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6947发布日期:2021-11-15 21:3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高分子凝胶固化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


背景技术:

2.复合材料种类很多,其中,高分子凝胶属于一类特种有机功能复合材料。这种有机的复合高分子材料是分子链经交联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络或互穿网络与溶剂(通常是水)组成的体系,与生物组织类似。交联结构使之不溶解于水中、而且保持一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比如现在用于水处理的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以及反渗透膜、正渗透膜等。同时,这种高分子凝胶可以开发出不同形态、形状,这些不同形态、形状的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应用,但是现在缺乏相对应的不同功能用途的复合高分子材料固化成型的工业化设备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该设备能够工业化批量加工复合高分子材料,使复合高分子材料成为具有孔径的颗粒状高分子吸附材料。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它包括外壳、支撑架和滚筒,所述滚筒通过外壳倾斜设置在支撑架上,外壳与滚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使滚筒能在外壳内自由转动,滚筒高的一端设置有向上倾斜的进料管,低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形出料口;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管道与进料管连通,支撑架的另一侧设置有收集管,收集管的收集口位于喇叭形出料口下方。
5.进一步,所述的外壳为筒状结构或框架结构,外壳内部的两端分别沿滚筒周向均布有4个支撑座,每个支撑座上均设置有滚轮,滚筒通过滚轮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外部固定有电机,滚筒外部沿圆周设置有咬合齿,电机的转轴通过链条和滚筒上的咬合齿与滚筒转动连接;滚筒上布满筛孔。
6.进一步,所述的进料管与外壳固定连接,且一端伸入所述滚筒内部,另一端置于外壳外部;连接水泵的管道连接在进料管上端的管壁上。
7.进一步,所述的进料管为双层的圆筒结构,所述进料管的内层布满筛孔,所述进料管的上端设有快接接口,管道通过快接接口与进料管连接;所述进料管和滚筒上的筛孔的孔径均为1

3mm,所述进料管内层和外层间距5

10mm。
8.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架为具有倾斜台面的底座,或由底座和多个伸缩杆组成,所述的多个伸缩杆由高至低依次设置在底座上;倾斜角度为10~45度。
9.进一步,所述滚筒转速为每分钟20

120转。
10.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还包括凝固水槽,凝固水槽内设置有水,所述的支撑架、水泵和收集管均设置在凝固水槽的水内,收集管与凝固水槽
一侧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的滚筒和外壳匀部分设置在凝固水槽水内。
11.进一步,所述的凝固水槽的内壁涂有环氧树脂、pvc或pp中的一种或多种涂料;所述的外壳、支撑架、滚筒及收集管采用不锈钢、tpfe或pvc中的任意一种材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将凝固水槽的水泵入进料管内,同时将复合高分子材料从进料管的进料口进行滴加,复合高分子材料与进料口的水接触后,迅速分相;通过滚筒缓慢转动使复合高分子材料与滚筒内的水充分接触固化成型。该设备能够将复合高分子材料工业化批量加工成具有孔径的颗粒状高分子吸附材料。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管和滚筒上设置筛孔,便于固液分离;通过设置电机和链条能使滚筒转动,使得复合高分子材料能够充分与水接触并便于快速分相成形。
15.3、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有多个伸缩杆,便于调节滚筒的高度和倾斜度,控制滚筒的内的水量,提供冲力,能够更好的进行固化。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的结构图;
18.图2为图1中的滚筒a

a向剖视图;
[0019] 图中, 1、外壳;2、支撑架;3、进料管;4、滚筒;5、链条;6、收集管;7、电机;8、水泵;9、凝固水槽;10、滚轮;11、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者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
实施例1
[0023]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外壳1、支撑架2和滚筒4,所述滚筒4通过外壳1倾斜设置在支撑架2上,外壳1与滚筒4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使滚筒4能在外壳1内自由转动,滚筒4高的一端设置有向上倾斜的进料管3,低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形出料口;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有水泵8,水泵8通过管道与进料管3连通,支撑架2的另一侧设置有收集管6,收集管6的收集口位于喇叭形出料口下方。
[0024]
如图2所示,所述的外壳1为筒状结构或框架结构,外壳1内部的两端分别沿滚筒4周向均布有4个支撑座11,每个支撑座11上均设置有滚轮10,滚筒4通过滚轮10设置在外壳1内,外壳1外部固定有电机7,滚筒4外部沿圆周设置有咬合齿,电机7的转轴通过链条5和滚筒4上的咬合齿与滚筒4转动连接;滚筒4上布满筛孔。
[0025]
进一步,滚筒4两端沿周向设置有与滚轮10对应的滚动槽,滚动槽起到导向的作用。
[0026]
进一步,所述滚筒4转速为每分钟20

