若干个文丘里管道121,使得粉尘气体与水能够充分接触,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箱31,提高过滤效率,达到粉尘治理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