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4634发布日期:2020-11-10 12:3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台。



背景技术:

实验台是医院、学校、化工厂、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验检测及存放仪器所使用的平台,尤其是是在化学领域,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在实验台上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现有技术中,用于化学实验的实验台,结构多样,种类繁多,以满足不同实验场合的需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化学实验台,通常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由于化学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实验器具,如烧杯、漏斗、试管等,在使用之后都需要清洗和晾干,故现有的化学试验台通常设置有一个较大的水池,水池旁设置有水龙头,以便清洗实验器具,然而水池会占用实验台较大的空间,导致实验过程中可用的实验台面积较小,不便于进行实验;2、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有液体滴落、溢出、流出或飞溅到实验台上,需要实验人员手动擦拭干净,以保持实验台的清洁,这个过程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在擦拭的过程中碰倒实验器具,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化学实验台,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池处的空间,以便增加实验台的可用面积,而且可以自动排走实验台表面的液体,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化学实验台,包括台面和用于支撑台面的支撑架,所述台面设置有开口和第一盖板,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排污口及用于进水的进水口,所述水槽内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通过软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升降机构用于调节水龙头的高度,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台面和/或支撑架,第一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开口,且封闭所述开口后,第一盖板的上表面与台面的上表面平齐。本方案中,通过升降机构调节水龙头的高度,在需要利用水槽进行清洗化学试验器械时,打开第一盖板露出水槽,利用升降机构将水龙头调节到高于台面的位置处,以便利用水龙头向下流出的水清洗化学试验器械;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需使用水龙头和水槽,此时,可以利用升降机构将水龙头调节到低于台面的位置处,并盖上第一盖板,从而封闭所述开口,使得整个台面的上表面都可以被利用,从而有效增加台面的可用面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套筒、支撑杆及用于锁紧支撑杆与套筒的锁紧螺母,所述套筒竖直固定于水槽内,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于套筒内,并与套筒构成移动副,所述水龙头设置于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调节锁紧螺母,可以调节支撑杆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达到调节水龙头高度的目的。

为便于收纳第一盖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盖板的凹槽,所述凹槽竖直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凹槽两端的侧壁分别竖直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圆柱销,所述开口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盖板的台阶。本方案中,所述第一盖板可以完全收纳于所述凹槽内,并位于所述水槽的一侧,在需要封闭水槽时,可以将第一盖板沿竖直方向从凹槽中拉出,在这个过程中,圆柱销在滑槽内移动,滑槽对第一盖板起到导向的作用,当第一盖板被拉伸到最高处时,圆柱销移动到滑槽的顶部,此时,将第一盖板转动90度,使得第一盖板可以平放在所述台阶上即可,此时,第一盖板的上表面正好与台面的上表面平齐,以便进行实验。

为实现台面的自动排水功能,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台面还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通过连通口与所述水槽相连通,且排水槽的底面向着水槽的方向倾斜;排水槽的边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盖板的台阶,所述第二盖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台阶,且第二盖板的上表面与台面的上表面平齐,第二盖板设置有若干按二维阵列方式排布的漏水孔。在实验过程中,当台面上有液体时,液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漏水孔进入排水槽中,并由排水槽和连通口引流到水槽中,从而实现自动排水功能,使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台面上几乎没有液体残留,也不需要人为手动定期擦拭台面,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有若干按二维阵列方式排布的漏水孔。以便实现自动排水功能。

为便于打开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的边缘处、凹槽的边缘处和/或排水槽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凹陷孔。通过设置凹陷孔可以方便的打开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为扩展台面的可用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台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化学实验所需的器具及化学试剂等可以放置在支撑板上,以方便实验时取用。

为便于晾干清洗后的实验器具,进一步的,所述立板一侧对应所述水槽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夹持清洗后的试验器械;且所述立板与水槽之间的台面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水槽相连通,引流槽的底面为倾斜面。清洗后的实验器具,可以放置在夹持部件处,利用夹持部件约束实验器具,而从实验器具滴落的水可以直接落在引流槽内,并经由引流槽自动流入水槽中,既便于晾干实验器具,又不会打湿台面。

