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竖直加热胶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8469发布日期:2022-06-14 21:3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竖直加热胶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缸,具体是一种分体式竖直加热胶缸。


背景技术:

2.如图1至图3所示,为现有的胶缸结构图,图中a为小加热栅,b为大加热栅, c为塑化加热器,d为胶缸,e为加热棒插孔。该胶缸熔胶速度太慢,满足不了生产需求;胶缸内部受热不均匀,胶缸内部局部过热,导致炭化的情况频发;胶缸内部各位置熔胶速度不协调,胶缸在用-停-用的过程中,固体胶料与液体胶料之间会发生结层的情况,拖延生产进度,提高人工清理成本。
3.如中国专利号为201320527750.5的高效速熔无碳化胶缸中,包括本体,本体内开设有内流道,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缸体、下缸体,下缸体的底端安装固定于本体的顶部,上缸体的底端固定于下缸体的顶端;下缸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上缸体通过下缸体的通孔与本体的内流道连通,下缸体内设置有若干条缸体发热管;上缸体由隔热材料制成,下缸体由导热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速熔无碳化胶缸,下缸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形成蜂窝式结构,将缸体发热管埋到下缸体内部,使热交换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采用双材料结构,使上部温度低,热熔胶处于颗粒状,下部温度高,热熔胶处于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热熔胶与空气隔离,极大地减缓了热熔胶的碳化,采用的是一体式设计,胶缸和胶枪是一体的,去除了胶管,下缸体采用蜂窝状通孔设计,想要达到固液分离和过滤的效果,但是容易堵塞通孔,该胶缸用了9根加热棒即发热管,4 根用来加热下胶缸,5根用来加热本体的热流道,成本消耗大,下缸体采用中间通孔和外围通孔的蜂窝状通孔设计,外围通孔均匀分布在加热棒周围,加热棒均匀分布在中间通孔周围,胶料不好下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竖直加热胶缸。
5.一种分体式竖直加热胶缸,包括由下胶缸体和上胶缸体采用可拆式连接形成的胶缸本体,其中,
6.在所述下胶缸体内部具有缸腔,在缸腔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塑化加热器,所述缸腔的底部设置有承载塑化加热器的下料口底座,该下胶缸体具有与塑化加热器底部设置的下料口连通的出胶口,所述下胶缸体上安装有动力元件,该动力元件用于将缸腔内熔化的胶料通过出胶口输出;
7.具体的,在缸腔内且围绕着塑化加热器侧向分布有加热栅组,加热栅组用于使贴近缸腔底部的固态胶料快速熔化;
8.进一步的,所述的下胶缸体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对下胶缸体以及由下料口和出胶口形成的热流道加热的加热元件。
9.进一步的,所述下胶缸体上还安装有安全气阀,安全气阀用以保障热熔胶输出安全性。
1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元件为齿轮泵。
11.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栅组为沿着缸腔周向依次交替分布的小加热栅和大加热栅。
12.进一步的,大加热栅沿着缸腔周向的宽度大于小加热栅。
13.进一步的,在大加热栅内均至少适配有一个加热元件。
14.进一步的,加热元件为加热棒,且竖直连接于下胶缸体内。
15.进一步的,所述缸腔的周向侧壁与缸腔的底部之间具有平滑过渡部。
16.进一步的,所述平滑过渡部为弧形内壁。
17.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料口底座设置有承载台阶,所述的塑化加热器的下端具有被承载台阶承载的安装端,所述下料口底座在承载台阶的上方设有环绕于所述安装端外且与缸腔相通的环腔。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加热棒直接给大加热栅加热,提高熔胶速度;大加热栅、小加热栅交替均匀分布在胶缸内部,将胶缸内部空间均匀分割,满足胶缸内部受热均匀,胶料不易炭化;大加热栅、小加热栅的数量和高度相等,使胶缸各层的熔胶速率协调,不易出现固态胶料与液态胶料之间结层的现象,节省了人工清理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现有胶缸俯视图;
21.图2为背景技术中的现有胶缸侧视图一;
22.图3为背景技术中的现有胶缸侧视图二;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胶缸体8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上胶缸体8后的俯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上胶缸体8后的仰视图
27.图8为图6的a-a剖视图;
28.图9为图6的j-j剖视图;
29.图10为图9的i局部放大图;
30.图11为安装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32.如图4至图11所示,一种分体式竖直加热胶缸,包括由下胶缸体1和上胶缸体8采用可拆式连接形成的胶缸本体,其中,
