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348发布日期:2022-08-17 10:3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


背景技术:

2.台面净饮机由于不受水源限制可以放置于客厅、卧室或者办公室等,而且净饮机既可以对自来水进行深度过滤,又可以对过滤后的纯净水进行加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
3.一般市面上的台面净饮机对原水箱内自来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又流回原水箱内与原水混合,此时原水箱内的水就是自来水和废水的混合液,会影响过滤后纯净水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过滤滤芯寿命,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净饮机过滤后的废水又流回原水箱,导致影响过滤后纯净水的质量,以及影响到过滤滤芯寿命的问题。
5.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包括原水箱,原水箱内部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互不相通;
6.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原水,设有原水出水口,原水出水口与外界连通;
7.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废水,设有废水进水口,废水进水口用于与外界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还包括废水袋,废水袋可拆卸地安装于原水箱内,第二容置腔为废水袋的袋内空间,第一容置腔为废水袋外周与原水箱内壁面所围成的空间,废水袋顶部敞口,原水箱顶部敞口。
9.进一步地,所述原水出水口和废水进水口均开设于原水箱底部,废水进水口处安装有快接连接头连接至废水袋底部,用于废水袋与外界进行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原水箱顶部设置有把手,把手与原水箱之间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安装在原水箱内,存在至少一角度,把手转动至该角度时可完全收纳在原水箱内部。
12.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两端设置有转轴,原水箱两端壁面上开设相应形状的转轴孔,转轴扣入转轴孔并在转轴孔内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延伸出一限位部,转轴孔处设置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把手转动时,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抵顶,限制把手的转动角度。
14.进一步地,所述原水箱的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浮子组件,用于检测原水箱内原水液位高低。
15.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组件包括外壳体、浮子和盖体,外壳体设置在第一容置腔腔壁上,浮子在外壳体内部随液位上下浮动,外壳体顶部盖设盖体,盖体上开设若干通孔。
1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开设有一竖直槽道,浮子上外凸一标示部,标示部沿着槽道上下滑动。
1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箱里设置容置原水和废水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两者可分别单独与净饮机的原水出水管路和废水进水管路连通,实现净饮机水箱的原废分离功能,该设计在不增加水箱体积的条件下,增加了单独收集废水的功能,有利于保持水箱原水水质,延长过滤滤芯寿命。
19.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饮机过滤后的废水又流回原水箱内与原水混合,导致影响过滤后纯净水的质量,以及影响到过滤滤芯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其中:
22.图1为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的剖面图;
23.图2为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的立体图;
24.图3为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的分解图;
25.图4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阀芯的立体图;
