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2150发布日期:2020-11-04 00:0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凝胶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气凝胶又称为干凝胶。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气凝胶。如明胶、阿拉伯胶、硅胶、毛发、指甲等。气凝胶也具凝胶的性质,即具膨胀作用、触变作用、离浆作用,气凝胶是一种低密度多孔材料,具有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和开放性纳米级多孔结构,具有低导热系数、高折射率、高孔隙率、高透光性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声学、光学、吸附催化、节能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气凝胶薄膜也具有这些优异的特点,特别是在保温节能玻璃,墙体保温,隔音降噪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对反应物料进行自动搅拌,以及难以对反应物料的温度进行宏观控制,导致现有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的反应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解决了制作气凝胶薄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一反应腔的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表面包裹有隔热膜,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进料口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口盖,所述进料口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第一反应腔的表面开设有过渡口,所述过渡口表面贯穿有闸板,所述闸板的表面设置有闸阀,所述过渡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二反应腔表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二反应腔的表面贯穿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贯穿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设置有旋转桨。

优选的,所述旋转桨的数量为个,所述旋转桨分布在旋转轴的表面四周。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分布在进料口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的设置在第一反应腔的左、右与底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反应腔的表面与加热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腔通过过渡口与第二反应腔连接,所述过渡口开设在第一反应腔与第二反应腔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通过连接管与电机连接,所述连接柱与连接管为空芯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通过旋转浆与物料之间的接触,从而在搅拌过程中加快反应物料之间的融合速度,使反应过程加快,以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第一反应腔的内壁设置加热管,从而可通过加热管对第一反应腔内部的反应物料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加快反应物料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第一反应腔;2进料口;3进气口;4进料口盖;5手柄;6加热管;7隔热膜;8控制器;9电机;10连接管;11连接柱;12旋转轴;13旋转桨;14第二反应腔;15出料口;16过渡口;17闸板;18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气凝胶膜材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腔1,第一反应腔1的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进料口2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口3,第一反应腔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6,加热管6的表面包裹有隔热膜7,加热管6的一端连接有控制器8,进料口2的顶部安装有进料口盖4,进料口盖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柄5,第一反应腔1的表面开设有过渡口16,过渡口16表面贯穿有闸板17,闸板17的表面设置有闸阀18,过渡口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反应腔14,第二反应腔14表面开设有出料口15,第二反应腔14的表面贯穿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连接柱11的表面贯穿有旋转轴12,旋转轴12的表面设置有旋转桨13。

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浆与物料之间的接触,从而在搅拌过程中加快反应物料之间的融合速度,使反应过程加快,以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第一反应腔的内壁设置加热管,从而可通过加热管对第一反应腔内部的反应物料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加快反应物料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提高反应效率,以便融化固体原料,通过进气口3分布在进料口2的左右两侧,两个料口2相互对称,方便了气进入反应腔内,通过第一反应腔1结合过渡口16与第二反应腔14连接,过渡口16开设在第一反应腔1与第二反应腔14的表面,配合闸板17与闸阀18可控制过渡口16的开合。

具体的,旋转桨13的数量为4个,旋转桨13分布在旋转轴12的表面四周,通过旋转桨13的数量为4个,旋转桨13分布在旋转轴12的表面四周,用来更好的融合气凝胶。

具体的,进气口3分布在进料口2的左右两侧,通过进气口3分布在进料口2的左右两侧,方便了气进入反应腔内。

具体的,加热管6的设置在第一反应腔1的左、右与底部,控制器8设置在第一反应腔1的表面与加热管6连接,通过加热管6的设置在第一反应腔1的左、右与底部,通过设置加热管6,通过加热管6对物料的加热作用可使固体原料融化,方便原料与气的融合。

具体的,第一反应腔1通过过渡口16与第二反应腔14连接,过渡口16开设在第一反应腔1与第二反应腔14的表面,通过第一反应腔1结合过渡口16与第二反应腔14连接,过渡口16开设在第一反应腔1与第二反应腔14的表面,配合闸板17与闸阀18可控制过渡口16的开合。

具体的,旋转轴12通过连接管10与电机9连接,连接柱11与连接管10为空芯状,通过旋转轴12通过连接管10与电机9连接,连接柱11与连接管10为空芯状,可通过电机9带动旋转轴12与旋转桨13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使用时,通过电机9以及加热管6的输入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进料口2加入原料进入第一反应腔1,通过加热管6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固体原料进行融化,然后通过闸阀18打开闸板17将原料从过渡口16流入第二反应腔14,在第二反应腔14内底部设置有制造气凝膜基材上,通过电机9带动旋转轴12与旋转桨13转动,将原料与气体搅拌融合,通过静置与旋转桨13旋转形成的风进行干燥形成气凝膜,反应完成后从出料口15出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