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及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5388发布日期:2022-03-23 11:1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及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器及用水系统。


背景技术:

2.自来水到达每个用户之前,通过了很多管路,管路中残存许多杂质,如泥沙、铁锈、浮游物等,如用水前,不对水进行过滤处理,容易造成用水污染,有害于人体健康。
3.相关技术中,在家中进水管路设置过滤器,对全屋的用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过滤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等。长时间使用后,过滤器的过滤网上沉积大量杂质,导致过滤器过滤效果减弱,或者损坏过滤器。
4.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过滤器内设置有反冲洗通道,并通过多个阀体控制正常过滤时的过滤通道和反冲洗通道之间的切换。
5.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具有反冲洗通道的过滤器结构复杂,需要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阀体控制过滤器的状态的切换,生产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过滤器,其能够通过一个阀体控制该过滤器在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生产。
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过滤器的用水系统。
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过滤器,包括过滤组件、出水管路、排污管路、进水管路、阀体和控制组件。所述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将所述过滤组件的内侧分隔形成原水腔和净水腔;所述阀体能够使所述过滤器切换为过滤状态或者反冲洗状态;当所述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时,所述阀体使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原水腔,以及使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净水腔;当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时,所述阀体使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净水腔,以及使所述排污管路连通所述原水腔;当所述过滤器为关闭状态时,所述阀体使所述进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所述排污管路、所述净水腔、所述原水腔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组件,与所述阀体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阀体。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过滤器具有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即当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时,进水管路、原水腔、净水腔、出水管路依次相连通;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进水管路、净水腔、原水腔、排污管路依次相连通。该过滤器能够仅通过一个阀体控制该过滤器在正常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过滤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所述过滤部的内侧形成所述净水腔,所述过滤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原水腔。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部包括第一支架和滤网。滤网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形成所述净水腔,所述滤网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
成所述原水腔。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器还包括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部和驱动部。所述清洗部位于所述原水腔,用于清洗所述滤网和所述第一壳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驱动部能够获取水流的能量并驱动所述清洗部自转。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洗部包括第二支架和至少两个刷子。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原水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刷子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和内侧,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外侧的所述刷子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接触,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内侧的刷子与所述滤网相接触。刷子与所述滤网相接触。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包括叶轮和传动轴。叶轮设于所述净水腔与所述阀体的连通处,能够获取水流的能量。传动轴用于驱动所述清洗部旋转,所述传动轴沿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传动轴一端与叶轮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清洗部相连接。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体包括阀片组;
