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器、压缩机设备以及干燥压缩气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48261发布日期:2021-02-23 19:4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干燥器、压缩机设备以及干燥压缩气体的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干燥器、一种设置有这种干燥器 的压缩机设备以及一种用于干燥压缩气体的方法,所述压缩气体例如 为空气。


背景技术:

[0002]
用于压缩气体的干燥器是已知的,所述干燥器设置有压力容器, 所述压力容器包括干燥区和再生区,并且可能包括冷却区;并且在所 述压力容器中还包括具有可再生的干燥剂的可旋转滚筒。压力容器包 括用于将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供应到干燥区中的入口和用于排放干燥气 体的出口。热的再生气体被引入再生区,用于使干燥剂再生。干燥器 还包括用于旋转滚筒的驱动装置,使得干燥剂连续地移动通过干燥区 和再生区。
[0003]
通过压缩已经被加热并由此具有低的相对含水量的压缩气体可以 用作再生气体以用于使干燥剂再生。在第一已知的实施例中,压缩气 体的供应流的一部分被分流用于再生,并且随后被重新引入到压缩气 体的流。在第二已知的实施方式中,干燥的压缩气体的排出流的一部 分被分流和加热以用于再生,并且随后被重新引入到压缩气体的流中。 在第三已知实施例中,首先将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全部供应的流引导 通过再生区,然后引导通过干燥区。
[0004]
其它实施例也是已知的,例如如wo2015/039193a2中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000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干燥器或干燥装 置,利用该干燥器或干燥装置,可以改善干燥器的性能,例如干燥的 压缩气体的性能(例如压力露点)和/或工艺的性能(例如效率)。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干燥器或干燥装 置,其具有相对紧凑的构造。
[0008]
压缩气体可以是例如空气,但它也可以是另一种气体。干燥气体 可以用于下游的压缩空气网络中以用于广泛的目的,例如用于气动输 送、气动工具的驱动等。
[0009]
在可以与本文描述的其他方面或实施例组合的第一方面中,本发 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燥压缩气体的干燥器或干燥装置,其包括:压力 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包括旋转对称(例如圆筒形)部分,所述旋转对 称部分中设置有干燥区和再生区;滚筒,所述滚筒布置在所述旋转对 称部分中,所述滚筒设置有可再生的干燥剂;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 置用于使前述滚筒相对于所述旋转对称部分旋转,即,使滚筒和/或旋 转对称部分旋转,使得干燥剂相继移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入口, 所述入口用于将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供应到所述干燥区中;出口,所述 出口用于排放干燥的压缩气体;和第一连接管线,所述第一连接管线 用于将干燥的压缩气体的部分流分流并将所述部分流输送到再生区。 在出口侧上,干燥区通过分隔件被划分为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 用于干燥的压缩气体的出口连接到第一出
口区,第一连接管线连接到 第二出口区。换句话说,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是在干燥区的出口 侧上在压力容器内彼此分离的部分或空间。
[0010]
发明人已经发现,在总的干燥气体的流从滚筒离开的位置处,将 干燥区的出口侧划分为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换言之,将用于再 生的部分流和被送到出口的干燥的压缩气体的流出流分离,使得被送 到出口的干燥的压缩气体的特性能够被改进,或者至少能够被更精确 地确定(即,控制)。
[0011]
发明人已经发现,在总的干燥气体的流从滚筒离开的位置处,将 干燥区的出口侧划分成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换言之,将用于再 生的部分流与被送到出口的干燥的压缩气体的流出流分离,使得能够 改善干燥器的操作。这一方面可以以最佳地利用供应的压缩气体中的 固有热量的形式发生,并且另一方面可以以获得干燥剂的彻底干燥的 形式发生,由此离开干燥器的压缩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可以被尽可能地 降低。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够以最佳方式确保干燥器在尽可能最 宽的操作条件范围内的高效率。
[0012]
通过预先选择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以及所 述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的尺寸,可以获得上述效果和其它效果, 如将在这里进一步描述的。例如,模拟已经揭示,通过预定选择第一 出口区和第二出口区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出口区和第二出 口区的尺寸和/或相互比例,可以降低排放气体的压力露点和/或可以 将所述压力露点维持更稳定。
