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8957发布日期:2022-06-18 09: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叠层体混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为了对商品的包装物进行装饰、表面保护一般实施了印刷,随着市场对油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其油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溶剂型类油墨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印刷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对印刷油墨进行叠层混合,但现有的印刷油墨叠层体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3.现有的印刷油墨叠层体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印刷油墨叠层体在混合时,对与油桶的固定稳定性较差,在使用时可以会造成油桶偏移造成混合率降低,而且现有的印刷油墨叠层体在整体使用时,装置会将振动了力传递至工作台上,影响整体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包括机身主体,所述机身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可视安全门,所述机身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震荡支架,所述机身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震荡支架的两端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震荡支架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机身主体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缓震支架,所述防滑垫包括安装背板、固定螺丝、可复位橡胶垫和防滑层,所述缓震支架包括缓震底筒、安装板、防尘环、支撑筒、复位弹簧和支撑脚,所述防滑垫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缓震支架的数量为四组。
7.优选的,所述安装背板的中部设置有可复位橡胶垫,所述安装背板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可复位橡胶垫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8.优选的,所述安装背板的四周内表面与固定螺丝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背板的上端外表面与可复位橡胶垫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可复位橡胶垫的上端外表面与防滑层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缓震底筒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缓震底筒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防尘环,所述缓震底筒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外壁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外表面与支撑脚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缓震底筒的一端外表面与安装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震底筒的内壁通过复位弹簧与支撑筒的外壁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缓震底筒的另一端外表面与防尘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外表面与支撑脚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机身主体的前端外表面与可视安全门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两端内表面与震荡支架的两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震荡支架的上端内表面与夹持装置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上端外表面与控制面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震荡支架的两端内表面与防滑垫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四周内表面与缓震支架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首先将可视安全门进行开启,后将混合料桶放置于震荡支架上,夹持装置在通过防滑垫对混合料桶进行夹持固定,最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机身主体进行工作,缓震支架在将机身主体的震动力进行吸收,通过设置的防滑垫、安装背板、固定螺丝、可复位橡胶垫和防滑层,在使用时,在使用前首先通过安装背板和固定螺丝将可复位橡胶垫和防滑层进行安装固定,在使用时混合料桶通过夹持装置的力与可复位橡胶垫进行贴合,通过压力混合料桶的两端卡至可复位橡胶垫的内部,同时防滑层随着可复位橡胶垫的形变而变化,可以对混合桶的两端进行固定,避免混合管在是使用时发生位置的偏差,通过设置的缓震支架、缓震底筒、安装板、防尘环、支撑筒、复位弹簧和支撑脚,在使用时机身主体的力通过安装板传递至缓震底筒上,缓震底筒在通过支撑筒和复位弹簧对力进行吸收缓解,最后将吸收后的力传递至支撑脚上,防尘环在使用时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缓震底筒内部,可以将装置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降低振动所带来的影响,整个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图1中防滑垫5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图2中缓震支架7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机身主体;2、可视安全门;3、震荡支架;4、控制面板;5、防滑垫;6、夹持装置;7、缓震支架;501、安装背板;502、固定螺丝; 503、可复位橡胶垫;504、防滑层;701、缓震底筒;702、安装板;703、防尘环;704、支撑筒;705、复位弹簧;706、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所示,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包括机身主体1,机身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可视安全门2,机身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震荡支架3,机身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4,震荡支架3的两端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垫5,震荡支架3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夹持装置6,机身主体1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缓震支架7,防滑垫5包括安装背板501、固定螺丝502、可复位橡胶垫503和防滑层504,缓震支架7包括缓震底筒701、安装板702、防尘环703、支撑筒704、复位弹簧705和支撑脚706,防滑垫5的数量为两组,缓震支架7的数量为四组。
26.实施例二:
2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安装背板501的中部设置有可复位橡胶垫503,安装背板501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固定螺丝502,可复位橡胶垫503 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504,表述了防滑垫5的组成部件。
28.实施例三:
2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1、3所示,安装背板501的四周内表面与固定螺丝502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安装背板501的上端外表面与可复位橡胶垫503 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可复位橡胶垫503的上端外表面与防滑层50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对混合桶的两端进行固定,避免混合管在是使用时发生位置的偏差。
30.实施例四:
31.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缓震底筒701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板702,缓震底筒701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防尘环703,缓震底筒701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筒704,支撑筒704的外壁设置有复位弹簧705,支撑筒704的一端外表面与支撑脚70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表述了缓震支架7的组成部件。
32.实施例五:
33.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三的基础之上,如图1、4所示,缓震底筒701的一端外表面与安装板70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缓震底筒701的内壁通过复位弹簧705与支撑筒704的外壁活动连接,缓震底筒701的另一端外表面与防尘环70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支撑筒704的一端外表面与支撑脚706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将装置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降低振动所带来的影响。
34.实施例六:
35.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基础之上,如图1-4所示,机身主体1 的前端外表面与可视安全门2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机身主体1的两端内表面与震荡支架3的两端外表面活动连接,震荡支架3的上端内表面与夹持装置6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机身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与控制面板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震荡支架3的两端内表面与防滑
垫5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机身主体1的四周内表面与缓震支架7的外壁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装置进行维护和使用。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印刷油墨叠层体,在使用时首先将可视安全门2进行开启,后将混合料桶放置于震荡支架3上,夹持装置6在通过防滑垫5对混合料桶进行夹持固定,最后通过控制面板4控制机身主体1 进行工作,缓震支架7在将机身主体1的震动力进行吸收,通过设置的防滑垫5、安装背板501、固定螺丝502、可复位橡胶垫503和防滑层504,在使用时,在使用前首先通过安装背板501和固定螺丝502将可复位橡胶垫503 和防滑层504进行安装固定,在使用时混合料桶通过夹持装置6的力与可复位橡胶垫503进行贴合,通过压力混合料桶的两端卡至可复位橡胶垫503的内部,同时防滑层504随着可复位橡胶垫503的形变而变化,可以对混合桶的两端进行固定,避免混合管在是使用时发生位置的偏差,通过设置的缓震支架7、缓震底筒701、安装板702、防尘环703、支撑筒704、复位弹簧705 和支撑脚706,在使用时机身主体1的力通过安装板702传递至缓震底筒701 上,缓震底筒701在通过支撑筒704和复位弹簧705对力进行吸收缓解,最后将吸收后的力传递至支撑脚706上,防尘环703在使用时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缓震底筒701内部,可以将装置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降低振动所带来的影响,较为实用。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