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弹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0171发布日期:2022-05-11 14:4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弹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料弹涂装置。


背景技术:

2.涂料弹涂装置是一种喷油漆的工具,用于产品的表面处理,是涂装设备的一种。它是使用压缩空气将涂料呈喷雾状喷涂到被涂物表面,主要由喷帽、喷嘴、针塞和枪体组成,同时外部连接气压装置,如涂料机。涂料弹涂装置与传统的手工刷漆相比,更具时效性,更美观,效率比刷涂高5~10倍,涂膜细致、光滑、均匀。
3.专利cn208853058u公布了一种矩形喷辐的弹涂枪,该实用新型中通过喷枪主体、连接喷嘴、喷嘴座和长头喷嘴组成的涂料通道和空气通道进行工作,先接通涂料机和空气压缩机的电源电源,压缩空气经皮管到达空气通道内,在长头喷嘴的前端形成负压,当扣动喷枪主体上的扳机时,针塞往后退,涂料经过涂料控制通道向外送出,涂料经涂料通道送到长头喷嘴的前端部时,涂料由圆状转变为扁状,经过空气通过中的空气压形成雾化并喷出。使弹涂枪具有一个更宽的喷幅区域,提高了喷漆的工作效率。一种矩形喷辐的弹涂枪,包括喷枪主体,所述喷枪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中空的喷嘴座,喷嘴座的前端安装有长头喷嘴,所述长头喷嘴通过喷嘴帽固定在喷嘴座上,所述喷枪主体、喷嘴座和长头喷嘴的中部连通设置有涂料通道,所述长头喷嘴的侧边开设有空气喷口,所述喷嘴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喷口相通,另一端处设置有空气皮管;所述长头喷嘴的前端的两侧成型有侧挡块,侧挡块之间形成有一字形的涂料喷口。
4.现有涂料弹涂装置的不足之处:1、现有的涂料弹涂装置在出现忘加配料时,不能从进料斗的底部加料,且主料和配料不能交叉混合,配料的实际使用效果较差;2、现有的涂料弹涂装置出料开口大小不好调节,使得主料的出料速度不便于控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涂料弹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料弹涂装置,可将主料从所述第一进料口倒入所述进料斗中,由于所述阀杆对应所述阀头的一端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即可通过所述阀杆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口的大小,以供调节主料在其重力作用下的出料速度,而所述阀杆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纳腔且其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当主料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时,可经由所述第三进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补充配料,以供将配料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主料混合,由于配料和主料的输送方向呈一定夹角,使得配料与主料可交叉混合,混合效果较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涂料弹涂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料弹涂装置,包括进料斗和出料单元;
8.所述进料斗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且其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出料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处。
9.所述出料单元包括阀头和阀杆,所述阀头的两端相贯穿以供形成第二容纳腔且其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进料斗对应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阀头密封连接,以供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连通,所述阀杆对应所述阀头的一端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以供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口的大小,所述阀头远离所述阀杆的一端可用于出料。
10.所述阀杆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纳腔且其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当主料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时,可经由所述第三进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补充配料,以供将配料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主料混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阀,所述进料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进料口的开口大小。
12.进一步的,所述阀杆远离所述第三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拧把,所述拧把用于带动所述阀杆相对所述阀头移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拧把上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阀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拧把的外侧,所述推杆靠近所述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第三容纳腔内的配料推进所述第三容纳腔内。
14.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包括杆本体、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所述杆本体依次穿设于所述拧把和阀杆上,所述第一推块设于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阀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拧把的外侧,所述第二推块设于所述推杆靠近所述阀杆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推块可在所述第三容纳腔内移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容纳腔为圆柱形腔体。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块为圆盘形状。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容纳腔和第二推块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大小相同。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口比所述第一出料口大。
19.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的侧面设置有把手。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将主料从所述第一进料口倒入所述进料斗中,由于所述阀杆对应所述阀头的一端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即可通过所述阀杆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口的大小,以供调节主料在其重力作用下的出料速度,而所述阀杆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纳腔且其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当主料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时,可经由所述第三进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补充配料,以供将配料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主料混合,由于配料和主料的输送方向呈一定夹角,使得配料与主料可交叉混合,混合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在出现忘加配料时,能够从进料斗的底部加料,且主料和配料能够交叉混合,配料的实际使用效果较好,且涂料弹涂装置出料开口大小好调节,使得主料的出料速度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a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进料斗;11、第一容纳腔;12、第一进料口;13、第一出料口;14、把手;2、出料单元;21、阀头;211、第二容纳腔;22、阀杆;221、第三容纳腔;3、进料阀;4、拧把;41、推杆;411、杆本体;412、第一推块;413、第二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
