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27239发布日期:2020-11-13 16:2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与流程

在先申请名称:用于净水机滤胆水路的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自控切换方法

在先申请号:201910392597.1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200910224481.3、zl200910246024.4、zl200910224652.2、zl200910215159.4公开了涉及净水器过滤通道所有滤胆的“全反冲模式”技术方案。在这些“全反冲模式”技术方案中,核心特征就是过滤通道中的所有滤胆都是反冲滤胆,从而避免位于前面的反冲滤胆反冲清洗冲出的杂质,还要受到后面过滤通道中的非反冲滤胆的截流以致不能排放彻底。就反冲滤胆而言,在处于过滤模式下时,所有的反冲滤胆都参与;但在反冲模式下,每次反冲切换只有涉及其中一个反冲滤胆。然而,在上述“全反冲模式”对相关的水路切换器要求极高,而且每一个反冲滤胆都需要增设一根反冲管路分别连接手动水路切换器内部的各切换水口,尤其是距离水路切换器较远处滤胆的反冲管路更长。在机器过滤通道各滤胆处于非反冲状态的模式下,水路切换器内部的各切换水口,以及各切换水口各自连接的反冲管路中存在“死水”。鉴于上述手动水路切换器的切换属于手工操作移动盘与固定盘平面密封切换模式,反冲切换操作过程较为费力(摩檫力较大)且费时,因此很难做到每间一段时间就移出机器进行一次操作,甚至几个月都不进行反冲清洗,导致非但该水路切换装置形同虚设,而且还引入“死水”问题。其次,用于中央净水器上的传统电控水路切换装置存在控制反冲滤胆少(1-2个滤层)、反冲效果不可视、滤料更换复杂且工作量大、缺乏集成化设计导致体积大不适用于小型化机型。还有,对于使用配置水路切换器的净水机的用户群体而言,经常遇到“面对不同水网的入户自来水水质的实际情况,如何确定较好的反冲清洗时间和间隔(清洗时间过短或间隔时间过长效果差;清洗时间过长或间隔时间过短则损耗大)”的问题。上述缺陷及不足严重影响净水器的升级换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设置进水管路、净水管路、排放管路,以及电控装置;作为前置滤胆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单一滤料层或多滤料层;该待反冲滤胆进、出水端分别连接进水管路和净水管路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另外围绕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进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三个过水电控阀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并且连接进水管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的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待反冲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排放管路出水的反冲通道,相应的过水模式为原水反冲模式,其特征在于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和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以及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电控装置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针对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待反冲滤胆进行定时长的反向过水清洗并由导通的反冲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

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设置进水管路、净水管路、排放管路,以及电控装置;多个前置滤胆依次串接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并且前置过滤通道首、末端分别连接进水管路和净水管路,各前置滤胆或部分或全部是需要反向过水清洗的待反冲滤胆;另外围绕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多个过水电控阀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且数量相同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或等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或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串接的各前置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及排放管路出水的反冲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和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以及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电控装置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导通的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各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相应的反向过水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前置过滤通道首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原水反冲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在前的前置滤胆之后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在后的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过滤反冲模式。

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设置进水管路、纯水管路、排放管路,以及电控装置;包括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依次串接构成过滤通道,其中位于反渗透膜滤胆前面的滤胆串接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并且前置过滤通道首端连接进水管路,各前置滤胆或部分或全部是需要反向过水清洗的待反冲滤胆;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端通过增压泵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末端,其出水管路连接纯水管路,其排浓水管路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连接排放管路;另外围绕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多个过水电控阀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且数量相同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或等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或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串接的各前置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并通过增压泵输送至反渗透膜滤胆制水;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及排放管路出水的反冲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和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以及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电控装置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导通的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各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相应的反向过水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前置过滤通道首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原水反冲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在前的前置滤胆之后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在后的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过滤反冲模式。

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设置进水管路、纯水管路、排放管路,以及电控装置;包括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依次串接构成过滤通道,其中位于反渗透膜滤胆前面的滤胆串接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并且前置过滤通道首端连接进水管路,各前置滤胆或部分或全部是需要反向过水清洗的待反冲滤胆;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端通过增压泵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末端,其出水管路连接纯水管路,其排浓水管路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连接排放管路;另外围绕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多个过水电控阀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且数量相同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或等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或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串接的各前置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并通过增压泵输送至反渗透膜滤胆制水;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及排放管路出水的反冲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和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和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以及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并位于进水电控阀及在前的前置滤胆之后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电控装置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导通的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各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相应的反向过水模式是原水反冲模式和过滤反冲模式的组合模式:电控装置控制位于前置过滤通道首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在前的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在前级待反冲滤胆的原水反冲模式;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和在前级前置滤胆导通正向过水,并控制位于在前级前置滤胆之后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在后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之后且位于在后级待反冲滤胆之前的对应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过滤反冲模式。