[001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从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第一出口区 可以布置在第二出口区之前。这意味着用于干燥的压缩气体的出口连 接到干燥区的相对较干燥的气体流出的子区。
[001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从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第一出口区 可以布置在第二出口区之后。这意味着用于将部分流连接到再生区的 连接管线连接到干燥区的相对较干燥的气体流出的子区。
[001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将 第一出口区、第二出口区和/或分隔件定位在干燥区的出口侧处。利用 这种定位装置,例如可以建立用于在压力容器内部产生区的(多个) 分隔件的一些明确限定的位置或地点。以这种方式,可以便于干燥器 的组装。
[001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再生区和/或第二出口区可以在总计45
°
到 135
°
的滚筒的扇区上延伸。优选地,再生区和第二出口区(用于再生 的部分流)在具有大致相同尺寸的扇区上延伸。优选地,再生区在总 计80
°
到100
°
的扇区上延伸。第一出口区可以在总计为例如90
°
到180
°ꢀ
的扇区上延伸。
[0017]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旋转对称部分还可以包括用于冷却滚筒的 冷却区,在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区布置在再生区之后并 且布置在干燥区之前。优选地,对于该冷却,从干燥气体中分流出部 分流,所述部分流优选地从干燥区的相邻侧被引导到冷却区。
[0018]
在可与本文所述的其它方面或实施例组合的第二方面中,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燥压缩气体的干燥器或干燥装置,其包括具有旋转 对称(例如圆筒形)部分的压力容器,所述旋转对称部分中设置有干 燥区和再生区;滚筒,所述滚筒布置在旋转对称部分中,所述滚筒设 置有可再生的干燥剂;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使前述滚筒相对 于旋转
对称部分旋转,即,使滚筒和/或旋转对称部分旋转,使得干燥 剂相继移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入口,所述入口用于将待干燥的压 缩气体供应到所述干燥区中;出口,所述出口用于排放干燥的压缩气 体;和第一连接管线,所述第一连接管线用于将干燥的压缩气体的部 分流分流,并且将所述部分流输送到再生区。第一连接管线设置有加 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被分流以用于再生的部分流。第一连 接管线和加热装置布置在压力容器内部。通过将第一连接管线和加热 装置集成在压力容器内部,可以实现更紧凑的构造。
[0019]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是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 被设置成用于加热部分流,所述部分流被分流以用于利用待干燥的且 被供应到干燥器的压缩气体进行再生。
[002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待干燥的且被供应到干燥器的压缩气 体的入口可以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高度处,其中,第二连接管线设置在 压力容器内部,用于将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从热交换器引导到干燥区的 入口侧。第二连接管线集成在压力容器内部可以进一步有助于干燥器 的更紧凑的构造。
[002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连接管线中设置文丘里喷射器, 用于将用于再生的部分流与供应的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流合并。文丘 里喷射器在压力容器内的集成可以进一步有助于干燥器的更紧凑的构 造。文丘里喷射器可以设置有可控开口,并且干燥器可以包括用于驱 动可控开口的驱动装置。
[002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干燥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冷却供应的待干燥 的压缩气体的流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在干燥区的入口侧处布置 在压力容器内部。冷却装置喷射器集成在压力容器内部可以进一步有 助于干燥器的更紧凑的构造。
[002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压缩机设备,所述压缩机设备包括压 缩机和根据本文所述的方面或实施例中任一的干燥器。
