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导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83645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导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用的物料分离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分离具有密度差的非均相物料的螺旋导流式旋风分离器。
为了改善上述的状况,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针对旋转圈数比较少达不到预期的分离效果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二个甚至三个旋风分离器串联起来,分离效率虽然得到了提高,但造成了结构复杂、安装检修麻烦、压降增大等一系列问题;而在防止产生涡流问题方面,采用长锥体、扩散锥、反射屏等特殊结构,虽然可有效防止返混,但因结构复杂、制作麻烦、成本过高而影响其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本分离器包括下端连接有向下收缩的锥体的外筒体和置于外筒体里的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环形内腔,外筒体的上端有进料口,进料口切接连通外筒体,锥体下端有固体颗粒出料口,内筒体上有分离气体排出口,内筒体的外侧面设有螺旋翼片,螺旋翼片之间的间距与进料口高度相应,其外径比外筒体的内径小,螺旋翼片外侧边与外筒体之间有一定间隙,螺旋翼片在外筒体、内筒体之间形成螺旋导流槽,螺旋导流槽的入口接通外筒体上端的进料口,在内筒体下端的下方对应位置设有防返混构件,防返混构件可悬挂在内筒体下或固定在外筒体与锥体连接处,其大小与内筒体外径相当。
具有一定流速的物料经外筒体上端的进料口进入螺旋导流槽,在螺旋导流槽里经多次离心分离,固体颗粒受离心力作用,被甩向外筒体内壁下落至锥体内腔经固体颗粒出料口排出,气体则沿着螺旋导流槽向下走,经内筒体的气体排出口排出,由于惯性作用,在锥体和外筒体相交处附近会产生涡流现象,防返混构件则可防止分离后的固体颗粒被重新卷起,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内外筒体之间设有螺旋翼片,形成具有一定旋转圈数的螺旋导流槽,避免了气固相物料旋转流动的“短路”现象;在内筒体下面设有防返混构件可避免分离后的固体颗粒被重新卷起,具有防止因涡流而返混的作用,其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容易,分离效率高,效果理想,不但适用于气固相的分离,亦可用于具有一定密度差的不互溶的气液、液液、液固等非均相物料的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导流式旋风分离器,包括下端连接有向下收缩的锥体[3]的外筒体[1]和置于外筒体里的内筒体[7],外筒体[1]和内筒体[7]之间形成环形内腔,外筒体[1]有进料口[8]、固体颗粒出料口[4],内筒体[7]上有气体排出口[9],其特征是内筒体[7]的外侧面设有螺旋翼片[2],螺旋翼片[2]的外侧边与外筒体间留有间隙,螺旋翼片[2]在外筒体、内筒体之间形成螺旋导流槽,螺旋导流槽的入口接通外筒体上端的进料口[8],在内筒体[7]下端的下方对应位置设有防返混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防返混构件[5]是外周为圆形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螺旋导流槽入口的高度和进料口[8]的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螺旋翼片[2]的外径比外筒体[1]的内径小2~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螺旋导流槽的旋转圈数为3~10圈。
专利摘要一种螺旋导流式旋风分离器,包括下端连接有向下收缩的锥体[3]的外筒体[1]和置于外筒体[1]里的内筒体[7],在内筒体[7]外侧面有螺旋翼片[2],螺旋翼片[2]和外筒体[1]、内筒体[7]形成螺旋导流槽,螺旋导流槽的入口接通外筒体[1]上端的进料口[8],在内筒体[7]下方有外周为圆形的的防返混构件[5]。其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容易,分离效率高,效果理想,不但适用于气固相的分离,亦可用于具有一定密度差的不互溶的气液、液液、液固等非均相物料的分离。
文档编号B04C5/00GK2597086SQ0322304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5日
发明者梁朝林, 吴世逵, 程丽华 申请人:茂名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