所述的反冲模式针对串接的三级前置滤胆中的作为二、三级前置滤胆的二、三级待反冲滤胆设置相应的过滤反冲模式:二、三级过滤反冲模式或为并接模式或为并串接模式或为串接模式,其中对于并接模式,在后的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均连接位于一、二级前置滤胆之间管路中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进水端,其各自的出水端分别连接二、三级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另有相应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各自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待反冲滤胆之间,以及二、三级待反冲滤胆之间的管路中;对于并串接模式,在后的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连接位于一、二级前置滤胆之间管路中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进水端,其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和三级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出水端连接位于二、三级待反冲滤胆之间的管路并连接第三级出水电控阀进水端,另外第二级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待反冲滤胆之间的管路中;对于串接模式,在后的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连接位于一、二级前置滤胆之间管路中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进水端,其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进水端和二级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通过另外串接的第三级进水电控阀连接三级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出水端连接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出水端;相应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各自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与二级待反冲滤胆之间,以及在第三级进水电控阀与三级待反冲滤胆之间的管路中。

所述的远程终端为受其控制的各净水机个体的电控装置设定并发出同一控制指令信号;各净水机个体的电控装置通过各自配置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启动针对各自控制的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

所述的电控装置设置手动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反冲按键开关;按下该直排反冲按键开关,电控装置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电控装置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由排放管路排出。

所述的反冲排放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末端或纯水管路之间连接前出水电控阀;所述的排放管路中设置排放电控阀;按下该直排反冲按键开关并选择立即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电控装置控制关闭排放电控阀并导通前出水电控阀,反冲排放管路中含有杂质的清洗水经前出水电控阀由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排出。

还设置时长调节按键;该时长调节按键根据入户自来水的水质对直排反冲控制程序中的定时长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所述的电控装置设置控制启动预设排气控制程序的排气开关;按下该排气开关启动电控装置的排气控制程序:电控装置按序逐一短时长导通各前置滤胆进水端或出水端或进、出水端连接的相关过水电控阀,控制进水管路的进水流经前置滤胆的一端或两端再由导通的末端管路流出将前置滤胆安装过程中前置滤胆及相关管路中的空气排出;该末端管路或是净水管路或是反冲排放管路;电控装置结束排气控制程序后自动切换至待运行模式。

还设置控制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运行或关闭的联网开关。

本发明与现有净水器的水路切换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构造更加简单、实用,并且水路密封结构极其简单,不存在手动水路切换装置为防止出现“水路短路或外泄”状况而设置要求极高的密封切换面结构和多层动密封结构,并且制造简单、质量稳定、效率高,易于普及推广;采用电控装置控制使得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并且既可以随时按键操作,也可以预设定期或不定期自动完成,还可以由厂家或经销商通过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置于互联网wifi覆盖范围内的净水器电控装置对相关滤胆进行或立即或定期或不定期反冲:既可以由厂家或经销商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对净水器进行反冲清洗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免除上门服务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及服务收费问题,也可以由作为远程控制终端(厂家人员或经销商或用户)的智能移动电话通过app软件对净水器中待反冲滤胆进行反冲清洗控制,在免除用户现场操作机器反冲清洗麻烦的前提下延长滤胆的寿命,并且确保机器不存在“死水”问题。还有,“远程集中控制反冲”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使用配置水路切换器的净水机用户群体,在过程中经常遇到“面对不同水网的入户自来水水质如何确定较好的反冲清洗时间和间隔”的问题。另外,由于采用电控阀控制进水管路,因此后续过水管路通道处于不承压状态,即便机器处于长期未运行状态也相对安全。除此之外,还可以克服机器反冲效果不可视、反渗透膜机型大量浪费水等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采用与三个待反冲滤胆组合的进水电控阀和三反冲进水电控阀及三出水电控阀、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设置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以及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自控切换原理示意图(原水反冲模式)。

附图2是本发明采用与三个待反冲滤胆组合的进水电控阀和三反冲进水电控阀及三出水电控阀、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设置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以及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自控切换原理示意图(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模式)。

附图3是本发明采用附图2所示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围绕二、三级待反冲滤胆设置并接模式的过滤反冲水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采用附图2所示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围绕二、三级待反冲滤胆设置并串接模式的过滤反冲水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采用附图2所示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围绕二、三级待反冲滤胆设置串接模式的过滤反冲水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设置进水管路、净水管路、排放管路,以及电控装置;作为前置滤胆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单一滤料层或多滤料层;该待反冲滤胆进、出水端分别连接进水管路和净水管路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另外围绕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进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三个过水电控阀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并且连接进水管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的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

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待反冲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排放管路出水的反冲通道,相应的过水模式为原水反冲模式。

该净水器远程切换方法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和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以及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电控装置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针对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待反冲滤胆进行定时长的反向过水清洗并由导通的反冲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待反冲滤胆的反冲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电控装置4通过三组控制导线端子分别连接控制进水电控阀和反冲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实现对该待反冲滤胆正向过水与反向过水的切换。

实施例2。结合附图1、2说明。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22设置进水管路2、净水管路9、排放管路8,以及电控装置4;多个前置滤胆1依次串接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并且前置过滤通道首、末端1a、1d分别连接进水管路2和净水管路9,各前置滤胆1或部分或全部是需要反向过水清洗的待反冲滤胆;另外围绕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的进水电控阀30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多个过水电控阀3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30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34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11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30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且数量相同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或等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或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

电控装置4通过七组控制导线端子300、310、320、330、340、350、360分别连接控制进水电控阀30、三个反冲电控阀31、32、33,以及三个出水电控阀34、35、36。

