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6724发布日期:2021-06-22 15:3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化妆品原料混合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



背景技术:

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混合物,化妆品的原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根据化妆品的原料性能和用途,大体上可分为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两大类,基质原料是化妆品的一类主体原料,在化妆品配方中占有较大比例,辅助原料则会对化妆品的成形及气味起到很大的影响。

在化妆品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进行加热、搅拌以及乳化,在对原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需要将原料放入混合搅拌机中以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完成后的原料通过混合搅拌机的排料口放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当打开混合搅拌机的排料口后,大部分原料会从排料口漏出,但是混合搅拌机内壁仍粘连有不少原料,该部分原料不容易被清理出排料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将粘连在混合搅拌机内壁的原料更容易的清理出排料口,本申请提供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道,罐体底部开设有排料口,罐体上设置有搅拌组件以及清理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叶片,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罐体上表面,且第一电机伸出有电机轴,电机轴背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伸入罐体内部且该端与搅拌轴一端固定连接,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在搅拌轴圆周侧壁;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支撑环、支撑臂以及刮板环,支撑环套设在搅拌轴侧壁,且支撑环与搅拌轴为滑动配合,滑动方向沿搅拌轴延伸方向;支撑臂一端与支撑环的外圈侧壁固定连接,支撑臂背离支撑环的一端与刮板环内圈侧壁固定连接,且刮板环外圈侧壁与罐体内壁相贴合,支撑臂与罐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清理组件沿搅拌轴延伸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进料管道向罐体内投放原料,此时操作人员打开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能够对罐体内的原料起到搅拌的作用;当对原料的搅拌完成后,操作人员打开排料口,此时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料口导出,在原料导出排料口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打开清理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此时,清理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搅拌轴延伸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刮板能够将罐体内壁粘连的原料刮下,被刮离罐体内壁的原料通过排料口导出罐体,该项设计达到了将粘连在混合搅拌机内壁的原料更容易的清理出排料口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齿轮以及齿条,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罐体上表面,第二电机伸出有驱动轴,齿轮固定连接在驱动轴侧壁,且齿轮的转动轴线沿驱动轴自身延伸方向;齿条一端与支撑臂上表面固定连接,且齿条背离支撑臂的一端伸出罐体上表面,齿条延伸方向沿搅拌轴延伸方向,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罐体内壁粘连的原料刮下时,操作人员打开第二电机即可,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以及驱动轴的传动作用下,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清理组件在罐体内沿搅拌轴延伸方向移动,驱动组件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无需亲自对清理组件施加作用力即可完成对罐体内壁的清理,因此该项设计进一步达到了有助于将粘连在混合搅拌机内壁的原料清理出排料口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设置有两根,且两根支撑臂关于搅拌轴对称;齿条设置有两根,两根齿条分别与不同的支撑臂固定连接,且两根齿条关于搅拌轴对称;齿轮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齿轮分别与不同的齿条相啮合,两组齿轮关于搅拌轴的延伸线对称,驱动轴同时贯穿两组齿轮,且驱动轴与两组齿轮均为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臂的对称设计有助于减少因清理组件自身重心偏移导致的支撑环与搅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刮板环与罐体内壁之间的摩擦,齿条的对称设计有助于提升清理组件运行时的平衡性,因此该项设计达到了提升清理组件在罐体内运动平稳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罐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中空设置,且防护罩设置有两组,每组防护罩套设在自身所靠近的齿条的外围,且每组防护罩靠近齿轮的侧壁均开设有传动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能够减少罐体外部的灰尘飘落到齿条上,进而减少齿条带至罐体内部的灰尘,该项设计达到了有助于提高驱动组件清洁程度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搅拌轴侧壁靠近搅拌叶片的位置固定套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在罐体内的水平高度高于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理组件在罐体内运动时,限位环能够对清理组件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减少由于驱动组件失灵而导致的清理组件撞击搅拌叶片的情况发生,因此限位环的设计达到了提升清理组件运行安全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且限位环的上表面沿逐渐远离搅拌轴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组件沿着搅拌轴运动的过程中,搅拌轴侧壁的一部分原料会被支撑环刮落至限位环的上表面,限位环的上表面倾斜设计能够使位于限位环上表面的原料尽快的滑落,因此该项设计达到了有助于减少限位环上表面积料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罐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驱动轴贯穿支架且驱动轴与支架为转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轴在运行的过程中,支架能够对驱动轴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少由于驱动轴自身重力作用而导致的驱动轴转动轴线偏移的情况发生,因此该项设计达到了提升了驱动轴以及齿轮运行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罐体侧壁开设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明材质的观测板,观测板朝向搅拌轴的侧壁与罐体的内壁共面,且观测板朝向搅拌轴的侧壁能够与刮板环背离搅拌轴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观测板观测罐体内注入原料的体积,与此同时,观测板内壁的形状设计使得刮板环在清理罐体内壁时能够同时清理到观测板内壁,操作人员通过观察观测板内壁的清洁程度即可推测出清理组件对罐体内壁的清理程度,该项设计达到了便于操作人员检测罐体内部情况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罐体上设置搅拌组件、清理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清理组件的驱动组件,搅拌组件能够对罐体内的原料起到搅拌的作用,清理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罐体的内壁进行清理,达到了将粘连在混合搅拌机内壁的原料更容易的清理出排料口的效果;

