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6835发布日期:2021-06-18 20:1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人们生活中产生和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须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后才可以排放,从而减小污染、保护环境,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将污水连同固体废物一起排入下水道,然后经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其中的时间较长,污水中的固体和液体会发酵变质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和固体废物,对空气和环境产生污染,同时,排污系统处理成本高,维修以及处理的成本也较高,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一个方便快捷的预处理,且不能做到第一时间进行固液分离,使其混在一起易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也不能将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再利用,存在增加污染和增高处理成本等缺陷,因此我们提出了立式固液分离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而在分离水中小颗粒杂质时,需要用到絮凝沉降,而在污水中添加絮凝剂后,需要快速搅拌均匀,使其达到充分反应,而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较好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搅拌效率是技术人员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上述待改进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含有动力装置、罐体、搅拌主轴和可调扇叶装置,其中罐体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罐体的中部设有搅拌主轴,罐体的上部设有入水口,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罐体的侧部设有出水口,搅拌主轴上设有多排可调扇叶装置,其中可调扇叶装置含有连接控制架和搅拌扇叶,控制架上均匀设有多个搅拌扇叶,其中搅拌主轴的上端伸出罐体后连接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下端套接在罐体内底部设置的支撑架上。

优选地,所述搅拌扇叶内部设有扇叶壳腔,扇叶壳腔内部设有调节弹簧、连杆一、连杆二、柔性绳、调节重块、调节重块滑腔、调节拉簧和铰接件,其中调节弹簧和连杆一的一端均固定在扇叶壳腔内侧壁上,另一端彼此铰接,铰接处连接再连接连杆二的一端,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铰接件一端的铰接球,铰接球位于搅拌扇叶末端端面上的z型滑槽内,铰接件的另一端为配合块,配合块位于连接控制架上的配合卡槽内,铰接球和连杆二的连接处通过柔性绳连接调节重块滑腔中的调节重块,调节重块通过调节拉簧连接调节重块滑腔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含有电机、减速机和支架,其中电机和减速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罐体上,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主轴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可调扇叶装置的层数为1-10层,可调扇叶装置内的搅拌扇叶的个数为4-10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两组扇叶可进行同轴反向搅拌,且能够同时进行相向或相反方向轴向运动搅拌,通过扇叶不同旋向产生乱流,使絮凝剂、药剂等在加入后搅拌更均匀更快速,提高搅拌效率,增强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连接控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搅拌扇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中标号1是电机;21是罐体;22是入水口;23是连接螺栓;24是出水口;25是排污口;26是轴承;27是限位锁盘;28是密封端盖;29是支撑架;3是底座;4是搅拌主轴;41是花键槽;5是连接控制架;51是配合槽;52是配合凸台;53是支撑杆;54配合孔;6是搅拌扇叶;61是铰接连接槽1;62是铰接连接槽2;63是铰接连接槽3;64是扇叶外壳;65是连接孔;66是弹簧铰接轴;67是扇叶壳腔;68是连杆铰接轴;69是连杆一;610是调节弹簧;611是柔性绳;612是调节重块;613是连杆二;614是调节拉簧;615是限位凸起;7是连接头;8是铰接件;81是配合块;82是铰接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固液分离罐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含有动力装置、罐体21、搅拌主轴4和可调扇叶装置,其中罐体21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罐体21的中部设有搅拌主轴4,罐体21的上部设有入水口,罐体2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25,罐体21的侧部设有出水口,搅拌主轴4上设有多排可调扇叶装置,其中可调扇叶装置含有连接控制架和搅拌扇叶6,控制架上均匀设有多个搅拌扇叶6,其中搅拌主轴4的上端伸出罐体21后连接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下端套接在罐体21内底部设置的支撑架上。

所述搅拌扇叶6内部设有扇叶壳腔67,扇叶壳腔67内部设有调节弹簧610、连杆一69、连杆二613、柔性绳611、调节重块612、调节重块滑腔、调节拉簧614和铰接件8,其中调节弹簧610和连杆一69的一端均固定在扇叶壳腔67内侧壁上,另一端彼此铰接,铰接处连接再连接连杆二613的一端,连杆二613的另一端连接铰接件8一端的铰接球82,铰接球82位于搅拌扇叶6末端端面上的z型滑槽内,铰接件8的另一端为配合块81,配合块81位于连接控制架上的配合卡槽内,铰接球82和连杆二613的连接处通过柔性绳611连接调节重块滑腔中的调节重块612,调节重块612通过调节拉簧614连接调节重块滑腔的底部。