进水电控阀30进水端30a和反冲进水电控阀31进水端31a均连接进水管路2;出水电控阀34出水端34b通过反冲排放管路8a连接排放管路8;进水电控阀30出水端30b和出水电控阀34进水端34a连接前置过滤通道中第一个待反冲滤胆11的进水端1a;反冲进水电控阀31出水端31b连接第一个待反冲滤胆11出水端1b。

以此类推,对应二、三级待反冲滤胆12、13的两个反冲进水电控阀32、33各自的进水端32a、33a均连接进水管路2,两个出水电控阀35、36各自的出水端35b、36b连接另设的反冲排放管路8a和排放管路8,并且两个反冲进水电控阀32、33各自的出水端32b、33b分别对应连接两待反冲滤胆12、13的出水端1c、1d,以及两个出水电控阀35、36各自的进水端35a、36a分别连接两待反冲滤胆12、13的进水端1b、1c。进水电控阀30位于两待反冲滤胆12、13的进水管路中。

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30导通并控制关闭一组反冲进水电控阀31、32、33和一组出水电控阀34、35、36构成串接的3个前置滤胆11、12、13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30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按过滤通道过水顺序对待,同下)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8a及排放管路8出水的反冲通道。

电控装置4关闭进水电控阀30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31和出水电控阀34对待反冲滤胆11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由反冲通道出水。

电控装置4关闭进水电控阀30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32和出水电控阀35对待反冲滤胆12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反冲通道出水。

电控装置4关闭进水电控阀30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33和出水电控阀36对待反冲滤胆13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反冲通道出水。

该净水器的远程切换方法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7和与远程控制终端7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6,以及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5a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5;远程控制终端7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6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5的电控装置4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4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6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5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5a: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导通的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各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

相应的反向过水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前置过滤通道首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原水反冲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在前的前置滤胆之后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在后的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过滤反冲模式。

实施例3。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22设置进水管路2、纯水管路20、排放管路8,以及电控装置4;包括反渗透膜滤胆14在内的多个滤胆1依次串接构成过滤通道,其中位于反渗透膜滤胆14前面的前置滤胆串接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并且前置过滤通道首端1a连接进水管路,各前置滤胆或部分或全部是需要反向过水清洗的待反冲滤胆;反渗透膜滤胆14的进水端通过增压泵10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末端1d,其出水管路连接纯水管路20,其排浓水管路21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21a连接排放管路8;另外围绕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多个过水电控阀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且数量相同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或等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或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

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串接的各前置滤胆1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并通过增压泵10输送至反渗透膜滤胆14制水;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8a及其连接的排放管路8出水的反冲通道。

电控装置4通过六组控制导线端子310、320、330、340、350、360分别连接三个反冲电控阀31、32、33,以及三个出水电控阀34、35、36。另外电控装置4还通过一组控制导线端子控制进水电控阀。

出水电控阀34出水端34b连接反冲排放管路8a,出水电控阀34进水端34a连接前置过滤通道中第一个待反冲滤胆11的进水端1a;对应一级待反冲滤胆11的反冲进水电控阀31出水端31b连接第一个待反冲滤胆11出水端1b。

以此类推,对应二、三级待反冲滤胆的两个出水电控阀35、36各自出水端35b、36b分别连接反冲排放管路8a及排放管路8,并且两个反冲进水电控阀32、33各自的出水端32b、33b分别对应连接两待反冲滤胆12、13的出水端1c、1d,以及两个出水电控阀35、36各自的进水端35a、36a分别连接两待反冲滤胆12、13的进水端1b、1c。进水电控阀30位于两待反冲滤胆12、13的进水管路中。

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30导通并控制关闭一组反冲进水电控阀31、32、33和一组出水电控阀34、35、36构成串接的3个前置滤胆11、12、13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电控装置4控制进水电控阀30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按过滤通道过水顺序对待,同下)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8a及排放管路8出水的反冲通道。

电控装置4关闭进水电控阀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31和出水电控阀34对待反冲滤胆11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反冲通道出水。

电控装置4关闭进水电控阀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32和出水电控阀35对待反冲滤胆12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反冲通道出水。

电控装置4关闭进水电控阀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33和出水电控阀36对待反冲滤胆13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反冲通道出水。

该净水器的远程切换方法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7和与远程控制终端7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6,以及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5a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5;远程控制终端7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6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5的电控装置4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4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6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5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5a: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导通的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各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

相应的反向过水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前置过滤通道首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原水反冲模式,或是控制位于在前的前置滤胆之后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在后的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过滤反冲模式。

在实施例2、3中,对于原水反冲模式,采用未经过滤的自来水原水对前置过滤通道中的部分或全部待反冲滤胆进行单独的反向过水“清洗”,将堆积在待反冲滤胆进水侧或渗透在滤料层中的杂质反向退出。此时,进水电控阀设置在待反冲滤胆前面的进水管路中(不仅限于待反冲滤胆进水端)。

对于过滤反冲模式,采用经过在前的前置滤胆过滤(正向过水)后的自来水过滤(正向过水)后杂质较少的自来水,对在后的部分或全部待反冲滤胆进行单独的反向过水“清洗”,将堆积在单个待反冲滤胆进水侧或渗透在滤料层中的杂质反向退出。此时,进水电控阀设置在在前的前置滤胆与在后的前置滤胆之间的管路中,继而当进水电控阀关闭后进水管路中的自来水(原水)能够流经在前的前置滤胆。

