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0642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微尘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微尘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发动机排放的尾气、由烟囱排放的烟气或者由锅炉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污染颗粒物及细小的微尘排放物。现有的微尘处理技术包括颗粒捕捉器、布袋除尘、旋风除尘、静电除尘、二次燃烧等,虽然现有技术具有一定的除尘效果,但是处理得并不彻底,现有的微尘处理技术大多数以处理尺寸大于10 μ m的颗粒物为标准进行实施,而对于尺寸小于ΙΟμπι的颗粒物较难处理,仍有许多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从而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所以,在微尘处理的标准应用实施上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比如易堵塞或者背压过高等。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过滤网格来阻挡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的微尘颗粒物。阻挡微尘颗粒物的直径越小,所采用过滤网格就要越密。尾气直接冲击过滤网格,网孔很容易发生堵塞,造成尾气排放不顺畅,从而增大发动机的背压,使发动机输出功率发生亏损。该缺陷已成为现有技术难以逾越的瓶颈。
[0003]在先发明(专利号:ZL03146969.8)公开了一种“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具体地,该集成动量交换器由平行设置连接的若干级集成交换器组成集成动量交换器(级数的确定,由机动车发动机尾气的排量大小而决定),每级交换器由数量相等的、经在一个机械加工平面上高度集成的喷射接收管、扩散管及负孔构成,集成动量交换器的第1级至第4级之间设有平行安装的三条喷射接收管的增压管19,在第7级与第9级之间设有平行安装的三条扩散管的调压管20,集成动量交换器的首级交换器的一端直接与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口 17相联接,另一端与2级交换器联接,2级交换器与3级交换器联接,3级交换器以后,按顺序3级接4级,4级接5级,5级接6级,6级接降噪段18 ;降噪段18接7级,7级接8级,8级接9级,9级接10级以后,按顺序10级接11级,11级接12级,12级接13级,13级交换器接降噪段14,降噪段14接气体整流装置15,气体整流装置15接末端尾气排放口 16。该方案能让机动车尾气通过动量交换器,循环燃烧处理后,全部燃烧贻尽,不但没有排气现象,反而产生吸气的作用,从而确保没有污染物排出。但是,该方案采用了13级的交换器,在交换器之间还设置有增压管与调压管,结构复杂,整体质量较重,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尘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对尾气中的微尘进行有效捕集处理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尘处理装置,用于对尾气过滤微尘并排放洁净气,所述微尘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动量交换器、第二动量交换器、过滤器以及分流器;所述第一动量交换器包括第一喷嘴、第一腔室及第一交换体,所述第一交换体上开设有第一贯通流道,所述第一交换体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向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第一贯通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射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内形成有第一负压室;所述第二动量交换器包括第二喷嘴、第二腔室及第二交换体,所述第二交换体上开设有第二贯通流道,所述第二交换体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向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二贯通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射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腔室内形成有第二负压室;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密封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部且用于过滤尾气并存储微尘的第一过滤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部且围设在所述第一过滤件外侧的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负压室相连通的第一负压区,所述第二过滤件分隔所述第一密封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相连通第二负压区;所述分流器包括第二密封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腔内部的降压管,所述降压管具有供流体穿出的侧壁,所述降压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贯通流道的出口相连通,所述降压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喷嘴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密封腔相连通;尾气由所述第一喷嘴的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动量交换器再进入所述降压管,在所述降压管中的尾气分为穿出所述侧壁的第一股气流以及流向该降压管的出口的第二股气流,第一股气流由所述第二喷嘴的入口进入所述第二动量交换器,第二股气流由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入口进入该第一过滤件,被所述第一过滤件过滤后且进入所述第一负压区的第二股气流分为穿出所述第二过滤件并进入所述第二负压区的第三股气流以及流向所述第一负压室的第四股气流,第三股气流进入所述第二负压室再与第一股气流于所述第二贯通流道中混流并由该第二贯通流道的出口流出,第四股气流与尾气于所述第一贯通流道中混流并由该第一贯通流道的出口流出。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量交换器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动量交换器的轴线重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管为直管,所述第一动量交换器的轴线与所述降压管的轴线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导管,该导管的其中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密封腔内,该导管的另外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密封腔内,该导管的入口与所述降压管的出口相连通,该导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入口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均呈管状,所述第一密封腔呈柱状,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具有相同的长度方向。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腔内部,所述第一密封腔外侧安装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过滤件于所述第一密封腔内部的封盖。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贯通流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引导腔、第一接收腔与第一扩散腔,尾气与第四股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引导腔、所述第一接收腔与所述第一扩散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换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尾气与第四股气流混流后由所述第一扩散腔回流至所述第一引导腔的循环流道,该循环流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扩散腔相连通,该循环流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腔相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量交换器与所述降压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动量交换器,所述第三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组件、第三腔室及第三交换体,所述喷嘴组件具有若干第三喷嘴,所述第三交换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贯通流道,所述第三贯通流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三喷嘴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三贯通流道与所述第三喷嘴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交换体与所述喷嘴组件相向伸入所述第三腔室内,每一所述第三贯通流道的入口与对应于该第三贯通流道的所述第三喷嘴的喷射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腔室内形成有第三负压室;所述喷嘴组件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贯通流道的出口相连通,所有所述第三贯通流道的出口与所述降压管的入口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管为直管,所述第三动量交换器的轴线与所述降压管的轴线重合。
[0015]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微尘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动量交换器、第二动量交换器、过滤器以及分流器。尾气进入第一动量交换器产生第一负压区,经降压管后降压减速,进入第一过滤件。在此过程中,尾气中的第一股气流穿出降压管的侧壁并进入第二动量交换器,产生第二负压区,第一股气流从第二动量交换器排入大气。由于第一负压区的存在,进入第一过滤件内的第二股气流被吸出至第一负压区,第二股气流分为第三股气流与第四股气流。由于第二负压区的存在,第三股气流被吸出至第二负压区,再进入第二动量交换器的第二负压室并排入大气,第四股气流进入第一动量交换器的第一负压室再次进行处理。微尘保留在第一过滤件内部。该循环过程进行若干次,每次循环都会把微尘保留在第一过滤件内部,而从第二动量交换器排入大气的气体不含或基本不含微尘颗粒物。微尘处理装置在工作时无需消耗能量,只要有尾气喷入就能正常工作。微尘处理装置为纯机械结构,不含任何如催化剂一类的化学物质,具有低成本、低维护、高效率、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微尘处理装置不仅能适用于发动机,也能适用于锅炉及其它有微尘颗粒物排放的装置。微尘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发动机的尾气时,负压产生的力量使微尘从尾气中分离出来并捕集处理,降低被堵塞的可能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基本不会亏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尘处理装置的装配图。
[0017]图2是图1的微尘处理装置中应用的第一动量交换器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的微尘处理装置中应用的第二动量交换器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的微尘处理装置中应用的第三动量交换器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第三动量交换器的侧视图,其中汇合件未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