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淋浴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406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新型淋浴喷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洗浴用品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淋浴喷头。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在淋浴时为了给浴室升温和保温,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大功率浴霸加热升温,这会浪费大量的电力资源,并且老旧的电路往往也承受不起长时间的大电流;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淋浴喷头长时间大量喷洒热水通过水汽散热升温,但这种方法又会浪费大量水资源,还会导致热水器中的热水不够用;而为了节水在打洗浴剂搓洗身体过程中关闭喷头停喷热水后又会导致气温大幅降低。而传统的淋浴喷头功能单一,只具有喷洒淋浴水流的功能,而无辅助加热或调节浴室温度的功能,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传统淋浴喷头功能单一的不足,设计提供一种具有调节浴室温度功能的新型淋浴喷头,从而避免用电取暖浪费电力资源及长时间从喷头中喷洒热水水流取暖而浪费水资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新型淋浴喷头,包括莲蓬状喷头本体,在喷头本体周围设有一个水幕环,水幕环是一个直径为:100-150cm的环状硬质水管,水幕环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分布均勾的水汽喷口,每个喷口的直径为:0.3-0.5_,水幕环的一侧及喷头本体的上表面各自连接一根与热水器混水阀的出水端相连通的输水管,两根输水管上各自设有独立控制水流的阀门。
[000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新型淋浴喷头设有水幕环,水幕环上设有多个水汽喷口,因此当水汽喷口向下喷淋细密的水流时,这些热水水流就会形成一个环形水幕,由于水流细密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能向浴室内散发大量的热,从而快速提升浴室内的温度,同时环形水幕还能阻挡减缓水幕内较热空气与水幕外较凉空气的对流交换,从而能维持水幕内较高的温度。通过水幕环产生的水幕为浴室升温和保温不但比浴霸节省电力资源,而且组成水幕的水流较细,因此又比直接用喷头本体所喷洒的较粗水流来为浴室升温和保温而更节省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新型淋浴喷头,包括莲蓬状喷头本体1,在喷头本体I周围设有一个水幕环2,水幕环2是一个直径为:100-150cm的环状硬质水管,水幕环2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水汽喷口 3,每个喷口 3的直径为:0.3-0.5mm,水幕环2的一侧及喷头本体I的上表面各自连接一根与热水器混水阀的出水端相连通的输水管4,两根输水管4上各自设有独立控制水流的阀门5。
[000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把与喷头本体1、水幕环2相连的两根输水管4通过一个三通管分别与热水器混水阀的出水端相连接。在洗浴之前先把热水器中温度较高的热水经混水阀及相应的阀门5、输水管4从水幕环2的水汽喷口 3中喷洒而出,细密的水流就会形成一个直径约100-150cm的环形水幕,组成水幕的细密热水流同时就会向浴室内散发大量的热量,从而升高浴室内的温度。在洗浴过程中可以调整混水阀适当降低从喷头本体1、水幕环2中喷洒出的水流的温度,以免烫伤洗浴者;同时可以根据洗浴时对浴室温度及对洗浴用水的需要通过两个阀门5的开关来单独控制喷头本体I和水幕环2的喷洒,例如当浴室内温度升上来以后可以把3幕环2的阀门关闭,而在打洗浴剂搓洗身体时为了节约水资源则可以关闭喷头本体I的阀门。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淋浴喷头,包括莲蓬状喷头本体(I),其特征在于:在喷头本体(I)周围设有一个水幕环(2),水幕环(2)是一个直径为:100-150cm的环状硬质水管,水幕环(2)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水汽喷口(3),每个喷口(3)的直径为:0.3-0.5_,水幕环(2)的一侧及喷头本体(I)的上表面各自连接一根与热水器混水阀的出水端相连通的输水管(4),两根输水管(4)上各自设有独立控制水流的阀门(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洗浴用品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淋浴喷头,包括莲蓬状喷头本体,在喷头本体周围设有一个水幕环,水幕环是一个直径为:100-150cm的环状硬质水管,水幕环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水汽喷口,每个喷口的直径为:0.3-0.5mm,水幕环的一侧及喷头本体的上表面各自连接一根与热水器混水阀的出水端相连通的输水管,两根输水管上各自设有独立控制水流的阀门。水幕环喷洒的热水水流会形成一个环形水幕,由于水流细密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能向浴室内散发大量的热,从而快速提升浴室内的温度,同时环形水幕还能阻挡减缓水幕内较热空气与水幕外较凉空气的对流交换,从而能维持水幕内较高的温度。
【IPC分类】B05B12-00, B05B1-06, B05B1-18
【公开号】CN204503381
【申请号】CN201520165642
【发明人】耿慧琳
【申请人】耿慧琳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