进水电控阀或设在第一个前置滤胆的进水端或进水管路中,对应一级或多级原水反冲模式,或设在第一、二级前置滤胆之间的管路中对应二级或二、三级过滤反冲模式,或设在第二、三级前置滤胆之间的管路中对应三级待反冲滤胆的过滤反冲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过滤反冲模式不适用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第一级前置滤胆(位于第一级前置滤胆前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时切断正向过水的水路)。

对于设置2个或3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既可以采用原水反冲模式对部分或全部待反冲滤胆进行反冲清洗,也可以采用过滤反冲模式对在后的1个或2个待反冲滤胆进行反冲清洗。

实施例4。一种用于净水器前置滤胆过滤及反冲通道的远程切换方法,机座22设置进水管路2、纯水管路20、排放管路8,以及电控装置4;包括反渗透膜滤胆14在内的多个滤胆依次串接构成过滤通道,其中位于反渗透膜滤胆前面的滤胆串接构成前置过滤通道并且前置过滤通道首端1a连接进水管路2,各前置滤胆或部分或全部是需要反向过水清洗的待反冲滤胆;反渗透膜滤胆14的进水端通过增压泵10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末端1d,其出水管路连接纯水管路20,其排浓水管路21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21a连接排放管路8;另外围绕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待反冲滤胆设置包括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的进水电控阀和用于控制待反冲滤胆反向过水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及出水电控阀在内的多个过水电控阀3并连接相关水路,其中进水电控阀出水端和位于其后的出水电控阀进水端连通待反冲滤胆的进水端或进水管路,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连接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并且数量相同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或等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或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

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导通并控制关闭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构成串接的各前置滤胆正向过水的前置过滤通道并通过增压泵输送至反渗透膜滤胆制水;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反冲进水电控阀与一个位于该待反冲滤胆前面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自该反冲进水电控阀进水并经连接的待反冲滤胆出水端至进水端,再由出水电控阀出水端和另设连接各出水电控阀出水端的反冲排放管路及其连接的排放管路8出水的反冲通道(参见实施例2、3中的相关内容)。

该净水器的远程切换方法还设置远程控制终端和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和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以及用于控制前置过滤通道过水并位于进水电控阀及在前的前置滤胆之后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与连接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电控装置建立通信联系并发出控制指令信号;电控装置通过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在前置过滤通道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下,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且由导通的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各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

相应的反向过水模式是原水反冲模式和过滤反冲模式的组合模式:电控装置控制位于前置过滤通道首端的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进水电控阀和在前的待反冲滤胆之间的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构成在前级待反冲滤胆的原水反冲模式;电控装置控制进水电控阀和在前级前置滤胆导通正向过水,并控制位于在前级前置滤胆之后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关闭并控制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互连进水端的在后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位于第二级进水电控阀之后且位于在后级待反冲滤胆之前的对应出水电控阀同时导通的过滤反冲模式。

对于设置2个或3个前置滤胆的前置过滤通道,采用原水反冲模式对在前(级)的1个或2个待反冲滤胆进行原水反冲清洗;采用过滤反冲模式对相应在后(级)的待反冲滤胆进行过滤反冲清洗,继而实现对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全部待反冲滤胆的进行反冲清洗。当前置过滤通道3个前置滤胆中的两个待反冲滤胆分别采用原水反冲模式和过滤反冲模式时,可视为采用实施例1或2中两种反冲模式的组合。

在实施例1-4中,电控装置检测处于应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时刻的状态并在确认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后,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一个或多个待反冲滤胆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由导通的反冲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一个或多个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

当机器电控装置处于运行模式的状态,电控装置继续运行至运行模式结束并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后,再控制进水电控阀关闭并导通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一个或多个待反冲滤胆进行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由导通的反冲排放管路排出,直至完成对一个或多个待反冲滤胆的反向过水清洗后自动切换回待运行模式。

所述的远程控制终端,既可以是厂家或经销商设置专用远程控制设备,也可以是作为远程控制终端(或厂家人员或经销商或用户)的智能移动电话。可以通过厂家或经销商设置的远程控制终端,或作为远程控制终端(或厂家人员或经销商或用户)的智能移动电话,对处于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内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状态的净水器中待反冲滤胆或立刻或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反冲清洗操作控制。当厂家人员或经销商或用户采用智能移动电话时则通过app软件进行控制。

所述的“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并保持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既可以采用无线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也可以采用有线互联网联网通信联系。远程控制终端对处于互联网(无线或有线)覆盖范围内并设置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的净水机进行反冲模式的遥控切换。

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和电控装置与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之间既可以分置,也可以组合为一体。

当电控装置通过配置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并检测处于应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时刻的状态处于运行模式的状态时,电控装置延时至电控装置由运行模式的状态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后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

作为改进,还设置控制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运行或关闭的联网开关。

实施例2-4中,所述(一组)反冲进水电控阀的个数也可以少于待反冲滤胆的个数,相应的(一组)出水电控阀的个数等于该组反冲进水电控阀的个数。此时,过滤通道中酶滤胆1中仅有部分滤胆是待反冲滤胆,并且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反冲进水电控阀与出水电控阀分别连接在同一个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和进水端,过滤通道中的每个待反冲滤胆都具备单独反冲功能。

