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0940发布日期:2021-09-22 20:3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油搅拌釜。


背景技术:

2.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润滑油调和是根据用途加入相应功能的添加剂到基础油中,进行调和形成的各种专用润滑油,为了使制备的润滑油更好地具备其黏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物料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并保持恒温,搅拌均匀,包括物料的均匀和温度的均匀,才能调出合格的产品,因此在润滑油的调和过程中,添加剂的加入、润滑油的加热以及搅拌成为调和的关键因素。
3.目前在润滑油调和的过程中,通常将基础油预先注入调和罐的内部,然后将添加剂通过位于调和罐顶壁处的进料口注入调和罐的内部,并通过调和罐内部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由于添加剂是从上加入调和罐的内部,添加剂预先和位于罐体上方的基础油接触,使得靠近调和罐顶壁处的润滑油的混合程度和靠近调和罐底壁处的润滑油混合程度不同,降低润滑油的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混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油搅拌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
5.一种润滑油搅拌釜,包括调和罐,所述调和罐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杆和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罐设置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端部贯穿于调和罐后向靠近调和罐底壁的一侧延伸,所述加液管的一端位于调和罐的内部、另一端位于调和罐的外部,位于所述调和罐内部的加液管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添加剂注入加液管的内部,添加剂充满加液管,添加剂能够通过位于加液管上的出液孔流动至调和罐的内部,实现和位于调和罐内部的基础油混合,由于加液管向靠近调和罐底壁的一侧延伸,使得添加剂能够和位于调和罐不同深度处基础油的混合,同时,通过搅拌组件搅动调和罐内部的基础油转动,实现水平层基础油和添加剂之间的混合,提高润滑油的混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7.可选的,所述搅拌杆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加液管插接于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加液管和搅拌杆转动连接,所述容纳腔侧壁开设有过孔,所述加液管和搅拌杆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过孔和出液孔相连通的调节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液管插入搅拌杆的内部,通过调节组件带动过孔和出液孔相连通,使得加液管内部的添加剂能够通过出液孔和过孔进入调和罐内部,减少加液管和调和罐内部基础油的接触。
9.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设于加液管的拨动杆,所述搅拌杆开设有腰型孔,所述拨动杆沿加液管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拨动杆贯穿于腰型孔,所述拨动杆能够沿腰型孔滑动,所述拨动杆和搅拌杆之间设置有限制拨动杆位移的限位件;当拨动杆和腰型孔弧形
端侧壁抵接时,过孔中心和出液孔中心处于一条直线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杆贯穿于腰型孔后和限位件连接,从而限制拨动杆于腰型孔内的位置,在实现过孔和出液孔对准的同时,实现加液管和拨动杆的同步转动,进一步提高添加剂和基础油的混合程度。
11.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设置于搅拌杆的外部,所述拨动杆和限位螺母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远离拨动杆腰型孔的一侧移动限位螺母,使得限位螺母解除对拨动杆的位置限制,沿腰型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拨动杆,拨动杆带动加液管于搅拌杆内部转动,实现过孔和出液孔的对准。
13.可选的,所述加液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加液管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搅拌基础油的过程中保持添加剂的添加状态。
15.可选的,所述加液管设置有扩充外管,所述进液管设置有扩充内管,所述扩充外管和扩充内管套接,所述扩充外管和扩充内管转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进液管和加液管之间转动的连接。
