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材构造及装设有该滤材构造的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30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一第三底层32C,并在该第三过滤单元3C的第三顶层31C设有多个凸件311C,借以使该第一过滤单元IC与该第三过滤单元3C相隔有前述的通气距离(图中未示出)。在该第三底层32C内凹有一第三容置空间321C,并盖上该第三顶层31C,使该第三容置空间321C介于该第三顶层31C与该第三底层32C之间。并在该第三容置空间321C中置入有前述过滤件5C。再进一步说明,该第三顶层31C与该第三底层32C具有多个连通该第三容置空间321C的第三透气孔3221C、3222C,在该第三过滤单元3C装设成为完整状态时,其一过滤棉51C则接触到第三顶层31C的第三透气孔3221C,而另一过滤棉51C则接触到第三底层32C的第三透气孔3222C,并在两过滤棉51C之间夹设有前述的活性碳过滤体52C。以及在该第三底层32C在该垂直方向上且远离该第三透气孔C设有至少一流道323C,该流道323C分别贯穿连通该第三顶层3IC的第三透气孔3221C与该第三底层32C的第三透气孔3222C。
[0089]请参阅图8所示,另一个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该第二过滤单元(图中未示出)的第二顶层21C的中央处设有一助流平台211C。该助流平台211C相对于该第二顶层2IC具有一对流范围,当该气流(图中未示出)接触到该助流平台21IC能使该气流平均散布。
[0090]请接续参阅图9A所示,图中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该气流A在经过该第一过滤单元的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而该气流A经过该第一过滤单元IC的过滤除臭后,继续流经该通气距离4C进而到达该第三过滤单元3C,由于该第三过滤单元3C并无任何使气流平均扩散的构造,该第三过滤单元3C主要是延长该气流A流经该过滤件5C的时间,以及增加与该过滤件5C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0091]请接续参阅图9B所示,最后再将该气流A送至该第二过滤单元2C。首先,所接触到的是该第二过滤单元2C上的助流平台211C,透过该助流平台211C的缓冲使该气流A能在该水平方向上扩散开来。使部分气流A能自该第二顶层21C的第二透气孔212C流经该过滤件5C,执行第三次的过滤除臭效果,借以达到最佳的除臭功效。
[0092]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为一种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0所示,该过滤单元包含有:一过滤本体1D,具有一进气端及一出口端12D。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的第一实施例中,该进气端为两个进气端口 11D,两进气端口 IlD连通至该出口端12D,且具有一过滤路径。请参阅图11所示,其中两进气端口 IlD分别连结有一导引管4D,在该导引管4D上具有多个孔洞41D,实际在使用时可将该导引管4D放置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场所,例如厕所等地。
[0093]再回到图10进一步说明,该过滤本体ID具有一颈部13D、一中段部14D及一尾部15D,自两进气端口 IlD —直到该出口端12D的过滤路径上依序分别为:两进气端口 IlD连通该颈部13D,该颈部13D连结该中段部14D,而该中段部14D连结该尾部15D,该尾部15D连通该出口端12D。在该中段部14D设有一抽气单元2D,用以自两进气端口 IlD导引一气流(图中未示出)至该出口端12D。以及在该尾部MD设有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滤材构造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该滤材组3D,借以作为过滤除臭的用途。此外更特别说明在该颈部13D同样放置有一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滤材构造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该第三过滤单元31D,借以增加除臭强度。
[0094]接续参阅图12所示,图中表示该过滤单元D的动作示意图。当欲处理的气流A受到该抽气单元2D的吸引自两进气端口 IID被吸入,会先经过在该颈部13D上的第三过滤单元31D,进行第一阶段的初步过滤除臭。紧接着该抽气单元不断将该气流A持续抽至该滤材组3D,透过该滤材组3D消除该气流A原先所具有的异味及悬浮粒子,使空气能常保持清新的状态,进而达到改善空气中异味的目的。
[0095]请再参阅图13所示,图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在该过滤本体IE的内壁IlE环设有多个置放边壁2E,用以供放置本实用新型的滤材构造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该第一过滤单元3E、该第二过滤单元4E以及该第三过滤单元5E,借此方便日后维修人员或使用者进行检测或是进行更换该第一过滤单元3E、该第二过滤单元4E与该第三过滤单元5E。其余的构造与功效均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96]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滤材构造,用以导引过滤一气流,其特征在于,该滤材构造包含: 一滤材组,包含有一第一过滤单元及一第二过滤单元,该第一过滤单元放置在该第二过滤单元上且相隔有一通气距离; 该第一过滤单元,具有一第一顶层、一第一底层及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介于该第一顶层与该第一底层之间,并在该第一容置空间中置入有一活性碳过滤体,其中该第一顶层与该第一底层具有多个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透气孔,以及于该第一顶层与该第一底层设有多个贯通的缺口 ;该第二过滤单元,具有一第二顶层、一第二底层及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介于该第二顶层与该第二底层之间,并在该第二容置空间中置入有前述活性碳过滤体,其中该第二顶层与该第二底层具有多个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透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材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过滤单元的第二顶层设有多个凸件,该第一过滤单元与该第二过滤单元相隔有前述的通气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些缺口垂直设置于该第一顶层与该第一底层且的边壁,且在该第一顶层与该第一底层的每一边壁均具有一个以上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滤材本体更包含至少有一第三过滤单元,该第三过滤单元介于该第一过滤单元与该第二过滤单元之间,且与该第一过滤单元及该第二过滤单元均相隔有前述通气距离,该第三过滤单元具有一第三顶层、一第三底层及一第三容置空间,该第三容置空间介于该第三顶层与该第三底层之间,并在该第三容置空间中置入有前述活性碳过滤体,其中该第三顶层与该第三底层具有多个连通该第三容置空的第三透气孔,以及在该第三顶层设有贯穿至该第三底层的至少一流道;以及在该第二顶层上凸设有一助流平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材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三过滤单元的第三顶层设有多个凸件,该第一过滤单元与该第三过滤单元相隔有前述的通气距离。
6.一种过滤装置,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滤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过滤装置包含有: 一过滤本体,具有一进气端及一出口端; 一抽气单元,设置在该进气端及该出口端之间,且分别连通前述进气端及出口端; 一滤材组,设置在该抽气单元与该出口端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进气端与该抽气单元之间更设有前述滤材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过滤本体的内壁环设有多个用以供放置前述滤材组的置放边壁。
【专利摘要】一种滤材构造,包含:一滤材组,包含有一第一过滤单元及一第二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放置在第二过滤单元上且相隔有一通气距离;第一过滤单元,具有一第一顶层、一第一底层及一第一容置空间,在第一容置空间中置入有一活性碳过滤体,其中第一顶层与第一底层具有多个连通该第一容置空的第一透气孔,以及于第一顶层与第一底层设有多个贯通的缺口;第二过滤单元,具有一第二顶层、一第二底层及一第二容置空间,在第二容置空间中置入有前述活性碳过滤体,其中第二顶层与第二底层具有多个连通第二容置空的第二透气孔。本实用新型能使通过的气流具有较适当的停留时间,使气流能平均散布增加与活性碳过滤体的接触面积,达到最佳的除臭过滤效果。
【IPC分类】B01D53-02, B01D46-30, B01D46-00
【公开号】CN204337972
【申请号】CN201420680568
【发明人】孙忠诚
【申请人】孙忠诚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