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6968发布日期:2020-04-10 17:1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



背景技术:

恒温水浴锅广泛应用于干燥,浓缩,蒸馏,浸渍化学试剂,浸渍药品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水浴恒温加热和其他温度试验,是生物,遗传,病毒,水产,环保,医药,卫生,生化实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广泛用于企业、医疗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蒸发、干燥、浓缩、恒温加热用。

电热恒温水浴锅是实验室用于样品热处理时的常用设备之一,其通常由锅体,电热体及温控系统组成,现有的恒温水浴锅多为锅体内胆内设有u型电加热管,直接浸在水里,水电没有完全隔离,安全性能极低,另外,且自来水水质硬,加热后容易产生水垢,发热效率很快降低,恒温精度和水温的均匀度误差在±1℃左右,精度低,且水浴锅内无水或水位低于电热管,可导致电热管爆损,安全性较差,且锅体多数为钢制水浴槽,不易直接观察反应的实时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该恒温水浴锅解决了精确自动恒温和水电安全隔离的问题,通过设置多功能传感器,实现无水缺水的情况下自动断电,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包括底座,锅体,所述锅体设置于底座上方,底座的外壁设有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所述底座内设有高温转子循环泵和两个加热器,所述高温转子循环泵的进水口一端与锅体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设有阀门的排水管,高温转子循环泵的进水口、锅体的进水口和排水管相互贯通,所述高温转子循环泵的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一个加热器与锅体的两个出水口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设有多功能一体传感器,所述一体传感器连接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为ptc陶瓷加热器,所述ptc陶瓷加热器外壁环设有超温保护器,所述ptc陶瓷加热器和超温保护器均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连接。加热器为ptc陶瓷管式加热器,该加热器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加热器,它的温度调节是靠自身的材料特性,根据ptc加热片本身的特性,用来加热液体、水时,液体烧干后,ptc加热片不会损坏,且ptc加热片内部特性控温,永远不会超温。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一体传感器由不锈钢盲管、磁性浮子、卡环组成,所述不锈钢盲管的顶端封闭,下端固设于锅体底部,所述不锈钢盲管外壁套设有可沿不锈钢盲管上下移动的环形磁性浮子,不锈钢盲管的上端外壁固定环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外直径大于磁性浮子的外直径,所述不锈钢盲管内上端设有干簧器和温敏电阻,所述干簧器和温敏电阻均通过导线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锅体内的水温由温敏电阻经导线传输至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达到设定温度与实时温度的精准控制;在缺水或无水状态下,磁性浮子沉于盲管底部,干簧器处于常开状态,通过导线传输至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使加热器断电,当锅体内水位超过盲管顶部时,磁性浮子上浮接通干簧器,通过导线传输至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使加热器加热,锅体内水开始升温加热。

进一步的,ptc陶瓷加热器有两端开口的铝合金管、ptc陶瓷板组成,所述ptc陶瓷板环设于铝合金管的外壁,所述ptc陶瓷板与铝合金管之间由云母薄片绝缘,所述ptc陶瓷板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流经铝合金管流动,ptc陶瓷板通电加热后,传热至铝合金管,进而使水流不断升温,同时,ptc陶瓷板与铝合金管之间由云母薄片绝缘,因此水电隔离,安全性能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穿过通孔。避免了将水浴锅整个倾倒来排放其中的旧水,排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出水口设置于锅体侧壁的中下部或锅体的底部。水从进水口流出加热后通过两个出水口再次进入锅体,形成双路加热喷射,在锅体内形成双循环水流,保证了加热效率和水温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材质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还包括若干聚丙烯半透明塑料高温芯球。当锅体内有水时,用高温芯球覆盖锅体内液面,用于敞开式锅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平衡和汽液屏蔽,保证水浴的升温速率和恒温精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双刀电源开关和带保险电源底座,所述双刀电源开关分别与带保险电源底座和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带保险电源底座连接有外插接电源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水浴锅的加热器设置于底座内,锅体内未设置加热器件,空间利用度完全,可有效避免结垢腐蚀现象的发生,且安全性高;