[0024]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干燥压缩气体的方法,所述方法 利用根据本文所述的方面或实施例中任一的干燥器。
附图说明
[0025]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 发明。
[0026]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干燥器的压缩机设备的示意图;
[0027]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干燥器的压缩机设备的示 意图;
[0028]
图3a到3c是用于将根据现有技术的干燥器与根据本发明的干燥 器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0029]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干燥器的压缩机设备的示 意图。
[0030]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干燥器的压缩机设备的示 意图。
[0031]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具有干燥器的压缩机设备的示 意图。
[0032]
图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干燥器的压力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将参考某些实施例并参考某些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 限于此,而是仅由权利要求来确定。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 不限制范围。在附图中,某些元件的尺
寸可能被夸大,并且未按比例 绘制;这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尺寸和相对尺寸不一定对应于本发明的 实际实施例。
[0034]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
”ꢀ
等来区分类似的元件,而不一定描述相继次序或时间顺序。这些术语 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与本文所描 述或示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使用。
[0035]
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的术语“最顶部”、“上”、“最底部”、
ꢀ“
下”、“上方”、“下方”等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一定描述相对位置。 这些术语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 例可以与本文所描述或示出的那些取向不同的取向使用。
[0036]
此外,可能被描述为“优选实施例”的各种实施例应当被理解为仅 仅是将本发明付诸实施的示例性手段和模式,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 围。
[0037]
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其后提到的装置 或步骤;该术语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该术语应当被解释为指定所 描述的特征、元件、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 特征、元件、步骤或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因此,表述“包括部 件a和b的装置或设备”的范围不应被认为限于仅包括部件a和b的 装置或设备。其含义是关于本发明仅具体提及了装置的部件a和b, 但权利要求应进一步解释为包括这些部件的等效物。
[0038]
图1示出了一种已知的设备,其包括具有用于压缩气体的干燥器 1的压缩机设备。干燥器1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具有干燥 区2和再生区3;滚筒4,所述滚筒可旋转地布置在压力容器中并设置 有可再生的干燥剂;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旋转所述滚筒以使 干燥剂相继移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入口5,所述入口连接到压力 容器的干燥区的入口侧并设置成用于供应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以及出 口6,所述出口连接到压力容器的干燥区的出口侧并设置成用于排出 干燥的压缩气体。待干燥的气体由压缩机50供应,所述压缩机可以包 括第一压缩级51、第二压缩级52和中间布置的冷却器(ic)53。在 供应管线中,压缩气体首先通过热交换器(热交换器he)和/或冷却 装置(后冷却器ac)。在干燥器的出口6处设置有连接管线7,用于 将干燥的压缩气体的部分流分流。该部分流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he, 以便使用由于压缩而存在于供应流中的热量进行加热,然后被进一步 引导到再生区3。在再生之后,将部分流与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供应 流重新合并。这通过具有冷凝物分离器(再生冷却器rc)的冷却装 置和文丘里喷射器8进行。