为便于夹持如试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吸管等长条形易碎实验器具,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支撑座和支撑环,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板,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相连,所述支撑环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台面;或,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支撑座和两个弹性夹片,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板,所述两个弹性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支撑座的另一端,沿远离支撑座的方向,两个弹性夹片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采用这两种结构的夹持部件,可以方便的夹持如试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吸管等长条形实验器具,既便于晾干,又可以有效防止损坏这些实验器具。

为便于晾干试管等一端封闭的实验器具,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内竖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试管等一端封闭的实验器具可以倒扣在支撑柱上,既便于晾干,又可以自动引流液体。

为防止台面上的试管架倾倒,进一步的,所述立板与排水槽之间的台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试管架的底板相适配,用于与试管架的底板构成移动副。在本方案中,试管架的底板可以卡在导向槽内,并可以沿导向槽移动,不仅更便于使用试管架,而且利用导向槽为试管架提供约束,可以有效防止台面上的试管架倾倒。

进一步的,所述台面的下方还设置有若干储物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化学实验台,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池处的空间,以便增加实验台的可用面积,而且可以自动排走实验台表面的液体,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2、本化学实验台,结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的晾干清洗后的实验器具,尤其适用于试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吸管等长条形易碎实验器具。

3、本化学实验台,可以根据需要将试管架移动到更加方便、顺手的位置处,而且不会出现试管架倾倒或跌落台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盖板处于收纳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盖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去掉的第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横截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中,采用弹性夹片时的局部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化学实验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记说明

台面101、支撑架102、储物柜103、

水槽201、排污口202、软管203、水龙头204、套筒205、支撑杆206、锁紧螺母207、台阶208、

第一盖板301、圆柱销302、凹槽303、滑槽304、

第二盖板401、排水槽402、连通口403、漏水孔404、

凹陷孔501、

立板601、支撑板602、

引流槽701、支撑柱702、

支撑座801、支撑环802、弹性夹片803、

导向槽901、试管架902、底板9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7,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化学实验台,包括台面101和用于支撑台面101的支撑架102,所述台面101设置有开口和第一盖板301,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水槽201,所述水槽201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排污口202及用于进水的进水口,所述水槽201内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水龙头204,所述水龙头204通过软管203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升降机构用于调节水龙头204的高度,所述第一盖板301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台面101和/或支撑架102,第一盖板301用于封闭所述开口,且封闭所述开口后,第一盖板301的上表面与台面101的上表面平齐,以便在台面101上进行实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调节水龙头204的高度,在需要利用水槽201进行清洗化学试验器械时,打开第一盖板301露出水槽201,利用升降机构将水龙头204调节到高于台面101的位置处,以便利用水龙头204向下流出的水清洗化学试验器械,非常的方便;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需使用水龙头204和水槽201时,可以利用升降机构将水龙头204调节到低于台面101的位置处,并盖上第一盖板301,从而封闭所述开口,使得整个台面101的上表面都可以被利用,从而有效增加台面101的可用面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可以理解,所述升降机构有多种实方式,作为优选,如图1-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套筒205、支撑杆206及用于锁紧支撑杆206与套筒205的锁紧螺母207,所述套筒205竖直固定于水槽201内,所述支撑杆206的下端设置于套筒205内,并与套筒205构成移动副,所述水龙头204设置于支撑杆206的上端。通过调节锁紧螺母207的松/紧,可以调节支撑杆206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达到调节水龙头204高度的目的。

为便于收纳第一盖板301,进在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架102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盖板301的凹槽303,如图1-图4所示,所述凹槽303竖直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凹槽303两端的侧壁分别竖直设置有滑槽304,所述第一盖板3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304相适配的圆柱销302,所述开口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盖板301的台阶208。第一盖板301可以完全收纳于所述凹槽303内,并位于所述水槽201的一侧,如图1所示,在需要封闭水槽201时,可以将第一盖板301沿竖直方向从凹槽303中拉出,在这个过程中,圆柱销302在滑槽304内移动,滑槽304对第一盖板301起到导向的作用,当第一盖板301被拉伸到最高处时,圆柱销302移动到滑槽304的顶部时,将第一盖板301转动90度,使得第一盖板301可以平放在所述台阶208上即可,这转动的过程中,圆柱销302在滑槽304的顶部转动,当第一盖板301方平之后,第一盖板301的上表面正好与台面101的上表面平齐,如图2及图4所示,以便进行实验。