第二种情况:反冲进水电控阀与出水电控阀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待反冲滤胆的出水端和位于出水端前的进水端,即过滤通道中存在不能单独反冲的待反冲滤胆。置于该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端与该出水电控阀进水端之间的各待反冲滤胆被视为一个“多滤料层”的待反冲滤胆。

本案中,考虑到净水器普遍采用多滤料复合滤胆,将不改变过水路径的多个滤胆视为一个滤胆对待,因此相应的两个串接的待反冲滤胆也视为一个“待反冲滤胆”对待。

在“三滤胆全反冲(三个待反冲滤胆)”基础上,如果增加一个滤胆:

相应的机座既可以增加一个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一个出水电控阀,四个待反冲滤胆都具备单独反冲功能。以此类推。

另外,该机座也可以保持原有的结构,而将新增的待反冲滤胆与原有的一个待反冲滤胆串接后仍连接在原有的接口位置上。此时,两个待反冲滤胆被视为一个多滤料层的复合滤胆对待。以此类推。

当新增的滤胆串接在原有的过滤通道末端(最后一个待反冲滤胆后面),并且没有增配一个反冲进水电控阀和一个出水电控阀,则只是增加一个过滤滤胆,具备反冲功能的滤胆仍维持原有的三个。

实施例5。在实施例2-4的基础上,反冲模式针对串接的三级前置滤胆中的作为二、三级前置滤胆的二、三级待反冲滤胆12、13设置相应的过滤反冲模式:二、三级过滤反冲模式或为并接模式或为并串接模式或为串接模式,其中:

对于并接模式(附图3所示结构),在后的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33的进水端均连接位于一、二级前置滤胆11、12之间管路中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进水端,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33的各自的出水端分别连接二、三级待反冲滤胆12、13的出水端,另有相应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35、36各自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与二级待反冲滤胆12之间,以及二、三级待反冲滤胆12、13之间的管路中。

在进水电控阀30及一级待反冲滤胆11导通过水并关闭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34的前提下,电控装置控制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或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和第二级出水电控阀35构成二级待反冲滤胆12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3和第三级出水电控阀36构成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过滤反冲通道。

对于并串接模式(附图4所示结构),在后的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3的进水端连接位于一、二级前置滤胆11、12之间管路中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进水端,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3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的进水端和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出水端,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的出水端连接位于二、三级待反冲滤胆12、13之间的管路并连接第三级出水电控阀36进水端,另外第二级出水电控阀35进水端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与二级待反冲滤胆12之间的管路中。

在进水电控阀30及一级待反冲滤胆11导通过水并关闭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34的前提下,电控装置控制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或依次导通第三、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3、32和第二级出水电控阀35构成二级待反冲滤胆12的过滤反冲通道;或导通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3和第三级出水电控阀36构成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过滤反冲通道。

对于串接模式(附图5所示结构),在后的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的进水端连接位于一、二级前置滤胆11、12之间管路中的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进水端,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3的进水端和二级待反冲滤胆12的出水端,并通过另外串接的第三级进水电控阀38连接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进水端;第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的出水端连接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出水端;相应的第二、三级出水电控阀35、36各自的进水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与二级待反冲滤胆12之间,以及在第三级进水电控阀38与三级待反冲滤胆13之间的管路中。

在进水电控阀30及一级待反冲滤胆11导通过水并关闭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34的前提下,电控装置控制关闭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或导通第二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和第二级出水电控阀35构成二级待反冲滤胆12的过滤反冲通道;或依次导通第二、三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2、33和第三级出水电控阀36构成三级待反冲滤胆13的过滤反冲通道。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前置过滤通道中的一级前置滤胆也设置为待反冲滤胆;相应的反冲模式针对串接的三级前置滤胆中的作为一级前置滤胆的一级待反冲滤胆11设置相应的原水反冲模式,如附图3-5中围绕一级待反冲滤胆11设置的进水电控阀30、第一级反冲进水电控阀31和第一级出水电控阀34。

附图2中所采用的水路结构既可以采用附图3所示的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水路结构模式的纯水机型,也可以采用附图4所示的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水路结构,还可以采用附图5所示的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组合水路结构。

在附图2所示的纯水机型基础上,去除增压泵和反渗透膜滤胆及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净水机型。

在附图1中前置过滤通道采用三级原水反冲水路结构模式的净水机型基础上,还可以参照附图2进行增配改造:通过净水管路9后端依次连接增压泵和反渗透膜滤胆及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将反冲排放管路8a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端的排放管路构成相应三级原水反冲模式的纯水机型。

在附图2中,在电控装置4通过七组控制导线端子分别以相关导线连接进水电控阀和三个反冲电控阀及三个出水电控阀的基础上,对于附图3所示设置并接模式的水路结构,以及附图4所示设置并串接模式的水路结构,电控装置4还设置第八组控制导线端子370并以导线连接第二级进水电控阀37。对于附图5所示设置串接模式的水路结构,电控装置4还设置第八、九组控制导线端子370、380并分别以相关导线连接第二、三级进水电控阀37、38。

实施例6。在实施例1、2、3、4、5的基础上,所述的远程终端为受其控制的各电控装置设定并发出同一控制指令信号;各净水机个体的电控装置通过各自配置的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接收该控制指令信号,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启动针对各自控制的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