[0039]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设备包括具有 用于压缩气体的干燥器10的压缩机设备50。干燥器包括:压力容器 11,所述压力容器包括旋转对称部分,在所述旋转对称部分中限定了 干燥区12和再生区13;滚筒14,所述滚筒布置在旋转对称部分中, 并且设置有可再生的干燥装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 滚筒相对于旋转对称部分旋转(即,使滚筒14在旋转对称部分中旋 转),或者使旋转对称部分围绕静止滚筒14旋转,使得干燥剂相继移 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优选地,旋转对称部分是圆筒形的;然而, 这不是必需的,其它旋转对称形状也是可能的。干燥器还包括:入口 15,所述入口连接到压力容器11的干燥区的入口侧,并且用于供应待 干燥的压缩气体;以及出口16,所述出口连接到压力容器11的干燥 区的出口侧,并且用于排出干燥的压缩气体。待干燥的气体由压缩机 50供应,所述压缩机可以包括第一压缩级51、第二压缩级52和中间 布置的冷却器(ic)53。在供应管线中,压缩气体首先通过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he)和冷却装置(后冷却器
ac)55。在干燥器的出口侧 设置有连接管线17,用于将干燥的压缩气体的部分流分流。该部分流 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54,以便使用由于压缩而存在于供应流中的热量 加热,然后被进一步引导到再生区13。在再生之后,将部分流与待干 燥的压缩气体的供应流重新合并。这通过冷凝物分离器(再生冷却器 rc)56和文丘里喷射器58或用于产生压差并维持用于再生的部分流 的其它装置例如鼓风机来进行。
[0040]
在出口侧上,干燥区通过分隔件18被分成与用于干燥的压缩气体 的出口16连接的第一出口区21和与第一连接管线17连接的第二出口 区22。该分隔件18设置在压力容器11的容积内,以便在干燥气体的 流从滚筒14出来的位置(在附图中,该位置在滚筒的顶部)处分割干 燥气体的流。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在从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 第一出口区21布置在第二出口区22之后,或反之亦然。分隔件18 可以是例如沿径向方向延伸并共同形成在压力容器的上部部分上的壁 或肋的形式,或者可以是安装在为此目的设置的定位装置上的可移动 壁的形式,或者可以是布置在滚筒14的顶部上的单独元件(例如本文 进一步描述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
[0041]
图3a到3c用于将根据现有技术的干燥器(图3a)与根据本发明 的干燥器(图3b到3c)进行比较。在根据图3a的已知干燥器中,用 于再生的部分流从出口管线6分流。
[0042]
在根据图3b的实施例中,干燥器被分成再生区13、在旋转方向 上在再生区13之后的冷却区19、以及在旋转方向上相继包括第二出 口区22和第一出口区21的干燥区。虚线18表示分割干燥区的分隔件。 从第二出口区22出来的部分流经由与出口6分开的连接管线17和加 热装置24(例如热交换器54)被引导到再生区13。连接管线17和加 热装置24可以设置在压力容器的区域中,如本文别处所述。从第一出 口区21出来的干燥气体的部分流被引导到干燥器的出口16。冷却区 19被供给来自干燥区的相邻部分的较小的部分流。这是本领域技术人 员所公知的,并且在此将不进一步描述。
[0043]
在根据图3b的实施例中。再生区13和第二出口区22各自均具有 大约90
°
扇区的范围。冷却区19在小得多的扇区上延伸,并且其余部 分包括第一出口区21(“由其形成”),所述第一出口区因此在比第二 出口区更大的扇区上延伸。这些区的各自范围也可以如本文别处所述 更大或更小。
[0044]
根据图3c的实施例与图3b的实施例相似。区别在于,第一出口 区和第二出口区颠倒,即,连接到出口16的第一出口区31沿滚筒的 旋转方向布置在第二出口区32之前,该第二出口区32连接到连接管 线27。
[004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具有用于压缩气体 的干燥器20的压缩机设备50。干燥器20包括压力容器11,所述压力 容器包括旋转对称部分,在所述旋转对称部分中限定了干燥区12和再 生区13;滚筒14,所述滚筒布置在旋转对称部分中,并且设置有可再 生的干燥剂;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滚筒相对于旋 转对称部分旋转,使得干燥剂相继移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优选地, 旋转对称部分是圆筒形的;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其它旋转对称形状 也是可能的。干燥器还包括:入口15,所述入口连接到压力容器11 的干燥区的入口侧,并且用于供应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以及出口16, 所述出口连接到压力容器11的干燥区的出口侧,并且设置成用于排放 干燥的压缩气体。待干燥的气体由压缩机50供应,所述压缩机可以包 括第一压缩级51、第二压缩级52和中间布置的冷却器(ic)53。在 供应管线中,压缩气体首先通过热交换器(热交换器he)和冷却装 置57。在
