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静电油雾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3822发布日期:2022-06-02 03:3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静电油雾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油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静电油雾净化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静电油雾净化器只能够去除油雾,对于空气中的灰尘过滤能力有限,并且对于油雾的去除过于依赖内置的油雾滤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静电油雾净化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静电油雾净化器,包括
5.机体;
6.设于所述机体上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一端与所述机体相连,另一端设有吸引罩;
7.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气泵;
8.设于所述机体上的过滤组件;
9.设于所述机体上的溶液腔,所述溶液腔内灌注有碱性溶液,且所述气泵布置于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溶液腔之间;
10.所述刹车组件包括设于箱体底端的轮架、设于所述轮架上的第一铰接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上的第二铰接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上的刹车片、设于所述第二铰接板上的插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上的锁定机构。
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在溶液腔内灌注碱性液体,如此可以气泵将外界空气吸入到溶液腔内之后,可以进一步净化掉空气中的酸性的油雾,相比较于传统的设计模式,本方案中设置的碱性液体,可以在油雾溶解在水中之后,直接将油雾去除,并且可以溶解空气中的灰尘,从而增加对于油雾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支撑轮和刹车组件,可以便于机体的移动。
12.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布置所述过滤组件的过滤腔、布置所述气泵的吸引腔,所述吸引腔布置于所述过滤腔和溶液腔之间,所述气泵和所述溶液腔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气泵能够提供给机体提供负压,进而将外界的油雾都吸收进入机体内,同时气泵还可以将吸收的气体泵入碱性液体内。
13.优选的,所述溶液腔的部分内壁为透明结构;溶液腔为透明结构,从而可以透过溶液腔的内壁直接观察到内部的具体情况,判断出碱性液体的液面是否浸没排气管,以保证净化效果。
14.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与所述溶液腔相连通的透气口,所述排气管进入所述溶液腔的入口高于所述透气口,且所述排气管末端至所述溶液腔底端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排气管底端内壁至顶端内壁距离的二分之一;排气管的入口高、末端低,则可以在不设置单向
阀的情况下,防止碱性液体进入至吸引腔内。
15.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与所述溶液腔相连的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进液管和储液管可以更换碱性液体。
16.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过滤棉、与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的过滤板以及与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的滤芯,且所述过滤板布置于所述过滤棉和所述滤芯之间;倾斜设置的过滤棉,可以让进入机体的气体向下运动至过滤腔内时,过滤棉倾斜放置,气体直接作用在过滤棉上。
17.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两个进气口,所述机体上设有与两个所述进气口均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溶液腔相连通;两个进气口可以保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吸气。
18.优选的,所述进气腔布置于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溶液腔与所述吸引腔相连通,所述吸引腔与所述溶液腔相连通,进而所述气体由所述进气口进入吸引腔,之后进入过滤腔,再进入吸引腔,再经由溶液腔排出;进气腔布置在机体上,有利于整个装置的布局。
19.优选的,所述过滤腔的内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挡块,所述挡块抵接有滤网,所述过滤棉与所述滤网抵接;过滤网可以过滤棉进行抵接,以降低过滤棉的拆卸难度。