(2)加热器为ptc陶瓷加热器,该加热器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加热器,它的温度调节是靠自身的材料特性,根据ptc加热片本身的特性,用来加热液体、水时,液体烧干后,ptc加热片不会损坏,且ptc加热片内部特性控温,永远不会超温;加水后水从锅体底部的进水口进入经高温转子循环泵输送至ptc陶瓷加热器,加热后,使水从锅体的两个出水口加热喷射进入锅体,在锅体内形成双循环水流,保证了加热效率和水温的均匀性。

(3)所述多功能一体传感器和超温保护器的设计,实现了设定温度与实时温度的精准控制和在缺水或无水状态下,加热器的及时断电,安全性能提高。

(4)空芯球的应用效解决敞开式运行和气液隔离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内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ptc陶瓷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系统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包括底座2,锅体1,所述锅体的材质为耐高温的透明材料,可随时观察锅体内反应状况,所述锅体设置于底座上方,底座的外壁设有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3,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一个进水口4和两个出水口5,两个出水口可设置于锅体侧壁的中下部或锅体的底部,所述底座内设有高温转子循环泵6和两个加热器7,所述高温转子循环泵的进水口6一端与锅体的进水口5连接,另一端连接设有阀门的排水管8,高温转子循环泵的进水口、锅体的进水口和排水管相互贯通,所述高温转子循环泵的6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一个加热器7与锅体的两个出水口5对应连接,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穿过通孔,加水后水从锅体底部的进水口进入经高温转子循环泵输送至ptc陶瓷加热器,加热后,使水从锅体的两个出水口加热喷射进入锅体,在锅体内形成双循环水流,保证了加热效率和水温的均匀性。

如图3所示,所述锅体内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设有多功能一体传感器9,所述一体传感器9连接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3;所述多功能一体传感器由不锈钢盲管91、磁性浮子92、卡环93组成,所述不锈钢盲管的顶端封闭,下端固设于锅体底部,所述不锈钢盲管91外壁套设有可沿不锈钢盲管上下移动的环形磁性浮子92,不锈钢盲管的上端外壁固定环设有卡环93,所述卡环的外直径大于磁性浮子的外直径,所述不锈钢盲管内上端设有干簧器94和温敏电阻95,所述干簧器94和温敏电阻95均通过导线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3电性连接。锅体内的水温由温敏电阻经导线传输至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达到设定温度与实时温度的精准控制;在缺水或无水状态下,磁性浮子沉于盲管底部,干簧器处于常开状态,通过导线传输至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使加热器断电,当锅体内水位超过盲管顶部时,磁性浮子上浮接通干簧器,通过导线传输至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使加热器加热,锅体内水开始升温加热。

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器7为ptc陶瓷加热器,所述ptc陶瓷加热器外壁环设有超温保护器10,超温保护器即自动复位温控器,所述ptc陶瓷加热器7和超温保护器10均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3连接。ptc陶瓷加热器有两端开口的铝合金管71、ptc陶瓷板72组成,所述ptc陶瓷板72环设于铝合金管71的外壁,所述ptc陶瓷板与铝合金管之间由云母薄片绝缘,所述ptc陶瓷板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流经铝合金管流动,ptc陶瓷板通电加热后,传热至铝合金管,进而使水流不断升温,同时,ptc陶瓷板与铝合金管之间由云母薄片绝缘,因此水电隔离,安全性能好。加热器为ptc陶瓷管式加热器,该加热器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加热器,它的温度调节是靠自身的材料特性,根据ptc加热片本身的特性,用来加热液体、水时,液体烧干后,ptc加热片不会损坏,且ptc加热片内部特性控温,永远不会超温。

所述可视自动恒温水浴锅还包括若干聚丙烯半透明塑料高温芯球11。当锅体内有水时,用高温芯球覆盖锅体内液面,用于敞开式锅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平衡和汽液屏蔽,保证水浴的升温速率和恒温精确度。

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双刀电源开关12和带保险电源底座13,所述双刀电源开关12分别与带保险电源底座13和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带保险电源底座连接有外插接电源接头14,所述ptc陶瓷加热器7和超温保护器10均与pid智能数显温度控制器3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中锅体的结构及其底座结构和安装方式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