当净水机个体的电控装置检测处于应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时刻的状态并在确认处于待运行模式的状态后,启动针对一个或多个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当净水机个体的电控装置处于运行模式的状态,电控装置继续运行至运行模式结束并切换回待运行模式的状态后,再启动针对一个或多个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

虽然“反冲模式”有助于滤胆延长寿命,然而对于设置1-3个前置待反冲滤胆的净水机之反冲模式,需要一个首次反冲的起始时间和与滤胆滤料层对应的二或三个(反冲)时长,以及与下一次反冲的时间间隔,共计3-5个参数需要用户根据使用地及入户自来水水质和与滤胆滤料层对应的反冲时长,以及机器运行频次综合考虑设置既比较麻烦又缺乏经验,尤其是中老年用户不易操作。

上述“远程集中控制反冲”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使用配置水路切换器的净水机用户群体,在机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面对不同水网的入户自来水水质如何确定较好的反冲清洗时间和间隔”的问题:用户不用考虑“何时进行反冲清洗”和“反冲清洗的间隔”的问题,一切都交给厂家或经销商远程处理,并且既没有操作方面的后顾之忧,也无需在机器的运行过程中为此联系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并支付相关费用。

作为远程控制终端的生产厂家在某个型号或所有型号的净水机出厂前就确定了“每周或每月或每季的某些天的指定时刻,如凌晨2时控制电控装置触发连接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指导思想。甚至远程控制终端可以将启动反冲模式的具体时刻预先输入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中。届时,远程控制终端只需发出一个启动反冲模式的指令信号既可以控制四处分布的净水机各自启动反冲清洗模式。

另外,对于一些水质较特殊地区使用的净水机用户,净水机生产厂家也可以授权给各地经销商,让其作为远程控制终端根据所在地自来水管网的水质情况对所销售的净水机设定相应的反冲清洗时间间隔并按时发出启动反冲模式的指令信号。此时,作为远程控制终端的各地经销商发出控制指令信号需要设置相应的限制码,以限制受其控制指令信号的用户范围。

为了便于“远程集中控制反冲”的有序性和和长期性,以及避免各地经销商的不规范操作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优先选择由净水机生产厂家作为远程控制终端对其所生产的净水机进行统一指令控制的模式,并且在产品出厂前就预先完成相关设置工作。

本实施例水的“远程集中控制反冲”方案简单、实用:远程控制终端只需通过互联网发出“反冲”指令信号;凡设置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和电控装置与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以及电控反冲装置的净水机都可以接收并启动相应的反冲模式(不存在身份识别问题,而且控制内容也简单)。该技术方案既适用于采用“远程集中控制反冲”方案的新机型也适用于已销售的老机型升级改造。

对于已销售数以千万台计的各品牌净水机老旧机型而言,通过增设相关的过水电控阀并以软管连接成附图1-5中的水路切换结构,并对原有的电控装置进行升级改造使之设置并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控制反冲电路的功能,再配置互联网通信接收装置便完成升级改造,继而可以接收远程控制终指令信号并启动相应的反冲模式。

净水机与一般家电产品不同:首先是机器的功能(过滤运行模式)没变;其次是作为核心部件的滤胆又是周期性更新(不存在过时、老化问题),因此在新的过滤技术出现之前,通过升级改造使净水机增加“过滤反冲”功能,实现在重要功能方面的升级换代。

该升级改造模式适应面广。由于老旧机器内部大多采用软管连接,增置的过水电控阀可以“见缝插针”不易受机器结构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远程控制终端为受其控制的所有电控装置设定同一控制指令信号”中的“远程控制终端”,是指净水机生产厂家或经销商。

实施例7。在实施例1、2、3、4、5、6的基础上,所述的电控装置设置手动启动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直排反冲按键开关;按下该直排反冲按键开关,电控装置或立即或根据预设的时间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电控装置导通相关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对各待反冲滤胆按序进行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并由排放管路排出。

净水器用户可以通过直排反冲按键开关控制电控装置或者立即或者根据预设的时间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经排放管路),继而实现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自控反冲切换模式处理。

实施例8。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的反冲排放管路与净水管路9或纯水管路20之间连接前出水电控阀(未示出);所述的排放管路8中设置排放电控阀(未示出);按下该直排反冲按键开关,并在“立即启动”和“预设时间启动”两种启动模式中选择“立即启动”模式,即立即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电控装置控制关闭排放电控阀并导通前出水电控阀,反冲排放管路中含有杂质的清洗水进入前出水电控阀进水端,再由其出水端及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排出,使得反冲效果可视化。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的时间”包含预设的时刻或预设的时段,即所述的“预设的时间”既可以是预设的某一时刻,也可以是预设的某一时间段(时段)。如电控装置根据所配置的时钟确定。在即将到来的某一时刻,或者在间隔的某一时间段后,或者在间隔的某一时间段后的指定时间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

