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15066发布日期:2020-08-11 21:2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氟环氧丙烷,又称全氟环氧丙烷,20世纪60年代杜邦最早报道了合成六氟环氧丙烷的合成方法,是有机氟化学领域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它是合成多种含氟功能化合物的基础原料,如全氟丙酰氟,六氟丙酮,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全氟聚醚等。因此,如何经济且高效的合成六氟环氧丙烷是氟化工的重要研究课题,因为它可以直接降低多种含氟功能化合物的成本,扩大其应用领域。合成六氟环氧丙烷基本上都是以六氟丙烯来制备六氟环氧丙烷,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氧化剂来实现这一转化。目前,从六氟丙烯合成六氟环氧丙烷,主要使用液体类氧化剂和氧气。液体类氧化剂主要包括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溶液,虽然使用液体类氧化剂合成六氟环氧丙烷可以得到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特别是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在专利cn1049661中,在高压反应釜中采用甲苯-次氯酸钠-六氟丙烯三液相体系,反应最高得到56%的转化率和81%的选择性。近年来,在专利us20120016142中,采用微型管道反应器,反应的转化率可以达到70%,选择性可以达到99%,但是采用双氧水或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其价格相对于氧气,都是昂贵的,而且反应在反应釜中进行,需要较高的压力,不仅如此,上述工艺都要使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在反应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庞大的废水处理费用增加了使用该方法合成六氟环氧丙烷的成本。

采用氧气为氧化剂制备六氟环氧丙烷又可以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分为氧气液相氧化法和氧气气相催化氧化法。

氧气液相氧化法是在反应釜中加入六氟丙烯,氧气和溶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六氟环氧丙烷。在专利us3536733中,采用cfc-113作为溶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获得了70%的转化率和70%的选择性。该方法需要在合成过程中使用大量不环保的含氟溶剂cfc-113,该溶剂会破坏臭氧层,目前,已经被多个国家禁止使用。近些年,虽然在反应过程中使用了cfc-113的替代溶剂,例如在专利cn1634902中,使用了hfe-227e作为反应溶剂,但是该类溶剂依旧具有很高的gwp值,可以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变暖。不仅如此,氧气液相氧化法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既对于反应设备有很高的要求又存在反应瞬时剧烈放热导致爆炸的危险。此外,氧气液相氧化法一般采用间歇法的生产方式,反应设备的利用率低。

氧气气相催化氧化法是在管式反应器中填入一定粒径的固相催化剂,然后将催化剂加热到指定温度,再让六氟丙烯和氧气通过催化剂床层,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得到六氟环氧丙烷。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合成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含氟溶剂,反应只需要常压或低压下进行,而且反应过程是连续的,设备利用率高。在专利us3775438和us3775439中,杜邦公司采用二氧化硅凝胶作为催化剂,在六氟丙烯氧气氧化实验中,六氟丙烯获得了45%的转化率,六氟环氧丙烷的选择性达到73%。在专利us4288376中,日本大金公司采用钡元素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六氟丙烯获得了最高40%的转化率和70%的选择性。在专利us5210866中,采用二氧化硅为载体,膨润土为修饰剂,氧化铜为催化剂,在制备六氟环氧丙烷的实验中,获得了46%的转化率和75%的选择性。

但是在以往的氧气气相催化氧化法的报道中,反应所需的催化剂制备过程复杂,需要分多个步骤进行活性组分和修饰剂的负载和焙烧。此外,由于催化剂需要分多个步骤进行浸渍,载体,活性组分和修饰剂很难做到分散均匀,而且反应所用的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小,反应的转化率与氧气液相氧化法相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于蒸馏水中,室温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顺序加入氨水,以及正硅酸乙酯teos的得到后混合液;

2):向步骤1)的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氟化铯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室温搅拌;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晶化后,再将样品取出,抽滤洗涤,干燥,再在马弗炉中高温焙烧。

步骤1)中各个组分的摩尔比为:teos:ctab:nh3:h2o=1:0.15:0.68:43。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制得的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包括下述组分:介孔二氧化硅载体、修饰剂以及活性组分;其中,所述的修饰剂为氟化铯,且氟化铯的含量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质量的5-15%;所述的活性组分为氧化银;所述的氧化银中银元素的含量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质量的2-6%。

氟化铯的含量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质量的5-10%;所述的氧化银中银元素的含量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质量的4-6%。

所述的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800-1000m2/g;孔径为2.4-3.0nm。

本发明还包括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在六氟丙烯制备环氧丙烷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改性二氧化硅介孔催化剂中制备过程中由于采用一步法合成,氟化铯和氧化银直接进入催化剂载体的骨架结构,保证了氟化铯以及氧化银组分的均匀分布;同时,采用模板法制备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高的比表面积使得修饰剂和催化剂均匀地分散到载体上,防止了团聚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本发明简化催化剂合成的过程,方法简单,催化性能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5

将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室温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使溶液中各个组分的摩尔比为:teos:ctab:nh3:h2o=1:0.15:0.68:43。上述溶液在室温下再次搅拌1小时,然后向其中加入不同的氟化铯溶液和硝酸银溶液,通过加入氟化铯和硝酸银的不同的量来制备不同的催化剂(见表1)。再次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将其放入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在120摄氏度下晶化48小时。再将样品取出,然后抽滤洗涤,干燥,再在马弗炉中400摄氏度下焙烧6小时。

压片造粒:将焙烧好的粉末催化剂用压片机在10-20mpa下压制0.5~5min,将其压成片状,再用碾钵将其碾碎,筛分,选取40-60目颗粒备用。

催化性能测试:

1、将制备好的40-60目的催化剂颗粒,装入管式反应器,加热至150℃,反应压力0.1mpa。然后向管式反应器中依次通入六氟丙烯和氧气,六氟丙烯与催化剂的空速为0.8/h,六氟丙烯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1。收集反应产品,通过气相色谱测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表1示出不同实施例对应的结果。

表1

2、将焙烧好的催化剂制成40-60目的催化剂颗粒,装入蛇型管式反应器,加热至120℃,反应压力0.1mpa。然后向管式反应器中依次通入六氟丙烯和氧气,六氟丙烯与催化剂的空速为0.8/h,收集反应产品,六氟丙烯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1.通过气相色谱测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表2

对比例1-4: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按金属负载量称取一定量的氟化铯和硝酸银,加入一定量水,搅拌使其彻底溶解,将适量干燥过的介孔二氧化硅(实施例2、3同样制备)浸渍于氟化铯与硝酸银的水溶液中,充分搅拌,使介孔二氧化硅达到饱和,加入适量氨水,搅拌。之后放入120℃烘箱中干燥2小时,在空气中400℃焙烧5小时。压片造粒,筛取40-60目颗粒备用。

将制备好的40-60目的催化剂颗粒,装入蛇型管式反应器,加热至120-150℃,反应压力0.1mpa。然后向蛇型管式反应器中依次通入六氟丙烯和氧气,六氟丙烯与催化剂的空速为0.8/h,六氟丙烯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1。收集反应产品,通过气相色谱测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表2示出不同对比例对应的结果。

表2

结果表明无论在120℃还是150℃的反应条件下,本申请的催化剂均能产生很好的催化性能。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