2.通过在搅拌轴侧壁靠近搅拌叶片的位置固定套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在罐体内的水平高度高于搅拌叶片,限位环能够减少由于驱动组件失灵而导致的清理组件撞击搅拌叶片的情况发生,达到了提升清理组件运行安全性的效果;

3.通过在罐体侧壁开设可视窗口,可视窗口内壁固定连接透明材质的观测板,该项设计达到了便于操作人员检测罐体内部情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展现罐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隐去一个防护罩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进料管道;12、排料口;13、可视窗口;131、观测板;14、防护罩;141、传动口;15、机架;2、搅拌组件;21、第一电机;211、电机轴;22、搅拌轴;221、限位环;23、搅拌叶片;3、清理组件;31、支撑环;32、支撑臂;33、刮板环;4、驱动组件;41、第二电机;411、驱动轴;412、支架;42、齿轮;43、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包括罐体1,罐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罐体1的机架,罐体1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道11,罐体1正下方开设有排料口12;罐体1上设置有搅拌组件2、清理组件3以及驱动组件4;当需要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时,首先通过进料管道11向罐体1内投放原料,此时启动搅拌组件2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当对原料的搅拌完成后,操作人员打开排料口12,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料口12排出,随后操作人员打开驱动组件4以及清理组件3,清理组件3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对罐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以使粘连在罐体1内壁的原料脱离罐体1内壁。

参照图1和图2,罐体1侧壁开设有可视窗口13,可视窗口13内壁固定连接有透明材质的观测板131,观测板131朝向罐体1内部的侧壁与罐体1的内壁共面,且观测板131朝向罐体1内部的侧壁与罐体1的内壁曲率一致以减少对清理组件3以及原料搅拌的影响,操作人员可以透过观测板131对罐体1内部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观测。

参照图2,搅拌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搅拌轴22以及搅拌叶片23,第一电机21固定连接在罐体1上表面中心位置,且第一电机21竖直伸出有电机轴211,电机轴211的转动轴线沿自身延伸方向,电机轴211背离第一电机21的一端伸入罐体1内部且该端与搅拌轴22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22与电机轴211的转动轴线一致;搅拌轴22竖直设置,且搅拌叶片23固定连接在搅拌轴22圆周侧壁远离电机轴211的位置,搅拌叶片23设置有三片,且三片搅拌叶片23沿搅拌轴22圆周侧壁呈圆周阵列排布;当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时,操作人员打开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带动电机轴211转动,电机轴211带动搅拌轴22沿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搅拌叶片23在搅拌轴22的带动下将原料充分搅拌混合。