17.可选的,所述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搅拌杆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的设置不妨碍进液管和加液管的连通。
19.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锥齿轮和设置于搅拌杆的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由于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实现对搅拌杆的转动驱动,能够将电机输出端水平转动转换为搅拌杆的竖向周向转动。
21.可选的,所述调和罐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呈中空设置,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防护罩的内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传动组件的防护,避免人为在调节拨动杆的过程中和传动组件接触,提高使用安全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第一、将添加剂注入加液管的内部,添加剂能够通过位于加液管上的出液孔流动至调和罐的内部,通过搅拌组件搅动调和罐内部的基础油转动,加速基础油的流动,提高基础油和添加剂之间的混合,提高润滑油的混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25.第二、通过加液管和搅拌杆转动连接,在不加入添加剂时,能够通过转动加液管,使得过孔和出液孔相错设置,加液管外周壁密封过孔,使得添加剂和基础油分离,实现对添加剂加入量的控制;
26.第三、在设置拨动杆,在实现对加液管转动驱动的同时,实现加液管和搅拌杆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在搅拌基础油的过程中保持添加剂的添加状态,提高添加剂的分散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润滑油搅拌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显示搅拌组件、传动组件、进液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过孔和出液孔对准状态的俯视图;
30.图4是图3中的a

a向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过孔和出液孔错开状态的俯视图;
32.图6是图5中的b

b向剖视图。
33.图中,11、调和罐;111、进料管;112、盖体;113、出料管;114、阀门;12、支脚;2、搅拌组件;21、电机;22、搅拌杆;221、容纳腔;222、过孔;223、腰型孔;23、搅拌叶;3、传动组件;31、主动锥齿轮;32、从动锥齿轮;4、防护罩;5、加液管;51、出液孔;52、扩充外管;6、调节组件;61、拨动杆;62、限位螺母;7、进液管;71、扩充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润滑油搅拌釜,包括调和罐11,调和罐11呈圆柱形设置,调和罐11设置有能够容纳基础油的空腔。调和罐1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四个用于支撑调和罐11的支脚12,四个支脚12于调和罐11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
36.参照图1,调和罐11的顶壁设置有进料口,调和罐11于进料口处固定安装有进料管111,进料管111呈竖向设置,进料管111上设置有盖体112,盖体112和进料管111螺纹连接,实现对进料口处的遮挡,保持调和罐11的密封状态。调和罐11的底壁设置有出料口,调和罐11于出料口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113,出料管113呈竖向设置,出料管113上安装有能够启闭出料口的阀门114,控制调和油的开关。
37.结合图1和图2,调和罐11设置有能够搅动调和罐11内部基础油的搅拌组件2,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21、搅拌杆22和搅拌叶23。
38.结合图1和图2,搅拌杆22沿调和罐11的轴线方向设置,搅拌杆22的上端贯穿于调和罐11的顶壁并延伸至调和罐11的外部。搅拌叶23沿搅拌杆22的径向方向设置,搅拌杆22和位于调和罐11内部的搅拌杆22固定连接,搅拌叶23为多个,多个搅拌叶23沿搅拌杆22的轴线方向等间隔设置。
39.结合图1和图2,电机21固定安装于调和罐11的外部,且电机21的输出轴呈水平设置,电机21和搅拌杆22之间设置有带动搅拌杆22转动的传动组件3。
40.结合图1和图2,传动组件3包括于电机21输出端同轴转动的主动锥齿轮31和与搅拌杆22同轴转动的从动锥齿轮32,主动锥齿轮31和从动锥齿轮32相互啮合,启动电机21,通过主动锥齿轮31和从动锥齿轮32相互啮合,带动搅拌杆22在调和罐11内部转动。
41.结合图1和图2,传动组件3的外部罩设有防护罩4,防护罩4呈中空设置,传动组件3安装于防护罩4的内部,实现对传动组件3的防护。搅拌杆22的上端依次贯穿于主动锥齿轮31的轴心和防护罩4的顶壁后延伸至防护罩4的外部。
