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43280阅读:来源:国知局
道;15_第一阀门;2_第一框体装置;21_第一框体;22_第一固定块;23_支撑杆;24_第二通孔;3-第二框体装置;31_第二框体;311_连接块;312_第三通孔;313_第四通孔;314_进氧气管;315-第二阀门;32_第一挡板;321_第五通孔;33_第二支撑柱;4_第一管道;41_第一过滤网;42_进气管;43_第三阀门;5_过滤装置;51_本体;52-S型通道;53_过滤板;54_第二固定块;55_第三固定块;56_出气管;57_循环管;58_第四阀门;61_点火装置;65_检测装置;70_加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业废气净化器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第一框体装置2、和与第一框体装置2相邻的第二框体装置3、连接第一框体装置2和第二框体装置3的第一管道4,以及位于第一框体装置2内部的过滤装置5。
[0034]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支撑柱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下方的支撑块12、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下方的出水管道14及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14上的第一阀门15。
[0035]所述第一支撑柱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个第一支撑柱1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通孔13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13贯穿所述底座1的上下表面。所述出水管道14呈圆柱体状且竖直放置,所述出水管道14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5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14上,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道14的水流量。
[0036]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2包括第一框体2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1内部的第一固定块2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2下方的支撑杆23及位于第一框体21底部的第二通孔24。所述第一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端设置有加液口 70,通过加液口 70而向第一框体21内加注水或其他净化液,以便对工业锅炉产生的烟气进行过滤净化。所述第一固定块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框体21的左右内侧,所述第一固定块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框体21的左右内侧,所述支撑杆23呈L型,所述支撑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37]所述第二通孔24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孔2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通孔24与所述第一通孔13相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
[0038]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3包括第二框体3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1内部的第一挡板32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1下方的第二支撑柱33。所述第二框体31呈空心状,所述第二框体31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呈长方体,所述下端部呈倒梯形,所述第二框体31包括位于其上端的连接块311、第三通孔312、位于第二框体31下端的第四通孔313、及位于第四通孔313下方的进氧气管314及设置于所述进氧气管314上的第二阀门315。所述连接块311呈长方体,所述连接块311与所述第一框体31连接,在第二框体31的底部还设置有点火装置61,以便对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的焦炭进行点火,使其燃烧。
[0039]当焦炭在所述第二框体31内燃烧时,可以将连接块311拿掉,然后将水壶、锅炉、蒸汽发生装置或者其他可以加热的东西放在上面,使得第二框体31内焦炭的燃烧可以对其进行加热,所述第二框体31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三通孔31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三通孔312使得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所述第三通孔312位于第二框体31顶端的左侧。所述第四通孔313呈圆柱体状,所述第四通孔313位于第二框体31下部的右侧,使得所述第三通孔312与所述第四通孔313相互错开。所述进氧气管314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进氧气管314的上端对准第四通孔313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通。所述第二阀门315设置于所述进氧气管314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氧气管314中氧气的进入量。所述第一挡板32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挡板3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表面不接触。所述第一挡板3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12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四通孔313的左侧,所述第一挡板3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上端设有第五通孔321,所述第五通孔321呈长方体状,使得所述第一挡板32右侧的烟气可以通过第五通孔321进入到所述第一挡板32的左侧。所述第二支撑柱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框体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柱3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柱33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撑柱3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4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5的下方,所述第一管道4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框体31内焦炭燃烧产生的烟气可以通过第一管道4进入到第一框体21内部经过了装置5进行过滤。所述第一管道4上设有一进气管4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42上的第三阀门43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4内部的第一过滤网41。所述第一过滤网41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在第一过滤网41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层和中效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网4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管道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42与所述第一管道4的内部相通,工业锅炉产生的废气从所述进气管42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41位于所述进气管42的上方,所述第三阀门43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42中废气的进入量。
[0041]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本体51、设置于所述本体51上的S型通道52、位于所述S型通道52内的若干过滤板53、位于所述本体51下方的第二固定块5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4右侧的第三固定块55、位于所述本体51上方的出气管56、设置于所述出气管56上的循环管57及第四阀门58,在循环管57与第四阀门58之间的出气管56上设置有检测装置65,检测装置65用于检测净化后的气体是否达标。
[0042]所述本体5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在第一框体21内,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侧面与所述本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杆2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块54及第三固定块5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本体51起到支撑作用。在本体51内设置有S型通道52,所述S型通道52呈弯折状并通过S型通道52使得所述本体5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过滤板53设有若干个且竖直分布在所述S型通道52内,所述过滤板53上设置有多层过滤网,所述过滤板53的上端与所述S型通道52的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二固定块54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左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55也呈梯形,所述第三固定块55的上表面与所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