参照图2,所述清理组件3包括支撑环31、支撑臂32以及刮板环33,支撑环31套设在搅拌轴22侧壁,且支撑环31与搅拌轴22为转动连接,转动轴线沿搅拌轴22自身延伸方向,与此同时支撑环31与搅拌轴22为滑动连接,支撑环31可以沿搅拌轴22在竖直方向滑动;支撑臂32水平设置有两条,且两条支撑臂32关于搅拌轴2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每条支撑臂32一端与支撑环31的外圈侧壁固定连接,且每条支撑臂32背离支撑环31的一端与刮板环33内圈侧壁固定连接,刮板环33外圈侧壁与罐体1内壁相贴合;当搅拌轴22处于工作状态时,由于搅拌轴22与支撑环31之间为转动连接,因此搅拌轴22会在支撑环31的内圈转动而不易带动支撑环31的转动;当支撑环31沿搅拌轴22在竖直方向移动时,支撑臂32能够带动刮板环33将粘连在罐体1内壁的原料刮下;支撑环31与搅拌叶片23之间的搅拌轴22侧壁部分固定套设有限位环221,限位环221位于搅拌轴22侧壁靠近搅拌叶片23的位置,且限位环221能够减少清理组件3在下落过程中与搅拌叶片23的碰撞,限位环221的上表面沿远离搅拌轴22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以有助于限位环221上表面的原料滑下。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4包括齿条43、第二电机41以及齿轮42,齿条43竖直设置有两根,且两根齿条43的下表面分别与不同的支撑臂32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两根齿条43关于搅拌轴2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两根齿条43背离支撑臂32的一端均穿过罐体1上表面;第二电机41固定连接在罐体1上表面,且第二电机41水平伸出有驱动轴411,驱动轴411设置在两根齿条43的同一侧且驱动轴411的转动轴线沿自身延伸方向,第二电机41的型号为抱闸电机,即当对第二电机41停止供电时,第二电机41会将驱动轴411进行锁紧,此时驱动轴411不会由于受到齿条43的力而转动;齿轮42设置有两组,两组齿轮42均固定连接在驱动轴411的圆周侧壁,且两组齿轮42分别与自身所靠近的齿条43相啮合,两组齿轮42的转动轴线与驱动轴411的转动轴线一致;当操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41后,第二电机41带动驱动轴411转动,与此同时驱动轴411带动两组齿轮42沿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两组齿条43在自身所啮合的齿轮42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做运动;当齿条43竖直向下移动时,刮板环33即可将罐体1内壁的原料刮下,当齿条43竖直向上运动时,清理组件3可以复位到罐体1内较高的位置以减少清理组件3对罐体1内搅拌工作的影响。

参照图2和图3,驱动轴411与罐体1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支架412,支架412底端与罐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且驱动轴411与支架412为转动连接,驱动轴411贯穿支架412相对的内壁,且支架412的位置位于两组齿轮42之间,当驱动轴411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架412能够支撑驱动轴411以减少驱动轴411的晃动以及下垂;每组齿条43外侧套设均套设有一个防护罩14,防护罩14竖直设置,且防护罩14的最大高度大于齿条43的最大长度,防护罩14的底端与罐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且防护罩14靠近驱动轴411的侧壁开设有传动口141,齿轮42可以穿过传动口141与防护罩14内部的齿条43相啮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原料混合搅拌机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时,操作人员首先通过进料管道11向罐体1内投放原料,随后操作人员打开第一电机21,在第一电机21的带动下,搅拌轴22带动搅拌叶片23对罐体1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当罐体1内的原料完成搅拌混合后,操作人员打开排料口12,此时罐体1内的原料通过排料口12排出罐体1;当罐体1内的大部分原料通过排料口12排出罐体1后,操作人员打开第二电机41,此时在第二电机41的带动下,齿轮42带动齿条43的运动,齿条43带动清理组件3在罐体1内沿搅拌轴22延伸方向移动,刮板环33将粘连在罐体1内壁的原料刮下,被刮下的原料通过排料口12排出,在整个混合搅拌机的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可以通过观测板131对罐体1内部进行观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