27.图6为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28.图7为浮子组件的分解图;
29.图8为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把手处的分解图。
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原水箱;11-转轴孔;12-第一限位面;13-第二限位面;14-固定架安装槽;15-避让槽;2-废水袋;3-顶盖;4-废水袋固定架;41-卡扣槽;42-第一敞口;43-第二敞口;44-提板;5-安装环;51-卡扣块;6-把手;61-转轴;611-限位部;7-快接头组件;71-快接连接头;711-密封圈安装槽;712-卡簧安装槽;713-限位凸环;714-第一抵顶面;715-止水阀安装槽;72-卡簧;73-第一密封圈;8-止水阀组件;81-阀芯;811-第二抵顶面;812-进水口;813-出水口;82-弹簧;83-第二密封圈;9-浮子组件;91-外壳体;911-槽道;92-浮子;921-标示部;93-盖体;a-第一容置腔;b-第二容置腔;c-原水出水口;c1-筛盖;d-废水进水口;e-固定座;e1-快接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综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种原废分离净饮机水箱,包括原
水箱1、废水袋2、顶盖3、废水固定架4、安装环5、把手6、快接头组件7、止水阀组件8、浮子组件9。
33.原水箱1内部设有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互不相通;第一容置腔a用于容置原水,设有原水出水口c用于与外界连通;第二容置腔b用于容置废水,设有废水进水口d用于与外界连通。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水箱1容积的同时实现了原废分离的功能,有利于保持原水箱1原水水质和延长过滤滤芯寿命。
34.更具体地,第二容置腔b为废水袋2的袋内空间,废水袋2通过废水袋固定架4可拆卸地安装于原水箱1内,第一容置腔a为废水袋2外周与原水箱1内壁面所围成的空间,该空间底部即原水箱1底部设有原水出水口c用于与外界连通。废水袋2顶部敞口,原水箱1顶部敞口。所述原水出水口c和废水进水口d均开设于原水箱1底部,废水进水口d处安装有快接连接头71连接至废水袋2底部,用于废水袋2与外界进行连通。
35.如图3中所示,废水袋固定架4可拆卸地安装于原水箱1内壁顶部。更具体地,所述原水箱1内壁面顶部内凹形成一台阶状的固定架安装槽14,如图3中所示固定架安装槽14为相垂直或接近垂直关系的两个安装面,其中,优选地,贴近原水箱1内壁面呈环形的安装面与废水袋固定架4之间紧配合。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安装槽14与废水袋固定架4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以防止废水袋固定架4发生相对运动。
36.如图3中所示,废水袋固定架4上开设有第一敞口42和第二敞口43,便于使用者倾倒废水或注入原水,优选地,第一敞口42与第二敞口43并排设置,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配合两者上方的把手6的安装。废水袋2挂持于第二敞口43处,所述废水袋2顶部固定有安装环5,可为焊接固定的方式,安装环5与第二敞口43的口周卡扣连接,或采用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亦可,如磁力吸附等等。作为优选方案,安装环5上设置有若干外凸的卡扣块51,第二敞口43处相对应地开设有卡扣槽41,卡扣块51与卡扣槽41相扣合,使得废水袋固定架4卡持在固定架安装槽14上。可以容易想到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卡扣块51与卡扣槽41所在位置互换。所述废水袋固定架4上设置有一提板44,提板44从废水袋固定架4两敞口间位置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便于手持施力提起废水袋固定架4从原水箱1内拆出。通过废水袋固定架4配合快接头组件7,便于使用者将废水袋2取出处理废水,或直接通过第二敞口43倾倒废水,更为人性化,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使用体感。
37.如图2中所示,原水箱1顶部为敞口,该敞口处盖合顶盖3,原水箱1外壁面靠近顶盖3处凹设一避让槽15,便于使用者从该避让槽15处向上触碰顶盖3,打开顶盖3。
3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废水进水口c处、快接头组件7内安装有止水阀组件8,此处止水阀组件8用于控制液体单向流进废水袋2,原水出水口c处安装有止水阀组件8,此处止水阀组件8用于控制液体单向流出原水箱1。
39.请综合参阅图3和图8,把手6设置在原水箱1顶部,把手6与原水箱1之间转动连接。把手6安装在原水箱1内,存在至少一角度,把手6转动至该角度时可完全收纳在原水箱1内部,便于用户使用的同时,不增加原水箱1的体积,提供把手6的隐藏和收纳功能。
