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7338发布日期:2021-06-11 19:2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沉淀池。



背景技术:

二次沉淀池位于曝气池之后,是进行泥水分离为尾水排放做好保障和污泥回流的场所,二次沉淀池被广泛的使用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它利用混合液体中的污泥或各种悬浮物的自身重量,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沉淀,然后集中除去水中的污泥和各种悬浮物,达到固液分离污水净化的目的。

目前,二次沉淀池内通常设有进水区、沉淀区、污泥区以及出水区,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进水区底部还设有收集污泥的污泥斗,池底的污泥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因此,在池体内设有刮板,并通过安装在池体顶部的刮泥小车可以驱动刮板滑动,从而将池体内的污泥刮动至污泥斗处,完成将污泥排出池外。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池体底部的污泥由于在污泥沉淀的过程中被上方的污泥积压,导致池体底部的污泥形成硬质泥块,难以被清理干净,直接使用刮板的清理效果比较差,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长期积压污泥难以被清理造成的清理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沉淀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二次沉淀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沉淀池,包括设于池体前部的进水区;设于池体后部的出水区;设于池体底部且位于进水区与出水区之间的污泥区;设于污泥区上方的沉淀区;设于进水区底部用于装载污泥的污泥斗;设于污泥区内且延伸方向垂直于池体长度方向的刮板;设于池体内且位于刮板与污泥斗之间、延伸方向与刮板延伸方向一致的钢丝毛刷辊;设于池体顶部用于驱动刮板滑动的第一刮泥小车;设于池体顶部用于驱动钢丝毛刷辊滑动的第二刮泥小车;以及设于第二刮泥小车一侧用于驱动钢丝毛刷辊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启动第二刮泥小车驱动钢丝毛刷辊朝着污泥斗方向运动,并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使得钢丝毛刷辊在池体底部进行滚动,从而使得积压在池体底部的污泥发生松动,并经过一定的静止时间后,再通过启动第一刮泥小车驱动刮板朝着污泥斗方向进行刮动,污泥经过钢丝毛刷辊的搅松作用后,增强了刮板刮动的顺畅,使得污泥区内污泥的清理效果变得更好。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刮泥小车靠近第一刮泥小车一侧且延伸方向与钢丝毛刷辊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安装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底部靠近池体两侧壁处且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板的连接杆;开设于连接杆远离第一安装板一端且供钢丝毛刷辊端部穿插转动的通孔;安装在第一安装板顶部靠近池体一侧壁且输出轴穿出第一安装板的电机;安装在电机输出轴端部且位于池体侧壁与连接杆之间、延伸方向与第一安装板相垂直的转轴;安装在转轴远离电机输出轴一端的主动锥齿轮;以及安装在钢丝毛刷辊靠近转轴一端且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的从动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电机驱动输出轴转动,从而使得转轴35带动主动锥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锥齿轮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进行转动,使得驱动钢丝毛刷辊实现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的,所述第一刮泥小车一侧设有驱动刮板进行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刮泥小车一侧的第二安装板;安装在刮板顶部两端且延伸方向垂直于刮板延伸方向的升降杆;安装在升降杆远离刮板一端且垂直于升降杆延伸方向的承托块;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板顶部且活塞杆与承托块底部相连接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刮板朝向污泥斗方向刮动从而完成一次刮动后,设置的升降组件能够使得在刮板往出水区方向移动以恢复原位时,减少与池体底部的污泥进行接触并将污泥往回推的情况,降低刮板往复刮动时刮动清理的次数。

可选的,所述刮板顶部安装有与水流方向呈预定倾斜角度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挡板能够有效阻挡被刮板的运动搅动上浮的污泥,保证刮板的清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安装有防泥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溢流口能欧有效减少刮动过程中水流对刮板与挡板移动产生阻力,使得刮板与挡板移动的更加顺畅,而设置的防泥网在不影响溢流口的效果下,能够增强对水流中污泥的阻挡效果。

可选的,所述排水区靠近沉淀区一侧安装有出浮槽,所述升降杆之间且位于挡板上方安装有去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出浮槽在排水区一侧能够利用水流方向使得漂浮在污水池表面的的漂浮物顺着水流流入出浮槽内,而设置的去浮板则能够在第一刮泥小车的驱动下,充分利用刮板朝着出水区移动的时间,将漂浮物推动至出浮槽内,加快对漂浮物的清理速度,进一步增大本申请的实用性。

可选的,所述去浮板底部朝向出水区一侧安装有多根延伸方向垂直于去浮板延伸方向的插浮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插浮杆能够将漂浮物限制在插浮杆之间,减少漂浮物从去浮板底部穿过的情况,从而增大对漂浮物的清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刮板底部朝向污泥斗一侧设置有朝向污泥斗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斜面能够增强刮板对污泥的刮动效果,从而增强对池体底部的清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设置的钢丝毛刷辊能够有效对池体底部的污泥进行松动,而设置的驱动组件则驱动钢丝毛刷辊转动,进一步加强对池体底部的污泥的松动效果,并且在第二刮泥小车的驱动作用下,对池体底部的污泥进行大范围的松动,继而使得刮板刮动时更加顺畅,清理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10、进水区;11、出水区;12、污泥区;13、沉淀区;14、污泥斗;15、穿孔墙;2、刮板;20、第一刮泥小车;21、第二安装板;22、升降杆;23、承托块;24、气缸;3、钢丝毛刷辊;30、第二刮泥小车;31、第一安装板;32、连接杆;34、电机;35、转轴;36、主动锥齿轮;37、从动锥齿轮;4、挡板;40、溢流口;41、防泥网;5、出浮槽;50、去浮板;51、插浮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二次沉淀池。参照图1,沉淀池包括池体1以及污泥斗14,其中,池体1包括有四大区域,分别为设置在池体1前部的进水区10、设置在池体1后部的出水区11、设置在池体1底部且位于进水区10与出水区11之间的污泥区12以及设置在污泥区12上方的沉淀区13,池体1靠近进水区10一侧设有进水口,并在进水区10与沉淀区13之间设有穿孔墙15,以便使得水流均匀分流进入沉淀区13,出水区11与沉淀区13之间设有出水渠,而污泥斗14则设置在进水区10底部,且位于进水口与穿孔墙15之间。