20.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侧门,所述侧门的内侧设有油雾过滤器;油雾过滤器可以防止机体内的气体从侧门的缝隙中溢出。
21.综上所述,通过在溶液腔内灌注碱性液体,如此可以气泵将外界空气吸入到溶液腔内之后,可以进一步净化掉空气中的酸性的油雾;同时通过设置支撑轮和刹车组件,可以便于机体的移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的俯视图。
25.图4为图3中a-a处剖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进气口的爆炸图。
27.图6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8.图7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9.图8为滤芯部分的爆炸图。
30.图9为支撑轮及上面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31.图10为支撑轮的剖视图。
32.图11为图10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34.如图1-8所示,一种多功能的静电油雾净化器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有进气口11、气泵12、过滤组件2,其中,进气口设置有两个。
35.所述机体1上设有进气腔31、过滤腔32、吸引腔33、以及溶液腔34,其中进气腔31布置于所述机体1的上部分,所述过滤腔32、吸引腔33以及溶液腔 34均布置于所述进气腔31的下半部分,所述吸引腔33布置于所述过滤腔32和溶液腔34的中间,其中所述进气腔31和所述过滤腔32相连,所述过滤腔32 和所述吸引腔33相连,所述吸引腔33和所述溶液腔34相连。
36.所述进气腔31还与两个进气口11相连通,进而经由进气口11内进入的气体,将会进入进气腔31、然后进入过滤腔32再进入吸引腔33,最后从溶液腔 34中排出。
37.所述机体1上还设有侧门13,所述侧门13一端和所述机体铰接,另一端设有密码锁132,开启所述侧门13可以打开所述过滤腔32,且所述侧门13的内侧设有油雾过滤器131,所述油雾过滤器131为市面上常见的具有过滤油雾功能的材料,当侧门13关闭之后,布置于侧门13上的油雾过滤器131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38.所述过滤组件2布置于所述过滤腔32内,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棉21、过滤板22以及滤芯23,所述过滤棉21为具有过滤功能的棉质材料,所述过滤板22为多个装有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过滤棉网组成的过滤板,所述滤芯23具有吸附能力强,并且气孔比过滤棉21更小的过滤棉。
39.所述过滤棉21、过滤板22以及滤芯23在所述过滤腔32内依次排布,进而布置过滤棉21对油雾进行初步过滤,过滤板22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再用吸附能力更强的滤芯23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从而保证油雾过滤的更加干净的同时,减少滤芯23的损耗,增加滤芯23的使用寿命,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第一层的过滤棉21需要大量更换,价格更加高昂的滤芯23更换频率小于过滤棉21。
40.所述过滤腔的内壁设有倾斜设置挡块211,所述挡块211上抵接有滤网212,所述滤网212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滤网,所述滤网212倾斜的设于所述挡块211 上,所述过滤棉21布置于所述滤网212的上端,进而所述滤网212可以对过滤棉21进行支撑。
41.所述过滤板22包括内部具有活性炭等有效成分的过滤材料和布置于上述过滤材料四周的边框221,其中边框能够对过滤材料进行固定。所述边框221上设有两侧设有榫部222,所述榫部22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倾斜的斜面,进而所述榫部222靠近所述滤芯23一端的面积小于靠近过滤棉21一端的面积。所述过滤腔32的内壁上还设有固定块223,所述固定块223为布置于所述过滤腔32侧壁上的块状结构,所述固定块223上还设有定位槽2231,所述榫部222与所述定位槽2231相互配合,且所述定位槽2231内壁上设有密封块2232,所述密封块 2232为密封橡胶。所述过滤板22的两侧还设有拉件224,所述拉件224为两端与所述过滤框221相连的弹性拉绳。
42.所述过滤腔32的内壁上还设有滤芯过滤块231,所述滤芯过滤块231设有两块,且两块滤芯过滤块231为相对设置,两块滤芯过滤块231通过过滤网232 相连,所述滤芯于所述过滤网232抵接。
43.所述滤芯过滤块231上还设有可拆卸的过滤挡板233,所述过滤挡板233为网状的金属板,所述滤芯23布置于所述过滤挡板233和所述过滤网232之间,所述过滤挡板233靠近所述过滤板22,所述过滤网232靠近所述吸引腔33。
44.所述滤芯过滤块231上设置有磁条234,所述磁条234可以与所述过滤网版 233相互配合,以固定所述过滤挡板233,进而所述过滤挡板233可以对所述滤芯33进行固定。
