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茶碾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1834发布日期:2021-12-08 13:0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抹茶碾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碾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抹茶碾磨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保存,抹茶在进行制作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其进行碾磨,从而使得较大颗粒的抹茶可以碾磨成为较小的颗粒,目前的碾磨装置在碾磨完毕后,会有少量的抹茶残留在碾磨上,从而使得抹茶出现浪费现象。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50594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抹茶碾磨装置,由四台茶磨、两个回收箱以及一个回转驱动机构组成,所述茶磨由上磨与下磨组成,每台茶磨上方带有漏斗,茶磨下方设置回收箱,回转驱动机构连接上磨并且带动上磨回转;所述上磨和下磨的接触面上设有斜沟槽;所述上磨的中心处带有芯木孔,下磨的中心有突起的芯木,芯木插入上磨的芯木孔内,使上磨与下磨同心回转;上磨的外圆周侧面带有突出的拉手,茶磨运转时加力于拉手带动上磨回转;所述回收箱底部设置可抽拉集粉盒抽屉,该可抽拉集粉盒抽屉带有倾斜面一,这些倾斜面一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抹茶碾磨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在碾磨后会有抹茶颗粒残留在上磨和下磨的表面,从而使得长时间容易出现抹茶浪费和发霉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碾磨后会有抹茶颗粒残留在上磨和下磨的表面,从而使得长时间容易出现抹茶浪费和发霉的现象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抹茶碾磨设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抹茶碾磨设备,包括底座和旋转调节机构,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底部外壁设置有上磨盘,所述底座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两侧内壁均活动连接有转动柱,两个所述转动柱一侧外壁设置有同一个下磨盘,所述连接架一侧外壁设置有伺服电机二,且伺服电机二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其中一个转动柱一端,所述下磨盘底部外壁设置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底部内壁滑动连接有棱形柱,所述棱形柱顶部内壁和防护架底部内壁之间卡接有同一个弹簧,所述棱形柱底部外壁设置有支撑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底部外壁插接有两个以上毛刷。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和气缸,所述支撑架底部外壁设置于底座顶部外壁,所述气缸底部外壁设置于支撑架顶部外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输出端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底部内壁设置有伺服电机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伺服电机一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磨盘顶部外壁设置于转动杆底部外壁。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架一侧外壁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设置有刮动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磨盘顶部外壁设置有进料管。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抹茶碾磨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置有下磨盘可以与上磨盘之间进行配合,从而可以对抹茶进行碾磨,同时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二可以利用转动柱带动下磨盘进行旋转,从而可以使得下磨盘在旋转180度后,使得下磨盘顶部外壁残留的抹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掉落,从而可以避免抹茶出现残留,从而可以避免抹茶出现浪费,同时由于下磨盘的旋转,使得毛刷置于上磨盘的底部位置,从而使得上磨盘在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与毛刷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
17.2.通过设置有弹簧可以有效对毛刷表面进行缓冲保护,同时可以保证毛刷与上磨盘底部外壁之间的贴合度,棱形柱外壁为棱形结构,从而可以保证棱形柱只在竖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不会发生旋转。
18.3.通过设置有气缸可以控制上磨盘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上磨盘底部与下磨盘顶部外壁之间进行贴合,通过伺服电机一可以带动上磨盘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利用上磨盘的旋转对抹茶进行碾磨,上磨盘顶部外壁开设有通孔,可以对抹茶进行导入。
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抹茶碾磨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抹茶碾磨设备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抹茶碾磨设备的研磨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抹茶碾磨设备的清理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

底座、2

支撑架、3

上磨盘、4

气缸、5

安装架、6

进料管、7

刮动板、8

连接架、9

电动推杆、10

下磨盘、11

转动杆、12

伺服电机一、13

防护架、14

支撑板、15

伺服电机二、16

弹簧、17

转动柱、18

棱形柱、19

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一种抹茶碾磨设备,为了便于对耐磨过程中附着的抹茶进行收集,如图1