为实现台面101的自动排水功能,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二盖板401,所述台面101还设置有排水槽402201,所述排水槽402201通过连通口403与所述水槽201相连通,且排水槽402201的底面向着水槽201的方向倾斜,如图3所示;排水槽402201的边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盖板401的台阶208,所述第二盖板401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台阶208,且第二盖板401的上表面与台面101的上表面平齐,第二盖板401设置有若干按二维阵列方式排布的漏水孔404,如图1-图3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当台面101上有液体时,液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漏水孔404进入排水槽402201中,并由排水槽402201和连通口403引流到水槽201中,从而实现自动排水功能,使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台面101上几乎没有液体残留,也不需要人为手动定期擦拭台面101,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理解,漏水孔404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只要不影响实验器械平稳的放置在台面101上即可,而漏水孔404的可以优先采用圆形、长条形等,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同样的,所述第一盖板301也可以设置有若干按二维阵列方式排布的漏水孔404,以便实现自动排水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为便于打开第一盖板301和第二盖板40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开口的边缘处、凹槽303的边缘处和/或排水槽402201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凹陷孔501,如图1-图3所示,通过设置凹陷孔501,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打开第一盖板301和第二盖板401。

为扩展台面101的可用空间,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台面101的一侧还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立板601,所述立板601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支撑板602,如图1-图3所示,化学实验所需的器具及化学试剂等可以放置在支撑板602上,以方便实验时取用。

可以理解,本化学实验台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二盖板401及与之相适配的排水槽402201,如图1-图3所示,当包括两个第二盖板401及与之相适配的排水槽402201时,所述水槽201设置于两个第二盖板401及排水槽402201中间的位置处。

实施例2

为便于晾干清洗后的实验器具,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化学实验台中,所述立板601一侧对应所述水槽201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夹持清洗后的试验器械;且所述立板601与水槽201之间的台面101设置有引流槽701,所述引流槽701与水槽201相连通,引流槽701的底面为倾斜面,如图1-图3所示。清洗后的实验器具,可以放置在夹持部件处,利用夹持部件约束实验器具,而从实验器具滴落的水可以直接落在引流槽701内,并经由引流槽701自动流入水槽201中,既便于晾干实验器具,又不会打湿台面101。

所述夹持部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夹持器具等,而为便于夹持如试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吸管等长条形易碎实验器具,这些实验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都不便于放置,通常直接放置在桌面,容易损坏;故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支撑座801和支撑环802,所述支撑座801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立板601,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802相连,所述支撑环80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台面101,如图1、图5所示,使得支撑环802的环面向上,试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吸管等长条形易碎实验器具,可以穿过支撑环802,从而套设在支撑环802上,以便晾干;可以理解,各夹持部件中支撑环802的大小可以不同,以便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另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支撑座801和两个弹性夹片803,所述支撑座80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板601,所述两个弹性夹片803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支撑座801的另一端,沿远离支撑座801的方向,两个弹性夹片80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例如,两个弹性夹片803可以构成未完全封闭的环形,如图1、图6所示,采用这种结构的夹持部件,可以方便的将,如试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吸管等长条形实验器具卡入两个弹性夹片803之间,利用两个弹性夹片803之间的弹力夹紧实验器具,既便于晾干,又可以有效防止损坏这些实验器具。

为便于晾干试管等一端封闭的实验器具,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引流槽701内竖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702,如图1-图3所示,试管、烧杯等一端封闭的实验器具可以倒扣在支撑柱702上,既便于晾干,又可以自动引流液体。

为防止台面101上的试管架902倾倒,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立板601与排水槽402201之间的台面101设置有导向槽901,所述导向槽901与试管架902的底板903相适配,用于与试管架902的底板903构成移动副。作为举例,所述导向槽9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凸字形结构,以便卡住试管架底板903的两个侧边缘,如图7所示,通过将试管架902的底板903卡在导向槽901内,使得试管架902可以沿导向槽901移动,不仅可以将试管架902移动到台面101的不同位置处(因为台面101通常较长),从而更便于使用试管架902,而且可以利用导向槽901为试管架902提供约束,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台面101上的试管架902倾倒、跌落。

如图1-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台面101的下方还设置有若干储物柜103,以便存放试验器具、实验试剂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