在直排控制反冲电路启动并运行直排反冲控制程序过程中,电控装置不能启动运行模式(机器不能运行)。电控装置结束直排反冲控制程序后自动转入对应过滤通道的待运行状态。

实施例9。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还设置时长调节按键;该时长调节按键根据入户自来水的水质对直排反冲控制程序中的定时长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考虑到不同水源地水质的各异,即便同一类型机器使用效果也不同。随着机器过滤通道运行时间的延续,滤胆截留杂质各异的情况越发明显,原设定的定时长参数难以保证达到原厂根据所在地水质模拟实验的反冲效果,因此,通过适当调整反冲时间,使采用当地水质的净水机能具有较好的反冲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的时间”既可以是预设的某一时刻,也可以是预设的某一时段。如以厂家为代表的远程控制终端确定每周或每月或每季的指定日期的指定时间,或者电控装置根据机器启用后所配置的时钟确定。在即将到来的某一时刻,或者在间隔的某一时段后,或者在间隔的某一时段后的指定时间启动针对各待反冲滤胆的直排反冲控制程序。

所述的“逐一定时长的单独反向过水清洗”是指针对每一个待反冲滤胆(含介于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之间的待反冲滤胆),根据其滤料层结构情况设置相应的反冲时段即“定时长(定时段)”。用于各待反冲滤胆的基准反冲时段即基准的“定时长”既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在“远程集中控制反冲”的技术方案为使用配置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净水机用户群体设定“统一”的反冲时间和间隔的基础上,用户个体通过时长调节按键对“定时长”参数进行调节以适用各自的入户自来水水质,反冲效果更好。

作为改进,“该时长调节按键或针对直排反冲控制程序中的定时长参数进行调节控制”的优选模式是将定时长参数的调节预设为对应不同水质,如常规tds值的地表水质(对应作为基准的“定时长”)、低tds值的地下水质(对应较短时长)、高tds值的高硬度水质(对应较长时长)的多档模式,以便于用户根据使用环境通过时长调节按键选择,实现对定时长参数进行调节控制。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6、7的组合方案是本案的最优实施模式。

实施例10。在上述实施例1、2、3、4、5、6、7、8、9的基础上,所述的电控装置设置控制启动预设排气控制程序的排气开关;按下该排气开关启动电控装置的排气控制程序:电控装置按序逐一短时长导通各前置滤胆进水端或出水端或进、出水端连接的相关过水电控阀,控制进水管路的进水流经前置滤胆的一端或两端再由导通的末端管路流出将前置滤胆安装过程中前置滤胆及相关管路中的空气排出;该末端管路或是净水管路或是反冲排放管路;电控装置结束排气控制程序后自动切换至待运行模式。

针对“排气控制程序”,所述的“短时长”是对于“直排反冲控制程序”所涉及的“定时长”而言,两者所对应的时长相差甚远。具体时长视滤胆的大小及滤料层而定。一般情况下,基准的“短时长”以秒为单位设置时长,并且少于30秒;基准的“定时长”以分钟为单位设置时长。

鉴于滤胆安装过程中有空气进入过滤通道中影响水流在过滤通道中的流动,甚至阻断水流流动。因此,必须将空气排出才能确保机器正常运行。

电控装置既可以按前置过滤通道中各待反冲滤胆的前、后排列顺序逐一导通各待反冲滤胆所连接的两个电控阀(进水电控阀或反冲进水电控阀,出水电控阀)将机座进水管路中的自来水引入反冲排放管路继而由后续导通的末端管路排出。将包括滤胆水口在内的相关过水管路中的空气,以下列过水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模式排出机外:

当采用进水电控阀和位于第一个待反冲滤胆进水侧的第一个出水电控阀路径模式时,可对进入过滤通道中第一个待反冲滤胆进水侧的空气进行排气处理。

另外,当采用进水电控阀和第二个出水电控阀(第二个待反冲滤胆的进水侧)的路径模式时,可以对进入过滤通道中第一个待反冲滤胆进、出水侧的空气进行排气处理。

当采用连接某一待反冲滤胆进、出水侧的反冲进水电控阀和出水电控阀的路径模式时,可以对进入过滤通道中某一待反冲滤胆进行正向过水,将置于待反冲滤胆滤料层进水侧和滤料层及出水侧的空气进行排气处理。以此类推。

当采用连接某一待反冲滤胆进、出水侧的出水电控阀和反冲进水电控阀的路径模式时,可以对进入过滤通道中某一待反冲滤胆进行反向过水,将置于待反冲滤胆滤料层出水侧和滤料层中间及进水侧的空气进行排气处理。以此类推,尤其适用于最后一个待反冲滤胆的出水侧空气的排出。

对于过滤反冲模式或原水反冲与过滤反冲的组合模式,在上述原水反冲模式排气通道原理基础上,电控装置可以参照附图3-5所示的水路示意图,控制相关的过水电控阀以水流挤压前置滤胆及管路中的空气并将其排出机外。

末端管路优选反冲排放管路。对于设置排放管路的机型,反冲排放管路连接排放管路。

通过对上述各排气路径模式的选择组合构成一套针对各连接水路切换电控阀并且可能进入空气的活接水口(包括滤胆水口)进行排气操作的“排气控制程序”。至于切换控制顺序优先选择由前向后的顺序,利用进水管路的自来水管压进行逐级过水排气。需要说明的是,“排气控制程序”不限于滤胆的出水侧至进水侧的反向过水路径,还可以是进水侧至出水侧的正向过水路径,或者不经过滤胆滤料层的过水路径。

实施例11。在上述实施例1、2、3、4、5、6、7、8、9、10的基础上,所述的机座22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上置控制模块和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之过水管路的下置滤胆仓,以及活接装置和检测开关;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且触发检测开关给出相应的检测及控制信号:确认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且两部件各自的上、下对接水口对接到位后启动电控装置的排气控制程序。