42.结合图3和图4,搅拌杆22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容纳腔221,容纳腔221的开口端朝向调和罐11的顶壁,容纳腔221的内部插接有加液管5。
43.结合图1和图4,加液管5轴线和搅拌杆22轴线重合,加液管5的下端向靠近调和罐11底壁的一侧延伸,加液管5的下端抵接于容纳腔221的底壁。加液管5的长度大于搅拌杆22的长度,使得加液管5的一端位于调和罐11的内部、另一端位于调和罐11的外部。
44.结合图1和图4,位于调和罐11内部的加液管5开设有出液孔51,出液孔51为多个,多个出液孔51沿加液管5的轴线方向等间隔设置,容纳腔221的侧壁开设有过孔222,过孔
222的数量和出液孔51的数量相等,多个过孔222沿搅拌杆22的轴线方向等间隔设置,相邻过孔222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出液孔51圆心之间的距离,出液孔51孔径等于过孔222孔径,当出液孔51中心和过孔222中心处于一条直线时,加液管5和调和罐11相连通,此时添加剂能够通过出液孔51和过孔222流动至调和罐11的内部。
45.结合图1和图4,加液管5和搅拌杆22转动连接,实现出液孔51和过孔222的对准或相错,当出液孔51和过孔222错开时,加液管5的外周壁密封搅拌杆22的过孔222,实现添加剂和基础油的分离,避免在不使用时基础油进入加液管5的内部。
46.结合图2和图4,加液管5和搅拌杆22之间设置有能够驱动加液管5于容纳腔221内部转动的调节组件6,加液管5于容纳腔221内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出液孔51和过孔222对准或相错。
47.结合图2和图4,调节组件6包括固设于加液管5外周壁的拨动杆61和能够沿拨动杆61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件。拨动杆61沿加液管5的径向方向设置,拨动杆61设置于加液管5和搅拌杆22的重合处,拨动杆61设置于调和罐11的外部,搅拌杆22开设有腰型孔223,腰型孔223和容纳腔221相连通,腰型孔223沿搅拌杆22的圆周方向设置。拨动杆61能够沿腰型孔223滑动,沿腰型孔223的长度方向移动拨动杆61,拨动杆61带动加液管5同步转动,实现对加液管5的转动驱动。
48.结合图1和图4,当拨动杆61和腰型孔223弧形端侧壁抵接时,过孔222中心和出液孔51中心处于一条直线上,使得加液管5和调和罐11连通。
49.结合图2和图5,限位件能够限制拨动杆61位移,限位件优选为限位螺母62,拨动杆61远离加液管5的一端依次贯穿于腰型孔223和限位螺母62的中心并延伸至搅拌杆22的外部。拨动杆61于其与限位螺母62的连接端螺纹连接,转动限位螺母62,使得限位螺母62向靠近或远离搅拌杆22的一侧移动,当限位螺母62顶紧于搅拌杆22的外周面时,实现对拨动杆61的位置限制。
50.结合图5和图6,加液管5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7,进液管7和加液管5相连通,加液管5的上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有扩充外管52,扩充外管52上端孔径和扩充外管52下端孔径相等,扩充外管52于其与加液管5连通端的孔径等于加液管5的内径,扩充外管52的内径沿其轴线方向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
51.结合图4和图6,进液管7于其靠近加液管5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有扩充内管71,扩充内管71的上端孔径和扩充内管71的下端孔径相等,扩充内管71于其与进液管7的连通端的孔径等于进液管7的内径,扩充内管71的内径沿其轴线方向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扩充内管71套设于扩充外管52的外部,且扩充外管52和扩充内管71转动连接,带动加液管5和进液管7转动连接,保持加液管5转动过程中对添加剂的注入。
5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基础油通过进料口注入调和罐11内部,在过孔222和出液孔51相错设置时,将添加剂通过进液管7注入加液管5的内部,由于进液管7的外周壁能够密封出液孔51,使得添加剂和基础油分离;然后转动限位螺母62,使限位螺母62向远离搅拌杆22的一侧移动,限位螺母62解除对拨动杆61的位置限制,然后沿腰型孔223的长度方向移动拨动杆61,当拨动杆61移动至和腰型孔223弧形端侧壁抵接时,过孔222中心和出液孔51中心处于一条直线上,使得加液管5和调和罐11连通,然后反向旋紧限位螺母62,使得限位螺母62顶紧于拨动杆61,实现对拨动杆61的位置限制;启动电机21,通过主动锥齿轮31和从
动锥齿轮32相互啮合,带动搅拌杆22在调和罐11内部转动,在拨动杆61的作用下带动加液管5同步转动,使得加液管5内部的添加剂能够在离心作用下加入基础油的内部,实现和位于调和罐11内部的基础油混合,同时,通过搅拌杆22转动的过程中搅动调和罐11内部的基础油,提高基础油和添加剂之间的混合,提高润滑油的混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53.当制备完成时,关闭电机21,通过拨动杆61带动加液管5反向转动,使得过孔222和出液孔51相错设置,将添加剂和基础油分离,避免添加剂添加过量。
5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