底座3,罐体21、电机1固定连接;电机1轴头与搅拌主轴4固定连接,主轴可转动的通过轴承26与罐体21及支撑架29连接,连接头7通过花键配合连接在搅拌主轴4上,并可实现上下范围的滑动,连接控制架通过限位锁盘27可转动的连接于搅拌主轴,置于搅拌扇叶6上侧;搅拌扇叶6的连接孔65与连接头7可转动的连接,由615凸块与连接头7配合槽进行转动角度的限制,搅拌扇叶6末端铰接连接槽,通过铰接件8与连接控制架5伸出端上的配合槽51连接配合;搅拌扇叶6内的调节弹簧610一端铰接于弹簧铰接轴66,一端铰接于连杆一69一端;同时与连杆二613连接,连杆一69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铰接轴68上,其中在铰接件8移动至搅拌扇叶6中部时调节弹簧610拉伸最大,弹力最大,越过此处后铰接件8就会被弹至顶端,连杆二613与铰接件8中的铰接球82连接;调节重块612可滑动的置于调节重块滑腔中,调节拉簧614一端连接调节重块滑腔末端,一端连接调节重块612;铰接件8中铰接球82连接柔性绳611的一端,柔性绳611另一端连接调节重块612的上端,铰接连接槽分为铰接连接槽61、铰接连接槽62和铰接连接槽63三部分,铰接连接槽62部分是为了在转动过程中越过铰接连接槽的中点而设计;两组搅拌扇叶6镜像分布。

所述动力装置含有电机、减速机和支架,其中电机1和减速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罐体21上,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主轴4的上端。

所述可调扇叶装置的层数为1-10层,可调扇叶装置内的搅拌扇叶6的个数为4-10个。

工作过程具体如下:单说上侧,初始状态一般为如图4、5、6所示,且有一定偏转,铰接件8中配合块81位于连接控制架5中配合槽51下端;铰接件8中铰接球82位于铰接连接槽63下端,铰接球82通过柔性绳611连接调节重块612,使其在调节重块滑腔上端。其中z型滑槽分为铰接连接槽61、铰接连接槽62和铰接连接槽63,其中铰接连接槽62位于铰接连接槽61和铰接连接槽63的中间部分。配合凸台52对配合槽51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防止铰接件8出现偏移。

电机逆时针启动后,搅拌扇叶6上部有调节重块612,故在转动过程中上端滞后,搅拌扇叶6有一定偏角,产生对水流向上的推力,受到水的向下反作用力,搅拌扇叶6整体缓慢向下移动;在搅拌扇叶6下移过程中,由于连接控制架5不能轴向移动,且随着搅拌扇叶6从动关系;搅拌扇叶6下移过程中,铰接件8受连接控制架5轴向限制,所以铰接球82相对位置从63下端会逐步移动至62位置,即中间位置;期间搅拌扇叶6内部调节重块612由于铰接件8向中移动,且受调节拉簧614与重力作用,调节重块612向搅拌滑槽中部移动,表现为整体搅拌扇叶6逐渐偏向竖直;同时的在铰接球82位移至铰接连接槽62部,调节弹簧610达到拉伸最大,弹力最大;由于铰接连接槽62部为倾斜设置,很容易的越过铰接连接槽62中部偏上,调节弹簧610因为过中点以后会进行释放将带动连杆613及铰接件8向上弹,配合块弹至配合槽51上端,同时的铰接球82被弹至61上端;调节重块612落入滑槽下部,搅拌扇叶6重心偏向下部;此时搅拌扇叶6由于重心偏下,会偏转角度,变为下端滞后,会由小到大产生向下水流趋势,搅拌扇叶6本身受到向上反作用力,搅拌扇叶6整体会逐步向上移动;过程中铰接球82从铰接连接槽61上部逐步移动至铰接连接槽62部,调节重块612从下端缓慢移动至中部,类似于前半过程铰接球82在经过62时直接越过中部,然后调节弹簧610释放,将铰接件8中铰接球82弹至铰接连接槽63下部,同时的配合块81从配合槽51上端弹至下端,恢复至最初位置,进入新一轮工作

整体为,在电机持续同向工作中,两组搅拌扇叶6镜像同步工作,周期性提供反向水流,向中和向上下水流及自身上下进行搅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