净水器采用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的结构是较理想的机座模式。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活接装置至少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五者之一的装置,均为常规的现有技术,因此本案中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过滤通道中可以在下述三种结构模式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

第一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

净水器的上置控制模块放置过水控制部件并设置连通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及向下的上对接水口;所述的二水口滤胆为设置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滤胆;在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相互密封对接。即:

滤胆壳体上部设置“两向上水口”结构的滤胆,通过其下部设置紧固装置与下置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过水管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密封连接构成过滤通道的活接过水管路。

第二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

净水器的上置控制模块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及过水管路;所述的下置滤胆仓底面上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及过水管路;所述的滤胆分别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和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即异向水口);在滤胆通过固定装置与下置滤胆仓底面上后,该滤胆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下置滤胆仓底面向上的下插接水口及过水管路相互密封对接;在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相互密封对接构成过滤通道的活接过水管路。

本实施例中,将上述两种滤胆水口结构模式(“两向上水口”和“异向水口”)都视为“各滤胆通过上部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的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及连接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密封连接”的结构模式所覆盖的滤胆水口结构模式。

第三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

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包括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在二同向水口附近的紧固装置与下置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二同向水口属于两个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下置滤胆仓底面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下置滤胆仓底面的过水管路连接构成过滤通道。

另外,过水管路也可以参照上述三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将滤胆视为过水管路),或设置在上置控制模块上,或分别设置在上置控制模块和下置滤胆仓底面上,或设置在下置滤胆仓底面上。采用第一、二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时,连接上、下对接水口的过水管路是活接过水管路。

对于三水口滤胆,如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既可视为在第一、二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中的“两向上水口”或者“异向水口”的基础上增设一个水口,也可视为在第三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中的二同向水口的基础上增设一个水口。

对于上述第一、二种过滤通道连接模式,每次脱开上置控制模块后,都会遇到过滤通道的“排气问题”。因此,经常需要使用便捷的技术手段应对。

实施例12。在上述涉及反渗透膜滤胆的实施例及其改进实施例的基础上,反渗透膜滤胆14排浓水管路21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21a出水端连接排放管路8和反冲排放管路8a,并且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21a出水端另外连接设置入水电控阀和回水电控阀之蓄水箱的排浓水回用系统(未示出),将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排出的排浓水存储在蓄水箱中,此时排放管路8另设的排放电控阀(未示出)关闭。增压泵10通过回水电控阀出水管路间歇抽取蓄水箱中的排浓水加以二次利用:增压泵通过回水电控阀出水管路抽取蓄水箱内的排浓水致使排浓水水位下降至下限后,电控装置关闭回水电控阀,控制增压泵改由导通的前置过滤通道进水;随反渗透膜滤胆制取纯水的过程,蓄水箱内的排浓水水位相应上升至可用范围后,增压泵再次切换通过导通的回水电控阀抽取蓄水箱内排浓水制水并关闭前置过滤通道,以此循环往复运行。

当回用的排浓水导致进入反渗透膜滤胆的水tds值过高时,相应的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的tds值也相应过高。此时,电控装置控制关闭入水电控阀并导通排放电控阀。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端排出的排浓水改由经过导通排放电控阀排出排放管路8。

连通前置过滤通道的增压泵10进水端,与蓄水箱出水口之间既可以通过回水电控阀连接,还可以通过回水电控阀和另设的回水泵连接。净水管路9既可以设置在增压泵10的进水端,也可以设在增压泵的出水端。

当增压泵10进水端与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回水电控阀连接时,增压泵10通过回水电控阀抽取蓄水箱出水口的排浓水,或供给其出水端连接带控制阀的净水管路(未示出)或供给反渗透膜滤胆。

当增压泵10进水端与蓄水箱出水口之间通过回水电控阀和另设的回水泵连接时,增压泵10通过回水电控阀抽取蓄水箱出水口的排浓水供给反渗透膜滤胆。回水泵用于向增压泵进水管路连通带控制阀的净水管路(未示出)供水。

本案中,既可以采用实施例2、4、5、6、7、8的组合方案,也可以采用实施例3、4、5、6、7、8的组合方案,其中优选后者。此时,实施例6中所述的下置滤胆仓采用u型滤胆仓结构,并利用各滤胆与u型滤胆仓结构之间的空隙空间作为蓄水箱(仓)并设置分别连接入水电控阀和回水电控阀的进、出水口。

鉴于纳滤膜滤胆属于反渗透膜滤胆的一个分支。本案中,反渗透膜滤胆既可以是反渗透膜滤胆也可以是纳滤膜滤胆。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检测净水管路导通或关闭的检测部件;该检测部件或是水压力开关,或是流量开关,或是流量传感器,或是微动开关或是光电开关或是电路开关。既可以通过水压力开关或流量开关或流量传感器直接检测净水管路是否有水流过判断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导通或关闭,也可以通过微动开关或光电开关或电路开关检测净水管路中的承压控制阀是否处在导通或关闭的位置,或者电控阀门的电路是否导通,间接判断检测净水管路是否有水流过判断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导通或关闭,继而为实施实施例1-4为代表的技术方案过程中直排反冲控制程序的启动提供前提条件。上述检测部件及相关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导通或关闭的检测、判断方法采用公知常识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