16.所述阀片组包括第一定阀片、动阀片、第二定阀片,所述动阀片设于所述第一定阀片和所述第二定阀片之间;
17.所述第一定阀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阀孔、至少一个第二阀孔,所述第一阀孔连通所述出水管路,所述第二阀孔连通所述排污管路;
18.所述第二定阀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五阀孔、至少一个第六阀孔、至少一个第七阀孔、至少一个第八阀孔,所述第一阀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七阀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阀孔的位置与所述第八阀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六阀孔、所述第七阀孔连通所述净水腔,所述第五阀孔、所述第八阀孔连通所述原水腔;
19.所述动阀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阀孔、至少一个第四阀孔;所述第三阀孔将连通所述进水管路;通过转动所述动阀片,能够使所述过滤器切换为过滤状态或者反冲洗状态;其中,
20.当所述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时,所述第三阀孔将连通所述第五阀孔,所述第四阀孔将连通所述第七阀孔、所述第一阀孔;
21.当所述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时,所述第三阀孔将连通所述第六阀孔,所述第四阀孔将连通所述第八阀孔、所述第二阀孔。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二壳体和阀座,所述阀座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阀座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阀片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动阀片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留有流道;
23.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壳孔、至少一个第二壳孔、至少一个第三壳孔,所述第一壳孔连通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流道,所述第二壳孔连通所述出水管路,所述第三壳孔连通所述排污管路;
24.所述阀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至少一个第二开口、至少一个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与所述原水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五阀孔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八阀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净水腔、所述第六阀孔、所述第七阀孔相连通。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传动件、驱动件、控制器、供电模块。
传动件,连接所述动阀片,用于使所述动阀片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件提供电力。
2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水系统,包括所述过滤器、所述外界进水管道、所述用户出水管道、所述用户排污管道。所述外界进水管道连通所述进水管路;所述用户出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管路;所述用户排污管道连通所述排污管路。
2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水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用水系统包括有上述过滤器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30.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31.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清洗组件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阀体的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第一定阀片的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阀片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第二定阀片的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39.图10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阀座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进水管路110、出水管路120、排污管路130;
42.过滤组件200、第一壳体210、第一支架220、滤网230、原水腔240、净水腔250;
43.清洗组件300、第二支架310、刷子320、叶轮330、传动轴340;
44.阀体400;
45.第二壳体410、第一壳孔412、第二壳孔412、第三壳孔413、凸部414、第一连通孔415;
46.第一定阀片420、第一阀孔421、第二阀孔422、第一凹槽423、第二凹槽424、第二连通孔425;
47.动阀片430、第三阀孔431、第四阀孔432、卡槽433、流道434;
48.第二定阀片440、第五阀孔441、第六阀孔442、第七阀孔443、第八阀孔444、封闭部分445;
49.阀座450、第一开口451、第二开口452、第三开口453、凹部454;
