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184发布日期:2020-04-14 20:4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冲洗设备,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产生较多的污水,为了避免污染环境和对水资源的浪费,从而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在使用,现有对废水的处理方式是通过颗粒滤料进行处理,然后再将颗粒滤料取出进行冲洗后放置在处理箱体中,这种方法在颗粒滤料过滤完成后需要即将颗粒滤料从处理箱体中清洗出来后进行清洗,这种清洗方式不仅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在倒出清洗滤料时还会污染周边环境且清洗效率不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清洗效率的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清洗效率的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包括开口向上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所述外筒体的支撑脚,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插设有管道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管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位于所述内筒体外,所述管道上半部设置有第一截水阀和第一水泵;所述管道下半部设置有第二截水阀和第二水泵;

所述管道中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水孔,所述内筒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孔,所述内筒体的上盖与所述内筒体贴合并与环形挡板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环形挡板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与所述内筒体的外壁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形成第二空间;

所述外筒体的顶端低于所述内筒体的顶端,绕所述外筒体的外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环形集水槽,所述环形集水槽的顶端高于所述外筒体的顶端;所述环形集水槽上设置有出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管道的上端通过第一弧形管与第一延长管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一延长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截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延长管上;所述第一弧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道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延长管的前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管道的下端通过第二弧形管与第二延长管道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二延长管道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截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延长管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两块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连接,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半部通过第三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挡板的上半部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块,所述上盖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块,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各所述第二连接块绕所述上盖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过滤冲洗,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管,各所述通气管与下端与所述环形挡板贯通,各所述通气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各所述通气管的上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管道、内筒体、环形挡板和外筒体的中心线重合。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支撑脚同时与所述外筒体的外壁和所述环形集水槽的底端连接。

为了更好的便于环形挡板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的水流至环形集水槽中,作为优选,所述外筒体的顶端呈倒角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冲洗颗粒滤料时关闭第一截水阀并打开第二截水阀,通过启动第二水泵将第二空间的清水抽出从而对颗粒滤料进行冲洗,并且由于环形挡板的存在,从而在往外抽水对颗粒滤料进行冲洗时,会保证从上至下开设在内筒体上的第二出水孔都有水冲出,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水位的不断降低而导致位于内筒体上半部的颗粒滤料得不到有效的冲洗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避免将滤料倒出进行清洗,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避免污染周边环境且提高了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管道、内筒体和环形挡板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未安装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竖式同轴过滤及冲洗一体化设备,包括开口向上的外筒体1,所述外筒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所述外筒体1的支撑脚2,所述外筒体1内设置有插设有管道3的内筒体5,所述内筒体5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管道3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位于所述内筒体5外,所述管道3上半部设置有第一截水阀6和第一水泵7;所述管道3下半部设置有第二截水阀8和第二水泵9;

所述管道3中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水孔10,所述内筒体5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孔11,所述内筒体5的上盖12与所述内筒体5贴合并与环形挡板13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环形挡板13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1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环形挡板13的内壁与所述内筒体5的外壁形成第一空间15,所述环形挡板13的外壁与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形成第二空间16;

所述外筒体1的顶端低于所述内筒体5的顶端,绕所述外筒体1的外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环形集水槽17,所述环形集水槽17的顶端高于所述外筒体1的顶端;所述环形集水槽17上设置有出水管18。

所述管道3的上端通过第一弧形管19与第一延长管20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7与所述第一延长管20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截水阀6设置在所述第一延长管20上;所述第一弧形管1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道3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延长管20的前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管道3的下端通过第二弧形管21与第二延长管道3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9与所述第二延长管道3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截水阀8设置在所述第二延长管道3上。

所述第一水泵7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2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2的下端与两块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3的顶端连接,各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下半部通过第三支撑板26连接,所述第二水泵9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26上。

所述环形挡板13的上半部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块27,所述上盖1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块28,各所述第一连接块27和各所述第二连接块28绕所述上盖12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块27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块28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螺钉29可拆卸连接。

所述上盖12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管30,各所述通气管30与下端与所述环形挡板13贯通,各所述通气管30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31,所述密封盖31与各所述通气管30的上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所述管道3、内筒体5、环形挡板13和外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

支撑脚2同时与所述外筒体1的外壁和所述环形集水槽17的底端连接。所述外筒体1的顶端呈倒角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颗粒滤料放置在内筒体5中,然后将上盖12穿过管道3的上半部后盖在内筒体5上并通过第一连接块27和第二连接块28一一配合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弧形管19将管道3上端与第一延长管20进行连接,关闭第二截水阀8并打开第一截水阀6,通过第一水泵7将处理水引入至管道3中,并通过第一出水孔10进入到内筒体5中,待处理水进入到内筒体5中通过位于内筒体5中的颗粒滤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二出水孔11进入到第一空间15中,随后通过环形挡板13的底端与外筒体1的底部的间隔空隙进入到第二空间16中,位于第二空间16中的水位不断升高后从外筒体1的顶端溢出流入至环形集水槽17中,将环形集水槽17上的出水管18连接至清水池从而将处理的水引入清水池。当需要对颗粒滤料进行清洗时,关闭第一截水阀6并打开第二截水阀8,启动第二水泵9,将第二空间16的清水抽出从而对颗粒滤料进行冲洗,由于环形挡板13的存在,从而在往外抽水对颗粒滤料进行冲洗时,会保证从上至下开设在内筒体5上的第二出水孔11都有水冲出,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水位的不断降低而导致位于内筒体5上半部的颗粒滤料得不到有效的冲洗的缺陷,提高了冲洗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