4所示,包括底座1和旋转调节机构,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磨盘3,所述底座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7,两个
所述转动柱17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下磨盘10,所述连接架8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二15,且伺服电机二15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其中一个转动柱17一端,所述下磨盘10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架13,所述防护架13底部内壁滑动连接有棱形柱18,所述棱形柱18顶部内壁和防护架13底部内壁之间卡接有同一个弹簧16,所述棱形柱18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底部外壁插接有两个以上毛刷19;通过设置有下磨盘10可以与上磨盘3之间进行配合,从而可以对抹茶进行碾磨,同时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二15可以利用转动柱17带动下磨盘10进行旋转,从而可以使得下磨盘10在旋转180度后,使得下磨盘10顶部外壁残留的抹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掉落,从而可以避免抹茶出现残留,从而可以避免抹茶出现浪费,同时由于下磨盘10的旋转,使得毛刷19置于上磨盘3的底部位置,从而使得上磨盘3在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与毛刷19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可以对上磨盘3底部残留的抹茶进行刮除,通过设置有弹簧16可以有效对毛刷19表面进行缓冲保护,同时可以保证毛刷19与上磨盘3底部外壁之间的贴合度,棱形柱18外壁为棱形结构,从而可以保证棱形柱18只在竖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不会发生旋转。
29.为了对上磨盘3的位置进行调节,如图1

3所示,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2和气缸4,所述支撑架2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1顶部外壁,所述气缸4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架2顶部外壁,所述气缸4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一12,所述伺服电机一1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上磨盘3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转动杆11底部外壁;通过设置有气缸4可以控制上磨盘3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上磨盘3底部与下磨盘10顶部外壁之间进行贴合,通过伺服电机一12可以带动上磨盘3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利用上磨盘3的旋转对抹茶进行碾磨,上磨盘3顶部外壁开设有通孔,可以对抹茶进行导入。
30.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抹茶进行碾磨时,首先利用伺服电机二15带动下磨盘10进行旋转,使得下磨盘10处于水平位置,接着对气缸4进行控制,使得气缸4带动上磨盘3进行下移,从而使得上磨盘3底部与下磨盘10顶部之间进行贴合,接着将抹茶导入到上磨盘3内,利用伺服电机一12带动上磨盘3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上磨盘3对抹茶进行耐磨,碾磨后的抹茶通过上磨盘3和下磨盘10之间的间隙导入到连接架8内,当碾磨完毕后,通过伺服电机二15带动下磨盘10旋转180度,接着使得上磨盘3底部外壁与毛刷19表面进行贴合,利用上磨盘3自身的旋转与毛刷19表面产生摩擦力,从而可以对上磨盘3底部残留的抹茶进行刮除,从而可以避免抹茶出现浪费,同时下磨盘10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使得下磨盘10表面的抹茶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从而可以减少下磨盘10表面的抹茶的残留。
31.实施例2:
32.一种抹茶碾磨设备,如图1

3所示,为了便于对下磨盘10表面附着的抹茶进行刮除;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补充:所述连接架8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推杆9,所述电动推杆9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刮动板7;通过设置有电动推杆9可以带动刮动板7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刮动板7在移动的过程中对下磨盘10表面残留的抹茶进行刮除,可以保证当抹茶粘附在下磨盘10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快速地对抹茶进行刮除。
33.为了便于对抹茶进行添加,如图1所示,所述上磨盘3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管6;通过设置有进料管6可以用于对抹茶进行添加,从而可以避免抹茶在添加的过程中
发生掉落。
34.工作原理:当下磨盘10在旋转后,下磨盘10表面部分的抹茶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掉落,通过对电动推杆9进行控制,使得电动推杆9带动刮动板7沿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刮动板7可以对下磨盘10表面附着的抹茶进行刮除,从而可以避免抹茶附着在下磨盘10表面出现发霉现象。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