27.如图1至3所示,一种涂料弹涂装置,包括进料斗1和出料单元2;
28.所述进料斗1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11且其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12和第一出料口13,所述出料单元2设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处。
29.所述出料单元2包括阀头21和阀杆22,所述阀头21的两端相贯穿以供形成第二容纳腔211且其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进料斗1对应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阀头21密封连接,以供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211相连通,所述阀杆22对应所述阀头21的一端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以供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211连通口的大小,所述阀头21远离所述阀杆22的一端可用于出料。
30.所述阀杆22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纳腔221且其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三容纳腔221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当主料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11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1时,可经由所述第三进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补充配料,以供将配料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与主料混合。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将主料从所述第一进料口12倒入所述进料斗1中,由于所述阀杆22对应所述阀头21的一端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即可通过所述阀杆22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211连通口的大小,以供调节主料在其重力作用下的出料速度,而所述阀杆22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纳腔221且其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三容纳腔221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当主料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11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1时,可经由所述第三进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补充配料,以供将配料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与主料混合,由于配料和主料的输送方向呈一定夹角,使得配料与主料可交叉混合,混合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在出现忘加配料时,能够从进料斗1的底部加料,且主料和配料能够交叉混合,配料的实际使用效果较好,且涂料弹涂装置出料开口大小好调节,使得主料的出料速度便于控制。
32.其中,配料可以通过送料设备送料,也可以是在重力作用下送料。
33.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三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阀3,所述进料阀3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进料口的开口大小。设置所述进料阀3便于调节所述第三进料口的开口大小,当配料的输送速度一定时,以便于控制配料的进料速度。
34.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阀杆22远离所述第三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拧把4,所述拧
把4用于带动所述阀杆22相对所述阀头21移动。所述拧把4上穿设有推杆41,所述推杆41远离所述阀杆22的一端位于所述拧把4的外侧,所述推杆41靠近所述阀杆2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所述推杆41用于将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的配料推进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所述推杆41包括杆本体411、第一推块412和第二推块413,所述杆本体411依次穿设于所述拧把4和阀杆22上,所述第一推块412设于所述推杆41远离所述阀杆22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拧把4的外侧,所述第二推块413设于所述推杆41靠近所述阀杆22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推块413可在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移动。设置所述拧把4便于带动所述阀杆22相对所述阀头21移动,以便于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211连通口的大小;设置所述推杆41可将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的配料推进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避免配料的浪费,即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涂料弹涂装置实际应用。
35.如图3,当需要通过所述第三出料口补充配料时,先拉动所述第一推块412并带动所述杆本体411和第二推块413远离所述阀头21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二推块413位于所述进料阀3的左侧,此时可以开始通过所述第三出料口补充配料,当配料补充完成时,则关闭所述进料阀3,之后推动所述第一推块412并带动所述杆本体411和第二推块413靠近所述阀头21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推块413将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的配料推进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内,避免配料的浪费。
36.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容纳腔221为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二推块413为圆盘形状。所述第三容纳腔221和第二推块413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进料口12比所述第一出料口13大。所述进料斗1的侧面设置有把手14。这样设计避免配料的浪费,也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涂料弹涂装置实际应用。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有以下有益效果: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将主料从所述第一进料口12倒入所述进料斗1中,由于所述阀杆22对应所述阀头21的一端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即可通过所述阀杆22调节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211连通口的大小,以供调节主料在其重力作用下的出料速度,而所述阀杆22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纳腔221且其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三容纳腔221相连通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当主料经由所述第一容纳腔11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1时,可经由所述第三进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补充配料,以供将配料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11内与主料混合,由于配料和主料的输送方向呈一定夹角,使得配料与主料可交叉混合,混合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弹涂装置在出现忘加配料时,能够从进料斗1的底部加料,且主料和配料能够交叉混合,配料的实际使用效果较好,且涂料弹涂装置出料开口大小好调节,使得主料的出料速度便于控制。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