40.如图8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手6两端设置有转轴61,原水箱1两端壁面上开设相应形状的转轴孔11,转轴61扣入转轴孔11并在转轴孔11内转动。所述转轴61延伸出一限位部611,转轴孔11处设置有第一限位面12和第二限位面13,把手6转动时,限位部611与第一限位面12或第二限位面13抵顶,限制把手6的转动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12或
第二限位面13位于同一平面上,控制把手6在180度的角度范围内转动,防止把手6下垂与把手6下方的废水袋固定架4产生磕碰。把手6与人手相接触的面呈弧形,抹去棱角,减少施力提拉时的疼痛感,提升使用体验。
41.废水袋2用于收集废水,废水袋2底部安装快接头组件7,安装于废水进水口d处,将废水袋2连通至外界。
42.请综合参阅图6和图7,所述浮子组件9设置在原水箱1的第一容置腔a内,用于检测原水箱1内原水液位高低。更具体地,所述浮子组件9包括外壳体91、浮子92和盖体93,外壳体91设置在第一容置腔a腔壁上,浮子92在外壳体91内部随液位上下浮动,外壳体91顶部盖设盖体93,盖体93上开设若干通孔,利于液体进入外壳体91内给父子92提供浮力。所述外壳体91开设有一竖直槽道911,浮子92上外凸一标示部921,用于人眼可视化观察,标示部921沿着槽道911上下滑动。
43.本实施例的废水袋4底部通过快接结构与原水箱1底部可拆卸连接,该快接结构如图4中所示,该快接结构有废水袋2、固定座e和快接头组件7,废水袋2底部通过快接头组件7连接在固定座e上。
44.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固定座e为原水箱1底部。
45.快接头组件7包括快接连接头71和卡簧72,废水袋2底部开孔与快接连接头71相连,快接连接头71的外壁上设有一卡簧安装槽712和限位凸环713,限位凸环713位于卡簧安装槽712上方;
46.固定座e开设有快接头安装孔e1,快接连接头71设有卡簧安装槽712的部分从快接头安装孔e1穿出,卡簧72可拆卸地安装在卡簧安装槽712上,卡簧72与限位凸环713分别抵顶快接头安装孔e1孔壁的底面和顶面。
47.所述快接连接头71外壁面顶部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711,密封圈安装槽711内套设第一密封圈73,第一密封圈73密封快接连接头71外壁面与快接头安装孔e1孔壁之间的间隙。
48.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两套止水阀组件8,分别位于原水出水口c和废水进水口d。
49.所述快接连接头71内设有止水阀安装槽715,止水阀安装槽715上安装止水阀组件8,止水阀组件8用于控制经过快接连接头71的液体流向,所述止水阀组件8包括阀芯81,阀芯81在止水阀安装槽715内上下运动。
50.如图5中所示,阀芯81内开设若干流道,流道的进水口812位于阀芯81底部,流道的出水口813位于阀芯81侧壁上,形成“下进侧出”的水流流向,该流向的作用是,当水流进入时,冲击流道顶面,给到一个推力,对阀芯81外部的弹簧82进行挤压,从而使出水口813露出止水阀安装槽715,阀门开启,当冲击水压达到一定强度时即可自动打开阀门,无需其它外力作用于阀芯81向上运动来进行开启。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采用其它外力推动的方式。
51.如图5中所示,作为优选方案,阀芯81具有四个进水口812和四个出水口813,即四个流道,流道之间通过一个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柱体隔开。止水阀组件8为常闭阀,阀芯81静止时,出水口813位于止水阀安装槽715内;阀芯81上移时出水口813露出,止水阀组件8开启。
52.如图4中所示,所述阀芯81顶部套有第二密封圈83,第二密封圈83与止水阀安装槽715顶部槽口抵顶进行密封。止水阀安装槽715内设置有第一抵顶面714,阀芯81底部外周外
凸形成第二抵顶面811,弹簧82套在阀芯81外部,弹簧82两端分别顶压第一抵顶面714和第二抵顶面811,给到阀芯81向下的推力。
53.同理地,原水出水口c设置有类似的止水阀组件8,止水阀组件8上方、原水出水口c顶部罩有筛盖c1,筛盖c1上开设若干扇形的筛孔,防止异物进入原水出水口c。
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水箱1里设置容置原水和废水的第一容置腔a和第二容置腔b,两者可分别单独与净饮机的原水出水管路和废水进水管路连通,实现净饮机水箱的原废分离功能,该设计在不增加原水箱1体积的条件下,增加了单独收集废水的功能,有利于保持原水箱1内原水水质,延长过滤滤芯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饮机过滤后的废水又流回原水箱1内与原水箱1内的原水混合,导致影响过滤后纯净水的质量,以及影响到过滤滤芯寿命的问题。
5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