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水沟内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4437发布日期:2021-12-01 09:1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排水沟内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型属于市政施工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黄泥水较多的施工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施工排水所用的排水沟一般采用砖砌排水沟,施工排水按照一定的流水坡度,自流进入三级沉淀池,过滤后进入市政雨水系统。现有的施工排水,尤其是黄泥水较多的施工排水,仅仅经过砖砌排水沟、三级沉淀池的沉淀,无法形成有效的过滤,容易造成未达标的黄泥水排入市政雨水系统,造成市政雨水系统的淤堵。
3.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排水沟内的过滤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排水沟内的过滤装置。一种用于排水沟内的过滤装置,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由多个条形件围成,条形采用螺纹钢筋,且通过螺纹钢筋焊接形成骨架作为外框体,在外框架侧部设置滤网,该滤网采用塑料网,并捆扎在钢筋骨架内侧形成网箱,在外框架底部设置沥水底板,且外框架上端口开放,进而,通过外框架、滤网和沥水底板构成过滤网箱,且在过滤网箱内部形成过滤空间,且由外框架的上端口向过滤空间内置入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填满塑料网箱形成过滤装置,最后将这种过滤装置安装在排水沟内。施工排水经过滤后可有效减少黄泥水的含量。当过滤装置使用时间长后,过滤效果有所下降时,可以将此装置从排水沟内取出,使用清水清洗级配碎石,清洗后再放入排水沟内重复使用。
5.优选地,该种过滤装置,断面尺寸长30cm,宽60cm,高60cm,首先使用直径12mm螺纹钢筋焊接成骨架。
6.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级配碎石及塑料网箱的双重过滤技术,代替了仅仅依靠三级沉淀池的过滤,具有降低施工排水中黄泥水含量的效果。
7.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增加一种过滤装置,相当于增加了多级沉淀,改变了排水沟的沉淀效果。
8.所述外框架外部的一侧设置两块支撑板,且分别对应设置在外框架的上下两端,在两块支撑板之间设有立柱,且立柱上套设有摆动组件,并在摆动组件上设置至少一个清理组件。
9.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转筒,该转筒可转动套设在立柱上,且在转筒的上方设置第一扭簧件,且第一扭簧件套设在立柱上,该第一扭簧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筒的上端面,且第一扭簧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位于外框架上方的支撑板的下侧面;在转筒的下方设置第二扭簧件且套设在立柱上,该第二扭簧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转筒的下端面,该第二扭簧件的下端固定连在位于外框架下方的支撑板的上侧面;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清理组件摆动连接在该推板的内侧面上。
10.所述清理组件包括限位壳体,在限位壳体底部设有托板,在限位壳体内摆动连接
有转轴,且在转轴上连接有推杆,并在推杆的前端设有刮板,其中,限位壳体一侧固定连接在推板上,另一侧设有缺口,该转轴在缺口的宽度范围内摆动,且缺口的开度大小能够避免转轴掉落。
11.所述外框架上且面向清理组件的侧面上竖向开设有储泥槽,该储泥槽为弧形槽;在推杆一侧设有弹性支撑件,该弹性支撑件一端设在推杆的侧部,另一端设在推板的侧部,该弹性支撑件的设置使刮板在初始位置时抵触在储泥槽的边缘外侧,且推杆与推板形成倾斜角。
12.所述外框架上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通槽,在通槽内滑设有储存组件,该储存组件包括储泥盒和拉手,其中,储泥盒滑动卡设在通槽内,且面向刮板的侧面开放,在储泥盒的上端连接有拉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施工排水经过滤后可有效减少黄泥水的含量。当过滤装置使用时间长后,过滤效果有所下降时,可以将此装置从排水沟内取出,使用清水清洗级配碎石,清洗后再放入排水沟内重复使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级配碎石及塑料网箱的双重过滤技术,代替了仅仅依靠三级沉淀池的过滤,具有降低施工排水中黄泥水含量的效果。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增加一种过滤装置,相当于增加了多级沉淀,改变了排水沟的沉淀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是图2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清理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储泥槽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储存组件的示意图。
21.图中:
[0022]1‑
外框架,2