50.控制组件500、传动件510、卡块511、驱动件520、控制器530、供电模块540。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4.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5.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过滤器包括过滤组件200、出水管路120、排污管路130、进水管路110、阀体400和控制组件500。过滤组件200过滤组件200包括过滤部,过滤部将过滤组件200的内侧分隔形成原水腔240和净水腔250;阀体400能够使过滤器切换为过滤状态或者反冲洗状态;当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时,阀体400能够使出水管路120 连通原水腔240,以及使出水管路120连通净水腔250;当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时,阀体400 能够使出水管路120连通净水腔250,以及使排污管路130连通原水腔240;当过滤器为关闭状态时,阀体400使进水管路110、出水管路120、排污管路130、净水腔250、原水腔240 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组件500,与阀体400连接,用于控制阀体400。
57.过滤部将过滤组件200的内侧分隔形成两个腔室,即原水腔240和净水腔250。净水腔 250靠近过滤组件200的轴心。原水腔240远离过滤组件200的轴心。
58.阀体400分别与过滤组件200、出水管路120、排污管路130、进水管路110相连接。阀体400能够控制进水管路110连通或者不连通,能够控制进水管路110连通原水腔240或者净水腔250,能够控制排污管路130连通或者不连通原水腔240,能够控制出水管路120连通或者不连通净水腔250。
59.当该过滤器处于正常过滤状态下时,阀体400控制进水管路110连通原水腔240,出水管路120连通净水腔250,排污管路130不连通。自来水将依次经过进水管路110、阀体400、原水腔240、净水腔250、阀体400、出水管路120。且自来水从原水腔240穿过过滤部进入净水腔250时,能够通过两个腔室之间的过滤部将自来水过滤,杂质将沉积在原水腔240内。
60.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下时,阀体400控制进水管路110连通净水腔250,排污管路130连通原水腔240,出水管路120不连通。自来水将依次经过进水管路110、阀体400、净水腔250、原水腔240、阀体400、排污管路130。由于原水腔240和排污管路130之间不存在阻
隔,在反冲洗状态下,能够通过自来水带走原水腔240内的杂质。
61.当该过滤器处于关闭状态下时,阀体400控制进水管路110不连通任一个腔室。自来水依次通过进水管路110、阀体400,自来水将被阀体400阻隔,不能够继续流通。
6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过滤器具有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即当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时,进水管路110、原水腔240、净水腔250、出水管路120 依次相连通;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进水管路110、净水腔250、原水腔240、排污管路130依次相连通。该过滤器能够仅通过一个阀体400控制该过滤器在正常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关闭状态之间切换。该过滤器结构简便,便于拆装,且体积较小,所需安装空间较小。
63.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过滤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壳体210,过滤部设于第一壳体210的内侧,过滤部的内侧形成净水腔250,过滤部与第一壳体210之间形成原水腔240。
64.进水管路110能够与原水腔240或者净水腔250相连通,即能够通过阀体400控制进水管路110与净水腔250或者原水腔240相连通。
65.当进水管路110与原水腔240相连通时,出水管路120能够与净水腔250相连通,使自来水从原水腔240进入净水腔250,并通过过滤部达到过滤效果,同时,自来水中的杂质将留在原水腔240,即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
66.当进水管路110与净水腔250相连通时,排污管路130能够与原水腔240相连通,使自来水从净水腔250进入原水腔240,然后自来水将带走原水腔240的杂质,从排污管路130 排出,即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
67.当进水管路110不与原水腔240或者净水腔250相连通时,即通过阀体400关断进水管路110,该过滤器处于关闭状态。
68.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过滤部包括第一支架220和滤网230。滤网230围合于第一支架220的外侧,在第一支架220的内侧形成净水腔250,滤网230和第一壳体210之间形成原水腔240。
69.第一支架220大致呈圆柱状,第一支架220的一端连通阀体400并与阀体400固定连接,另一端封闭,第一支架220的侧面具有骨架,滤网230围合于骨架上,使第一支架220的内侧呈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状,形成净水腔250,开口连通阀体400,另外,使自来水只能通过滤网230进出原水腔240或者净水腔250。
70.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过滤器还包括清洗组件300,清洗组件 300包括清洗部和驱动部。清洗部位于原水腔240,用于清洗滤网230和第一壳体210中的一个或多个。驱动部能够获取水流的能量并驱动清洗部自转。
71.例如,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自来水将依次经过进水管路110、阀体400、净水腔250、原水腔240、排污管路130,自来水从阀体400进入净水腔250时,驱动部能够获取自来水流动时的能量,并将该能量转化,然后传递给清洗部,使清洗部自转,清洗部刮洗滤网230的外侧和第一壳体210的内壁。
72.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清洗部包括第二支架310和至少两个刷子320。第二支架310位于原水腔240,第二支架310与驱动部相连接。刷子320设于第二支架310的外侧和内侧,位于第二支架310外侧的刷子320能够与第一壳体210的内壁相接触,
位于第二支架310内侧的刷子320能够与滤网230相接触。刷子能够与滤网230相接触。
73.第二支架310大致呈圆柱状,第二支架310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罩于第一支架220 的外侧。为避免影响水流速度,第二支架310的侧面镂空。为使第二支架310的转动稳定,驱动部连接第二支架310封闭的一端的轴心位置,以及设于第二支架310内侧的刷子320与滤网230相接处。