120转。
[0027]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7通过链条带动滚筒4进行缓慢转动,可以使分相的复合高分子材料与滚筒4内的水充分接触,进一步固化。电机7优选变频电机。
[0028]
进一步,所述的进料管3与外壳1固定连接,且一端伸入所述滚筒4内部,另一端置于外壳1外部;连接水泵8的管道连接在进料管3上端的管壁上。
[0029]
进一步,所述的进料管3为双层的圆筒结构,所述进料管3的内层布满筛孔,便于所述进料管3进来的高分子材料遇到筛孔出水能够迅速分相。所述进料管3的上端设有快接接口,管道通过快接接口与进料管3连接,通过快接接口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省时间;所述进料管3和滚筒4上的筛孔的孔径均为1

3mm,可以使防止分相的颗粒物从筛孔漏出,并还可以有效地排水,所述进料管3内层和外层间距5

10mm。
[0030]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架2为具有倾斜台面的底座,或由底座和多个伸缩杆组成,所述的多个伸缩杆由高至低依次设置在底座上;倾斜角度为10~45度。可以实现滚筒的倾斜设置,保证固化过程中的一定冲力,同时,便于分相。同时通过多个伸缩杆的设置可以调节滚筒倾斜的高度和倾斜面的角度。
[0031]
该设备还包括凝固水槽9,凝固水槽9内设置有水,所述的支撑架2、水泵8和收集管6均设置在凝固水槽9的水内,收集管6与凝固水槽9一侧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的滚筒4和外壳1匀部分设置在凝固水槽9水内。
[0032]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复合高分子固化成型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3]
1)将支撑架2、水泵8置于凝固水槽9的水内,倾斜设置在支撑架2上的滚筒4部分设置在凝固水槽9的水内;
[0034]
2)开启电机7及水泵8开始工作,电机7通过链条5与滚筒4上咬合齿啮合带动滚筒4缓慢转动;
[0035]
3)水泵8将凝固水槽9的水泵入进料管3内,同时将复合高分子材料从进料管3的进料口进行滴加,复合高分子材料与进料口的水接触后,迅速分相,与滚筒4内的水充分接触,在重力作用下,分相成型后经滚筒4的喇叭形出料口排入到收集管6内,并通过收集管6排到凝固水槽9外,完成物料的分相收集。
[0036]
实施例2
[003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凝固水槽9的内壁涂有环氧树脂、pvc或pp中的一种或多种涂料,具有粘接牢固和防腐性能;所述的外壳1、支撑架2、滚筒4及收集管6采用不锈钢、tpfe(聚四氟乙烯)或pvc中的任意一种材质。本实施例中外壳1、支撑架2、滚筒4均采用不锈钢,收集管采用pvc。进料管3采用tpfe,可以分相的颗粒不容易粘接在进料管上。
[0038]
实施例3
[0039]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该实施例采用的复合高分子材料是由聚偏氟乙烯、dmac(二甲基乙酰胺)、致孔剂、氧化石墨烯、稀释剂按质量比 7:1:1:1:3配制成,dmac可以使聚偏氟乙烯快速溶解成胶体状溶液;所述的致孔剂为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或op10,可以使高分子材料内迅速扩散成孔;氧化石墨烯能够降低界面间的能量;稀释剂为聚乙二醇、磷酸三丁酯、磷酸二丁酯等其中一种或组合;
[0040]
将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用dmac、致孔剂、氧化石墨烯(粉体)、稀释剂按上述比例配制成铸膜液(复合高分子材料),静置5

12小时,脱泡、脱气;脱泡、脱气的铸膜液通过蠕动
泵滴加入进料管3的进料口,在水的作用下初步成形为高分子凝胶材料。
[0041]
该实施例的复合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与氧化石墨烯等(粉体)均匀混合,高分子材料完全包裹无机粉体材料,呈现为立体网状高分子结构包裹无机粉体材料,同时在立体网格结构中空隙相通,并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高分子材料中的无机粉体在使用中由于脉动冲击发生流失现象,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高分子材料具有的孔隙,使其具有毛细、吸附能力。
[0042]
这种复合高分子材料由有机相和无机相组成,有机相的主要作用是由高分子材料体现,就是形成立体网状高分子结构、以及表面有一定孔径的高分子成形体,无机相组分镶嵌在立体网状高分子结构中,实现吸附的功能,替代常规有机离子交换树脂无法吸附分离的离子选择功能。相对现有技术的复合高分子材料效果更好。
[0043]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4]
以上实施例没有具体描述的部分都属于本技术领域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此处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