45.所述气泵12布置于所述吸引腔33内,所述吸引腔33一端与所述过滤腔32 相连通,具体的,所述过滤腔32内空气经由过滤组件2过滤之后,通过过滤网 232进入吸引腔33内,所述气泵12的进气口布置于所述吸引腔33内,所述气泵12的出气口和通过排气管121和所述溶液腔34相连通。
46.所述溶液腔34设于所述机体1末端,所述溶液腔34的内壁部分为透明结构,所述透明结构为玻璃或者透明的塑料,进而在外界可以直接对所述溶液腔34进行观察,所述溶液腔34的上方设有多个透气口341,所述溶液腔34内空气可以通过透气口341溢散出来。
47.所述机体1上设有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通过进液管14可以往所述溶液腔34内注入碱性溶液,出液管15可以将碱性溶液排出,以更换新的碱性溶液。
48.所述排气管121进入所述溶液腔34的入口高于最低的所述透气口341,所述排气管121进入所述溶液腔34之后,竖直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排气管121末端至所述溶液腔34底端内壁的高度,小于所述溶液腔34底端内壁至所述溶液腔 34顶端内壁高度的二分之一,进而所述排气管121可以在不设置单向阀的情况下,防止溶液腔内的液体直接进入到吸引腔内。
49.当将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预定部分,然后驱动气泵12,之后油雾吸引至机体中,经过滤组件过滤之后,碱性溶液可以进一步溶解油雾中酸性物质以及灰尘,起到更好的过滤作用。
50.参考图9-11,在机体的底端还设置有支撑轮,支撑轮为市面上常见的支撑轮,同时在支撑轮上还设置有刹车组件,如此,可以将本机体停靠在不同的位置。
51.刹车组件设置在支撑轮上,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停靠在不同的不同设置的路面上。
52.刹车组件包括设于机体底端的轮架21a、设于所述轮架21a上的第一铰接板22a、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22a上的第二铰接板23a、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22a 上的刹车片24a、设于所述第二铰接板23a上的插板25a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22a上的锁定机构。
53.具体的,支撑轮设置在轮架21a上,并且支撑轮和轮架21a通过轴承相连。
54.第一铰接板22a和轮架21a铰接,刹车片24a为橡皮材质,设置在第一铰接板22a的底端,当踩住第一铰接板22a向下运动时,刹车片24a和支撑轮抵接,能够起到减缓速度的作用。
55.当需要停止支撑轮时,则需要将第一铰接板22a锁定。
56.为此,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轮架上的第一弹簧31a、设于所述第一弹簧31a 上的锁定块32a、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22a上的推动块33a、设于所述第一铰接板33a上的挡板体34a、设于所述挡板体34a上的第二弹簧35a、以及设置在所述推动块33a底端的钩部36a。
57.具体的,推动块33a上设有直部331a,直部331a和挡板体34a之间抵接第二弹簧35a,第一铰接板22a上设有槽,钩部36a通过槽延伸至第一铰接板22a 的下方。
58.锁定块32a上设有第一推动斜面321a,第一铰接板22a的端部设有第二推动斜面221a,第一铰接板22a的端部和轮架21a铰接,如此向下翻动第一铰接板22a时,第二推动斜面221a和第一推动斜面321a相互接触,如此推开锁定块 32a,当第一铰接板22a的端部翻动至锁定块32a的上方之后,被锁定块31a锁定。
59.此时,推动块33a上的钩部36a正对着第一推动斜面321a,所以用脚向上拨动,直部331a能够解锁第一铰接板。
60.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在地面上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加和地面的接
触。
61.为此,第二铰接板23a的端部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插板25a,插板25a包括插部251a和支撑部252a,支撑部252a为板状结构,插部251a的端部设有多个长钉,并且插部251a和支撑部252a呈现相互张开的树杈状。
62.当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硬化路面,支撑部252a能够有效增加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在支撑部252a上套设有橡皮套2521a,从而进一步增加固定效果。
63.具体的,第二铰接板23a和第一铰接轴21a通过铰接轴铰接,该铰接轴上套设有扭簧,如此第二铰接板23a能够自动复位。
64.进一步的,第二铰接板23a的端部设有第一复位斜面231a,推动块33a的端部设有第二复位斜面332a。
65.当需要停靠本实用新型时,先向下扳动第二铰接板23a,进而铰接板23a向下翻动时,向前推动推动块33a,然后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块33a和第二铰接板23a的端部紧密靠在一起;此时再翻动第一铰接板21a,从而导引插板25a 和地面配合,刹车片24a和支撑轮抵接。
66.而需要复位时,只需要向上推动推动块33a,此时推动块33a和第二铰接板 23a不接触,就能够实现第二铰接板23a的复位。
6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