74.刷子320至少设有四个,其中两个相对设于第二支架310的外侧,另外两个相对设于第二支架310的内侧。
75.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驱动部驱动第二支架310自转,第二支架310带动刷子 320转动,设于第二支架310外侧的刷子320刮洗第一壳体210的内壁,设于第二支架310 内侧的刷子320刮洗滤网230的外侧,使附着在第一壳体210的内壁上和滤网230的外侧上的杂质脱落,防止水流的冲力无法带走第一壳体210的内壁上或者滤网230的外侧上的杂质,造成清洗效果不佳,导致该过滤器堵塞,影响水压。
76.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驱动部包括叶轮330和传动轴340。叶轮330设于净水腔250与阀体400的连通处,能够获取水流的能量。传动轴340用于驱动清洗部旋转,传动轴340沿第一支架220的轴向方向设置,传动轴340一端与叶轮330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架220与清洗部相连接。
77.叶轮330设于净水腔250与阀体400的连通处,即在阀体400有水进入净水腔250时,叶轮330能够即时获取自来水的能量。
78.传动轴340一端与叶轮330固定连接,然后,沿第一支架220的轴向方向延伸,穿过第一支架220封闭的一端,接着,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310封闭的一端。
79.当自来水从阀体400进入净水腔250时,叶轮330能够获取自来水的流动时带来的动能、势能等,且叶轮330将旋转,同时,叶轮330将带动传动轴340旋转,传动轴340带动第二支架310旋转,使第二支架310带动刷子320刮洗第一壳体210的内壁和滤网230的外侧。
80.如图1、图4、图6、图7、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阀体包括阀片组,阀片组包括第一定阀片420、动阀片430、第二定阀片440,动阀片430设于第一定阀片420和第二定阀片440之间。
81.第一定阀片42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阀孔421、至少一个第二阀孔422,第一阀孔421连通出水管路120,第二阀孔422连通排污管路130。
82.第二定阀片440设有至少一个第五阀孔441、至少一个第六阀孔442、至少一个第七阀孔 443、至少一个第八阀孔444,第一阀孔421的位置与第七阀孔443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阀孔 422的位置与第八阀孔444的位置相对应,第六阀孔442、第七阀孔443连通净水腔250,第五阀孔441、第八阀孔444连通原水腔240。
83.动阀片430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阀孔431、至少一个第四阀孔432。
84.当过滤器为过滤状态时,第三阀孔431将连通进水管路110和第五阀孔441,第四阀孔 432将连通第七阀孔443和第一阀孔421。
85.当过滤器为反冲洗状态时,第三阀孔431将连通进水管路110和第六阀孔442,第四阀孔432将连通第八阀孔444和第二阀孔422。
86.如图6所示,第一定阀片420上设有第一阀孔421和第二阀孔422,第一阀孔421用于连通出水管路120,第二阀孔422用于连通排污管路130。具体的,第一定阀片420在靠近侧面
的位置形成一环状的第一凹槽423、在靠近轴心的位置形成第二凹槽424,第一阀孔421位于靠近轴心的第二凹槽424内,第二阀孔422位于靠近侧面位置的第一凹槽423内,两个凹槽之间形成有围板,围板分隔第一阀孔421和第二阀孔422。
87.如图8所示,第二定阀片440上设有第五阀孔441、第六阀孔442、第七阀孔443、第八阀孔444。第五阀孔441、第六阀孔442用于与第三阀孔431连通。第七阀孔443、第八阀孔 444用于与第四阀孔432连通。
88.其中,第一阀孔421的位置与第七阀孔443的位置相对应,即第一阀孔421和第七阀孔 443在阀片组的轴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相重合,且第七阀孔443设于靠近第二定阀片440 轴心的位置,便于第七阀孔443与连通净水腔250。以及,第七阀孔443与第五阀孔441对向设置。
89.另外,第二阀孔422的位置与第八阀孔444的位置相对应,即第二阀孔422和第八阀孔 444在阀片组的轴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相重合,且第八阀孔444设于靠近第二定阀片440 侧面的位置,便于第八阀孔444与连通净水腔250。以及,第八阀孔444与第六阀孔442对向设置。
90.其次,第二定阀片440上还具有两个对向设置的封闭部分445。
91.如图7所示,动阀片430上设有第三阀孔431、第四阀孔432,第三阀孔431与第四阀孔 432对向设置。第三阀孔431与进水管路110连通,且能够通过转动动阀片430,使第三阀孔 431选择连接第五阀孔441或者第六阀孔442。
92.当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时,第三阀孔431选择连通第五阀孔441,因为第三阀孔431 和第四阀孔432对向设置、第五阀孔441和第七阀孔443对向设置,所以第四阀孔432将连通第七阀孔443,由于第七阀孔443的位置与第一阀孔421的位置相对应,所以,第四阀孔 432靠近第一定阀片420的一侧将连通第一阀孔421。
93.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第三阀孔431连选择通第六阀孔442,因为第三阀孔431 和第四阀孔432对向设置、第六阀孔442和第八阀孔444对向设置,所以第四阀孔432将连通第八阀孔444,由于第八阀孔444的位置与第二阀孔422的位置相对应,所以,第四阀孔 432靠近第一阀片的一侧将连通第二阀孔422。
94.当该过滤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三阀孔431选择连接封闭部分445,第四阀孔432也将连接封闭部分445,使阀片组关断。
95.具体来说,当需要使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时,转动动阀片430,使第三阀孔431连通第五阀孔441,自来水将依次通过进水管路110、第三阀孔431、第五阀孔441、原水腔240、滤网230、净水腔250、第七阀孔443、第四阀孔432、第一阀孔421、出水管路120。
96.当需要使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转动动阀片430,使第三阀孔431连通第六阀孔 442,自来水将依次通过进水管路110、第三阀孔431、第六阀孔442、净水腔250、滤网230、原水腔240、第八阀孔444、第四阀孔432、第二阀孔422、排污管路130。
