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

文档序号:30334049发布日期:2022-06-08 0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油储罐(1)、吸附泵(2)、冷凝器(3)和石墨烯吸附罐,吸附泵(2)的入口与汽油储罐(1)相连,吸附泵(2)的出口与冷凝器(3)的入口相连,冷凝器(3)设置汽油出口(31)和油气出口(32),汽油出口(31)设置排液阀(33)并与汽油储罐(1)相连,油气出口(32)与石墨烯吸附罐的底部出入口相连,石墨烯吸附罐的底部出入口与汽油储罐(1)之间设置或形成流向汽油储罐(1)的回油管路,石墨烯吸附罐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排气阀和油气浓度检测器(6),排气管的末端为外排端,石墨烯吸附罐还配置解吸系统;石墨烯吸附罐为两个,两个石墨烯吸附罐分别为第一吸附罐(4)和第二吸附罐(5),第一吸附罐(4)和第二吸附罐(5)的排气管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气阀(41)和第二排气阀(51);冷凝器(3)的油气出口(32)通过两条管道分别与第一吸附罐(4)的底部出入口和第二吸附罐(5)的底部出入口相连,两条管道上别设置第一阀门(42)和第二阀门(52);第一吸附罐(4)的排气口经第三阀门(43)与第二吸附罐(5)的底部出入口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解吸系统为:第二阀门(52)的两端并联解吸管路,解吸管路上串联设置阀门和可双向调节的解吸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解吸系统包括空压机(71)、储气罐(72)和两套执行气缸(73),空压机(71)与储气罐(72)相连,储气罐(72)通过两条管道分别与两套执行气缸(73)相连,两条管道上分别设置气缸控制阀(74);第一吸附罐(4)和第二吸附罐(5)的顶部分别设置缸筒,缸筒内分别设置活塞和活塞杆,两根活塞杆的上端分别与两套执行气缸(73)相连,每套执行气缸(73)可控制对应的活塞在缸筒内进行往复运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泵(2)的入口端与汽油储罐(1)之间设置阻火器(8),排液阀(33)与汽油储罐(1)之间设置阻火器(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泵(2)的入口端与汽油储罐(1)之间还设置微压变送器(9)。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烯吸附罐的底部出入口与汽油储罐之间的回油管路为:石墨烯吸附罐的安装高度大于汽油储罐(1)的安装高度,石墨烯吸附罐的底部出入口与汽油储罐(1)之间设置一条流向汽油储罐(1)的自回油管路,自回油管路上设置回油阀门;或者,回油管路为:底部出入口

油气出口(32)

汽油出口(31)

排液阀(33)

汽油储罐(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3)的底部设置储油腔,汽油出口(31)位于储油腔的最低处,冷凝器(3)的安装高度大于汽油储罐(1) 的安装高度,汽油出口(31)与汽油储罐(1)之间形成自回流管路。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3)包括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装有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上串联设置散热结构(34)、循环泵(35)和介质控制阀(36),散热结构(34)为风冷散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涉及油气回收领域,解决现有油气回收装置不能实现油气完全回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石墨烯吸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汽油储罐、吸附泵、冷凝器和石墨烯吸附罐,吸附泵的入口与汽油储罐相连、出口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设置汽油出口和油气出口,汽油出口与汽油储罐相连,油气出口与石墨烯吸附罐的底部出入口相连,底部出入口与汽油储罐之间设置或形成回油管路,石墨烯吸附罐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排气阀和油气浓度检测器,排气管的末端为外排端,石墨烯吸附罐还配置解吸系统。本实用新型用于对汽油储罐内的挥发组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得到的汽油回流至汽油储罐内。至汽油储罐内。至汽油储罐内。


技术研发人员:张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3
技术公布日:2022/6/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