33.在所述下胶缸体1内部具有缸腔2,在缸腔2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塑化加热器 3,所述缸腔2的底部设置有承载塑化加热器3的下料口底座61,该下胶缸体1 具有与塑化加热器3底部设置的下料口5连通的出胶口10,所述下胶缸体1上安装有动力元件7,该动力元件7用于将缸腔2内熔化的胶料通过出胶口10输出;
34.具体的,在缸腔2内且围绕着塑化加热器3侧向分布有加热栅组4,加热栅组4用于使贴近缸腔2底部的固态胶料快速熔化。
35.进一步的,所述的下胶缸体1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对下胶缸体1以及由下料口5和出胶口10形成的热流道加热的加热元件11。
36.进一步的,所述下胶缸体1上还安装有安全气阀6,安全气阀6用以保障热熔胶输出安全性。
37.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元件7为齿轮泵。
3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栅组4为沿着缸腔2周向依次交替分布的小加热栅4b 和大加热栅4a。
39.本实用新型的大加热栅4a、小加热栅4b交替均匀分布在下胶缸体1内,将下胶缸体1内部空间均匀分割,满足下胶缸体1内部受热均匀,胶料不易炭化;大加热栅4a、小加热栅4b的数量和高度相等,使下胶缸体1各层的熔胶速率协调,不易出现固态胶料与液态胶料之间结层的现象,节省了人工清理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0.具体的,大加热栅4a沿着缸腔2周向的宽度大于小加热栅4b。
4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现有胶缸加热棒的位置,将横放的加热棒改为竖直放置,将加热棒埋在大加热栅4a内部;随之改变胶缸内部大加热栅4a的数量与加热棒相等;改变大加热栅4a的宽度,以满足加热棒的要求;改变小加热栅4b 的数量和高度与大加热栅4a相等,确保胶缸内部受热均匀。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棒布置,保障下胶缸体1内部受热均匀,减少碳化现象。
42.具体的,在大加热栅4a内均至少适配有一个加热元件11,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棒直接给大加热栅4a加热,提高熔胶速度。
43.具体的,加热元件11为加热棒,且竖直连接于下胶缸体1内。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选用6根加热棒,同时加热下胶缸体1和热流道,降低使用成本。
44.具体的,所述缸腔2的周向侧壁与缸腔2的底部之间具有平滑过渡部2a。
45.进一步的,所述平滑过渡部2a为弧形内壁。传统的胶缸侧壁与胶缸底之间缺少平滑的过渡,这不便于胶料的下料,长时间加热导致胶料在胶缸中炭化严重。本实用新型将平滑过渡部2a设为弧形内壁,使得胶缸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胶料的炭化,避免胶料炭化,并能够避免堵塞过滤孔14,且便于清理剩余胶料,降低人工清理的成本和胶料浪费的成本。
46.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料口底座61设置有承载台阶12,所述的塑化加热器3 的下端具有被承载台阶12承载的安装端9,所述下料口底座61在承载台阶12 的上方设有环绕于所述安装端9外且与缸腔2相通的环腔13。
47.具体的,所述环腔13的侧壁为弧形内壁,该弧形内壁对应的圆心角为90 度
±
30度。该种结构的设计能显避免胶料炭化,而且由于环腔13比较靠近过滤孔14,那么由于胶料炭化得到有效减少,从而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孔14处易被胶料炭化堵塞的技术难题。
48.本实用新型中的环腔13一是用于汇聚熔融胶料,二是能够有效的减少胶料的炭化,避免胶料炭化堵塞过滤孔14,便于清理剩余胶料。
49.具体的,所述安装端9承载于所述承载台阶12上并在所述安装端9的内侧形成所述下料口5;所述安装端9的壁上设有将所述环腔13和所述下料口5连通的过滤孔14。
5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端9的侧壁贴合于所述承载台阶12的周侧壁,且安装端
9下端面贴合支撑于所述承载台阶12的底壁。
5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滑过渡部2a的底端延伸方向与所述环腔13的侧壁的顶端延伸方向呈90度以上的夹角。
52.具体的,所述的塑化加热器3具有位于安装端9上方的加热器主体15;所述加热器主体15和所述安装端9之间设有收窄部16;所述收窄部16沿径向与所述环腔13的顶端相平齐。
5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端9具有贴合承载台阶12的周侧壁的贴合部9a、以及位于贴合部9a上方对应环腔13的连通部9b;多个过滤孔14位于连通部 11b上并沿周向分布。
54.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台阶12在实现对塑化加热器3稳定支撑的同时,也为在安装端9上设置过滤孔14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从而配合安装端9实现引导熔融胶料和过滤的功能。
55.本实用新型采用塑化加热器3和大加热栅4a、小加热栅4b的设计,通过温度控制,达到液态、固液共存态、固态分层的效果。
5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