97.当需要使该过滤器处于关闭状态时,转动动阀片430,使第三阀孔431不连通第二定阀片440上任一个通孔,即使第三阀孔431和第四阀孔432连接封闭部分445,使阀片组关断。
98.如图1、图4、图9、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阀体400还包括第二壳体 410和阀座450,阀座450与第二壳体410相连接,阀座450与第二壳体410之间形成容纳腔,阀
片组设于容纳腔内,动阀片430与第二壳体410之间留有流道434。
99.第二壳体410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壳孔412、至少一个第二壳孔412、至少一个第三壳孔 413,第一壳孔412连通进水管路110和流道434,第二壳孔412连通出水管路120和第一阀孔421,第三壳孔413连通排污管路130和第二阀孔422。
100.阀座45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451、至少一个第二开口452、至少一个第三开口453,第一开口451、第三开口453分别与原水腔240相连通,且第一开口451与第五阀孔441相连通,第三开口453与第八阀孔444相连通,第二开口452与净水腔250、第六阀孔442、第七阀孔443相连通。
101.如图1和图9所示,容纳腔和动阀片430的侧面形成流道434,第二壳体410的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壳孔412,第一壳孔412用于连通进水管路110和流道434。如图7所示,第三阀孔431的一侧贯通动阀片430的侧面,使第三阀孔431一直与流道434连通。两个第一壳孔 412的位置分别对应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时,第三阀孔431贯通动阀片430 侧面的一侧的位置。
102.另外,第二壳体410靠近轴心的位置朝远离阀片组的方向设有凸部414,第二壳孔412 位于凸部414,第二壳孔412具有多个,且以第二壳体410的轴心圆周阵列分布,第二壳孔 412用于连通出水管路120和第一阀孔421。
103.第三壳孔413设于靠近第二壳孔412侧面的位置,第三壳孔413具有多个,且以第二壳体410的轴心圆周阵列分布,第三壳孔413用于连通排污管路130和第二阀孔422。
104.如图4和图10所示,阀座450靠近阀座450轴心的位置形成有凹部454,第二开口452 位于凹部454,第一开口451、第三开口453位于靠近阀座450侧面的位置。第一开口451 用于连通第五阀孔441和原水腔240,第三开口453用于连通第八阀孔444和原水腔240。当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时,第二开口452用于连通第七阀孔443和净水腔250;当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第二开口452用于连通第六阀孔442和净水腔250。
105.具体来说,当需要使该过滤器处于过滤状态时,转动动阀片430,使第三阀孔431贯通动阀片430侧面的一侧朝向其中一个第一壳孔412,自来水将依次通过进水管路110、第一壳孔412、流道434、第三阀孔431、第五阀孔441、第一开口451、原水腔240、滤网230、净水腔250、第二开口452、第七阀孔443、第四阀孔432、第一阀孔421、第二壳孔412、出水管路120。
106.当需要使该过滤器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转动动阀片430,使第三阀孔431贯通动阀片430 侧面的一侧朝向另一个第一壳孔412,自来水将依次通过进水管路110、另一个第一壳孔412、流道434、第三阀孔431、第六阀孔442、第二开口452、净水腔250、滤网230、原水腔240、第三开口453、第八阀孔444、第四阀孔432、第二阀孔422、第三壳孔413、排污管路130。
107.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控制组件500包括传动件510、驱动件 520、控制器530、供电模块540。传动件510,连接动阀片430,用于使动阀片430转动;驱动件520,用于驱动传动件510转动;控制器530,用于控制驱动件520;供电模块540,用于为控制器530和驱动件520提供电力。
108.控制组件500用于控制动阀片430的转动。传动件510一端设置于驱动件520,另一端沿阀体400的轴向依次穿过第二壳体410、第一定阀片420,然后与动阀片430相固定连接。驱动件520用于驱动传动件510转动,从而使传动件510带动动阀片430转动,实现阀体400 控制该过滤器的使用状态。控制器530用于控制驱动件520,从而控制传动件510转动角度,
进而控制动阀片430的转动角度,以切换该过滤器的状态。
109.如图5所示,传动件510连接驱动件520的一端呈杆状,连接动阀片430的一端具有两个对向设置的卡块511,卡块511呈扇形。
110.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二壳体410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一连通孔415,第一定阀片 420的轴心位置设有第二连通孔425、动阀片430的轴心位置设有卡槽433,卡槽433与卡块 511相卡接。
111.传动件510一端连接驱动件520,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通孔415、第二连通孔425,使卡块511固定于卡槽433内,使传动件510与动阀片430相固定连接,同时,驱动件520能够通过旋转传动件510带动动阀片430旋转,以使该过滤器能够在过滤状态、反冲洗状态、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112.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水系统,包括过滤器、外界进水管道、用户出水管道、用户排污管道。外界进水管道,连通进水管路110;用户出水管道,连通出水管路120;用户排污管道,连通排污管路130。
113.外界进水管道可以为自来水进入房屋用水管路前的任意一段,也可以为房屋用水管路中的任意一段。用户出水管道可以为房屋用水管路中任意一处出水端至该过滤器的一段。用户排污管道可以为房屋用水管路中任意一处排污口至该过滤器的一段。
1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水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水系统包括有上述过滤器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11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