干燥器的出口侧设置有连接管线17,用于将干燥的压缩气体 的部分流分流。该部分流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54,以便使用由于压缩 而存在于供应流中的热量加热,然后被进一步引导到再生区13。在再 生之后,将部分流与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供应流重新合并。这通过文 丘里喷射器58或用于产生压差并维持用于再生的部分流其它装置(例 如鼓风机)来进行。
[0046]
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待冷却的压缩气体的主流与用于再生的 部分流的合并发生在冷却的上游。在这种布置下,在布置在文丘里喷 射器58和压力容器11的入口15之间的冷却装置57(工艺冷却器pc) 中,可以对两种流共同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57优选地设置有冷凝物 分离器。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冷却装置57也可以集成到压力容器中, 更具体地在入口15和干燥区12的入口侧之间的下侧上集成到压力容 器中。
[0047]
如图2所示,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干燥区的出口侧通过分隔 件18被分成与用于干燥的压缩气体的出口16连接的第一出口区21 和与第一连接管线17连接的第二出口区22。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 如关于图3所述,在从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第一出口区21布置在 第二出口区之后,或反之亦然。
[0048]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具有用于压缩气体 的干燥器30的压缩机设备50。干燥器30包括:压力容器11,所述压 力容器包括旋转对称部分,在所述旋转对称部分中限定了干燥区12 和再生区13;滚筒14,所述滚筒布置在旋转对称部分中并且设置有可 再生的干燥剂;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滚筒相对于 旋转对称部分旋转,使得干燥剂相继移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优选 地,旋转对称部分是圆筒形的;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其它旋转对称 形状也是可能的。干燥器还包括:入口15,所述入口连接到压力容器 11的干燥区的入口侧,并且用于供应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以及出口16, 所述出口连接到压力容器11的干燥区的出口侧,并且用于排放干燥的 压缩气体。待干燥的气体由压缩机50供应,所述压缩机可以包括第一 压缩级51、第二压缩级52和中间布置的冷却器(ic)53。
[0049]
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供应的压缩气体的流首先经由供应管线 28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29(该热交换器29设置在压力容器11的顶部 处),并且然后被引导到压力容器11的入口15。热交换器29被设置 成用于加热用于再生的部分流27,并且该实施例还包括分隔件18和 第一连接管线27,所述第一连接管线将用于再生的部分流从排出到出 口16的干燥的压缩气体的流分离并且将其转向到再生区13。在该实 施例中,第一连接管线27和热交换器29因此被集成到压力容器11 中。
[0050]
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干燥区12的划分如图3c中所示;更具 体地,在从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连接到出口16的第一出口区31 布置在第二出口区32之前,该第二出口区32连接到连接管线27。在 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提供相反的布置。
[0051]
在再生之后,将部分流与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供应流重新合并。 这通过文丘里喷射器58或用于产生压差并维持用于再生的部分流的 其它装置(例如鼓风机)来进行。类似于图4,根据图5的实施例, 待冷却的压缩气体的主流与用于再生的部分流的合并发生在冷却的上 游。在这种布置下,在冷却装置57(工艺冷却器pc)中(优选地具 有冷凝物分离器)可以对两种流共同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布置在文 丘里喷射器58和压力容器11的入口15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冷 却装置57也可以集成到压力容器中,更具体地在入口15和干燥区12 的入口侧之间的下侧上集成到压力容器中。该冷却装置57可以是使用 冷却水(其
通常可从工业设施中的其它来源获得)作为冷却剂的被动 装置;或者它可以是例如制冷机的主动装置;或者可以是这些的组合。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变体中,类似于图2,主流和部分流可以在合并之 前分别冷却,冷却分别通过后冷却器ac和再生冷却器rc进行,其 中仅再生冷却器rc被集成到压力容器中。