滤网,3

沥水底板,4

支撑板,5

摆动组件,51

转筒,52

第一扭簧件,53

第二扭簧件,54

推板,6

清理组件,61

限位壳体,62

托板,63

转轴,64

推杆,65

刮板,66

弹性支撑件,7

储泥槽,9

储存组件,91

储泥盒,92

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4]
实施例:
[0025]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002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排水沟内的过滤装置,包括外框架1,所述外框架1由多个条形件围成,条形采用螺纹钢筋,且通过螺纹钢筋焊接形成骨架作为外框体1,在外框架1侧部设置滤网2,该滤网2采用塑料网,并捆扎在钢筋骨架内侧形成网箱,在外框架1底部设置沥水底板3,且外框架1上端口开放,进而,通过外框架1、滤网2和沥水底板3构成过滤网箱,且在过滤网箱内部形成过滤空间,且由外框架1的上端口向过滤空间内置入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填满塑料网箱形成过滤装置,最后将这种过滤装置安装在排水沟内。施工排水经
过滤后可有效减少黄泥水的含量。当过滤装置使用时间长后,过滤效果有所下降时,可以将此装置从排水沟内取出,使用清水清洗级配碎石,清洗后再放入排水沟内重复使用。
[0027]
优选的,该种过滤装置,断面尺寸长30cm,宽60cm,高60cm,首先使用直径12mm螺纹钢筋焊接成骨架。
[0028]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级配碎石及塑料网箱的双重过滤技术,代替了仅仅依靠三级沉淀池的过滤,具有降低施工排水中黄泥水含量的效果。
[0029]
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增加一种过滤装置,相当于增加了多级沉淀,改变了排水沟的沉淀效果。
[0030]
所述外框架1外部的一侧从上之下设置两块水平的支撑板4,在两块支撑板4之间设有立柱,且立柱上套设有摆动组件5,并在摆动组件5上设置至少一个清理组件6。
[0031]
所述摆动组件5包括转筒51,该转筒51可转动套设在立柱上,且在转筒51的上方设置第一扭簧件52,且第一扭簧件52套设在立柱上,该第一扭簧件5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筒51的上端面,且第一扭簧件5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位于外框架1上方的支撑板4的下侧面;在转筒51的下方设置第二扭簧件53且套设在立柱上,该第二扭簧件5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转筒51的下端面,该第二扭簧件53的下端固定连在位于外框架1下方的支撑板4的上侧面;所述转筒5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推板54,所述清理组件6摆动连接在该推板54的内侧面上。第一扭簧件52和第二扭簧件53使推板54的初始位置固定,避免摇晃,当排水沟内流动的水撞在推板54后,该推动板54绕立柱摆动,进而,带动清理组件6将过滤装置前侧面上积聚的泥沙清理掉,避免泥沙过度聚集而将滤网堵塞。
[0032]
所述清理组件6包括限位壳体61,在限位壳体61底部设有托板62,在限位壳体61内摆动连接有转轴63,且在转轴63上连接有推杆64,并在推杆64的前端设有长度等于滤网高度的刮板65,其中,限位壳体61一侧固定连接在推板54上,另一侧设有缺口,该转轴63在缺口的宽度范围内摆动,且缺口的开度大小能够避免转轴63掉落。通过推板54的摆动推动推杆64前移,进而,带动推杆64前端的刮板65将积聚在过滤装置前侧面上的泥沙进行清除,避免过度聚集而影响通过性。
[0033]
所述外框架1上且面向清理组件6的侧面上竖向开设有储泥槽7,该储泥槽7为弧形槽;在推杆64一侧设有弹性支撑件66,该弹性支撑件66一端设在推杆64的侧部,另一端设在推板54的侧部,该弹性支撑件66的设置使刮板65在初始位置时抵触在储泥槽7的边缘外侧,且推杆64与推板54形成倾斜角。储泥槽7优先设有三个,清理组件6也优先设置三个。所述外框架1上方的支撑板4上开设有通槽,在通槽内滑设有储存组件9,该储存组件9包括储泥盒91和拉手92,其中,储泥盒91滑动卡设在通槽内,且面向刮板65的侧面开放,在储泥盒91的上端连接有拉手92。如图1所示,当推板54在水的冲击或人力作用下向滤网一侧摆动,推板54会带动推杆64前移;在推板54摆动达到一定的幅度时,多个推杆64前端的刮板65在前进的过程中将对应的储泥槽7内和滤网外侧的泥沙向同一方向接力式推动,最终离立柱最近的刮板65将泥沙推至储泥盒91内,如此往返,储泥盒91内的泥沙会逐渐积多,隔上一段时间后,通过上提拉手92,从而,将储泥盒91取出,然后,将盒体91内的泥沙清理掉。因为,通过刮板65向储泥盒91推动泥沙过程中,更将泥沙压得比较实,所以,提起储泥盒91时,盒体内的泥沙基本上不会掉落。
[0034]
推板54的摆动,可以通过排水沟中流动的水提供动力,也可通过人为推动,隔段时
间将推板54向前推动一次,进而,将过滤装置前端积聚的泥沙清除掉,避免积聚过后,造成滤网堵塞。
[0035]
工作原理:
[0036]
本实用新型中,由外框架1的上端口向过滤空间内置入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填满塑料网箱形成过滤装置,最后将这种过滤装置安装在排水沟内。施工排水经过滤后可有效减少黄泥水的含量。当过滤装置使用时间长后,过滤效果有所下降时,可以将此装置从排水沟内取出,使用清水清洗级配碎石,清洗后再放入排水沟内重复使用。
[0037]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