当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池体1,沿进水区10进水截面均匀分流进入沉淀区13,然后缓慢地流向出水区11,水中的颗粒沉于池体1底部的沉淀区13,需要定期将堆积的污泥排出池外,因此,在池体1底部沉淀区13设置有刮板2,刮板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池体1的长度方向,同时,在池体1顶部安装有第一刮泥小车20,第一刮泥小车20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池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壁,第一刮泥小车20可驱动刮板2进行往复滑动。此外,为了增加刮板2的清理效果,本实施例的刮板2朝向污泥斗14一侧的底面为斜面,使得刮板2在刮泥时,能够有效对污泥进行刮除。

由于刮板2对污泥进行清理时,存在池体1底部的污泥难以被清理干净的问题,需要在刮动污泥前对污泥进行松动处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池体1底部沉淀区13设置有钢丝毛刷辊3,钢丝毛刷辊3位于刮板2与污泥斗14之间,钢丝毛刷辊3的延伸方向与刮板2延伸方向一致,同时,在池体1顶部两侧壁底部安装有第二刮泥小车30,第二刮泥小车30可驱动钢丝毛刷辊3进行往复滑动。

参照图2与图3,为了使得钢丝毛刷辊3的松动污泥效果更佳,在第二刮泥小车30一侧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驱动钢丝毛刷辊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31以及电机34,其中,第一安装板31安装在第二刮泥小车30靠近第一刮泥小车20一侧,第一安装板31延伸方向与钢丝毛刷辊3延伸方向一致,在第一安装板31底部靠近池体1两侧壁处安装有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板31,连接杆32远离第一安装板31一端开设有通孔,通孔可供钢丝毛刷辊3端部穿插转动。

此外,电机34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1顶部靠近池体1一侧壁处,在第一安装板31上还开设有开孔,开孔可供电机34输出轴穿插,并在电机34输出轴端部安装有转轴35,转轴3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安装板31相垂直,转轴35位于池体1侧壁与连接杆32之间,在转轴35远离电机34输出轴一端安装有主动锥齿轮36,同时,在钢丝毛刷辊3靠近转轴35一端安装有从动锥齿轮37,从动锥齿轮37与主动锥齿轮36相互啮合。

通过开启电机34驱动输出轴转动,从而使得转轴35带动主动锥齿轮36进行转动,进而使主动锥齿轮36带动从动锥齿轮37进行转动,使得钢丝毛刷辊3进行转动。

参照图1与图2,当钢丝毛刷辊3初步对污泥进行松动处理后,池体1底部的污泥势必会变得较为浑浊,因此需要静置一定时间才能启动第一刮泥小车20驱动刮板2朝向污泥斗14运动,并且,为了减少污泥被刮板2的运动出现被搅动上浮的情况,因此,在刮板2的顶部安装有挡板4,挡板4与水流方向呈预定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挡板4的倾斜角度大致为30-45°,挡板4位于沉淀区13,挡板4上还开设有多个溢流口40,溢流口40内安装有防泥网41,防泥网41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刮动过程中水流对刮板2与挡板4滑动产生阻力的情况。

参照图1与图2,此外,当第一刮泥小车20驱动刮板2朝着污泥斗14方向进行刮动后,将刮板2往回走时,容易将池体1底部残余的污泥往反方向刮动,而出水区11一般不设置污泥斗14,因此,在刮板2朝向出水区11运动时,需要将刮板2进行抬升,减少刮板2蹭到池体1底部污泥的情况,而实现对刮板2的抬升则需要在第一刮泥小车20一侧设有升降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21、升降杆22、承托块23以及气缸24,其中,第二安装板21安装在第一刮泥小车20一侧,而两条升降杆22一端安装在刮板2顶部两端角处,另一端与承托块23相连接,升降杆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刮板2的延伸方向。

同时,气缸24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1顶部,气缸24位于承托块23的底部,且气缸24的活塞杆与承托块23的底部相连接,可以通过启动气缸24驱动活塞杆带动承托块2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升降杆22与刮板2进行一定的抬升,进而使得刮板2朝向出水区11运动时,减少刮板2回刮污泥的情况。

此外,沉淀池池体1顶部存在许多漂浮物,参照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区11靠近沉淀区13一侧安装有出浮槽5,可以利用水流将污水表面的漂浮物导入出浮槽5中。

同时,也可以在刮板2朝向出水区11运动时,在升降杆22之间安装有去浮板50,去浮板50位于挡板4上方,且去浮板50朝向排水区一侧底部均匀安装有多根插浮杆51,插浮杆51延伸方向垂直于去浮板50延伸方向,去浮板50可以利用刮板2的升降,使得去浮板50部分露出污水表面,插浮杆51置于水面下方,在第一刮泥小车20的驱动作用下,朝着出浮槽5滑动,插浮杆51能够很方便的将漂浮于污水表面的漂浮物限制在插浮杆51之间,并带动漂浮物往出浮槽5处移动,直到插浮杆51插入出浮槽5中,继而使得漂浮物落入出浮槽5,完成对漂浮物的清理,加快清理漂浮的速度,进一步增强本申请的实用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