[0052]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包括具有用于压缩气体 的干燥器40的压缩机设备50。干燥器40包括:压力容器11,所述压 力容器包括旋转对称部分,在所述旋转对称部分中限定了干燥区12 和再生区13;滚筒14,所述滚筒布置在旋转对称部分中,并且设置有 可再生的干燥剂;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滚筒相对 于旋转对称部分旋转,使得干燥剂相继移动通过干燥区和再生区。优 选地,旋转对称部分是圆筒形的;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其它旋转对 称形状也是可能的。干燥器还包括:入口15,所述入口连接到压力容 器11以用于供应待干燥的压缩气体;以及出口16,所述出口从压力 容器11连接出以用于排放干燥的压缩气体。待干燥的气体由压缩机 50供应,所述压缩机可以包括第一压缩级51、第二压缩级52和中间 布置的冷却器(ic)53。
[0053]
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供应的压缩气体的流首先经由供应管线 28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29,该热交换器29设置在压力容器11的顶部。 热交换器29设置成用于加热用于再生的部分流27,并且该实施例还 包括分隔件18和第一连接管线27,所述第一连接管线将用于再生的 部分流从排出到出口16的干燥的压缩气体的流分离并且将其转向到 再生区13。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线27和热交换器29因此被集 成到压力容器11中。
[0054]
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干燥区12的划分如图3c中所示;更具 体地,在从滚筒的旋转方向观察时,连接到出口16的第一出口区31 布置在第二出口区32之前,该第二出口区32连接到连接管线27。在 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提供相反的布置。
[0055]
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用于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入口15布置在 热交换器29的高度处,并且供应的压缩气体的流在压力容器11的内 部中进一步被引导到干燥区12的入口侧。如图所示,这优选地通过滚 筒14中部的中心管线或通道38发生。文丘里喷射器58也可以布置在 该管线38中,文丘里喷射器58经由第二中心管线或通道39吸入用于 再生的部分流。在其它实施例中,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主流还可以在 压力容器的内部经由延伸穿过滚筒的外罩的管线或通道进一步引导; 并且用于将主流和用于再生的部分流合并的文丘里喷射器可以设置在 该管线或通道中。在滚筒的下方,类似于图4和5,布置有共用的冷 却装置57(工艺冷却器pc),所述冷却装置设置成用于冷却合并的流 (用于再生的部分流与主流合并),该冷却装置优选地集成到压力容器 中。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变体中,类似于图2,主流和部分流可以在合 并之前分别冷却,冷却分别通过后冷却器ac和再生冷却器rc进行, 其中仅再生冷却器rc被集成到压力容器中。利用这种布置,供应流 的冷却和两个流的合并在压力容器的外部进行。
[005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根据图6的实施例,干燥器40的所有 部件可以集成到压力容器中,更具体地:包括第一连接管线27的热交 换器29;将来自热交换器29的主流与干燥区的入口侧连接的连接管 线38;文丘里喷射器58;具有冷凝物分离器60的冷却装置57。以这 种方式,可以实现非常紧凑的干燥器或干燥装置,其具有用于压缩气 体的仅一个入口15和仅一个出口16。图7示出了这种集成干燥器40 的实施例。
[0057]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可控装置以用于维持供 应流和用于再
生的部分流之间的压差,使得至少部分流的流速是可控 的。这种可控装置可以包括例如具有可控开口的文丘里喷射器58,其 中干燥器设置有用于驱动可控开口的驱动装置。这些驱动装置可以例 如通过由控制单元提供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该控制单元例如可以评估 干燥过程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参数,以便建立控制信号并且因此建立(控 制)可控开口的状态。
[0058]
上述实施例适用于如下所有实施例:其中离开干燥区的干燥的压 缩气体的一部分被分流并被转向再生区或其子区。这包括所谓的“全 流”实施例,其中待干燥的压缩气体的全部供应流首先被引导通过再生 区,然后通过干燥区,其中然后排出的干燥气体的流的一部分被分流 并被加热以用于另外的再生。
[0059]
如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用于加热为再生而抽出的部分流的加热 装置优选是如下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利用压缩后压缩气体中 固有存在的热量。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加热装置,可选地 与上述热交换器组合,例如有源电加热装置、或从另一工业过程吸收 热量的热交换器、或其组合。
[0060]
不言而喻,上述实施例的元素可以在本说明书的公开范围内彼此 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